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课余体育竞赛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研究——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2020年8月刊(总第88期)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0)08-032-02
投稿日期:2019-10-19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以学生为中心的五年制高职院校武术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1900358)。
作者简介:盛杰(1982—),讲师。
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
校园课余体育竞赛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研究
——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盛 杰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25)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开展校园课余体育竞赛的价值、内容体系架构和运行方式进行研究,提出校园课余体育竞赛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形成公平竞争意识及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养成综合职业素养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余体育竞赛;身心健康;职业素养
课余体育竞赛是校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形态,它是以学校体育主管部门(体育组或者体育部)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性活动。
这种特定的活动形式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貌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要实现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多彩,课余体育竞赛活动是其助推器。
因为任何一项体育项目只有通过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其中,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
因此,课余体育竞赛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举办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课余体育竞赛在高职院校
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呈现
1.1 课余体育竞赛能够缓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压力,满足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以德育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以综合素质为本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而进入5年制高职教育的学生由于入学起点低、就业压力大,小小年龄就较早地接触了与职业技术有关的教育和技能培训,使
学生的学习和课余生活相对枯燥无味。
为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及时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让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校园体育活动,既丰富校园生活,也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另外,课余体育比赛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
因此,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课余体育竞赛活动既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也适应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1.2 课余体育竞赛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内在精神气质
学生通过参与各项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可学会用体育的拼搏精神去克服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调节感情”的目的。
李远哲教授曾说:“衡量一个大学的活力,不妨先去看一看他们的足球队。
”由此可以看出,一所学校的体育
开展情况,可以从学生课余体育竞赛中体现出来。
同样,学生对课余体育竞赛的参与度如何,以及在参与过程中体现的精、气、神如何,也能很好地看出该校的体育开展情况。
1.3 课余体育竞赛能够规范高职
院校学生的行为,强化其职业素养观
在各项课余体育竞赛活动中,尤其
是一些集体项目的比赛活动,需要学生具备团结合作的意识,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部分独生子女学生克服自我性,逐步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很多事情都是在同伴的相互帮助和协调中完成的,从而避免出现一个人单打独斗的现象。
即使是一些个人完成的项目,也是在其他学生的鼓励和支撑下完成的,这样就能逐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现代职业人必备的素质——合理的竞争与合作精神,而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在这方面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校园课余体育竞赛活动能很好地规范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2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内容与运行方式
课余体育竞赛活动是高职院校德育活动的重要抓手。
通过学校层面、班级层面及学生个人层面不同时间、不同项目、不同组织形式的课余体育竞赛活动,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课余体育竞赛以学年为一个活动周期,以新学年为开端。
如表1所示,学校9—10月份开展的校运会(系部为单位)、
33 2020年8月刊(总第 88 期)
趣味排球和篮球(班级为单位)、校园吉尼斯挑战赛(个人为单位)等内容与运行方式,有效实现了体育教学与比赛的相衔接,学生月月有比赛,开放程度和活动时间周期有了极大的开放性,使课余体育竞赛活动贯穿于学生每学期学习的始终。
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展的项目有校田径运动会、趣味篮球和排球、吉尼斯单项挑战赛、冬季三项(拔河、跳绳、踢毽)、长跑接力(每班出12名队员进行12×400m 接力)。
第二学期(即每年的3月份至6月份)开展的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3对3、排球、篮球(5对5)比赛,最后是体育征文与摄影比赛(该比赛涵盖整个学年,只是在每学年的6月份结束并集中开展评选活动)。
最后,通过全校各班级(包括个人)参与情况、获奖情况计算各班级获得的团体总分,进行评选奖项。
3 课余体育竞赛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
3.1 通过不同形式的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课余体育竞赛主要围绕“身心健康、团结合作、合理竞争”这一宗旨,让所有参赛的高职院校学生严格按照竞赛规程进行比赛,发扬了高职院校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了高职院校学生团结奋进的精神和公平合理的竞争意
识。
全体裁判人员恪尽职守,以“公平、
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执裁。
比赛以
高职院校学生为本,通过各种方式的活
动,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营
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月
月有比赛,天天有活动”的新局面;构
建了以课余体育竞赛主体、赛事宣传报
道为窗口、服务全体高职院校学生为核
心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新模式。
高职
院校学生在多样化的课余体育竞赛活动
中,逐步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不仅
身体强健,精神上也阳光乐观。
通过系
统的练习和有组织的比赛活动,不仅在
形体上得到了有效锻炼,而且也使高职
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2 课余体育竞赛促使高职院校
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体育文化观,
促进了其人际关系的和谐
要想知道高职院校学生平时的体育
态度、体育行为以及体育能力如何,判
断标准往往是通过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生
的点评或评价。
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体育
的育人功能与社会的道德价值观以及正
确的舆论等做出对自己体育行为方式的
认可,进而形成比较正确的体育文化观
念,进一步端正自己的体育思想,调整
自身的体育行为。
通过课余体育竞赛的
方式,增加了教师、学生之间情感交流
活动,使高职院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得到了提升。
在比赛交流过程中,高
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的言谈举止也十分注
重,和谐的人际关系便逐步建立起来。
此外,体育橱窗展览、校园网知识普及
和体育摄影与征文活动的开展,不仅丰
富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知识,开阔了
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而且还
对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文化价
值观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课余体育竞赛能够有效促进
高职院校学生形成公平竞争的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课余体育竞赛
活动过程中,能够在激烈的争夺中形成
竞争意识。
如何正确理解规则要求、如
何正确对待裁判员的判罚、如何看待自
己的对手等一系列问题无时无刻不在考
验着一个人的心态。
因为比赛是在规定
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则去比
拼,有比拼,就有结果、有胜负,有胜
负,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体验。
每个
人都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把自己的最大潜
能发挥到极致,在赛场上是对手,比赛
完了是朋友,这就是公平竞赛。
这种从
经常参加体育比赛活动中逐步树立的公
平竞赛意识,将会对高职院校学生今后
的学习及走上工作岗位具备公平竞争意
识起到很大的积极影响。
3.4 课余体育竞赛能够促进高职
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通过赛前
系统的训练准备、赛中的激烈比拼争
夺,不仅能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形体上得
到锻炼,还可以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
展。
另外,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对高
职院校学生今后的择业和就业乃至创业
同样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当今社会,
人们“跳槽”的现象频繁,但过后往往
又生出“若是当初能够在某个岗位上坚
持下来,现在自己早成功了”的遗憾和
后悔。
而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能培养高职
院校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
志品质,可为其今后职业素养的形成打
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华,张志成.学校体育竞赛组
织管理与编排[M].北京:光明日报
出版社,2010.
[2]王学文.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
织管理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
报,2017(3):125.
[3]王登峰.教育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
教育[J].体育科学,2017(12):6.
表1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内容及组织方式时间项目组织形式
9—10月
校田径运动会班级为单位参赛
趣味篮球
班级为单位参赛排球接力
校园吉尼斯单项挑战赛个人参赛
11—12月冬季三项拔河
班级为单位参赛跳绳
踢毽个人参赛
1月长跑接力班级为单位参赛
3—4月乒乓球
个人参赛羽毛球
网球
5—6月篮球3对3自由组队参赛排球
班级为单位参赛篮球
6月体育摄影、体育征文个人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