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09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比赛试卷,内含大量原创题) 浙教版-8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中考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C
2、C
3、D
4、B
5、C
6.(1)斜晖脉脉水悠悠。
(2)随风直到夜郎西。
(3)窈窕淑女。
(4)会挽雕弓如满月。
7.①欧阳修②《水浒传》③变色龙
8.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9. ①把“营建”改为“构建”或“搭建”。
②把“至少”或“左右”删去。
③在“届时”前加“舞者”。
10.你叹,雪花飘落大地演绎了纯洁的嫁纱;
你想,月光穿梭村间点缀着绿色的海洋。
二(30分)
11.(3分)率真纯朴,粗犷豪爽,吃苦耐劳,坚忍踏实。
(基本意思相合,答出
三点即可)
12.(3分)因为乡村是城市生存的依据,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如果缺少乡村
的精神,城市会失去方向;(2分)城里人曾经生活在乡村,并且始终吃着乡村的粮食,城市应该保留或继承乡村的铁质。
(1分)所以“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
(基本意思相合即可)
13. (3分)①运用排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乡村早晨景象的清新、鲜明,表达
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3分)②三个“哪怕”形成排比,增强文章气势,运用比喻,更形象地表现乡村铁质的特点:坚强、直率、质朴,为下文的“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作依据。
14. (3分)呼应开头,强调了乡村对城市重要性;呼唤人们,尤其是城市人,
要牢记铁质,保持铁质;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15. (4分)本文依次从皮影戏的历史、制作过程、表演方式以及流传情况等四
个方面来介绍中国皮影剧戏的。
16.(3分)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增强文章趣味性。
17.(2分)①皮影戏在演出的过程中能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
(3分)②指汉武帝思念过世的李夫人,术士李少翁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并演示给汉武帝看,龙颜因而大悦。
18. (3分)孝义皮影戏的特点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三(20分)
19.(3分)B
20.(4分)C、D
21.(2分)①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
才。
(2分)②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22.(4分)周公诫子:为人要谨慎谦逊;孟母教子:对待学问要勤学不辍。
23.(2分)(1)作者把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情景作对比,写出了满园落红残春
的凋零景象。
(3分)(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蜜蜂、蝴蝶的纷纷绕墙而去,表达了作者爱春追春之情。
四.(40分)
24、作文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
畅、生动。
二等(29—3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
顺。
三等(22—2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完整,
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乏,结构欠完整,
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
字,不成篇。
说明:①有创意,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精巧,酌加3—5分。
②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
3分。
③错别字3个扣1分(重出不计)。
④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周公诫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
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二)孟母教子: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
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