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2A(浙江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版)12A
课时作业(十二)A [文言文阅读一]
[时间:45分钟分值: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

及长,博学能
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
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

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与王沈俱被曹爽辟。

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

”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

”祜曰:“此非始虑所及。

”其先识不伐.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
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

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

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

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

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

后吴将夏详、邵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

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

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

疾渐笃,乃.
举杜预自代。

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思.过礼思:怀念
B.以兄霸之子妻.之妻:嫁给
C.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

” 识:见识
D.其先识不伐.如此伐:夸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送绢偿之.之.二虫,又何知
B.乃.举杜预自代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C.祜以.礼遣还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祜独安其.室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

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不依附权贵。

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并不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

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

他病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

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寻 卒 时 年 五 十 八 帝 素 服 哭 之 甚 哀 南 州 人 征 市 日 闻 祜 丧 莫 不 号 恸 罢 市 巷 哭 者 声 相 接 吴 守 边 将 士 亦 为 之 泣 其 仁 德 所 感 如 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建及,许州人也。

少事李罕之,从罕之奔晋,为.
匡卫指挥使。

梁、晋战柏乡,相距鄗邑野河上,镇、定兵扼河桥,梁兵急击之。

庄宗登高台望见镇、定兵将败,顾建及曰:“桥为梁夺,则吾军危矣,奈何?”建及选二百人驰.
击梁兵,梁兵败,解去。

从战莘县、故元城,皆先登陷阵,以功累拜辽州刺史,将银枪效节军。

晋攻杨刘,建及躬自负葭苇堙堑,先登拔之。

从战胡柳,晋兵已败,与梁争土山,梁兵先至,登山而.
阵。

庄宗至山下望梁阵坚而整,呼其军曰:“今日之战,得山者胜。

”因驰骑犯之,建及以银枪军继进,梁兵下走,阵山西,晋兵遂得土山。

诸将皆言:“溃吴未集,日暮不可战。

”阎宝曰:“彼阵山上,吾在其下,尚能击之,况以高而击下,不可失也。

”建及以为然,因白庄宗曰:“请登高望臣破敌!”即呼众曰:“今日所失辎重皆在山西,盍往取之!”即驰犯梁阵梁兵大败晋遂军德胜为南北城于河上梁将贺瑰攻其南城以竹笮维战舰于河晋兵不得渡南城危甚。

庄宗积金帛于军门,募能破梁战舰者,至于吐火禁咒莫不皆有。

建及重铠执槊呼曰:“梁、晋一水间尔,何必巧为!吾今破之矣。

”即以大瓮积薪,自上流纵火焚梁战舰。

建及以.
二舟载甲士随之,斧其竹笮,梁兵皆走。

晋军乃得渡。

救南城,瑰围解去。

自庄宗得魏博,建及将银枪效节军。

建及为将,喜以家赀散士卒。

庄宗遣宦官韦令图监其.
军,令图言:“建及得士心,惧有异志,不可令典牙兵。

”即以为代州刺史。

建及怏怏而卒,年五十七。

(选自《新五代史·王建及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建及选二百人驰.
击梁兵 驰:驰骋 B .以功累.
拜辽州刺史 累:多次 C .斧.
其竹笮 斧:用斧子砍 D .喜以家赀.
散士卒 赀:财产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为.匡卫指挥使请以赵十五城为.
秦王寿 B.⎩⎪⎨⎪⎧ 梁兵先至,登山而.阵置之地,拔剑撞而.
破之 C.⎩⎪⎨⎪⎧ 建及以.二舟载甲士随之以.勇气闻于诸侯
D.⎩⎪⎨⎪⎧ 庄宗遣宦官韦令图监其.军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柏乡之战,梁国士兵控制着桥梁并发动猛烈攻击,王建及临危不惧,率领晋国两百士兵打退了梁国的进攻。

