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
陆游
【课题名称】《卜算子·咏梅》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
【授课学时】1课时(课时45分钟)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一的学生。

他们还带有小学生所具有的调皮好动的特性。

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都带有很强的好奇心。

他们一般喜欢记忆短小的文章,对长篇文章,尤其是文言文会感到比较腻味,烦躁。

由于还比较贪玩,所以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2.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小学时接触了唐诗宋词的学习,但由于在小学阶段时受到条件限制,对宋词的知识知道的很少,知识只是处于记忆和初步赏析的阶段。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领域目标
(1)阅读并能背诵这首宋词。

(2)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代表作。

(3)了解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分析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

(4)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赏析词文。

2.情感领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对宋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学习本词的同时,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知道作者在写这首词的时候的社会背景,也了解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词文的赏析。

难点: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演示法作为辅助,中间加以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教学材料及教学媒体】
语文课本、教案和投影。

【教学内容分析】
1.词的内容。

2.作者的生平与代表作。

3.词的大意。

4.词文的赏析。

5.作者在词中所赋予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以梅的特性和世人对它赋予的情感等知识导入新课。

二、词的内容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三、作者的生平与代表作。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三十岁,参加礼部组织的科举考试,因为言语触怒了秦桧,进士落地。

后被赐进士出身。

1163年张浚北伐,陆游为镇江通判。

不久,言官以“办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

1175年,四川制置使范成大请他做幕僚。

因为有人讥笑他颓放,自号放翁。

后被召修史,完成后归隐山阴。

陆游一生以恢复北地为己任,百屈不挠,临终赋《示儿》诗,犹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陆游和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而推陆游为首,称中兴之冠,人称为小太白。

文章、诗词超万。

陆游一生力主北伐,虽然屡受主和派排挤打击,但是他的爱国之情至死不渝,也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死前曾作《示儿》一绝:“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堪称是最能表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也是他人生路上留下的最后一首诗。

《关山月》、《书愤》、《金错刀》、《农家叹》、《黄州》、《长歌行》等,均为其诗代表作。

他的词纤丽处似于秦观,雄快处似苏,超爽处更肖辛弃疾。

以《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卜算子·咏梅》等最为著名。

他的文学理论也具有相当影响力,主张诗文为发泄人心郁闷的利器,又主张养气以求工。

四、词的大意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五、词文的赏析
1.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看梅花的境遇。

“驿站”是古代传递官署文书的交通站,常设在城郊官道旁,不在城内繁华处。

“桥”是架在水面之上的交通设施,本是人众来往之处,一“断”字,说明是废桥,荒僻冷落,少有人来。

孤独凄凉的处境全靠写景传达,情景交融。

“无主”,点出是野梅,无人培育,无人理
会,无人欣赏,孑然一身、孤苦无依。

“寂寞”二字,将梅花拟人化,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既表明了梅花的处境,也寄寓了词人自身的孤独处境。

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说明此时的季节、时晨、天气特征。

季节:从全词看,写的是早春之梅,应为冬末春初。

时晨:黄昏。

天气:凄风冷雨。

3.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凄惨阴沉。

4.上片四句中,前后句的语意有何联系?
层层深入:先写处境荒僻冷落,再用“开无主”写其孤苦。

既而用“黄昏”这一特定时晨点出“愁”字,最后再用“凄风冷雨”加以强化,将寒梅的凄凉、孤寂、苦难层层写来,程度逐层加深。

5.从上片的寒梅身上可以看出哪些象外之意?
梅的处境、苦难正是作者本人屡遭投降派打击、排斥、诬陷、迫害的象征。

正是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理想屡遭挫折的缩影。

以梅自喻,托物言志。

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种打击与上片的打击在层面上有何不同?
上片着重于外在形体上的,这两句写打击着重于内在精神上的折磨。

7.“争春”是争夺春天吗?“群芳”是些什么人?群芳为什么要“妒”?
“争春”也是一种比喻和象征,是在剖明心迹,自己并不是阿谀奉承,邀功争宠。

“群芳”应指不理解作者,甚至误解作者的一些人,当然也包括打击排挤作者的投降派。

“妒”的原因是把作者坚持理想,矢志不渝的高洁品质看为是邀功争宠。

是不理解作者的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和高洁品质。

8.分析“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层深手法。

“零落”写出寒梅倍受风雨打击的悲惨情景;“成泥”是风雨打击,化为腐泥,打击更进一步;天晴以后,泥干为尘,将打击的程度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层深手法写倍受打击,非为写悲,并不是消极,而是为下文表明心迹张本。

“只有香如故”写出了作者九死未悔的高洁品质。

六、作者在词中所赋予的思想情感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作者以以梅花自喻,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是无主的梅。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下阕托梅寄志,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板书设计】
一、词的内容。

二、作者的生平与代表作。

三、词的译文。

四、词文的赏析。

五、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课外知识链接】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教学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