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部分进行磁粉检测。

1、2执行标准:
JB/T4730.4—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3检测人员要求:
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2、检测准备与要求:
2、1工件表面要求:
磁粉探伤试用于检测工件表面缺陷的,工件的表面状态对于磁粉探伤的操作和灵敏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磁粉探伤前,工件的预处理应做以下工作:(1)清除——清除工件表面的油污、铁锈、毛刺、氧化皮、金属屑和沙粒等;
适用水磁悬液,工件表面要认真除油;适用油磁悬液时,工件表面不应有
水分;干法检测时,工件表面应干净和干燥。

(2)打磨——有非导电覆盖层的工件必须通电磁化时,必须将与电极接触部位的非导电覆盖层打磨掉。

(3)分解——装配件一般应分解后探伤。

因为:①装配件一般形状和结构复杂,磁化和退磁都困难;②分解后探伤容易操作;③装配件动作面流进磁悬液难
以清洗,会造成磨损;④分解后能观察到所有探伤面;⑤交界处易产生楼
磁场,形成非相关显示。

(4)封堵——若工件有盲孔和内腔,磁悬液流进后难以清洗者,探伤前应将孔洞用非研磨性材料封堵上。

应注意,检验使用过的工件时,小心封堵物掩
盖疲劳裂纹。

(5)涂敷——如果磁痕和工件表面颜色对比小,可在探伤前先给工件表面涂敷一层反差增强剂。

2、检测时机:
(1)磁粉探伤的工件应安排在容易产生缺陷的各道工序(如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磨削、矫正和加载试验)之后进行。

(2)对于有产生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探伤应安排在焊接后24H进行。

(3)磁粉探伤工序应安排在涂漆、发蓝、磷化和电镀等表面处理之前进行。

3、设备、器材的选择:
4、检验方法、磁化方法、磁化电流和规范:
4、1、检测方法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

磁粉检测方法的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磁粉检测方法分类
4、1、1干法:
干法通常用于交流和半波整流的磁化电流或磁轭进行连续发检测的情况,采用干法时,应确认检测面和磁粉已完全干燥,然后再施加磁粉。

磁粉的施加可采用手动或电动喷粉器以及其他合时的工具来进行。

磁粉应均地撒在工件被检面上。

磁粉不应施加太多,以免掩盖缺陷磁痕。

在吹去多余磁粉时不应干扰缺陷磁痕。

4、1、2湿法:
湿法主要用于连续法和剩磁法检测。

采用湿法时,应确认整个检测面被磁悬液湿润后,再施加磁悬液。

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烧、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的流速过快。

4、1、3连续法:
采用连续法时,被检工件的磁化、施加磁粉的工艺以及观察磁痕显示都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通电时间为1s—2s,停施磁悬液至少1s厚方可停止磁化。

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

4、2磁化方法:
4、2、1触头法:
触头法是用两支杆触头接触工件表面,通电磁化,在平板工件上磁化能产生一个畸变的周向磁场,用于发现与两触头连线平行的不连续性。

触头法用较小的磁化电流值就可在工件局部得到必要的磁场强度,灵敏度高,使用方便。

触头间距一般取75—200mm为宜。

磁场的有效宽度为触头中心线两侧1/4极距,通电时近不应太长,电击与工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免烧伤工件。

两次磁化区域间应有不小于10%的磁化重叠区。

检测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
测结果来校正。

表2 触头法磁化电流值
4、2、2磁轭法:
磁轭法是用固定式电磁轭两磁极夹住工件进行整体磁化,或用便携式点磁轭两磁极接触工件表面进行局部磁化,用于发现与两磁极连线垂直的不连续性。

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50mm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15mm的重叠。

采用磁轭法磁化工件时,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选择;如果采用固定式磁轭磁化工件时,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效验灵敏度是否满足要求。

4、2、4线圈法:
线圈法是将工件放在通电线圈中,或用软电缆缠绕在工件上通电磁化,形成纵向磁场,用于发向工件的横向不连续性。

线圈法产生的磁场平行于线圈的轴线。

线圈法的有效磁化区是从线圈端部向外延伸到150mm的范围内。

查苹果50mm以外区域,磁化强度应采用标准试片确定。

4、3磁化电流:
4、4磁化规范
4、4、1、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确定:
A)用磁化电流表征的磁场强度按
B)利用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合适的磁场强度。

C)用磁场强度计测量施加在工件表面的切线磁场强度。

连续法检测时应达到
2.4kA/m—4.8kA/m,剩磁法检测时应达到14.4 kA/m。

D)用标准试片(块)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

4、5灵敏度控制
4、6灵敏度操作
磁痕评定及质量验收标准
表3 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表4 受压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5、1焊接件磁粉探伤
焊缝磁粉探伤一般采用交叉磁轭法湿法检测
器材:。

检验方法:检验环缝时,磁悬液应洒在正在通电磁化的交叉磁轭探伤仪行走方向的前上方;检测纵缝时,磁悬液应洒在正在通电磁化的交叉磁轭探伤仪行走方向的正前方。

并在交叉磁轭探伤仪通过后尽快观察和评定磁痕,观察磁痕时,被检工件表面的可见光强度不小于1000lx.必要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观察细小缺陷。

磁化方法
用交叉磁轭旋转多向磁化。

磁化规范
灵敏度控制
使用15/50或30/100的A型标准试片进行综合性能试验,磁痕显示清晰为综合性能试验合格。

磁粉探伤操作
预处理:清理焊缝及焊缝两侧各至少10mm的热影响区,露出金属光泽。

磁化:用交叉磁轭法
施加磁悬液:用喷洒法。

检验方法:用湿连续法,试件表面照度不小于1000lx。

退磁:用电磁轭局部退磁,退磁后的剩磁不大于0.3mT
后处理:清洗掉焊件表面的磁粉。

报告
磁痕评定与质量验收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