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考真题解析汇编专题三:生物与环境(解析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山东省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
(《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1.(2018•滨州22)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已的生存。

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答案:C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C错误;栖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B正确;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D正确。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栖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2.(2018•菏泽1)下面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不相符的是()
A.鲨鱼--淡水湖泊 B.灰喜鹊--松林果园
C.企鹅--南极冰原 D.大熊猫--高山竹林
答案:A
解析:【解答】鲨鱼有鳃,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在海洋中,A比相符;灰喜鹊,栖息于开阔的松林及阔叶林,公园和城镇居民区。

杂食性,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吃半翅目的蝽象,鞘翅目的昆虫及幼虫,兼食一些植物果实及种子。

灰喜鹊生活在松林果园,B相符;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南极冰原,C相符;大熊猫喜欢吃竹子,生活在高山竹林里,D相符。

【分析】栖息地是生物生活或居住的范围的环境,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一定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2018•德州12)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答案:C
解析:【解答】植被密布的山中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A错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正确;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 错误。

【分析】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4.(2018•日照2)骆驼适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是因为它的驼峰内储存了大量的()
A.水 B.脂防 C.蛋白质 D.葡萄糖
答案:A
解析:【解答】驼峰有贮水功能,保证骆驼的生存需要。

但是骆驼适应在干旱的沙漠里生活并不仅仅它在两个驼峰里储存了大量的水。

比如骆驼的大脚,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骆驼对沙漠的压强,便于行走。

【分析】驼峰有贮水功能,保证骆驼的生存需要。

5.(2018•临沂1)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影响这一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水分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缘”,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C.“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答案:A
解析:【解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A错误;在枝芽的结构和发育中,生长点发育成新的芽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芽轴发育成茎,所以万千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B正确;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C正确;蝉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D正确。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生理特征或行为。

6.(2018•聊城1)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 B.仙人掌的叶变成剌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 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
答案:D
解析:【解答】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是生物适应寒冷的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剌,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是生物适应炎热的环境;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选D。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7.(2018•泰安1)右图示生长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B.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
C.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
D.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答案:C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不论生长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还是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二者都有绿色肉质主干,都没有宽大的叶,叶片退化成刺,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因此两种生物均能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甲是仙人掌科植物,乙是大戟科,二者是不同种生物,选项C错误。

【分析】沙漠干旱缺水,蒸腾作用很大。

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生活茎肉质化,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

叶变态成刺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仙人掌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

8.(2018•菏泽18)近年来,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城市变的更美了,周围的鸟类也越来越多了,鸟类增多现象主要体现了()
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D.环境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由于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周围的鸟类越来越多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9.(2018•枣庄35)“草盛豆苗稀”与“雨露滋润禾苗壮”都说明了()
A.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答案:A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草盛豆苗稀”中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这两种现象都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作用,选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

10.(2018•滨州21)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B
解析:【解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

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反映了非生物因素水、阳光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C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体现了非生物因素
温度对生物影响,C错误。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11.(2018•威海1)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环境及其他生物的影响,豆苗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等,“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12.(2018•德州16)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

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A.光和温度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答案:A
解析:【解答】春兰秋菊指不同季节里,不同的植物会开花,这是与光照直接相关的。

兰花在春天开花原因是春分后光照变长,这时适合的长光周期,促使开花,而菊是短日照植物,秋分光照时间变短,反而有利于开花。

南橘北梨是由于温度的原因。

橘适应南方过热的温度环境,梨是在北方的温度下才能生长的。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13.(2018•济宁3)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时节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温度 B.阳光 C.土壤 D.空气
答案:A
解析:【解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

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14.(2018•威海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下列实例中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变色龙随着环境改变体色
B.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60毫米
C.常刮大风的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
D.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答案:D
解析:【解答】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称为保护色,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寒冷海域中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60毫米,有利于保温,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错误;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是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

【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5.(2018•聊城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与环境保护无直接关系的()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D.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答案:D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从思想上引起人们的注意,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B不符合题意;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解决当前能源危机,C不符合题意;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与环保无关,D符合题意。

【分析】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策略。

16.(2018•菏泽20)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

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旨在推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D
解析:【解答】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的士”燃烧汽油,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会加重二氧化碳的排放,破坏环境;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浪费能源,污染环境;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维持碳-氧平衡,保护环境;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⑥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保
护环境。

【分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7.(2018•日照25)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下列叙述与此规定不符合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C.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D.禁止开发、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答案:D
解析:【解答】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是保护环境,A正确;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是保护环境,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正确;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保护环境,C正确;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要合理开发,D错误。

【分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8.(2018•青岛1)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培育的海水稻已在我市进行试种,海水稻的培育是利用了()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解答】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分析】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美国栽培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19.(2018•聊城19)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于5月22日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纪念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5周年”的专题宣传活动,并发布了《2018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该书记载的物种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个体数量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2018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该书记载的物种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20.(2018•临沂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B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A正确;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B 错误;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正确。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1.(2018•济宁4)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 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答案:C
解析:【解答】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A正确;图中食物链有4条: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B正确;杂食性的鸟吃昆虫,但是杂食性的鸟和昆虫又都吃绿色植物,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D正确。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
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2.(2018•威海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A.草→食虫鸟→兔→鹰 B.草→鼠→蛇→鹰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蛇←鹰
答案:B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食草昆虫、鼠、蛇、鹰都是消费者,兔是食草动物,吃草不吃食虫鸟,A错误;草→鼠→蛇→鹰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草开始,C错误;能量按食物链流动,不能倒流,箭头反了,D错误。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3.(2018•德州2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
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
答案:C
解析:【解答】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而不是5条,A错误;猫头鹰是鸟类,蛇是爬行类,食草昆虫是节肢动物,鼠是哺乳动物,因此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鼠,B错误;在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四营养级,在“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猫头鹰体内汞的含量最高,D错误。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4.(2018•东营17)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兔和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B.猫头鹰和蛇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
C.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D.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草
答案:B
解析:【解答】生产者草是第一营养级,兔和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由图中可以看出,猫头鹰和蛇都以鼠为食,同时猫头鹰还捕食蛇,所以猫头鹰和蛇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D错误。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