辽宁朝阳柳城高级中学18-19学度高三上第二次抽考-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朝阳柳城高级中学18-19学度高三上第二次抽考-
历史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确实是活动在一定
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的要紧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2、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
皇帝采纳了门下省官员的意见,中书丞相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相权对皇权有制约B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C唐朝时期是君臣共同协商来决策D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的作用
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
燮礼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相,迥乎异矣。
”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要紧表现在〔〕
A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B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C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D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4、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峻的错误确实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情况上做决策”。
与这一“错误”出现有关的是〔〕
①集体决策②法治原那么③直截了当参政④轮番而治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
”“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
”其用意在于说明〔〕
A古罗马法重视犯罪的轻重B重大的叛逆罪必被没收财产
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D没收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
6、近代英、法、美、德四国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但四国政体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各
具特色。
以下有关四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美国参议院有权对总统提出弹劾B英国下议院议员由选民普选直截了当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有普选产生,选民资格有一定限制D德国帝国议会权力高于联邦议会7、20世纪初,孙中山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的一致性D二者革命主体的一致性
8、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
其中标志中国“醒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中国成立
9、《“五四”不是历史的回声》中指出,从启蒙思想、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五四运动,我们也能够说,五四运动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旧“活”在中华民族走向以后的奋斗中。
材料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运动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D是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1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夕,天翻地覆慨而康”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
B这首诗是建国初期的作品
C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天翻地覆慨而康”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的结束
11、“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持这一观点的应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12、2017年是十月革命爆发94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
早在革命胜利初期,有人认为十
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
该观点〔〕
①没有看到十月革命发生的必定性②没有正确认识十月革命的性质
③是为了阻止革命发生而进行的破坏④关于该观点我们应持中立态度
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继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日、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说明〔〕
A日本差不多成为世界政治大国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中国注意进展睦邻友好关系D美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破裂
14、《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质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锄等在
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进展带来的妨碍包括〔〕
①“分地那么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亩”
③“宗庙之牲,变为田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5、“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业。
”“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无成那么不假设农贾。
”诸如此类的观念在明代已较为流行。
形成这种现象的要紧缘故是〔〕
A民主思想的妨碍B专制统治的削弱
C西方文明的冲击D商品经济的进展
1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
是民族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促进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B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进展资本主义D开始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全然性变革
17、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
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截了当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要紧缘故是〔〕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妨碍
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8、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闻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治理秩序+美国
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说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
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差不多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19、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人心目中那样懒惰、
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做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战后的欧洲正需要如此的计划,并以此履行其维持和平的责任。
这一点写在法国宪法的前言中:政府保证为人民提供适当的进展条件,并保证给予个人在健康、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加以保护。
”为此〔〕
A西欧国家普遍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B西欧各国制定了指导性的经济计划C法德两国倡导建立欧洲共同体D各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
21、毛泽东在1926年曾说过:巴黎公社是开的光明的花,俄国革命是结的幸福的果。
这说
明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关系是〔〕
A因果关系B互为进展关系C后者是前者的继承者D意义相同
22、有学者如此描写前苏联的一位领导人:他摆弄那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他”是指〔〕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23、《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妨碍,故湖
南之锑,民国三年只是值200百万,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惋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那么互争,败那么瓦解。
故欧战即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
与北方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
”材料显示:〔〕
①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妨碍大涨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进展机遇
③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进展④技术治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4、1945年12月杜鲁门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
往地中海的海峡。
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特别难幸免。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搞什么妥协了。
”杜鲁门不再“妥协”的措施首先表现为〔〕
A成立北约组织,从军事上遏制苏联B实施欧洲复兴计划,全面遏制苏联
C提出“杜鲁门主义”,与苏联正式开始冷战D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25、1979年,欧洲共同体9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38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23480亿美元,出口贸易额是美国的2倍以上。
同时,在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中,欧共体以统一的声音同其他缔约方谈判,也敢于同任何一个大国或贸易集团抗衡。
说明欧共体当时〔〕A经济实力大大超过美国B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已成为一个经济政治实体D直截了当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合体
【二】非选择题〔共3题:26题13分;27题20分;28题17分;共50分〕
2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
存在。
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能得到美国政府的全能合作。
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判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操纵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1〕材料一中观点站在谁的立场上?〔2分〕冷战爆发的真正缘故是什么?〔4分〕
〔2〕依照材料二指出美国当时采取了什么行动?〔2分〕
〔3〕依照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么样评价“美苏冷战”?〔5分〕
2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美国闻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指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基本上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历史意义更大。
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到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那么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英国拥有〕特别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还拥有更多的、可做工业革命的资金的流动资本,源源不断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瓦解较早,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或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
那么,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新生的工业能如此成长起来,只是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一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导致1500年往常“文明遭遇”的要紧历史事件〔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3分〕。
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进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5分〕
〔3〕结合材料三,概括够工业革命的本质内涵〔2分〕
〔4〕依据材料四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19世纪40年代至19
世纪末〕
的妨碍。
〔9分〕28、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按照同等的标准,那个社会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也不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差不多原那么下的非资本主义进展模式:工业化、国家治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
30年代的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进而实现工业化,这是历史决定的必定选择,非如此,无法面临残酷的二战,无法使新生的苏联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来
------摘自《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的分配给各类生产者。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商企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
……那个国家昨天依旧一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借贷货币,贮藏商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
-----摘自L.哈克《今日美国的问题》材料三: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能够形容为“江上依旧,旧貌犹存”。
沈浩〔小岗村前任书记〕认为小岗村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大陆其他明星村的缘故,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
小岗的土地分散,形不成规模,依旧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不能解决进展问题。
中国现在进展的比较好的明星村基本上靠集体经济壮大的。
-----摘自《中国农民调查》
材料四: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进展道路和进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进展道路和进展模式。
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做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和“那个时代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以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并把国民收入更公平的分配给各类生产者的?〔不得摘抄材料〕〔4分〕其全然动身点是什么?
〔2分〕美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充当的角色有何变化?〔1分〕
(3)依照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今天小岗村“江山依旧,旧貌犹存”的缘故。
〔4分
(4)结合人类的现代化进展历程,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
〔2分〕
〔4〕妨碍: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