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的思考.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里小学发言材料
关于“如何开展有效教研”的思考
教研组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最为基层的实体由来已久,但是并不意味着教研组活动都是有
效的,高效的。

结合资料查阅理解,有效性有这样三层意思:
效率: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校本教研前与参加校本教研后的变化值?有效果
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动。

如果产出
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校本教研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
意义。

怎样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呢?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分别是:(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基于以上理解,工作当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1 、给予引导、帮助及监控。

教导处开学初召开教研工作会,提取意见,拟定合适的校
本研修计划,明确教导处各部门职责,教研组长落实教研活动具体事宜,分组细化学校教研
要求,制定合适的教研计划。

学校行政领导带头深入到教研活动中,全程参与,有效督促了
教研活动的时效性。

2 、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研活动中,要求教研组长有组织能力,有自己的教育
思想,才能够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每次活动后,有思考,不断反思,在下次的教研活动
中如何改进等问题,,
3 、对教研组长的评价实现多角度。

学校目前对教研组长有考核,通过加计课时,绩效等细化考核能够达到一定的激励机制。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1 、研究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教学环境。

这个环节是目前学校教研活动中常常忽略的问题,也是教师教研的导向。

我们常常把教研活动单纯地理解为“听课、上课、评课”,再者,开
展专题论坛研讨活动,主题培训。

但在教研内容上,不够“精”,体现为:研讨的内容过于“假、大、空”不能深入教学实践,留于形式;教研不明确教师需求,盲目的研讨,不能引
起共鸣。

因此,有效的教研来自于教学实践。

2 、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

在校本研修大方针引领下,结合实际将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

以中心教研组为核心,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但就于目前而言,学校单班教学,无年级小组,只能是直接个体大组的形式。

没有年级组小组探究讨论,没有同伴的激励与互助,经常
性的教研也会觉得无趣,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1 、对话建立于自我的思考。

每一次课堂教学后,都要学会反思,找到着力点,以便于下一次的改进和进步。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来源于理念的更新和实践的反思。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是我们目前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
通过自己阅读书籍或是网络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学习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教研活动,录制课堂实录,自我观看反思总结,, (每次教研活动公开课,教导处
都会录制课堂实录,然后制作光盘发给授课教师,教师从中受益不少。


2 、对话要有民主的氛围。

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师生平等,师师更要互助。

教师应该拥有平和的心态,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才能快速成长;在教学研讨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观点,而不只是浮于表面应付的评论,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当然,语言的艺术性更能融合
大家的思想,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3 、多元的对话途径。

除小组教研讨论外,我们可以多途径听取意见和建议,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原本属于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的工作,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一个教
师转移到了如何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主动参与进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教学的思考,从而
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发展。

聚焦问题阶段:每位教师每周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于自己的
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

例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校本教研发
现真问题的听课活动,每位教师在听好一节课后必须提交两个问题。

(举例读)教研组利用
每周活动时间,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
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最为此问题便
成为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情报搜集阶段: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

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

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

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
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
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
以验评。

过程中要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
与上课教师经过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实现共同成长。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在学校内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品牌教研组活动,从“教研组长负责任、教研活动规范求特色、教学常规质量监控有实效、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有实绩、其
他”六个方面加以评价。

在校内树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领教研组工作不断提升品质,
从而形成比、学、赶、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围,推动教研组活动有效地开展。

事实上,思考是行为的前提。

在先前的教研活动工作基础上,有诸多的想法,但就学校
目前状况而言,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一、师资结构问题。

学校师资结构两极分化严重,缺乏中间过渡阶段,造成学校课改深
入推进程度不够的现象;
二、单班教学,年级组构建不全,直接个体大组,没有竞争的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

对于村校校点来说,虽然采取“送教、常规检查”等促进教研,但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时效性不高。

三、教师不稳定因素。

长叹我们是人才培养基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稍微培养成熟就跳到其他舞台去了,老教师以马上退休为由,难以推进,年轻教师还没有站稳就想离开,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教好书,育好人,显得浮躁。

下一步教研工作打算:
一、静下心来,继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教研之路。

找准问题,对症入手,借课改之东风,拟定学校教研三年或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学期计划,着眼未来发展。

二、建立团队管理机制,提高领导力。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一个人是不行的,只布置不落实是无效的。

因此,我们的教研活动的落实关键在教研组长,所以教研组长的专业素质与组织能力提高是有效教研的重要途径。

三、凝聚教研正能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学校行政领导牵好头,培养学校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带动先进教师学习,构建学习团队,凝聚正能量,共同进步。

四、找准教师需求,扎实开展活动。

分层次推进教研,扩大教研活动面,逐步走向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