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调查访问的标准化
——关于缩减调查访问中与人
有关的误差的探究
摘要:近几十年来,抽样调查在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学术研究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实际工作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极大地推动了决策工作的科学化和学术研究的实证化。

调查研究是一门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中的测量,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严谨而有效。

而在问卷调查中,与人相关的误差和偏差对调查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调查资料的使用者,调查中与人有关的部分总是会受到质疑。

通过访问来测量绝非易事。

有效的测量程序必须考虑访受双方都是普通人的事实并作出相应的严谨设计和纠正。

关键词:抽样调查;标准化调查访问;与人相关的误差;严谨的设计;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经济性好.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

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主要适用于这些范围:不能进行全面调查的事物。

有些事物在测量或试验时有破坏性,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

如,电视的抗震能力试验,灯泡的耐用时间试验等;有些总体从理论上讲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实际上不能进行全面调查的事物。

如,了解某个森林有多少棵树,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如何等;抽样调查方法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利用抽样推断的方法,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取舍。

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它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调查样本是随机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

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基于以上特点,抽样调查被公认为是非全面调查方法中用来推算和代表总体的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

[1]
近几十年来,抽样调查在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学术研究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实际工作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极大地推动了决策工作的科学化和学术研究的实证化。

调查研究是一门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中的测量,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严谨而有效。


抽样调查中,通常以样本作出估计值对总体的某个特征进行估计,当二者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误差。

因为由样本作出的估计值是随着抽选的样本不同而变化,即使观察完全正确,它和总体指标之间也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纯粹是抽样引起的,故称之为抽样误差。

偏差,也称为偏误,通常是指在抽样调查中除抽样误差以外,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一些偏差。

在问卷调查中,与人相关的误差和偏差对调查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调查资料的使用者,调查中与人有关的部分总是会受到质疑。

通过访问来测量绝非易事。

有效的测量程序必须考虑访受双方都是普通人的事实。

调查中与人有关的误差来源于许多方面。

抽样方面,没有包括要描述的总体的所有元素,使某些类型的人被排除在外;或刚好存在某种可能性,样本没有反映它所属的总体;以及某些时候,被样本抽中的人会拒绝回答所有或部分问题。

提问方面,问题被误解;受访者无法提供或无法准确回忆问题所要求的信息或受访者不愿意准确回答。

访问员没有逐字逐句提问或进行诱导性提问;向受访者询问的方式导致有偏见的答案;对答案的记录不准确;受访者方面不能提供准确的答案或不愿提供准确信息等。

访问可以被称为“有目的的对话”,具有多种类型。

标准化的调查访问是众多访问类型中的一种。

其对话由提问和回答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参与者界限明确,角色互不重复并由一个人提问(访问员),另外的人回答问题(受访者)。

[2]调查是否成功,在于数据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出了研究者所要描述的总体的某些方面。

调查的目标于提供精确的统计数据。

标准化的调查访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单单就调查员一个方面,就有诸多影响因素。

如果调查员没有完全准确地按问卷中所给出的指导语去访问,那么即使是微小的偏离也会引起误差。

如有了许多次措词的微小变化,调查员记忆中的指导语和书面的指导语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调查员需要向被调查者提问取得资料。

如果调查员的措词不当,就会产生误差。

例如,“请间您的年龄是多少?”和“你多大了?”这两种问法,前者得到的年龄数字比后者要准确。

调查员的个人情感、态度也会影响被调查者产生误差,特别是诱导性的语言,例如,“您赞同(同意)……吗?”,或“大多数人认为……,您认为如何?”。

这样,有些被调查者就会自然地顺着调查员的思路回答问题。

在调查中,调查员要亲自口问手记,边问边记,调查员记录的东西越多,产生的记录误差可能也就越大。

用文字来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比只用一个数字或字母来记录,造成误差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调查员如果记录的速度太慢,注意力不集中,都会遗漏某些信息资料。

