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精品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况土地分张又百年。 ——[宋] 无名氏 《沁园春·道过江南》
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 ——[唐] 徐铉 《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唐] 罗隐 《登夏州城楼》
作业布置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品读诗歌
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 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什么打算呢?
第13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一个打算: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 第14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二个打算: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 女、上东庄。
品读诗歌
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后的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劳作显 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 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 亲情。
主要作品
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
诗文集》等。
写作背景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 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 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 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 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 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 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 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 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 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品读诗歌
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 前三节讲述的内容,即农民 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 片土地满怀希望。
品读诗歌
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品读诗歌
试着分析三黑有这样的打算的原因。
三黑的这种打算是农村进 行土地革命以后出现的新情况, 是农民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教育 的缘故。
品读诗歌
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品读诗歌
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
“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 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 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 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 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 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 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理解“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 含义。
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 “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农民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 的土地。农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种点啥就种啥,想怎 么在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认识词语
旱天 顺溜 松散 麦籽 荞麦 耙地 蹚坏 闺女 恨不得 土疙瘩 白霎霎 痒抓抓
多音字学习
cháng 场院 打场
场
chǎng 场面 场地
zuān 钻洞 钻研
钻
zuàn 钻石 电钻
例句
秋收结束了,农户们有的在场(cháng) 院里打场(cháng),有的在广场(chǎng) 上晒谷子,一片热闹的景象。
品读诗歌
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 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容 易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从侧 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所以三黑格外用心,庄稼才长得好。
品读诗歌
品读诗歌
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运用“一……就”这组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 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 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 奋的心情。
品读诗歌
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 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这三节诗总说 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 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 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
品读诗歌
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 多么欢喜啊!他们恨不得时时 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 弄着土地上的庄稼。看,“三 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 时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品读诗歌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 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 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 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 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 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从中可以感 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 真、更积极了。
品读诗歌
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 珍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的时 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要点解读
主要内容
诗歌通过写三黑获得了土地,他 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拥有自 己的土地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 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 限憧憬。
拓展延伸
在网络上搜一搜有关土地改革的电影:《土地》、《暴风骤雨》 看一看。
拓展延伸
有关“土地”的诗句
农人土地窄。 ——[唐]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 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诗歌的第10—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 理进行了对比,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理和 过去大不一样。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 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 自由了,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词语解释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例句]一会儿工夫,他就把这块地耙好了。 【顺溜】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 [例句]她解开辫子,把头发梳顺溜了。 【松散】(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 [例句]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很松散。
词语解释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略带红色,叶子三角状心脏形,有 长柄,花白色或淡红色,瘦果三角形,有棱,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地主】旧时农村中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以出租土地剥削农 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公粮】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 税的粮食。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 公粮。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 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 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标 题:展望未来)
品读诗歌
总结感悟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 一片土地后,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 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 是蝈蝈儿鸣叫,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所 闻、所做所想,无不闪耀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 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词语对对碰
咸一淡
甜一苦
肥一瘦
温暖一寒冷
松散一紧凑
笑嘻嘻一哭戚戚
词语对对碰
温暖一暖和 合适一适合 松散一疏松 合伙一合作 白篓要一白茫茫
顺溜一顺滑 恨不得一巴不得 笑嘻嘻一乐呵呵
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 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本文主要写了农 民三黑得到土地后, 爱不释手,认真侍弄 土地,种上荞麦,等 到丰收。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人教版
三黑和土地
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
苏金伞简介
生平简介
苏金伞(1906一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 现代著名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 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
辨析
作动词,表示“用锥状的物体在另 一物体上转动穿孔”“钻研,仔细深入 研究”时,读zuān,如,钻探、钻书本; 作名词,表示“穿孔洞的工具”“钻石” 时,读zuàn,如,电钻、钻石。
多音字学习
ái 挨打 挨饿
挨
āi 挨着 挨近
字歌
挨(āi)挨(āi)挤挤, 不怕挨(ái)批。 忍饥挨(ái)饿, 挨(āi)近河堤。
品读诗歌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 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 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 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 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品读诗歌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 出来吸些雨露。
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 ——[唐] 徐铉 《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唐] 罗隐 《登夏州城楼》
作业布置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品读诗歌
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 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什么打算呢?