B.王建及在梁国士兵登上土山并已布阵的情况下,仍能从容应对,完全得益于他在阵前的果敢决断、雷厉风行。

C.王建及对部将说军需物资在土山的西边,应尽快去取回,意在激励士兵奋勇杀敌。

D.王建及对晋庄宗忠心耿耿,晋庄宗对他也是充分信任,委以银枪效节军统帅之重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梁兵下走,阵山西,晋兵遂得土山。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及以为然,因白庄宗曰。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及得士心,惧有异志,不可令典牙兵。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即驰犯梁阵梁兵大败晋遂军德胜为南北城于河上梁将贺瑰攻其南城以竹笮维战舰于河晋兵不得渡南城危甚。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

少倜傥,尝语其里人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

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望见执政,谕旨中外。

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
且缮甲兵。

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

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

上喜曰:“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岭南刘鋠数寇桂阳、江华,美击走之。

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朗州团练使,进克富州,遣将率众万余来援,遇战,大破之,遂克贺州。

十月,又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以次降。

进次.韶州。

复遣其弟保兴率
众拒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里。

鋠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曰:“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

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

”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

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鋠众惊
扰来犯美挥兵急击之鋠众大败斩数万计。

长驱至广州,鋠尽焚其府库,遂克之,擒送京师,露布以闻。

八年,议征江南。

十月,命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进次秦淮。

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遂麾以涉,大军随之,吴师大败。

及采石矶浮梁成,吴人以战舰二十余鸣鼓溯流来趋利。

美麾兵奋击,夺其战舰,擒其将郑宾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砦,分舟师守之。

金陵平,以功拜宣徽北院使。

太平兴国初,改任南院使。

四年,命将征太原,美为北路都招讨,部分诸将进讨,并州遂平。

继征范阳,以美知.幽州行府事。

及班师,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边。

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

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

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

美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

封代国公。

八年,改忠武军节度,进封韩国公。

雍熙三年,诏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

明年卒,年六十七。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
1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遇.美素厚遇:对待
B.进次.韶州次:驻扎
C.间道造.其栅造:修造
D.以美知.幽州行府事知:主持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且善甲兵以其无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太祖虑其为变其皆出于此乎
C.以天命既归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美因筑垒休士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岭南刘鋹屡次进犯桂阳、江华等地,到潘美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州城北一百二十里处率众拒战。

潘美出其不意,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广州。

B.太祖即位后,潘美受命到陕西晓谕陕帅袁彦,希望袁彦顺应天命,归属宋朝,袁彦听从了劝告。

太祖因此十分高兴,认为潘美替他完成了心愿。

C.太平兴国年间,潘美多次受诏出征,先平并州,后征范阳,又驻守北方边境,在代州时打垮了突然来犯的辽国骑兵。

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代国公。

D.宋朝征讨江南,在舟楫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潘美果断下令涉水而战,打败了吴军。

后来在采石矶打败其水军,夺船擒将,又攻破了城南水寨。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

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

(4分)
译文: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鋠众惊扰美挥兵急击之鋠众大败斩数万计。

课时作业(十二)A
1.C [解析] 识:通“志”,记,记住。

2.B [解析] 于是,就,两者一样。

A.他们/这;C.按照/拿;D.代词,他的/表选择,是……还是……。

3.B [解析] 说“羊祜并不阿附他”,于文无据。

4.(1)羊祜与王沈都被曹爽征召。

王沈劝他接受征召,羊祜说:“把自己交付给人家去为别人做事,谈何容易。

”(3分。

译出大意给1分;“辟”“就”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东吴石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每每造成边境的麻烦,羊祜对此很忧虑,最终用计谋使吴国解除了守备。

(4分。

译出大意给2分;“去”“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5.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参考译文】
羊祜,字叔子,是泰山南城人。

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对亲人的怀念超过常礼,侍奉叔父羊耽十分谨慎。

等到长大,博学能写文章,身高七尺三寸,须眉漂亮,善于谈论。

郡中的将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一般,把哥哥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

