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初二初中数学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初二初中数学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若二次根式
有意义,则x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x= B .x < C .x≥ D .x≤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32,AB=4,则BC 的长为( )
A .4
B .12
C .24
D .28
3.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 B . C . D .
4.以下四点:(1,2),(2,3),(0,1),(﹣2,3)在直线y=2x+1上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能够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6.适合下列条件的△ABC 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①a=,b=,c=;
②a=6,b=8,c=10; ③a=7,b=24,c=25; ④a=2,b=3,c=4.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某班实行每周量化考核制,学期末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甲、乙两组的平均成绩相同,方差分别是S 甲2=36,S 乙2=30,则两组成绩的稳定性( )
A .甲组比乙组的成绩稳定
B .乙组比甲组的成绩稳定
C .甲、乙两组的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
8.已知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象上两点A (x 1,y 1)、B (x 2,y 2),且x 1<x 2,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y 1+y 2>0
B .y 1+y 2<0
C .y 1﹣y 2>0
D .y 1﹣y 2<0
9.下列条件之一能使菱形ABCD 是正方形的为( )
①AC ⊥BD ②∠BAD=90° ③AB=BC ④AC=BD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10.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其中k <0,b >0)大致是( )
A.B.C.D.
11.一组数据2,4,x,2,4,7的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
A.3.5,3B.3,4C.3,3.5D.4,3
12.直线y=kx+b交坐标轴于A(﹣8,0),B(0,13)两点,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A.x≥﹣8B.x≤﹣8C.x≥13D.x≤13
13.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A.+1B.﹣+1C.﹣1D.
14.如图,矩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接DE和BF,分别取DE、
BF的中点M、N,连接AM,CN,MN,若AB=,B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4 B.2 C.2 D.2
15.如图,周长为16的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AD边上,AE=1,AF=3,P为BD上一动点,则线段EP+FP的长最短为()
A.3B.4C.5D.6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直线y=与边AB、BC分别交于点D、E,若点B的坐标为(m,1),则m的值可能是()
A.﹣1 B.1 C.2 D.4
二、填空题
1.= .
2.数据﹣2,﹣1,0,3,5的方差是.
3.如右图,Rt△ABC的面积为20cm2,在AB的同侧,分别以AB,BC,AC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
积为 . 4.如图,已知直线l 1:y=k 1x+4与直线l 2:y=k 2x ﹣5交于点A ,它们与y 轴的交点分别为点B ,C ,点E ,F 分别为线段AB 、AC 的中点,则线段EF 的长度为 .
三、计算题
计算
(1)
(2).
四、解答题
1.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边BC 、AC 的中点,过点A 作AF ∥BC 交DE 的延长线于F 点,连接AD 、CF .
(1)求证: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2)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F 是菱形?为什么?
2.如图1所示为一上面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如图2所示,已知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
(1)求线段A′C′的长度;
(2)试比较立体图中∠BAC 与展开图中∠B′A′C′的大小关系?并写出过程.
3.甲、乙两地距离300km ,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线段OA 表示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 (km )与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E 表示轿车离甲地的距离y (km )与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线段CD 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 h ;
(2)求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3)求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货车.
4.某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统计图如下,根据统计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设营业员的月销售额为x(单位:万元),商场规定:当x<15时为不称职,当15≤x<20时,为基本称职,当20≤x<25为称职,当x≥25时为优秀.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共有多少人?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2)根据(1)中规定,所有称职以上(职称和优秀)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多少?(3)为了调动营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决定制定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凡到达或超过这个标准的营业员将受到奖
励.如果要使得称职以上(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你认为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多少元合适?并简述其理由.
5.我市某游乐场在暑假期间推出学生个人门票优惠活动,各类门票价格如下表:
某慈善单位欲购买三种类型的门票共100张奖励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设购买A种票x张,B种票张数是A种票
的3倍还多7张,C种票y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购票总费用为W元,求W(元)与x(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为方便学生游玩,计划购买学生的夜场票不低于20张,且节假日通票至少购买5张,有哪几种购票方案?
哪种方案费用最少?
河北初二初中数学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A.x=B.x<C.x≥D.x≤
【答案】D
【解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出x的取值范围.
解:∵要使有意义,
∴5﹣2x≥0,
解得:x≤.
故选:D.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2,AB=4,则BC的长为()
A.4B.12C.24D.28
【答案】B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CD,AD=BC,根据2(AB+BC)=32,即可求出答案.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32,
∴2(AB+BC)=32,
∴BC=12.
故选B.
3.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B.C.D.
