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

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

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

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

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

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

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

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
是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

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

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

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
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或者“社会学结论”。

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的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

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人们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

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

寓教于乐,就这样实现了。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不是“‘百家讲坛’ 是个奇怪的坛”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百家讲坛”之“百家”并不是真正的“百家”,“讲坛”成了“国学"的讲坛。

B.“百家讲坛”号称“百家”,从数量上可以保证。

C.“百家讲坛”的讲者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D.“百家讲坛”貌似在布道,实则在娱乐.
2.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B.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所以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证明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但作为学术而言过于简单,缺乏学术性。

C.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社会学结论"没有必要颠覆,也很难颠覆。

D.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的确困难。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真正“百家”。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于丹的解读指向修身养性,更加呵护人性。

C.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
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

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

”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

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

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⑥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

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 { { {
④挝(zhu ā):敲打,击。

⑤噀(x ùn):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 帝殊.有难色 殊:特殊 C 。

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 。

反顾.骂益甚 顾:回头。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得全首领以.没 非所以..靖公议也 A . B .
王好战,请以.战喻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粘罕令拥之.去 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
C .
D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
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

皇上
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 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
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
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 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
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
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 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

李若水义无反顾,
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
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三、(28分)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译文: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11分)
天津桥春望
[晚唐]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

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8.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6分)答:
9.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远吞山光,, ,不可具状. (王禹偁《黄州竹楼记》)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

(王安石的《游褒
禅山记》)(3),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的《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任选其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不倒树
司玉笙
那是双小手.
那双小手捧着一本打开的教材……
蛮七叔看见那本书晃到跟前,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冰冷的空气中浮起:
“老师,这个拼音印错了,‘花果’注成了huagou.”
“这孩子——课本上咋会错呢?!”
“是错了……”课本再举,几乎碰到了他的鼻尖.
蛮七叔将眼瞪大,视线拐向被教材挡住的那张秀气的透着天真的脸。

干裂粗糙的手与冻得萝卜似的手指相撞,一股凉意迅即转成了颤儿闪遍了全身--他在这儿教了近三十年的小学,还是头一次遇上学生“挑刺”,且是个女孩子。

这令他很难堪:一张张简陋的“课桌”后,二十几双眼睛都亮了.
“教材上还会出错么?”蛮七叔自言自语地道。

接了那教材,拿到门口处细看。

看了一会儿,又查查翻得烂糊糊的字典,说:“是错了……”说罢,他便咳个不停,好像寒气噎住了喉咙。

咳着,他的身子弯成了一棵树。

女孩儿叫玲子,是邻庄的.玲子每天背着个打补丁的书包早早就到了,扫地擦桌子。

鞋上老沾着泥巴。

蛮七叔带了三个班的语文课,还兼班主任。

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自然偏爱,尤其是玲子。

见了玲子,心里还生成一种莫名的感觉,带出三分不安,好似欠了她什么.借口奖励,常给玲子两支铅笔、一个作文本什么的—-钱都是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抠出来的--他还是民办教师.
玲子上到五年级,家里人不让她上了。

开学几天不见玲子的影儿,蛮七叔倒坐不住了,便买了一个书包、一杆钢笔去玲子家。

进了院,蛮七叔四下里瞅瞅,问:“玲子呢?”
“下河放羊去了……”玲子娘见蛮七叔还夹着书包,脸上就起了一片红:“女孩子家,不当睁眼瞎就中,再上还不是这?"
“不让她上,不怕毁了她?”
“有啥法儿?光学费一个孩子一年下来就抵一只羊……”
蛮七叔说:“让她上吧,俺想想办法……"
听得一阵儿羊叫唤,大大小小七八只山羊串着对儿涌进院子.玲子进来了,手里还握着一本书!
“玲子……”
“老师!”
玲子娘抹了抹眼,说“快给老师磕个头……"
于是,玲子背上了新书包。

次年,玲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

初中得去镇里上,蛮七叔很难再见到玲子。

又过三年,玲子考上县重点高中,蛮七叔高兴得自饮了三杯酒.
到了这把年纪,蛮七叔身上的老病就显山露水了,不住地兴风作浪。

又赶上“民转公”,集中在县里考试,就趁着去瞧看瞧看病。

从医院出来,蛮七叔折进了一个小饭棚要碗素面.刚坐定,就听到一声“老师"在耳畔炸响。

眯细了眼看,身子又那么颤了一颤。

“玲子,你咋在这儿?”
玲子硬挤出个笑,说:“家里急,上完半学期就退了,在这儿帮厨……”
蛮七叔听着,张大嘴直咬,脸色都变了,半晌才说:“你是个好学生,还给俺纠正过一个错……”
“老师,那不是你的错!”玲子喊,突然下跪,怀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抱着蛮七叔送她的那个书包。

