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高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高健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有着
更高的要求。

为此建筑行业我国开始重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时间相对较短。

在2013年颁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出于对环境保护及节约资
源等多方面因素必须对工业化生产进行有效管理。

同时表示,各个建筑施工单位
都应大力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推动建筑施工技术的更新。

文章根据笔者工
作实践,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起源和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的理念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

人们提出传统的房屋建造工艺应当改革,应该由专业化的工程成批生产可供安装的构件,而不是把全部工艺过程都安排到施工现场完成。

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

1851年伦敦建成的用铁骨架嵌玻璃的水晶宫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装配式建筑。

我国建筑装配化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国内在借鉴前苏联和南斯拉夫
的经验基础上,开始在全国建筑业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大力发展预制
构件和预制装配建筑,提出了自己的建筑工业化之路。

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例,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经历了大发展时期,
但总体说来,那个时期我国的预制混凝土建造技术比较落后,一方面由于唐山地
震中大量预制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使人们对预制结构的应用更加保守;另一方面,国内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存在着跨度小、承载力低、延性差、品种单一等诸多
问题。

这些也严重阻碍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发展。

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装配式建筑工艺的发展为多元化,技术不断成熟,近十多年来,预制混凝土结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研究更加深入;另一方面人们发现其潜力还待进一步挖掘,尤其材料
工业的发展、加工机具的进步为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比如,高性能配筋大大改
进了预制构件的性能,纤维复合筋和环氧涂层钢筋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裂
性和极限承载力,改善结构的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在提高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耐
久性方面也大有作为。

同时我国的建筑机械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迅速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现在的装
配式建筑在室内功能的保证、建筑外观的设计、整体建筑的安全性能方面更是得
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预制混凝土结构在西欧、北美的应用相当广泛,在亚洲日本
处于领先地位。

在美国,预制混凝土结构发挥着其它体系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明确技术目标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已经成为了工程行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很多地方的综合发展、进步等,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此种情况下,明确技术目标是必要性的手段。

第一,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
目标,在于充分提高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在技术的前期使用阶段,进行大量的
勘查、调研,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受用项目特点,对于外部环境的优
势和限制性条件深入了解,从而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发挥,能够
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今
后工作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要求在技术的备案上不断的健全,这样才能获得更
好的发展。

2.2加强技术培训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而言,虽然能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取得非常好
的成绩,但是考虑到现如今的很多技术都存在专业性较高要求的特点,所以在预
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对所有的工作人员开展有效的培训。

第一,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对技术的内涵,以及
具体操作方法积极的明确,能够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选用正确的技术手段来完
成工作,减少错误操作的现象,促使未来工作的进行,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对多方面的不足进行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在技术监督过程中,发现工作人员操作错误或者是偏差现象后,要及
时的纠正。

2.3预制内剪力墙施工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讲,预制内剪力墙施工的开展,是非常核心
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日后的使用而言,也是决定性
的内容。

安装预制构件的过程中,下板层需要预留出一定插筋,可渗入到内墙的
预留板螺栓孔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利用水泥砂浆灌入螺栓孔,利用螺栓固定形
式有效连接建筑工程的剪力墙和建筑工程各个结构形成整体。

利用预制装配式建
筑施工技术时,需要在整体建构中心设置剪力墙和螺栓连接位置,这样才不会影
响后续施工项目开展及剪力墙的稳定性和坚硬度。

利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的过程中需有效控制施工成本,避免影响周围环境。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核心关键
结合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使用情况,文章主要对比例最大的两种结构
体系,即剪力墙结构体系以及框架结构体系中的设计要点加以分析。

3.1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因具备使用简单,运输方便以及质量较轻等优势在施工建设中得到
广泛运用,且主要运用于对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与当前建设方向相符。

该结构中
以预制叠合板与预制叠合梁最为关键,而上述两部分构件均在工厂直接制造而来,现场仅需要进行简单的浇筑与焊接。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设计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结构整体必须做到平整规则,对应内部支撑体系因具备足够强度与韧性,满足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承载力要求。

同时,各个梁柱的中轴线必须维持在同
一水平面上;(2)采用刚接点对梁与柱间的交接部位进行处理,且框架基础必
须满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要求。

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在C30以上;(3)需要对内部构件之间的焊接方式进行合理选择,结合构件所处环境以及承载力特点,对焊缝形式以施焊方式进行选择。

针对承担剪力、弯矩以及扭矩等作用时,
需要对承载力设计要求分开计算。

3.2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对于剪力墙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使用环境与条件,对纵横墙结构进行选择,并充分考虑外部动、静荷载对墙体的作用,确保墙体各方面力学
性能满足正常使用的需求;(2)在横墙布置的过程中,针对两侧端部的山墙结
构需要安置承重墙板。

内墙则需要结合抗侧力构件承载力特点,对内力进行计算
并布置合适的承重墙板以及填充墙板;(3)对于剪力墙间的连接部位,需要结
合承受力特点进行构造设计。

结束语
住宅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领域,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转变当前粗放型的住宅建造方式,采用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手段建造住宅。

才能达到住宅建设的高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环境负荷低的目标,实现住宅的高质量、高品质、全寿命。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建造模式、施工速度、工程质量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均有着传统结构体系无可比拟的优势。

虽然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结构体系理论研究,配套部品的兼容性、制造成本、专业设计和施工人才缺乏以及国内技术规范的缺失等。

但从长远来看,它符合建筑产业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将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参考文献:
[1]刘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8,47(03):47-49.
[2]戴红.成都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3]兰兆红.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