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消防队员培训资料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知识培训资料
1、相关概念及术语
1)燃烧
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2)燃烧的类型
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3)闪燃
是指: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4)自燃
是指: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积热不散引起的燃烧.
5)着火
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6)爆炸
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时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蒸汽在瞬时发生剧烈膨胀的现象。
7) 燃烧的三要素
即: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8)着火源
主要有: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电火花;摩擦、撞击火花;电磁波;曝晒、高温烘烤、故障发热或化学反应等
9)闪点
是指: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10) 燃点
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表中所示的数据随试样的形状、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11) 自燃点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
12)爆炸极限
是指: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13)爆炸上限、爆炸下限
是指: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
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不会发生爆炸,但会着火。
14)爆炸极限与可燃物的关系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2、火灾安全知识
1)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指固体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2)灭火的基本方法
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抑制法.
冷却法:
3)常用的灭火剂
主要有:水;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
4) 灭火剂的选择
A、水
直流水和开花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还可以扑救闪点在120℃以上,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但不能用于扑救闪点低于37。
8℃以下可燃液体火灾.
灭火机理: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
主要缺点:是产生水渍损失和造成污染、不能用于带电火灾的扑救。
雾状水:降温快,灭火效率高,可扑救低闪点液体火灾。
也可以用于粉尘或带电设备的火灾。
B、泡沫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是指凡能够与水混溶,并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机械方法产生泡沫的灭火剂。
包括化学泡沫、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水成膜泡沫、高倍数泡沫、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其中抗溶性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水溶性液体火灾.
其余5种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非水溶性液体火灾及一般固体火灾.
灭火机理:通过泡沫层的覆盖作用使燃烧物与氧隔绝而灭火。
主要缺点:是水渍损失和污染、不能用于带电火灾的扑救。
C、干粉灭火剂
BC型干粉灭火剂:主要用于液体火灾及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火灾和带电设备火灾。
ABC型干粉灭火剂:适用于扑救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火灾,而且适用扑救固体火灾。
灭火机理:主要是化学抑制和窒息作用灭火。
主要缺点:是对于精密仪器火灾易造成污染。
D、卤代烷灭火剂
卤代烷灭火剂: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液体、气体、精密仪器和电气火灾。
灭火机理:是靠化学抑制作用灭火。
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
主要缺点:是破坏臭氧层。
E、二氧化碳灭火剂
二氧化碳灭火剂: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液体和易受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侵蚀的固体物质的火灾。
另外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导电的物质,故又能扑救电气火灾。
灭火机理: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
主要缺点:是灭火需要浓度高,会使人员受到窒息毒害.
5)防火防爆原理
1、排除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条件,即控制可燃物,防止形成爆炸介质;
2、控制和消除一切着火源;(如:A消除明火,B消除电气火花,C防止静电火花,D防止雷击,E防止摩擦撞击打火,F避免曝晒、高温烘烤、故障发热或化学反应等。
)
3、控制火势蔓延途径;
4、限制爆炸的冲击、扩散.
6)闪点的意义:
(1)闪点是生产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2)闪点是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依据;(3)闪点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4)以甲、乙、丙类液体分类为依据规定了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置等;(5)以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为依据规定了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
7) 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是:(1)氧化发热;(2)分解放热;(3)聚合放热;(4)吸附放热;(5)发酵放热;(6)活性物质遇水;(7)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
8)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1)爆炸极限值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源等.(2)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物
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
混合物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9) 粉尘爆炸的条件:
(1)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性的;(2)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3)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4)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10) 粉尘爆炸的特点:
(1)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
(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11)冷却灭火:
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
12)窒息灭火:
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达到最低着火浓度以下,即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13)隔离灭火:
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
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
14)化学抑制灭火:
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
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15) 干粉灭火器的维护保养:
(1)灭火器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并取用方便的地方,环境温度-5-+45度为好。
(2)灭火器应避免高温、潮湿和有严重腐蚀场合,防止干粉灭火剂结块、分解。
(3)每半年检查干粉是否结块,储气瓶内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泄漏。
检查二氧化碳储气瓶,应将储气瓶拆下称重,称出的重量与储气瓶上钢印所标的数值是否相同,如小于所标值7克以上的,应送维修部门修理。
如系储压式则检查其内部压力显示表,指针是否指在绿色区域。
如指针已在红色区域,则说明内部压力已泄漏无法使用,应赶快送维修部门检修。
(4)灭火器一经开启必须再充装,再充装时,绝对不能变换干粉灭火剂的种类,即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不能换装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5)每次再充装前或灭火器出厂三年后,应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时对灭火器筒体和储气瓶应分别进行。
其水压试验压力应与该灭火器上标签或钢印所示的压力相同。
水压试验合格后才能再次充装使用.