书包很旧了,也打上了补丁。

蛮七叔不知道,书包里还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蛮七叔送她的学习用品,一笔不落。

“老师,我欠你很多账……”“不欠,不欠,你啥都不欠……”蛮七叔慌着拉玲子,可拉不起来,自己也在剧烈的咳嗽声中矮了下去……
从县城回去后的不久,蛮七叔在一天夜里悄然离世。

他走后的第三天,他站过的讲台上又站起了一个人,那人就是玲子。

玲子就像一棵树……
(1)下列对小说情节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蛮七叔翻了字典,发现课本上的注音是错了,这时候他“咳个不停,好像寒气噎住了喉咙”,此处的“咳嗽”既说明他身体不好,也表现蛮七叔读错了字音有些内疚.
B.蛮七叔常给玲子两支铅笔、一个作文本什么的,除了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因为心中总有些不安,为没有给玲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不安。

C.玲子考上县重点高中,蛮七叔高兴得自饮了三杯酒,乡村小学很难有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学生,蛮七叔为乡村小学取得的成绩高兴.
D.玲子放羊时手里还拿着一本书,表明她是一个好学的孩子。

而她打工时,包里的本子上还记着蛮七叔送她的学习用品账目,表明她记着蛮七叔对她的好,对她的希望。

E.玲子辍学,最终只做了一个乡村教师,这似乎并非是蛮七叔的希望。

玲子曾是那样的聪明,却没有继续深造,小说这样的结局令人惋惜。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重要。

这篇小说传达出一个乡村学校怎样的困境?请分条列举。

(6分)
答:
(3)小说中的蛮七叔具有怎样的品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
(4)小说为什么要把老师比喻为树?题目为“不倒树"有什么深刻
含义?(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
岱俊
1920年暑假一过,李济将转到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读博士学位,室友徐志摩则要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银行学,他们从此开始不同的人生。

同船赴美,同室一年,分别后彼此都有些思念。

从公开发表的1920年暑假后徐志摩致李济的九封信,大致可以看出如下几点:每封信徐志摩都爱说笑话,足显敏感好动的天性。

他内心情绪炽烈,如对《新青年》团体的向往,研读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的内心激动,对国内派出的官方考察团的嘲讽和对留学风气的不满等等。

他对李济甚为欣赏,对其改学人类学,表示“绝对赞成”,他写道:“子由心理而社会,由社会而人种,变虽速而径不拐,我绝对赞成。

……老兄刚毅木讷,强力努行;凡学者所需之品德,兄皆有之,岂复能毁天以殉人乎。

教育家言‘自动’,彼此体会此意上达可也."
李济曾在一份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中,谈到改学人类学的动因:他初来美国(1918年)的时候,是想学纯心理的,1919年在那一门混了一个B,之后就跑到社会学里边去了。

现在他又想研究人种
学.他的志向是想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寻出他所属的人种在天演路上的阶级.要是有机会,他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始源。

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说,当年他初到美国,曾专门调阅了美国国会19世纪末的卷宗,里面正式记录着当年限制华工入籍的理由:中国人的脑容量比较小,他们在进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

杨振宁留美的时间比李济晚了二十多年,足见当年美国对华人的歧视更甚,因此,李济的“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的想法,显然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哈佛大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镇,研究所设在皮博迪博物馆。

李济知道自己是“半路出家”,遂如饥似渴地吸吮各种知识养分:狄克森的《大洋洲民族与文化》,神学院莱斯纳的《埃及考古学》,还有哲学、梵文及麦独孤教授的《心理学实验》等;此外,他还选了许多本可免修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的课。

研究院教务长柴斯(Chase)教授“希腊考古学”,采用博物馆实物教学法,常以看图为主.当时,哈佛大学收集有关希腊遗迹与遗物的资料,尤其是建筑与雕刻方面的照片与图画,数量可观。

