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阶段素养提升课学案苏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素养提升课专题1
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核心复习物质的分类与计量
1. 物质的分类及变化的分类:
2. 常用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
世界从宏观方面来看是由千万种物质组成,从微观来看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构成。
要学好化学,必须会对常见物质及变化进行分类,会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响的微观特征,能运用化学符号和定量计算等手段说明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能分析物质化学变化。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一)从宏观辨识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类别及反响类别(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局部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
请答复以下问题:
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提示: A C B D。
依据相邻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判断其分类依据。
(2)从H、O、C、Fe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碱性氧化物__________;②酸性氧化物__________;③含氧酸__________;④碱__________;
⑤酸式盐____________。
提示:①Fe2O3或FeO ②CO2③H2CO3④Fe(OH)3⑤NaHCO3
(3)写出(2)中的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Fe+2HCl===FeCl2+H2↑。
(4)上述方程式属于什么反响类型?是氧化复原反响吗?
提示:置换反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
(5)将Fe(OH)3分散于水中能否形成胶体?
提示:Fe(OH)3分散于水中不能形成胶体,形成浊液。
(二)氧气摩尔质量的测定(常见的化学计量)
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响,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枯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 g 。
②装好实验装置。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加热,开始反响,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如下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
⑥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 g 。
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
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答复以下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说明装置不漏气。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号)。
提示:②①③。
(3)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
提示:将量筒向下压或向上提,使内外液面高度相同,即读得的气体体积是处于外界大气压下的体积。
(4)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 L(标准状况),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氧气的摩尔质量(含a 、b 、c ,不必化简)。
提示:22.4 L·mol -1×〔a g -b g 〕c L。
该实验的反响原理为2KClO 3=====MnO 2△ 2KCl +3O 2↑,计算原理为M (O 2)=m 〔O 2〕n 〔O 2〕 ,m (O 2)=a g -b g ,n (O 2)=V 标准〔O 2〕22.4 L·mol
-1 。
(三)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微粒的桥梁。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1.8 g NH +
4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多少?
提示:N (e -)=1.818
×10 N A =N A ; (2)2.2 g CO 2和N 2O 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数为多少?
提示:M (CO 2)=M (N 2O)=44 g·mol -1,N (原子)=2.244
×3 N A =0.15 N A ; (3)常温常压下28 g N 2含有的原子数为多少?
提示:N (氮原子)=2828
×2N A =2N A ; (4)标准状况下,11.2 L H 2O 中含有的分子数是否为0.5 N A ?
提示:不是。
标准状况下,H 2O 为非气态。
11.2 L H 2O 的物质的量不是0.5 mol ,含有的分子数不是0.5 N A 。
1.(2021·南通高一检测)以下各组物质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 .2 g O 3和2 g O 2
B .9 g H 2N A 个CO 2
C .标准状况下1 mol O 2和22.4 L H 2O
D .0.2 mol H 2和4.48 L HCl
【解析】选B 。
A 项,O 3和O 2的摩尔质量不等,质量相等时,两者的物质的量不等,分子数不等,错误;B 项,n (H 2O)=9 g 18 g·mol -1 =0.5 mol ,n (CO 2N A /N A =0.5 (mol),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正确;C 项,H 2O 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错误;D 项,HCl 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错误。
2.以下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科学的是( )
【解析】选B 。
氧化复原反响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响,A 项正确;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把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C 项正确;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D 项正确。
3.计算填空:
(1)标准状况下,1.92 g 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 ,那么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2)在25 ℃、101 kPa 的条件下,等质量的CH 4和A 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5∶8,那么A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3)含0.27 g Al 3+的Al 2(SO 4)3溶液中的SO 2-
4 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解析】(1)n (气体)=0.672 L 22.4 L·mol -1 =0.03 mol ,M (气体)=1.92 g 0.03 mol
= 64 g·mol -1,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2)T 、p 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V 〔CH 4〕V 〔A 〕 =n 〔CH 4〕n 〔A 〕 =158 ,质量相同,那么n (CH 4)·M (CH 4)=n (A)·M (A),M (A)=
n 〔CH 4〕n 〔A 〕 ×M (CH 4)=158
×16 g·mol -1=30 g·mol -1。
(3)n (Al 3+)=0.27g 27 g·mol
-1 =0.01 mol ,0.005 mol Al 2(SO 4)3含有0.01 mol Al 3+, 0.015 mol SO 2-4 ,N (SO 2-4 )=0.015×6.02×1023=9.03×1021。
答案:(1)64(2)30 g·mol -1(3)9.03×1021
4.(2021·龙岩高一检测)Ⅰ.胶体金即金溶胶,其具有光吸收性、呈色性和胶体性等特点。
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胶体金标记物, 可实现对抗原抗体的测定。
用白磷复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操作步骤如下:
a .取20%白磷(①)的乙醚溶液0.5 mL ,加蒸馏水(②)60 mL。
b .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③)0.75 mL,再滴加0.1 mol·L -1的K 2CO 3(④)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c .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d .别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
请答复以下问题:
(1)上述物质①②③④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
(2)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__。
(3)所得红色溶液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Ⅱ.对牙膏中物质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4)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
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如下: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上述物质中,①为白磷,由P 元素组成,为单质;②为蒸馏水,由H 、O 两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属于化合物;③为氯化金水溶液,由氯化金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④为K 2CO 3,属于纯洁物,也属于化合物。
从而得出结论:属于单质的是①,属于化合物的是②④,属于盐的是④。
(2)由金颗粒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确定该分散系属于胶体,其分散质是金颗粒。
(3)分析所得红色溶液属于胶体,加热会发生凝聚,所以不能继续加热。
(4)所发生的反响依
次为①CaCO 3=====高温 CaO +CO 2↑;②CaO+H 2O===Ca(OH)2;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
答案:(1)① ②④ ④ (2)胶体 金颗粒 (3)不能
(4)①CaCO 3=====高温 CaO +CO 2↑
②CaO+H 2O===Ca(OH)2
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