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优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第1篇】
《竹石》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古诗《风》吗?一起背一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代】李峤
【简析】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课件出示《爆竹》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明代】黎淳
【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

等到适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齐读
一、了解咏物诗
1.我们学过写景诗、送别诗,那么大家说以上两首诗是什么诗呢?(板书;咏物诗)
2.什么是咏物诗呢?抽生说。

师:简而言之,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板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物诗——竹石。

二、学诗悟情
(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三步学习法”,即:解诗题、知作者
读诗文、明诗意
看注释、悟诗情
(二)学习《竹石》板书课题
1.解诗题知作者
(1)读诗题,知道了什么?竹石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抽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郑燮的资料,其他学生捕捉信息。

(3)一般我们看到的竹子是长在什么地方?从诗题你猜猜作者郑燮要写什么?猜猜作者郑燮想表达什么情感?
(4)学生猜测
究竟作者郑燮写的和大家猜的是否相同呢?我们来登上第二级台阶——读诗文明诗意。

2.读诗文明诗意
(1)请大家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和已有的经验读读诗文,想一想每句诗讲的是什么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2)看大家学得认真,大家都是自信、勇敢的学生,谁来试一试说说诗意?
《竹石》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3.第二级台阶的任务已经完成。

我们来挑战最难任务——悟诗情。

同学们,《竹石》这首诗中哪一个词最打动你?为什么?
预设:
(1)“咬”,咬字什么意思?
(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竹子他有牙齿吗?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手法,表现出竹子具有与人一样的倔强和坚韧的性格。


谁来读出竹子的这种性格。

(你就是那棵竹子,读出你的性格,抽2生读)
评价:一个“咬”字使我们感到竹子多么顽强的力量呀!齐读。

(2)作者在这里写的“破岩”“东西南北风”写的是什么?面对这些竹子有什么表现?
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凛风而立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竹枝“咬”住青山,扎根破岩,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寒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我们能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精神?
(3)补充作者郑燮辞官回乡卖画为生的故事
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
(4)引读
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

读: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但是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

读: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那里还只是竹子,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他什么都不怕!读: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4.下面让我们把体会到的情感带回全诗,有感情地读诗,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竹子的精神,诗人的品质。

学生练习感情读。

抽三生读
预设评价:你的读让我们感到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预设评价:你的读让我们感到郑燮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预设评价:你的读让我们感到郑燮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学们,《竹石》这首诗给了我们以生命的感动,让我们伴着优扬的乐曲一齐来背诵这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面临怎样恶劣的环境,怎样大的困难,都要像竹石一样刚强勇敢,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第2篇】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
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

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坚劲立根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

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

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板书:
咬定千磨万击坚劲立根东西南北风咏物明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1. 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
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吟诵,赞美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
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3、预期效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

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任务呈现:
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

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

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
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读,评价。

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
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

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
度如何板书若等闲。

解释字意。

多么坚强的石灰想说些什么指名说前两句的诗意并随机品读。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清白洁白干净。

2、后两句的诗意会说吗读出石灰的心声。

同桌交互说诗意。

3、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导朗读:带着对对石灰的敬意去读。

5、过渡: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看资料。

阅读资料谈体会。

6、石灰、于谦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吗石灰如人,人如石灰。

这首诗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啊!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7、设境诵读。

(1)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2)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

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

(3)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音乐起,诵读全诗)
8、背诵古诗。

任务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过渡: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物可以寄托我们的志向呢
任务呈现:在这两首托物言志的诗中任选一首完成最后一句,寄托我们的志向。

自主学习:创作诗句
展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诗句积极评价
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1、选出正确的解释:等闲
a、空闲
b、平平常常
2、写出最能体现于谦心声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反馈:同桌交换意见,再集体订正反思总结: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石灰吟
(托物言志)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等闲———清白
粉骨碎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