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合同的定义和身份关系协议的法律适用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典的合同的定义和⾝份关系协议的法律适⽤有哪
些
签订合同是⾮常重要的,有利于保障当事⼈的合法权益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签订合同时要确定当事⼈是否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那么民法典的合同的定义和⾝份关系协议的法律适⽤有什么?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的合同的定义和⾝份关系协议的法律适⽤有哪些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变更、终⽌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份关系的协议,适⽤有关该⾝份关系的法律规定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四条【合同的定义和⾝份关系协议的法律适⽤】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变更、终⽌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份关系的协议,适⽤有关该⾝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本编规定。
⼆、合同订⽴的⽅式
第⼀、⼝头形式
当事⼈⼝头协商达成协议。
⼝头合同简便易⾏,在⽇常⽣活中⼴泛运⽤,⼝头合同的好处是⽅便。
但是,⼝头合同在发⽣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
对于不及时结清的和较重要的合同,不宜采⽤⼝头形式。
第⼆、书⾯形式
书⾯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数据交换和电⼦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当事⼈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书、电报和图表,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采⽤书⾯合同的好处是,当发⽣纠纷时举证⽅便,容易分清责任,也便于主管机关和合同管理机关监督、检查。
法律、⾏政法规规定采⽤书⾯形式的,应当采⽤书⾯形式。
我们建议,⼤家尽量采⽤书⾯形式订⽴合同。
第三、公证形式
合同公证指当事⼈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公证机关对合同内容加以审查公证。
公证机关对书⾯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审查确认后,在合同书上加盖公证印鉴,以资证明。
经公证的合同具有很强的证据⼒,除有相反的证据外,不能推翻。
合同要不要公证,⼀般由当事⼈⾃⾏约定。
当事⼈要求必须公证的合同,不经公证不⽣效。
第四,批准形式。
有些合同须经国家有关主管机关审查批准。
当事⼈应将签订的书⾯合同及有关⽂件提交国家有关主管机关审查批准,批准后才⽣效。
法律规定需要批准⽽没有经过批准的合同,没有法律效⼒。
第五,登记形式。
当事⼈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将合同提交国家登记主管机关登记。
合同登记⼀般⽤于不动产的,如房屋⼟地等,但某些特殊的动产,如船舶等,法律也要求其转让要登记。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是⾃然⼈、法⼈等民事主体之间设⽴、变更、终⽌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如果是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份关系的协议,适⽤有关该⾝份关系的法律规定。
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店铺进⾏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