【答案】D
【解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解:被开方数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A错误;
=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B错误;
=x不是最简二次根式,C错误;,
是最简二次根式,D正确,
故选:D.
4.以下四点:(1,2),(2,3),(0,1),(﹣2,3)在直线y=2x+1上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A
【解析】把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代入直线解析式,看其是否满足解析式,可判断其是否在直线上.
解:在y=2x+1中,
当x=1时,代入得y=3,所以点(1,2)不在直线上,
当x=2时,代入得y=5,所以点(2,3)不在直线上,
当x=0时,代入得y=1,所以点(0,1)在直线上,
当x=﹣2时,代入得y=﹣4+3=﹣1,所以点(﹣2,3)不在直线上,
综上可知在直线y=2x+1上的点只有一个,
故选A.
5.能够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对角线互相垂直
【答案】A
【解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逐一进行判定即可.
解:A、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故正确;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是菱形,故错误;
C、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故错误;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故错误,
故选A.
6.适合下列条件的△ABC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①a=,b=,c=;
②a=6,b=8,c=10;
③a=7,b=24,c=25;
④a=2,b=3,c=4.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定义,验证四组条件中数据是否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解:①∵a=,b=,c=),
∵()2+()2≠();
∴满足①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②a=6,b=8,c=10, ∵62+82=102,
∴满足②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a=7,b=24,c=25, ∵72+242=252,
∴满足③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④a=2,b=3,c=4. ∵22+32≠42,
∴满足④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综上可知:满足②③的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B .
7.某班实行每周量化考核制,学期末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甲、乙两组的平均成绩相同,方差分别是S 甲2=36,S 乙2=30,则两组成绩的稳定性( )
A .甲组比乙组的成绩稳定
B .乙组比甲组的成绩稳定
C .甲、乙两组的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得出答案.
解:∵甲、乙两组的平均成绩相同,方差分别是S 甲2=36,S 乙2=30,
∴S 甲2>S 乙2,
∴乙组比甲组的成绩稳定;
故选B .
8.已知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象上两点A (x 1,y 1)、B (x 2,y 2),且x 1<x 2,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y 1+y 2>0
B .y 1+y 2<0
C .y 1﹣y 2>0
D .y 1﹣y 2<0
【答案】C
【解析】根据k <0,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解答.
解:∵直线y=kx 的k <0,
∴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x 1<x 2,
∴y 1>y 2,
∴y 1﹣y 2>0.
故选:C .
9.下列条件之一能使菱形ABCD 是正方形的为( )
①AC ⊥BD ②∠BAD=90° ③AB=BC ④AC=BD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直接利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有一个角是90°的菱形是正方形,以及利用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进而得出即可.
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
∴当∠BAD=90°时,菱形ABCD 是正方形,故②正确;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当AC=BD 时,菱形ABCD 是正方形,故④正确;
故选:C .
10.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其中k <0,b >0)大致是( )
A.B.C.D.
【答案】D
【解析】利用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析得出即可.
解:∵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其中k<0,b>0),
∴图象过二、四象限,﹣b<0,则图象与y轴交于负半轴,
故选:D.
11.一组数据2,4,x,2,4,7的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
A.3.5,3B.3,4C.3,3.5D.4,3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2,然后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
∴x=2,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2,2,2,4,4,7,
则平均数=(2+2+2+4+4+7)÷6=3.5,
中位数为:3.
故选:A.
12.直线y=kx+b交坐标轴于A(﹣8,0),B(0,13)两点,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A.x≥﹣8B.x≤﹣8C.x≥13D.x≤13
【答案】A
【解析】把A(﹣8,0),B(0,13)两点代入解析式解答,再利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解答即可.解:由直线y=kx+b交坐标轴于A(﹣8,0),B(0,13)两点可以看出,x轴上方的函数图象所对应自变量的取
值为x≥﹣8,
故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8.
故选:A.
13.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A.+1B.﹣+1C.﹣1D.
【答案】C
【解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斜边长,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点的坐标.
解: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1和2,
∴斜边长为:=,
∴﹣1到A的距离是,那么点A所表示的数为:﹣1.
故选C.
14.如图,矩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接DE和BF,分别取DE、
BF的中点M、N,连接AM,CN,MN,若AB=,B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4 B.2 C.2 D.2
【答案】B
【解析】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S △AEM =S △AMD ,S △BNC =S △FNC ,S 四边形EBNM =S 四边形DMNF ,即可得出答案.
