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一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高一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A.a B.b C.c D.d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3】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A.a B.b C.c D.d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压:a>c>b>d B.气压:a>b>d>c C.气温:b>c>a>d D.气温:b>a>c>d 【2】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的高纬环流侧视图,则③代表的是
A.极地东风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西风带D.信风带
【3】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侧视图,则③代表的盛行风向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
3.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气压
A.②>③=①B.④>②>③C.④>③>②D.④>①>③【2】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甲、乙间热力环流相符的是
4.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有关。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为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其中表示风向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2】下图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5.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当太阳直射点如图A所示时,下列关于遵义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B.昼夜等长C.寒冷干燥D.以吹西北风为主
【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北半球夏季向低纬度移
C.南半球冬季向低纬度移
D.南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都是以西南风为主
6.下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南半球的地中海式气候
B.南北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北半球的地中海式气候
【2】给该地带来降水的气压带或风带主要是
A.信风带B.西风带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7.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中心与风向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M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B.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M季风由高纬度海洋吹向低纬度陆地
D.M季风的性质为温暖湿润
【2】该月
A.罗马炎热干燥B.孟买阴雨连绵C.上海温和少雨D.北京高温多雨
8.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读台风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中能表示影响我国的台风是
【2】据台风结构图推测台风眼的天气状况是
A.狂风暴雨B.乌云密布C.阴雨连绵D.晴朗无云9.结合有关天系统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连续性降水B.沙尘暴天气C.狂风暴雨D.晴朗天气【2】我国下列天气现象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北方夏季的暴雨——准静止锋B.江淮地区梅雨——暖锋
C.北方冬春沙尘暴——反气旋D.台风——热带气旋
10.读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与图序吻合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以上气候因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乙图有可能是下列四个城市中的()
A.北京B.罗马C.纽约D.伦敦
11.分析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由
A.反气旋影响B.冷锋影响C.气旋影响D.准静止锋影响【2】这次降水形成过程是
A.气流下沉形成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3】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12.读全球气候长期演变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2】在M阶段,全球气候
A.由暖湿变为干冷B.由暖干变为冷湿C.由干冷变为暖湿D.由冷湿变为暖干【3】仅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在M阶段全球
A.蒸发量加大B.陆地面积扩大C.雪线高度上升D.海平面上升13.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北风
14.读世界局部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有关甲、乙两种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B.乙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C.甲气候全年温和湿润D.乙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15.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题。
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16.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3日19时02分许,新西兰南岛发生强震。
强震后当地发生多次余震。
地震还引发海啸,造成新西兰全国多个地方的电力供应和电讯服务中断,许多建筑受损。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美国纽约(西五区)时间为
A.13日6时02分B.14日8时02分
C.13日8时02分D.14日6时02分
【2】地震及之后一个月内,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D.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二、综合题
1.读甲、乙两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_______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地。
(2)甲图为______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时,E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F处是__________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4)从垂直方向上看,乙图所示天气系统中心气流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在其控制下为__________天气。
2.读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全年盛行_____风,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此季节控制乙地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
(3)丙地(北京附近)位于大陆东岸,受季风的影响,形成的气候是______________。
(4)此季节丁地的盛行_________风,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高一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根据受热过程可判断出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辐射。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B项正确。
故选B。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是大气逆辐射。
C项正确。
故选C。
【3】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进而防止农作物受冻。
C项正确。
故选C。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拓展】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地面→大气→地面,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
对流层大气受热状况
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上,其实质是一个热量的连续传输过程(如下图
所示)。
理解“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和保温效应(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大气逆辐射)两大方面。
2.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
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
在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时,一定要结合实例来理解掌握。
例如:反射作用——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散射作用——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吸收——臭氧层因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比晴天温暖。
