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达标训练 附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河中石兽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
(3)曳.铁钯( )
(4)湮.于沙上( )
(5)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 )
(6)如是再啮.( )
(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
(2)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填空。
(1)本文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体小说集。
(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
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6~10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
(2)竟.不可得( )
(3)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
8.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9.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答:
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3题。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
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 ( )
②中济.,船破,皆游 ( )
③有顷,益怠. ( )
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译文:
②何不去之?
译文: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译文:
1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倒塌(2)年(3)拖着(4)埋没(5)讲学,教书(6)侵蚀,冲刷(7)通“癫”,疯狂(8)依照
2.【解析】选D。
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3.答案:(1)过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3)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
(4)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4.【解析】选D。
只有老河兵的见解是正确的。
即“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5.答案:(1)清《阅微草堂笔记》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答案:(1)水边,河岸(2)终于,到底(3)指洪水(4)于是
7.答案:(1)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2)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8.【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答案: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
9.【解析】从老河兵的身份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方面考虑作答。
答案: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
来分析。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10.答案(示例):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11.答案:①都②渡,渡河③疲惫④于是,就
12.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尽力游泳但仍然游得不如平常。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13.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
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
(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
附【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
其中一个人虽然尽力游泳但仍然游得不如平常。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被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
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
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