向上推荐他做计吏,州中四次征辟他做从事、秀才,五府交相任命,都不就职。

太原人郭奕见到他说:“这是当今的颜回呀。

”羊祜与王沈都被曹爽征召。

王沈劝他接受征召,羊祜说:“把自己交付给人家去为别人做事,谈何容易。

”等到曹爽失败,王沈因为是旧吏而幸免于难,于是他对羊祜说:“常记得你以前的话。

”羊祜说:“这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够考虑到的。

”他就是这样既有先见之明又不自我夸耀。

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之绝交,唯有羊祜安顿他的家室,恩爱礼遇有加。

不久遭遇母亲去世,长兄羊发又接着去世,羊祜居丧哀悼十余年。

文帝任大将军后,征召羊祜,没有就职,公车征召任他为中书侍郎,不久又升迁为给事中、黄门郎。

当时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汝南和逌因违背君主的旨意被斥责,羊祜处在他们中间,并不因此对人有亲疏,有见识的人都赞赏他。

钟会受宠而且猜忌别人,羊祜也惧怕他。

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被任命为相国从事中郎,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大事。

晋武帝有灭吴的打算,任命羊祜为都督荆州掌管军事。

羊祜率军镇守南方,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

对吴人表现出十分讲信义,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

东吴石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每每造成边境的麻烦,羊祜对此很忧虑,最终用计策使吴国解除了守备。

每次和吴国人交战,总是先约定日期,不搞突然袭击。

将帅中有人想进献诡诈之计的,就给他们美酒喝,使他们无法献计。

有人俘虏了东吴人的两个小孩,羊祜便把他们遣送回家。

后来东吴的将领夏详、邵等前来投降,两个孩子的父亲也率领他们的部属和他们一起前来。

吴国的将领陈尚、潘景来侵犯边境,羊祜派兵追击并杀了他们。

羊祜很赞赏他们为国而死的气节,就用隆重的礼节安排他们的丧事。

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羊祜以礼发送。

东吴的将领邓香攻掠夏口,羊祜要求活捉邓香,捉到以后,又放了他。

邓香十分感激羊祜的恩德,率领部属前来投降。

羊祜行军每到吴国境内,在田里割谷作军粮,都要算出所割谷子的价值,送一些绢来补偿人家。

于是吴国人都心悦诚服,尊称羊祜为羊公,不呼其名。

羊祜病重卧床,请求进京。

皇帝下诏晓喻羊祜,带病引见,赐他乘车进入宫殿,不必下拜,很是优待礼遇。

羊祜的病日渐加重,就举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位。

不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十分哀痛。

南州人在赶集的日子听到羊祜的死讯,没有不痛哭的,都关门歇业,街巷里哭声不断。

吴国守卫边境的将领也为他哭泣。

他的仁义道德的感化力量就是这样。

6.A [解析] 驰:快速
7.B [解析] B.连词,均表示承接关系。

A.动词,担任/介词,给,替;C.介词,用/介词,凭借;D.代词,他的/代词,自己。

8.C [解析] A.镇州、定州属晋国,应是晋国士兵控制着桥梁;B.“完全得益于他在阵前的果敢决断、雷厉风行”说法过于绝对,还有晋庄宗的主意;D.“晋庄宗对他也是充分信任”错,由最后一段看出晋庄宗对王建及还是信不过的。

9.(1)梁国部队撤下土山败走,在土山的西边布阵,晋兵于是得到了土山。

(2分)(2)王建及认为他说得对,就对庄宗说。

(2分)(3)王建及很得军心,恐怕会有别的企图,不能让他带重兵了。

(3分)
10.即驰犯梁阵/梁兵大败/晋遂军德胜/为南北城于河上/梁将贺瑰攻其南城/以竹笮维战舰于河/晋兵不得渡/南城危甚。

【参考译文】
王建及,许州人。

少年时候侍奉李罕之,跟随李罕之投奔到晋国,担任匡卫指挥使。

梁国、晋国在柏乡交战,在鄗邑野外的河边相持不下,晋国镇州、定州的士兵控制着河面上的桥梁,梁兵猛烈地攻打。

晋庄宗登上高台望见镇州、定州的士兵即将被打败,回头对王建及说:“桥梁如果被梁国夺取,我们的部队就危险了,怎么办呢?”王建及挑选了二百人快速偷袭梁兵,梁兵被打败,撤退了。