解:∵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连接DE 和BF ,分别取DE 、BF 的中点M 、N ,
∴S △AEM =S △AMD ,S △BNC =S △FNC ,S 四边形EBNM =S 四边形DMNF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B×BC=××=2.
故选B .
15.如图,周长为16的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AD 边上,AE=1,AF=3,P 为BD 上一动点,则线段EP+FP 的长最短为( )
A .3
B .4
C .5
D .6
【答案】B
【解析】在DC 上截取DG=FD=AD ﹣AF=4﹣3=1,连接EG ,则EG 与BD 的交点就是P .EG 的长就是EP+FP 的最小值,据此即可求解.
解:在DC 上截取DG=FD=AD ﹣AF=4﹣3=1,连接EG ,则EG 与BD 的交点就是P .
∵AE=DG ,且AE ∥DG , ∴四边形ADGE 是平行四边形, ∴EG=AD=4.
故选B .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边OA 、O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在第一象限,直线y=与边AB 、BC 分别交于点D 、E ,若点B 的坐标为(m ,1),则m 的值可能是( )
A .﹣1
B .1
C .2
D .4
【答案】C
【解析】求出点E 和直线y=﹣x+2与x 轴交点的坐标,即可判断m 的范围,由此可以解决问题.
解:∵B 、E 两点的纵坐标相同,B 点的纵坐标为1,
∴点E 的纵坐标为1,
∵点E 在y=﹣x+2上,
∴点E 的坐标(,1),
∵直线y=﹣x+2与x 轴的交点为(3,0),
∴由图象可知点B 的横坐标<m <3,
∴m=2.
故选C .
二、填空题
1.= . 【答案】 【解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化简求出即可. 解:===. 故答案为:.
2.数据﹣2,﹣1,0,3,5的方差是 .
【答案】
【解析】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要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这组数据﹣2,﹣1,0,3,5的平均数是(﹣2﹣1+0+3+5)÷5=1,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2﹣1)2+(﹣1﹣1)2+(0﹣1)2+(3﹣1)2+(5﹣1)2]=

故答案为:.
3.如右图,Rt △ABC 的面积为20cm 2,在AB 的同侧,分别以AB ,BC ,AC 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答案】20cm 2
【解析】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以AC 、CB 为直径的两个半圆的面积加上△ABC 的面积再减去以AB 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列式并整理,再利用勾股定理解答.
解:由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π(AC )2+π(BC )2+S △ABC ﹣π(AB )2,
=(AC 2+BC 2﹣AB 2)+S △ABC ,
在Rt △ABC 中,AC 2+BC 2=AB 2,
∴阴影部分的面积=S △ABC =20cm 2.
故答案为:20cm 2.
4.如图,已知直线l 1:y=k 1x+4与直线l 2:y=k 2x ﹣5交于点A ,它们与y 轴的交点分别为点B ,C ,点E ,F 分别
为线段AB 、AC 的中点,则线段EF 的长度为 .
【答案】
【解析】根据直线方程易求点B 、C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得到BC 的长度.所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求EF 的长度.
解:如图,∵直线l 1:y=k 1x+4,直线l 2:y=k 2x ﹣5,
∴B (0,4),C (0,﹣5),
则BC=9.
又∵点E ,F 分别为线段AB 、AC 的中点,
∴EF 是△ABC 的中位线,
∴EF=BC=.
故答案是:.
三、计算题
计算
(1)
(2).
【答案】(1)17;(2)﹣.
【解析】(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2)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解:(1)原式=(2)2﹣()2
=20﹣3
=17;
(2)原式=2﹣﹣﹣
=﹣.
四、解答题
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连接AD、CF.
(1)求证: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F是菱形?为什么?
【答案】(1)见解析;(2)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DCF是菱形
【解析】(1)首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AF=DC,利用一组对
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菱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即可.
(1)证明:∵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
∴DE∥AB,
∵AF∥BC,
∴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
∴AF=BD,则AF=DC,
∵AF∥BC,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2)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DCF是菱形,
理由:∵点D是边BC的中点,△ABC是直角三角形,
∴AD=DC,
∴平行四边形ADCF是菱形.
2.如图1所示为一上面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如图2所示,已知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
为1,
(1)求线段A′C′的长度;
(2)试比较立体图中∠BAC与展开图中∠B′A′C′的大小关系?并写出过程.
【答案】(1)(2)∠BAC与∠B′A′C′相等.
【解析】(1)由长方形中最长的线段为对角线,从而可根据已知运用勾股定理求得最长线段的长;
(2)要确定角的大小关系,一般把两个角分别放在两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三角形的特点或者全等或者相似形来解.
