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产品竞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线教育产品分析
1.市场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很多行业都在试图植入O2O模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教育培训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线教育尤其是移动在线教育在近几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互联网年度数据测算显示,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1192亿元。

同比增速19.4%。

随着在线教育用户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在线教育市场用户规模同比增速为20.5%,在未来几年,整个用户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速度,预计2017年将突破1亿人(如下图)。

2.分析对象
目前网上在线教育的平台非常多,行业鱼龙混杂,有的是互联网公司转型只做线上教育,有的是传统教育机构加入线上教学,各有各的优势,前者在互联网技术,流量上更有优势,后者在教学内容品质保障,线下资源上更有优势,在这里我们选取慕课网和极客学院两个以IT 在线教育为主的的平台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酷传数据显示,慕课网和极客学院的App在360应用市场近两个月的下载量如下图所示。

根据百度指数显示,慕课网和极客学院的网站2016年在百度的搜索量如下图所示。

从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在App下载量还是网站搜索访问量上,慕课网都处于绝对的优势,但是在互联网那个行业,下载量和访问量绝对不是衡量一个产品好坏的标准,我们还是要看该产品是否能够能为我们解决问题。

3.需求分析
3.1用户群体分析
根据上图百度指数分析,从用户分布我们可以看出,用户群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广IT比较发达的城市。

根据百度指数显示,慕课网和极客学院的网站在百度的搜索人群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用户群集中在20-39岁之间的男性,应该是IT从业者提升技能,尚未毕业进入社会的学生和工作转行的人了解行业知识为主。

3.2用户需求分析
作为用户,最迫切的需求能够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有正规的行业指引,技术指导,让自己可以少走弯路,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IT从业者甚至高级IT人才。

但目前网上很多平台不能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很难保证课程的专业性。

作为在线教育类产品,其供应链分为:“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要在尽量解决用户需求的同时还要完成商业目标,如何引导用户最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并且愿意付费,将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第一道门槛。

了解了用户的痛点,我们就要从各个方面为用户去解决这些痛点。

4.产品结构分析
Web端与App可能存在差异,在这里我们仅选取慕课网和极客学院的移动端App进行竞品分析。

(由于分支过大,此处不做全部展示。


对比二者的结构上看,由于商业目标不同,二者结构有很大的区别:
5.功能对比分析
5.1宏观功能对比
5.2课程观看
慕课网极客学院
乍一看,二者几乎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排列方式,但仔细看也不完全相同。

5.3购买课程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二者的课程购买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购买流程还是基本一致的,极客学院的学习方式更多一些。

如果学生前期只当作兴趣爱好了解开发,建议用慕课网,基础课程不花钱,但缺点是不太系统。

5.4特色功能
学习的本质是为了成长,学习IT技术的本质是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开发工程师,所以针对用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职业路径规划”,两款App都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帮用户做职业规划,技能由浅到深的梳理。

慕课网 极客学院
6. 视觉体验分析
慕课网 极客学院
慕课网 极客学院
7. 产品优势对比
根据需求分析中我们列举的用户需求来分析,慕课网和极客学院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
8.总结及建议
慕课网相比极客学院,以免费视频教学为主引导用户购买付费的实战开发课程,而极客学院则是用免费观看每个课程的第一小节来引导用户购买会员学习全部课程,进而引导用户购买额外付费培训课程甚至报班参加系统学习指导。

两者都是由应聘研发制作课程,慕课网只做B2C,极客学院则由于还对微软等公司合作,提供面向B端的技能培训业务,提升平台优势,相比之下慕课网的运营模式相对单一,但是由于慕课网抓住了用户最关心的一点:免费,使得其下载量遥遥领先。

综合来看,由于移动端相对PC端功能体验会受到诸多限制,目前在线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就现状来看,主战场仍在PC端。

尤其是系统性课程的学习,用户更愿意放在PC端,通过某一整段的时间完成,这样的课程,移动端起到的作用是约课、零散知识点记忆、课后问题解答、社区提问等。

但移动端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移动端产品还需进一步赶紧,增加学生的互动性和粘粘性,将会改变目前终端学习的现状。

移动端势必会成为接下来的主要战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