王建及又跟随晋庄宗在莘县、故元城打仗,都是率先抢占城池冲锋陷阵,因为军功多次升官直到被任命为辽州刺史,统领“银枪效节”部队。

晋国攻打杨刘,王建及亲自背芦苇去填城下的壕沟,率先登上城墙并攻克下来。

后跟随晋王在胡柳打仗,晋兵先被打败,和梁国部队抢夺一座土山,梁兵先到达,登上土山布好阵势。

晋庄宗来到山下望见梁国部队阵列坚定整齐,大声对自己的军队说:“今天这一战,能占领这座山的部队取胜。

”趁机快速指挥骑兵攻击,王建及指挥银枪军挺进,梁国部队撤下土山败走,在土山的西边布阵,晋兵于是抢到了土山。

将领们都说:“我们走散的士兵还没有集结,傍晚就不可以再出战了。

”阎宝说:“他们在山上,我们在山下的时候,还能击败他们,何况现在我们从高处向下攻打他们,这个机会不能错失啊。

”王建及认为他说得对,就对庄宗说:“请您站在高处看我如何打败敌人!”随即对众人大声说:“今天所损失的军需物资都在山的西边,何不去取回来!”当即率领骑兵攻击梁国部队,梁兵大败。

晋国部队
于是驻扎在德胜,在河上建设了南北两座城。

梁国将领贺瑰攻打南城,用竹篾拧成绳索把战船都系在一起,晋国的部队渡不了河,南城非常危急。

晋庄宗在军营门口堆积金银布匹,招募能破坏梁国战船的人,以至于吐火写咒的艺人巫师都来应征。

王建及穿着厚重的铠甲手握长矛大声说:“梁国、晋国的部队就隔着一条河,何必用那种(艺人巫师的)手段!我今天就能打败他们。

”就用大瓮装满柴禾,从河段上游放火焚烧梁国战船。

王建及又带领两个小船满载装甲士兵跟在后面,用斧子砍断敌人系船的绳索,梁国士兵败退。

晋国部队得以渡河。

于是晋军援救南城,贺瑰溃败而逃,才解除了包围。

自从晋庄宗得到魏博后,王建及就统领“银枪效节”部队。

王建及担任将军,喜欢把自家的财产分散给士兵。

晋庄宗派宦官韦令图监视他的部队,韦令图向皇上进言:“王建及很得军心,恐怕会有别的企图,不能让他带重兵了。

”晋庄宗就任命王建及为代州刺史。

王建及很郁闷直至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11.C [解析] 造:到达。

12.A [解析] A.并且;B.他/大概;C.认为/把;D.趁此/于是。

13.A [解析] 张冠李戴。

在广州城北拒战的是刘的弟弟,不是他本人。

14.(1)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建立功名,取得富贵,(而)碌碌无为与世间万物一同了结(自己的一生),是值得羞耻的。

(以:在;可:值得;“……可羞也”,判断句式。

以上要点各1分,共3分)(2)潘美暗地派兵袭击就占领了这个地方。

于是囤积粮食驻扎军队来防守此地,从此北部边境得以安宁。

(潜:暗中派遣,秘密出动;因:于是,就;自是:从此、由此;北边:北部边境。

以上要点各1分,共4分)
15.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鋠众惊扰来犯/美挥兵急击之/鋠众大败/斩数万计。