(6)维护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修理、再充装应送专业维修单位进行。
16)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1)推车式灭火器
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
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开启提环。
如果储气瓶的开启是手轮式的,则按逆时方向旋开,并旋到最高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
当干粉喷出后,迅速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
(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拨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根部,另一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喷射灭火。
在使用时,一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会中断喷射.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如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3)注意事项
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体表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喷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如果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内燃烧时间过长,容器壁温已高于被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复燃的现象,可与泡沫类灭火器联用,则灭火效果更佳。
17)可燃性气体具有的特点
是:1)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大,起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2)可燃性气体的自燃点越低,受热自燃的危险性越大;3)可燃性气体能散逸在空气中随风漂移,容易引起火灾或促使火灾的扩大蔓延。
3、消防管理及火灾急救
3) 班后防火“五不走"
是指:(1)交接班不交待清楚不走;(2)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
(3)用电设备不拉闸断电不走;(4)可燃物不清理干净不走;(5)发现险情不报告、不处理好不走。
4)对在火灾事故中应负刑事责任的规定
是:对在火灾事故中有违反下列条款之一的,情节严重者都应负有刑事责任;⑴对消防条例、规定、规范拒不执行的。
⑵忽视防火安全,玩忽职守的。
⑶纵容、迫使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的。
⑷存在火险隐患,经消防监督机关提出意见,拒绝整改的.
5)电话报火警时应该注意
是:要讲清楚起火单位、详细地址、着火情况、什么物品着火、有无爆炸危险、是否有人被困及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等.
6)火警电话
是:头罾消防中队:84383119。
公司报警电话:82056851。
7)发生火灾时,基本的应变措施
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的情况下设法扑救。
8)火灾逃生中,躲避浓烟和热浪的要点。
是:(1)为防止烟气熏呛和中毒,用毛巾沾水弄湿,然后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俯身行走。
(2)在热浪弱时起跑快,在烟气凶的地方一定匍匐前进,因为烟往高处走。
(3)若已无法从房门逃生,可匍匐到窗口,先将上下窗口略开少许,这样新鲜空气可从上边进入室内,浓烟可从上方出去,以赢得一些逃生的时间
9)身上着了火,处理要领。
是:千万不能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小风,大量新鲜空气冲到着火人的身上,就像是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
着火人乱跑,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地方,引起新的着火点。
10) 对舞厅及其它娱乐场所安全疏散出口的要求。
是:不得少于两个。
11)吸烟容易引起火灾,烟头的表面和中心温度较高。
是: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为700-800℃。
12)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
是:不少于5米。
13)各种气瓶的存放,与明火的安全距离。
是:10米以上.
14)氧气瓶口不能沾染油脂的原因
是:油脂容易发生氧化发热反应,引起燃烧.如果氧气瓶口沾有油脂,当氧气高速喷出时,高压气流与瓶口摩擦产生的热量能加速油脂的氧化过程,极易引起燃烧,甚至引起气瓶爆炸.
15)燃气泄漏,处理措施.
是:及时关闭总阀,开窗通风,禁止关闭开关电源。
16)制定防火措施的依据。
是:(1)防止人身伤亡;(2)保证财产安全;(3)确保生产顺利进行;(4)预防火灾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