记住并理解了这些典型例子后就可以迁移应用。
例如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人造烟幕防御霜冻(加强大气逆辐射),教室无
太阳直接光线但明亮(散射)。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压:a>c>b>d B.气压:a>b>d>c C.气温:b>c>a>d D.气温:b>a>c>d
【答案】D
【解析】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地面热空气向上运动近地面形成低压,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在竖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
a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温低,c形成低压,b空气向上运动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温高,d气压低。
气
压大小是: a >b>c>d;气温高低是:b>a>c>d。
故选D。
【2】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的高纬环流侧视图,则③代表的是
A.极地东风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西风带D.信风带
【答案】A
【解析】高纬环流是60度—90度的大气环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a是高压为极地高压带,b是低压是副极
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A项正确。
故选A。
【3】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侧视图,则③代表的盛行风向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
【答案】B
【解析】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侧视图a是高压为副热带高压带,b是低压是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带是
盛行风带,北半球西南风为主。
B项正确。
故选B。
【考点】热力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位置
3.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气压
A.②>③=①B.④>②>③C.④>③>②D.④>①>③
【答案】C
【解析】等压线图中,同一条线上的数值相等,③=①,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④>③=①>②。
C项正确。
故选C。
【2】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甲、乙间热力环流相符的是
【答案】B
【解析】图中甲、乙间热力环流的方向,要结合等压线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压高低,如图,甲地气压大于线上的气压值,乙地气压等于线上的气压值。
甲地气压大于乙地,大气由甲地向乙地运动。
B项正确。
故选B。
【考点】热力环流中各点气压的比较
【知识拓展】热力环流的气压关系
等压面图是等值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力环流原理的深刻掌握必须以这两种等值线(面)图的学习为基础。
其中学习的关键点包括:⑴明确同一地点气压值的垂直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⑵明确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之间的关系:高、低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⑶等压面的凸向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凸高(压)为低(压),凸低(压)为高(压)。
即:在高空的同一海拔高度上,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C两地
上空的气压,等压面应向气压低的一侧(高空)凸出;A、C 两地上空的气压低于 B 地山空,等压面应向气压高的一侧(近地面)突出。
近地面等压面的凸向变化情况以此类推。
(4)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明确高、低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气温相对冷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反气旋,多晴朗天气。
气温相对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即气旋,多阴雨天气。
试比较ABDE四地气压和气温的高低:⑴气压:必须明确在垂直方向上
近地面的气压要高于高空的气压,所以四地气压值的大小排序是 A>B>D>E。
⑵气温:按照一般规律,在对流层中
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气温,且每上升100米气温平均降低0.6℃。
按此规律判断,四地气温值的大小排序是
B>A>D>E。
4.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有关。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为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其中表示风向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考查力与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
B项正确。
故选B。
【2】下图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判断风向,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斜穿等压线,在地转偏向力作用在向左偏。
D项正确。
故选D。
【考点】力与风向
【知识拓展】力与风向
1.作用于空气上的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是风形成的原动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2)水平地转偏向力。
使风向发生偏转的力,有4个特点:①水平地转偏向力只相对地面有运动时才有,静止的
空气,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②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
③在北半球偏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在南半球偏向运动方向的左方。
④纬度越高,偏向力越大,赤道等于零。
(3)摩擦力:阻碍风前进的力,既影响大小,又影响方向。
随高度增高,摩擦力减小。
在自由大气中,摩擦力可
以忽略不计。
2.风向
(1)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一致,即垂直于等压线。
但是,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转。
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的共同作用下,当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时,风将作匀速运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如图乙)。
(2)近地风:近地面的风,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摩擦力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
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
近地面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当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时,风将作匀速运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如图丙)。
5.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当太阳直射点如图A所示时,下列关于遵义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B.昼夜等长C.寒冷干燥D.以吹西北风为主
【答案】A
【解析】直射点如A图所示时,直射北回归线,遵义是北半球昼长夜短。
A项正确。
直射点在赤道时昼夜等长。
B
项错误。
遵义处在夏季,高温多雨,吹东南风为主。
C项、D项错误。
故选A。
【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北半球夏季向低纬度移
C.南半球冬季向低纬度移
D.南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都是以西南风为主
【答案】C
【解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基本一致。
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A项错误。
北半球夏季向北移,北是高纬度方向。
B项错误。
南半球冬季向北移动,北是低纬度方向。
C正确。
南半球盛行西风带以西
北风为主。
D项错误。
故选C。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6.下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南半球的地中海式气候
B.南北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北半球的地中海式气候
【答案】A
【解析】根据降水、气温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7月气温低为南半球,最低月气温在0℃—15℃间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的一种,降水属于冬雨型。
为地中海式气候。
A 项正确。
故选A。
【2】给该地带来降水的气压带或风带主要是
A.信风带B.西风带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B
【解析】给地中海式气候带来降水的是西风带。
B项正确。
故选B。
【考点】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成因
