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底线思维心得体会(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守底线思维心得体会(3篇)坚守底线思维心得体会第一篇:
时刻紧绷“底线”思维
《元史·刘斌传》曾有“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的记载,大意就是告诫官员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贪恋财物而丧身败家。

古往今来,正是无数官员时刻坚守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操守,秉持爱岗敬业、肯于奉献的道德,坚持官一任、造福四方的原则,才受到了百姓广泛的尊崇与爱戴,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广传颂,一代清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廉洁是党员干部的“底线”。

守得住“底线”,自然能够赢得领导的支持和百姓的信赖;守不住“底线”,即使能力再强,也会被“一票否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个别党员干部就是没能守住“底线”,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难以弥补的恶果。

少数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蜕化减弱,处理问题独断专横,大搞一言堂,一只手遮天,将手中的权力变成自己服务的工具;少数党员干部大搞团团伙伙,任人唯亲,假公济私,借“公”之名,干“私”之实,进而贪污腐败,攫取私人利益,损害集体利益;少数党员干部毫无工作纪律、工作原则,见钱眼开,一路通畅,不该讲的话也讲,不该办的事也办,越陷越深不能自拨,对党内提醒教育置若罔闻,最终落得个锒铛入狱,自毁前程的下场。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

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严守底线不放松,始终追求高标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笔者以,一是要强化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廉洁从政三项教育。

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是要在行动上做好表率。

心有所畏则言有所戒,言有所戒则行有所止。

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纪国法挺在前面,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破“底线”,坚持立党公,执政民,做到严于律己,防微杜渐,时时自省、自律、自重、自警。

三是要扎紧制度的笼子。

要健全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行政效能监察、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等方面制度,实行必要的权力分解和制约措施,把审定和批准,决策和执行,承办和监督分离开来,互相制约,做到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做到权民所用、情民所系、利民所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坚守底线思维心得体会第二篇:
余下三成是底线
金庸先生在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当晚,按住酒杯说“人在刚开始喝酒时,都说自己不胜酒力,但喝到七成时,往往来者不拒,别人劝他别喝了,还拍胸脯说,这点酒算什么。

一个人喝到七成,余下三成便是底线,底线不可逾越”。

见状,好友不再劝酒,其他好友也都适可而止。

习近平多次强调党员干部需有“底线思维”,将底线融入到官做人、工作生活的各方面。

不论是喝酒还是官做人,切记“余下三成是底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底线。

守住底线是党员干部对抗贪腐的智慧免疫。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中的“止”,既是一种目标追求,是“定静安滤”的起跑线,也暗含着自我设置私欲人情与权力法律的分界线,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即使在看似不大问题前的一次妥协,也可能成最后一次放松,随后如洪水般不可遏制,直至带入深渊,追悔莫及。

掌握着人民赋予权力,支配着一定社会资源的党员干部,容易在使用权力中迷失自我,再加上钻营者的有意奉承、设计“围猎”,一旦对“人情”面纱下的腐败放松警惕,就可能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之错。

特别是面对人情腐蚀,更要保持警觉,分清公私,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冲破“人情”牢笼。

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落马”后在忏悔书中,就坦言“被‘情面’遮住了眼睛,在朋友圈中淡忘了底线、防线和界线。

”最好的方法就是无论沧桑变故、人生起落,始终坚守底线,拒腐防变,未雨绸缪,防患
未然。

敬畏底线是党员干部行使公权的清醒自觉。

有句人气颇高的流行语“曾经以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有自由。

”人都是社会的人,党员干部也都是党的干部,都要把自律自省、秉公用权看作是人做事的基本遵循。

个别干部如果任性追求自由,没有承担起岗位应尽的职责,不惜公权私用,公权乱用,公权不作,必会触动党纪国法的启动按钮,不仅自由受限,甚至会失去自由。

“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一方面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推动权力运行更公开透明,让权力习惯在监督中运行;另一方面亮明纪律红线,从严执纪,猛打“大老虎”狠拍“小苍蝇”,并将反腐力度不断传导至基层,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形成“露头就打”“如剑悬空”的态势。

对此,每一个行使公权的人都应清醒认识到,所谓的“高明”不过是掩耳盗铃,自以是的“伪装”不过是自欺欺人,在“落马”之后,都将成自己“忏悔书”中的具体段落。

余下三成是底线,真正的智慧是学习东汉“四知太守”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绝别人的诚心相赠,守住底线,敬畏底线,面对诱惑,始终坚持“手莫伸”。

坚守底线思维心得体会第三篇:
“三个清醒”坚守底线思维
坚持底线思维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告诫全党要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坚守底线思维,需要清醒认识客观实际,做“最坏打算”。

目前我们面临的客观实际,外部是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家周边复杂敏感,内部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只有做到清醒认识,抛弃妄断臆想,才能在政策执行中不仅考虑自身诉求和价值,更尊重客观规律,不仅注重自身能力水平,更考量外部环境约束条件。

党中央、各地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集中各方力量,全国下一盘棋,执行各项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正是针对疫情风险坚持底线思维的“最坏打算”,全面制定措施办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坚守底线思维,需要清醒判定底线任务,防“重大风险”。

坚持底线思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众多底线中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除此之外,还有政治风险防范、金融风险防控、坚守法律底线、和平发展同时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等方方面面的底线,坚守底线思维,是蕴含“忧患意识”的大国智慧。

坚守底线思维,需要清醒坚持斗争精神,抢“主动出击”。

坚守底线不是处于被动的“守”,而是在立足底线基础上的主动迎击、主动防御、主动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正是要求党员干部在政策执行中要打好有准备之战,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在化解矛盾与面对新矛盾中,面对问题,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化险夷,决战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