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章末整合 湘教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人均生产 农田灌溉 万元
用水量 亩均用水 GDP用
(m3/
量(m3/ 水量(m3/
人·年) 亩·年) 万元)
540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570
1 754
1 352 4 000
(1)银川附近的黄河河段在冬季和春季出现的特殊水文现 象是________。
(2) 根 据 材 料 一 判 断 , 该 省 区 耕 地 面 积 ________( 增 大 / 减 小),这是因为________ 和 ________明显增加。
第(3)题,江苏省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不适合发展立体 农业,A错;江苏省海岸线长,适合发展海洋经济,B正确; 发展农业应因地制宜, 陡坡需要封山育林,防止水土流失,而 缓坡适合修梯田,发展种植业,C错误;陕西位于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需要调整农业结构,不宜大力发展种植业,D 错误。
答案:(1)D (2)A (3)B
章末·整合创新
热点·多维突破
湘教地理
(1)读图可知( ) A.两省土地利用结构相同 B.两省林地植被类型相同 C.江苏省比陕西省农业用地比重大 D.江苏省比陕西省城市化水平高 (2)结合两省土地利用现状和地理背景可知( ) A.江苏省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强 B.江苏省第一产业产值大于第二产业 C.陕西省耕地在省内均匀分布 D.陕西省林业产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0.3%
热点·多维突破
纵观近年高考,本章高考热点题型有以下几种: 热点1 关注“十二五”以来我国某区域经济发展(如长江 三角洲地区),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对该区域发展的地理环 境条件的评价。 [名师点睛] 近几年高考试题,以某一经济区或省级区域 地图为背景,考查这一热点的题目频次很高。尤其要注意对具 体区域地理位置特殊性的认识,如2014年安徽文综地理第34题 答案明确要求表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过渡性特征。
(3)图1中A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该山被称为银川平原 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4)根据图2,分析该地区年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根 据该地年均温的分布推测该省区的地势特征。
(5)根据材料二分析,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 差异?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大的自然原 因。
第(3)题,读图可知,A山脉是贺兰山,它阻挡西北方寒冷 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带来大量降 水,增加降水补给,故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
第(4)题,从图上年降水量数值可以看出,该地区年降水量 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原因主要是由东南向西北受东南季风 影响逐渐减弱。根据气温分布规律可知,该区域地势南高北 低,总体地势起伏不大。
(3)两省农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江苏省增加林业用地,建设立体农业 B.江苏省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 C.陕西省全面封山育林,防止水土流失 D.陕西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
解析:第(1)题,江苏省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陕西省以林 地为主,土地利用结构不同;江苏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陕西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耕地、林地、牧草地、园 地、其他农用地均属于农业用地, 江苏省比陕西省农业用地比 重小,而江苏的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比重较大,说明 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
热点2 关注“十八大”报告及“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 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 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通过上述不 同区域的分析或比较,考查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对区域 发展产生的影响。
必修三 2016年新课标高考·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5)题,读表可知,江苏省的人均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 大,人均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比江苏大的自然原因是宁夏的降水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 较旺盛。
答案:(1)凌汛 (2)减小 建设用地 林地(其中“建设用 地”和“林地”位置可以互换)
(3)贺兰山 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 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任答其中两点)
(4)该地降水主要受来自太平洋上东南季风带来水汽的影 响;季风由东南向西北影响逐渐减弱,降水减少。地势南高北 低;总体地势起伏不大。
(5)江苏省的人均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人均生产用水 比重比宁夏小。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 又比较旺盛。
答案:(1)凌汛 (2)减小 建设用地 林地(其中“建设用 地”和“林地”位置可以互换)
章末·整合创新
建立联系网
连线关键词
解读主旨句 1.在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自然地理条件中,气候和地貌是 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2.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 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 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分析某个区 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往往从有利及不利两方面入 手。
(3)贺兰山 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 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任答其中两点)
(4)该地降水主要受来自太平洋上东南季风带来水汽的影 响;季风由东南向西北影响逐渐减弱,降水减少。地势南高北 低;总体地势起伏不大。
(5)江苏省的人均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人均生产用水 比重比宁夏小。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 又比较旺盛。
必修三 2016年新课标高考·大一轮复习讲义
章末·整合创新
热点·多维突破
湘教地理
图3 2000~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材料二 下表为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 对比表。
省级 行政

人均用水 量(m3/ 人·年)
江苏 宁夏
610 1 780
人均生 活用水 量(m3/ 人·年)
70
第(2)题,本题考查江苏和陕西两省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现 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江苏省水利设施用 地比重大于陕西,说明江苏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强;江苏省经 济发达,第二产业产值大于第一产业;陕西省主要位于黄土高 原,由于地形因素和气候条件的差异,耕地不可能均匀分布; 陕西省林业用地占50.3%,而不是林业产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耕地面积变化特点 及原因、地区年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地势特征、水资源利 用结构差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1)题,银川附近的黄河河段自南向北流, 在冬季和春 季常出现凌汛现象。
第(2)题,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林地 和建设用地明显增加,耕地面积呈现减小趋势。
4.只有当新能源、新材料被不断开发利用或新的能耗少、 原材料需求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出现的时候,区域才可能得 到新的发展。一个区域如果环境条件较差,即使拥有丰富的资 源,区域的良性发展也难以实现。
5.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导致 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一般由发达地区向相对欠发达地区 迁移,会促进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等相关作用的 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