【知识拓展】根据所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所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判断是哪个半球,7月热是北半球,7月冷是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所属的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的为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中的一种,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萨瓦那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间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的一种;最冷月均温在O℃以下、-30℃以上的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一种;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判别时要注意:苔原气候夏季均温在O℃以上,冰原气候所谓“暖月”均温仍在O℃以下,依据此法,即可判定具体气候类型。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①首先根据降水量多少划分降水类型:多雨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根据降水季节分配划分降水类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7.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中心与风向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M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B.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M季风由高纬度海洋吹向低纬度陆地
D.M季风的性质为温暖湿润
【答案】B
【解析】M季风是东亚季风的冬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项错误。
B项正确。
M季风由高纬度陆地吹向低纬度海洋。
C项错误。
M季风的性质为寒冷干燥。
D项错误。
故选B。
【2】该月
A.罗马炎热干燥B.孟买阴雨连绵C.上海温和少雨D.北京高温多雨
【答案】C
【解析】该月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北半球冬季。
罗马是北半球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多雨。
A项错误。
孟买是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高温少雨。
B项错误。
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C项正确。
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D项错误。
故选C。
【考点】季风环流、气候特征描述
【知识拓展】季风环流
一般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引起的,在大范围地区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有时把起因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所造成的,并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盛行风现象,也叫季风。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环流的重要原因。
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如下表:
8.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读台风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中能表示影响我国的台风是
【答案】D
【解析】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我国处在北半球,北半球气旋是按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
D项正确。
故选D。
【2】据台风结构图推测台风眼的天气状况是
A.狂风暴雨B.乌云密布C.阴雨连绵D.晴朗无云
【答案】D
【解析】根据台风的结构,台风眼盛行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影响天气晴朗。
D项正确。
故选D。
【考点】台风运动方向、台风与天气
9.结合有关天系统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连续性降水B.沙尘暴天气C.狂风暴雨D.晴朗天气
【答案】A
【解析】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近的锋,一般产生连续性降水或雾。
A项正确。
沙尘暴天气由冷锋造成。
B 项错误。
狂风暴雨是台风过境造成的。
C项错误。
锋面过境都会产生晴朗天气。
D项错误。
故选A。
【2】我国下列天气现象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北方夏季的暴雨——准静止锋B.江淮地区梅雨——暖锋
C.北方冬春沙尘暴——反气旋D.台风——热带气旋
【答案】D
【解析】北方夏季的暴雨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A项错误。
江淮地区梅雨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B项错误。
北方冬春沙尘暴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C项错误。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项正确。
故选D。
【考点】天气系统与天气
【知识拓展】锋与天气
10.读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与图序吻合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D
【解析】甲地最冷月气温大于O℃,气温高降水少,地中海式气候;乙地最冷月气温大于O℃,降水较均匀,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最冷月气温大于15℃,降水多且较均匀,热带雨林气候;丁地最冷月气温大于O℃、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气候。
D项正确。
故选D。
【2】以上气候因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A
【解析】地中海式气候的成因是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A项正确。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西风控制。
B项错误。
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
C项错误。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项错误。
故选A。
【3】乙图有可能是下列四个城市中的()
A.北京B.罗马C.纽约D.伦敦
【答案】D
【解析】乙图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
A项错误。
罗马是地中海式气候。
B项错误。
纽约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项错误。
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D项正确。
故选D。
【考点】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候类型的分布
11.分析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由
A.反气旋影响B.冷锋影响C.气旋影响D.准静止锋影响
【答案】B
【解析】从图中看,4—6日有降水过程,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
B项正确。
反气旋影响是晴朗天气,气压先升后降。
A项错误。
气旋影响产生降水过程,气压先降后升。
C项错误。
准静止锋产生连续性降水,气压有升有降。
D项错误。
故选B。
【2】这次降水形成过程是
A.气流下沉形成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答案】D
【解析】本次降水过程是冷锋造成的。
反气旋气流下沉。
A项错误。
气旋气流上升。
B项错误。
暖锋暖气团主动沿锋面向上爬升。
C项错误。
冷锋暖气团被迫抬升。
D项正确。
故选D。
【3】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答案】B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A项错误。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是冷锋过境造成。
B项正确。
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在夏秋季节。
C项错误。
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反气旋造成的。
D项错误。
故选B。
【考点】天气系统与天气
【知识拓展】冷、暖锋的比较方法
1、平面图判断方法:①根据符号来判断。
冷锋用线条加(黑)另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暖锋用线条加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
②根据冷暖气团和移动方向判断。
在锋面气旋图中,若冷气团的移动箭头指向锋面,而暖气团背离锋面,则为冷锋,反之为暖锋。
③根据雨区的位置来判断,雨区若是在锋后为冷锋,若在锋前则为暖锋。
2、侧视图判断法:①锋面坡度。
冷锋坡度比暖锋陡。
②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冷锋图中,冷气团的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图中,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③雨线倾斜方向。
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暖气团倾斜;而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冷气团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