上了这门课,李济对古希腊、爱琴海的文化艺术以及西方文明的起源有了较深的认识。

年轻讲师虎藤(E、A、Hooton)原是学古文字学的,留学英国时兴趣转到人类学,做了一些考古工作。

他刚从英国回来,走上哈佛的讲台不久,除讲授欧洲史前考古学外,还讲授一门最重要的课“体质人类学”.这门课是研究生的“铁门槛”,必须学会认识人的骨骼,且须懂得辨识碎骨片。

考试时,虎藤就拿几块破骨头给学生认,认对了满分,认错了零分。

这种近乎苛酷的训练,促使李济一步跨进了大门.
哈佛第一年,他掌握了人类学的一般情况,并开始形成博士论文的大致思路。

1921年3月,他向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院提出读哲学博士学位的申请,随即开始做人体测量学调查。

他在美国东部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波士顿中国侨民中收集体质人类学的材料,历时七个多月,先后测量了一百一十一人。

他将所获得的数据,加上当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中国人体质测量的材料,综合成一篇讨论
中国人体质的论文.指导老师虎藤赞赏道:“你做得很好,这是一个新的贡献。

"李济心里清楚,那是导师的鼓励,“用那一百一十一个人的测量,讨论号称四万万中国人的体质,显然是大题小做了",况且“博士论文总不能单靠这篇短文交卷”。

这年暑假,虎藤得知李济无别的安排后,邀请他每天来皮博迪博物馆打半天工,交给他处理一批埃及人头骨:开箱、洗刷、整理这些头骨,按钟点付费。

李济在和这五百个埃及人头骨的亲密接触中,度过了大半个暑假。

这是一次很好的磨砺,对其日后进行生体测量和处理安阳殷墟出土的人头骨等都有直接帮助。

清澈的查尔斯河水,不舍昼夜,流过三个寒暑.李济在哈佛大学苦苦钻研,一本折合中文约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终于完成,并于1923年5月10日以“极佳"的评语获得正式通过.此为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的开山之作.一位历史学家说,“自后中外学人凡论及中国民族及人种问题的,大都征引其书”.这年6月,二十
七岁的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12月,被美国人类学会吸收为会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济改学人类学是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当年美国人十分歧视中国人。

B.由于李济原来学习的并非人类学,因此他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的理想。

C.在虎藤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李济顺利地写出了一篇讨论中国人体质的论文,离实现他的理想越来越近了。

D.李济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历时三年多,是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的第一部著作,李济也凭借它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李济在哈佛求学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的人格魅力和他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2)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这篇传记表现了李济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6分)答:
(4)李济的这段经历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
..了。

"
长物
..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
,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调,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
....
C.近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
,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
....
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D.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和
,写出极有价值的学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高屋建瓴,见仁见智
....
术著作.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只有把政府增加的教育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保障绝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就能杜绝和减少盲目择
校的现象。

B.春节期间,虽然相关部门强化了监管力度,但还是有多家商场被曝光缺斤短两、鱼目混珠、借机涨价等不法行为.
C.从根本上说,科技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的高素质和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决定的。

D.当代大众文化以其消遣娱乐作用满足了人的感性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理性的压抑,因此具有某种历史的合理性。

15.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站在政治的立场,我们曾批评过孟子的义利之辨,。

①他把一个属于道德的原则,予以扩广越位地运用了
②义利之辨不仅是保住人格的一道防线
③那是因为
④站在道德的立场
⑤且是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之间辨识的一个标准
A。

④①③②⑤B。

③②⑤④①
C.③①④②⑤
D.④②⑤③①
16.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7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17.下面一段文字中有4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感触听不懂自己孩子常用的词语,交谈时如同听外星人讲话;越来越多的孩子埋怨父母跟不上时代,无法和他们勾通。

当大家都在抱怨对方的时候,英国13岁少女露
西出版了一部包括了300多个新词、怪词的新新人类专用词典,使家长破译青少年“语言密码”提供了便利。

这种创意和实际行动实在叹为观止。

(1)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_________改为_________;(4)________ 改为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请以“渴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4。

B (殊:非常)5。

D 6。

A
7.(8分)①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你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

(“亲"“遽"“徐”各1分,大意1分)②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职”“累”“奈……何”各1分,大意1分)
.
8.(6分)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2分)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2分)。

9。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

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

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的沉郁的感情。

(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10.(1)平挹江濑/不可具状(2))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