【参考译文】
潘美,字仲询,大名府人,父亲潘璘任军校官守卫常山。

潘美年少时,洒脱豪爽,曾经对他的乡人说:“后汉气数将尽,凶恶的官吏胡作非为,国家有改朝换代的征兆。

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建立功名、取得富贵,却碌碌无为与世间万物一同了结(自己的一生),是值得羞耻的。

”宋太祖对待潘美一向优厚,到受禅即位后,命令潘美先到汴京拜见后周执政官,传达圣旨,晓谕中外。

陕军将帅袁彦凶残蛮横,信任一群小人,喜欢杀戮,贪占财物,并且善于用兵。

宋太祖担心他发动兵变,就派遣潘美监督他的军队以防有变。

潘美单人独马前往告诫,认为天命已有归属,应该遵循做人臣的本分,袁彦于是入朝觐见。

皇上高兴地说:“潘美不杀袁彦,能使他来朝觐见,成就了我的意愿。

”岭南刘鋠多次进犯桂阳、江华,潘美率兵击退了他们。

开宝三年,征讨岭南,任命潘美担任朗州团练使,进军并攻克了富州,刘鋠派遣将领率兵一万多人来救援,两军相遇激战,潘美大破敌军,于是攻克贺州。

十月,又攻下昭、桂、连三个州,西江各州依次投降。

进驻韶州。

刘鋠又派他的弟弟刘保兴率兵抵抗,潘美就率领精兵兼程赶到栅头,距离广州一百二十里。

刘鋠率十五万士兵依靠高山深谷,加固壁垒等待,潘美趁机修筑堡垒休整士兵,与各位将领谋划说:“敌人编竹木当做栅栏,如果用火来进攻,他们必定溃乱。

趁势用精锐部队从两面夹攻他们,这是万分周全的策略。

”于是分派兵丁几千人,每人拿着两把火炬,从小路来到敌人的栅栏之下。

到了夜晚,千万支火炬一齐点燃,碰巧天刮大风,火势很猛。

刘鋠众兵慌乱,潘美指挥士兵猛烈进攻他们,刘鋠军队大败,斩杀数以万计。

潘美长驱直入到了广州,刘鋠把他的府库全都焚毁,于是攻克了广州,擒获刘鋠送到京城,贴出布告,让天下的人都知道。

八年,商议征讨江南。

十月,任命潘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一同前往,进驻秦淮。

当时渡船没有准备好,潘美下达命令说:“我接受皇上诏令,率领数万勇猛果敢的将士,期望一定胜利,难道被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江水阻挡而不能直接渡江吗?”于是举起旗帜率先涉水而过,大军紧随其后,(因此)吴军大败。

等到采石矶浮桥架设成功,吴人乘二十余艘战舰擂鼓逆水而上,以求取胜。

潘美指挥士兵奋勇进攻,夺取他们的战舰,擒获他的将领郑宾等七人,又攻破他的城南水寨,分派战船和军队守护。

金陵被平定,潘美因功被封为宣徽北院使。

太平兴国初,改任南院使。

四年,皇上下令派遣将领征伐太原,潘美担任北路都招讨,部署各路将领进攻讨伐,于是平定了并州。

接着征伐范阳,让潘美掌管幽州府行政事务。

到班师回朝时,命潘美兼任三交都部署之职,留下来屯兵驻守北部边境。

距离三交西北三百里,有一个叫固军的地方,那里地势险要,是北方边境的咽喉要道。

潘美暗地派兵袭击并占领了这个地方。

于是囤积粮食驻扎军队来防守此地,从此北部边境得以安宁。

潘美曾经巡视各地,到达代州,喂了马,在寝褥
上吃过早饭,过了一会儿辽国一万多骑兵来犯,已靠近边塞,潘美领着众士兵发誓,然后口含木片奋勇出击,大破敌军。

封为代国公。

八年,改任忠武军节度使,加封为韩国公。

雍熙三年,皇上下诏,命令潘美及曹彬、崔彦进等人率兵北伐,潘美单独夺得寰、朔、云、应等州。

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