第13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一个打算: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 第14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二个打算: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 女、上东庄。
品读诗歌
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后的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劳作显 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 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 亲情。
主要作品
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
诗文集》等。
写作背景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 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 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 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 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 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 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 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 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 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品读诗歌
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 前三节讲述的内容,即农民 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 片土地满怀希望。
品读诗歌
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品读诗歌
试着分析三黑有这样的打算的原因。
三黑的这种打算是农村进 行土地革命以后出现的新情况, 是农民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教育 的缘故。
品读诗歌
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品读诗歌
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
“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 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 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 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 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 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 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理解“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 含义。
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 “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农民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 的土地。农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种点啥就种啥,想怎 么在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认识词语
旱天 顺溜 松散 麦籽 荞麦 耙地 蹚坏 闺女 恨不得 土疙瘩 白霎霎 痒抓抓
多音字学习
cháng 场院 打场
场
chǎng 场面 场地
zuān 钻洞 钻研
钻
zuàn 钻石 电钻
例句
秋收结束了,农户们有的在场(cháng) 院里打场(cháng),有的在广场(chǎng) 上晒谷子,一片热闹的景象。
品读诗歌
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 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容 易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从侧 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所以三黑格外用心,庄稼才长得好。
品读诗歌
品读诗歌
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运用“一……就”这组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 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 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 奋的心情。
品读诗歌
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 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这三节诗总说 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 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 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
品读诗歌
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 多么欢喜啊!他们恨不得时时 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 弄着土地上的庄稼。看,“三 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 时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品读诗歌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 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 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 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 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 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从中可以感 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 真、更积极了。
品读诗歌
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 珍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的时 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要点解读
主要内容
诗歌通过写三黑获得了土地,他 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拥有自 己的土地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 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 限憧憬。
拓展延伸
在网络上搜一搜有关土地改革的电影:《土地》、《暴风骤雨》 看一看。
拓展延伸
有关“土地”的诗句
农人土地窄。 ——[唐]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 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诗歌的第10—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 理进行了对比,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理和 过去大不一样。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 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 自由了,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词语解释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例句]一会儿工夫,他就把这块地耙好了。 【顺溜】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 [例句]她解开辫子,把头发梳顺溜了。 【松散】(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 [例句]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很松散。
词语解释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略带红色,叶子三角状心脏形,有 长柄,花白色或淡红色,瘦果三角形,有棱,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地主】旧时农村中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以出租土地剥削农 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公粮】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 税的粮食。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 公粮。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 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 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标 题:展望未来)
品读诗歌
总结感悟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 一片土地后,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 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 是蝈蝈儿鸣叫,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所 闻、所做所想,无不闪耀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 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词语对对碰
咸一淡
甜一苦
肥一瘦
温暖一寒冷
松散一紧凑
笑嘻嘻一哭戚戚
词语对对碰
温暖一暖和 合适一适合 松散一疏松 合伙一合作 白篓要一白茫茫
顺溜一顺滑 恨不得一巴不得 笑嘻嘻一乐呵呵
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 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本文主要写了农 民三黑得到土地后, 爱不释手,认真侍弄 土地,种上荞麦,等 到丰收。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人教版
三黑和土地
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
苏金伞简介
生平简介
苏金伞(1906一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 现代著名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 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
辨析
作动词,表示“用锥状的物体在另 一物体上转动穿孔”“钻研,仔细深入 研究”时,读zuān,如,钻探、钻书本; 作名词,表示“穿孔洞的工具”“钻石” 时,读zuàn,如,电钻、钻石。
多音字学习
ái 挨打 挨饿
挨
āi 挨着 挨近
字歌
挨(āi)挨(āi)挤挤, 不怕挨(ái)批。 忍饥挨(ái)饿, 挨(āi)近河堤。
品读诗歌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 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 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 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 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品读诗歌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 出来吸些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