解:(1)如图(1)中的A′C′,在Rt△A′C′D′中,∵C′D′=1,A′D′=3,由勾股定理得,

(2)∵立体图中∠BAC为平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
∴∠BAC=45°.
在平面展开图中,连接线段B′C′,由勾股定理可得:A'B'=,B'C'=.
又∵A′B′2+B′C′2=A′C′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B'C'为直角三角形.
又∵A′B′=B′C′,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45°.
∴∠BAC与∠B′A′C′相等.
3.甲、乙两地距离300km,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E表示轿车离甲地的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
系,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 h;
(2)求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3)求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货车.
【答案】(1)0.5小时;(2)y=110x﹣195(2.5≤x≤4.5);(3)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2.9小时追上货车.【解析】(1)利用图象得出CD这段时间为2.5﹣2=0.5,得出答案即可;
(2)利用D点坐标为:(2.5,80),E点坐标为:(4.5,300),求出函数解析式即可;
(3)利用OA的解析式得出,当60x=110x﹣195时,即可求出轿车追上货车的时间.
解:(1)利用图象可得: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2.5﹣2=0.5小时;
(2)根据D点坐标为:(2.5,80),E点坐标为:(4.5,300),
代入y=kx+b,得:

解得:,
故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110x﹣195(2.5≤x≤4.5);
(3)∵A点坐标为:(5,300),
代入解析式y=ax得,
300=5a,
解得:a=60,
故y=60x,当60x=110x﹣195,
解得:x=3.9,故3.9﹣1=2.9(小时),
答: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2.9小时追上货车.
4.某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统计图如下,根据统计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设营业员的月销售额为x(单位:万元),商场规定:当x<15时为不称职,当15≤x<20时,为基本称职,当20≤x<25为称职,当x≥25时为优秀.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共有多少人?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2)根据(1)中规定,所有称职以上(职称和优秀)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多少?(3)为了调动营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决定制定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凡到达或超过这个标准的营业员将受到奖
励.如果要使得称职以上(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你认为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多少元合适?并简述其理由.
【答案】(1)优秀人数3人,称职的有18人,所占百分比为×100%=70%;(2)中位数是22万元;众数是
20万元;平均数是22(万元).(3)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22万元合适.
【解析】(1)首先求出称职、优秀层次营业员人数,进而根据百分比的意义求解;
(2)根据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意义解答即可;
(3)如果要使得称职和优秀这两个层次的所有营业员的半数左右能获奖,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可以定为称职和优秀
这两个层次销售额的中位数,因为中位数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解:(1)由图可知营业员优秀人数为2+1=3(人),
由图可知营业员总人数为1+1+1+1+1+2+2+5+4+3+3+3+2+1=30(人),
则称职的有18人,所占百分比为×100%=70%;
(2)中位数是22万元;
众数是20万元;
平均数是:=22(万元).
(3)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22万元合适.
因为称职以上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22万元,说明销售额达到和超过22万元的营业员占称职营业员的一半,正好使称职以上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
5.我市某游乐场在暑假期间推出学生个人门票优惠活动,各类门票价格如下表:
某慈善单位欲购买三种类型的门票共100张奖励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设购买A种票x张,B种票张数是A种票
的3倍还多7张,C种票y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购票总费用为W元,求W(元)与x(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为方便学生游玩,计划购买学生的夜场票不低于20张,且节假日通票至少购买5张,有哪几种购票方案?
哪种方案费用最少?
【答案】(1)y=93﹣4x;(2)w=﹣160x+14790;(3)当A种票为22张,B种票73张,C种票为5张时费用最少,最少费用为11270元.
【解析】(1)根据总票数为100得到x+3x+7+y=100,然后用x表示y即可;
(2)利用表中数据把三种票的费用加起来得到w=80x+120(3x+7)+150(93﹣4x),然后整理即可;
(3)根据题意得到不等式组,再解不等式组且确定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20、21、22,于是得到共有3种购票方案,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求w的最小值.
解:(1)根据题意,
x+3x+7+y=100,
所以y=93﹣4x;
(2)w=80x+120(3x+7)+150(93﹣4x)=﹣160x+14790;
(3)依题意得
解得20≤x≤22,
因为整数x为20、21、22,
所以共有3种购票方案(A、20,B、67,C、13;A、21,B、70,C、9;A、22,B、73,C、5);
而w=﹣160x+14790,
因为k=﹣160<0,
所以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当x=22时,y
=22×(﹣160)+14790=11270,
最小
即当A种票为22张,B种票73张,C种票为5张时费用最少,最少费用为1127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