这类误差在原始记录中很难查找,无法更正。

如果调查员在访问的过程中需要去理解被调查者的回答,就有可能会产生误差。

例如,对有些开放题,按指导语的要求,调查员不能将问卷中各种可能的答案读给被调查者,而必须先听回答,然后再选择一个对应的答案圈上。

被调查者很少会用与问卷中的答案完全相同的措词来回答的,因此,调查员必须判断答案的意思,然后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在实地面访或电话访问时,这种判断是很容易出错的。

还有一种情况并没有询问被调查者某个问题。

有的为了赶进度而伪造部分答案,对那些比,就是调查者较难合作或反应太慢的被调查者,不进行访问,自己填写整个问卷。

[3]标准化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受访者都回答相同的问题,并以相同的方式记录。

这样,答案的差
异性就可以准确解释为受访者之间的差异,而非生成答案过程中产生的差异。

对受访者来说,接受一个符合情况的答案比较简单,相对而言,强迫受访者从一系列选项中选择一个可能并不很符合其感受的选项则比较困难。

同样,访问员会非常容易且自然的采用非标准化方式的解释,帮助受访者回答。

[4]如果测量就是让不同的访问统一起来,那么就必须采取标准化措施。

标准化访问所面临的问题,如让受访者精确而完整地回答问题,使访问员对答案的影响最小化等,可以应用于大多数访谈情境。

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术将一项涉及众多访问员和诸多受访者的调查实现标准化,这是一个特殊的挑战。

实现标准化调查访问需要良好的设计。

一般而言,人们并不仅仅对调查所得的回答本身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答案与被测量对象之间的关系如何。

设计出的一个好问题能使得到的答案与研究人员所与测量的内容最大相关。

因此,提高答案的信度和效度就非常重要。

要有恰当的表述并确保应答者对问题的理解相同,因此要检查问题表述是否完整、是否简洁、是否准确,杜绝界定不明的术语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或歧义;要避免复合问题的出现。

目前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这四种测量方法对应四种待分析资料,从这个角度来看对问题的期望也八九不离十。

例如,设计的问题是开放式的还是封闭式的。

但这里要谨慎使用“同意——不同意”形式的问题,因为实际的情形可能要复杂得多。

效度问题更为复杂。

通过比较口述事实和各种文本记录发现应答者很准确地回答了很多问题,那些未准确回答的原因主要是应答者不明白问题的含义、答不上来、不愿意在访谈中回答等。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克服:修改问题,确定并对最了解情况的家庭成员进行访谈、给应答者向关系稔熟者咨询的机会、帮助应答者对答案进行评估等。

来自其他研究项目的建议也很有价值,如对敏感问题,可以考虑使主观判断最小化、使精确性最大化、使用自填问卷的方式、匿名处理等。

对于主观性的问题,提高其测量效果的措施则一直比较稳定,不外乎尽可能安排单一的问答、答案分类较多且严格排序、找出不同样本同一问题的答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来回应主观测量的相对性。

[5]
随着抽样调查在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学术研究等领域越加广泛的应用,调查访问的误差的问题也对诸多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各项工作的开展也越加需要科学而严谨的标准化调查访问的结果。

因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调查访问中的误差,尤其是与人相关的误差成为了多方面多领域的需要。

本文尝试着对减少调查访问中与人相关的误差的方法进行了些微探究,在此方面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验证和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view/68376.htm - ref_[1]_68376#ref_[1]_68376李海波刘学华.《新编统计学》.[J].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4月.第174页;
[2]弗洛伊德福勒(Floyd J.Fowler.Jr). 托马斯曼吉奥诺(Thomas W.Mangione)著.孙龙徐芳敏译.《标准化调查访问:如何实现访问员相关误差最小化》.[M].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7页;
[3]叶至诚叶立诚著.《调研方法与调研报告》.[M].北京东直门南大街6号.《中国纺织出版
社》.2002年9月.第169页.
[4]罗伯特K.殷(Robert K Yin)著.周海涛李永贤李虔译.《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14页.
[5]弗洛伊德.J.福勒(Floyd J.Flowe.Jr.)著.孙振东龙藜陈荟译.《调查研究方法》.[M].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年7月.第19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