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
探索
摘要: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

德育课程是课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通过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德
育课程散点化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而且,对德育课程进行校本探索,还有助
于落实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德育目标落地,打破“千校一面”的局面。

作为一所
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学校确立了以“德”为核心办学理念,建构了具有学
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体系。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对策
引言:
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利于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一体化育人
体系,从而保证学生的稳定成长及可持续发展。

为此,作为一所新建九年一贯制
学校,基于不同学段在管理模式、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从组织文化、德育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发展模式。

本文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我们的探索与实践。

一、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与价值意义
德育一体化建设是指将“立德树人”的德育要求落实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
和教学之中,从而进一步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配合,教育内容逐层
发展、螺旋上升的一致性连贯体系与德育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环节一体化的
有效系统,以提高大中小学德育的连续性,进而取得良好持续的德育成效。

(一)德育一体化建设是道德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由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四阶段”理论,到柯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均论证了人的道德发展必须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
进的规律。

从中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生对于道德的学习接受能力越来越高,也被期待着道德水平越来越高,从开始只关注个人利益到逐渐关注他人和集体利益,是一个阶段连接着下一阶段的。

因此,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是遵循人的道德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二)德育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形成更加健全的教育生态系统
德育一体化建设意味着大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估标准等方面进行统一,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德育一体化建设还意味着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将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有效联合,构建纵横融合、立体式的教育态系统,以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教育、管理体系助力学生的道德成长。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德育制度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外生性制度过多,限制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能
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既有小学又有初中,因此不同学段的德育部门为了应对来自教育部门或其他部门的检查工作,会制定符合本学段“利益”的各种规章制度,但仔细检查会发现很多都是重复的规章制度,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体现出“一贯制”要求,不能给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实效。

近年来,尽管国家三申五令不要让学校参与过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但是受到传统行政管理思维的影响,加之学生是参与各级各类活动的重要执行者和参与者,学校仍是参加各级行政部门活动和被检查的主力军。

这种外生性活动的存在必然会产生外生性的制度,使得学校管理者不得不进一步细化制度,出现制度剩余现象。

(二)组织管理条块分割,制约了德育工作制度整体性开展
从现行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来看,大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按照“条块”模式进行管理。

根据中小学特点,将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有的学校细分为小学低年级部、中高年级部、七年级部、八年级部、九年级部,各年级部设立若干德育主任,全权负责该级部的德育管理,组织各学段所需的活动,以保证各学段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种细分的垂直分级式管理虽然有利于“因人施教”,但由
于分工职责的差异,极易形成部门之间的“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致使小
学和初中的德育工作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现象,甚至造成为本级部的“利益”
而不顾学校整体局面,难以发挥“九年一体,一以贯通”的优势。

三、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对策
(一)健全组织机构,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管理体系
建立以校长负责制,德育处、团委、大队部等部门为龙头,德育主任、团委
书记、大队长、班主任及其他教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管理组织。

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着力营造“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受关怀”的良
好育人氛围。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监督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德育课程
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有检查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整改落实,有
整改必有复查的良好机制。

(二)融入日常教学,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育人功能
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德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

任课教师根
据学校德育计划分别制订出本学科的德育计划,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对学
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在体育、音乐、美术学科,
培养学生体能和审美情趣;在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为载体,对学
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在地理学科通过祖国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进行环保
节能、建设祖国的教育。

通过主题班队会进行德育,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
行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实践充分证明,德育以知
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
化力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厚植了家国情怀。

(三)教育研究助力,共筑德育课程一体化教育合力
定期进行德育课程一体化专题研讨,就遇到的问题共同出谋划策。

每学期每
个教研组必须进行一次德育课程一体化方面的主题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德育课
程一体化经验,提高自身德育课程一体化方面技巧。

每学期开展优秀班主任工作
交流活动,推荐优秀班主任进行经验交流,形成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

每学期组织德育课程一体化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以课题研究为关键点,助力教师“一体化”提升素养,如“一体化德育课程助力
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教师以课题为引领开展系统研究,进一步反思实践,不
断提炼、并带题授课,积极进行课堂内外的实践。

(四)丰富多彩活动,促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深入人心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利用相关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采用歌咏比赛、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学习英模等方面的教育。

德育处在年度工作计划
中依据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确定每学期德育课程一体化活动主题内容。

每月的主题
活动、每周的主题班队会内容、每一期板报内容安排中小学一致,而且进行评比,优秀的班级可以开放让其他班主任参观,达到互学共进,达成一体化的共识。


外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主题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在基地接受别
样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结束语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德育课程,是进阶性德育课程,能有效落实学生全面
发展教育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不断促进中小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实现各学段德育的实效。

同时通过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学
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整体意识,有利于教师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避免违背教育规律的短视行为,从
而切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国峰.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活动的内涵及建构[J].教学与管
理,2021(04):21-24.
[2]章赞扬.九年一贯制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体化初探[J].亚太教
育,2019(10):27-28.
[3]郝占晓.九年一贯制学校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9(06):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