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
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不
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对患者的影响。
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对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计84例。
通过回顾性分析
的方式,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42例患者,治疗使用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方式。
观察组42例患者,治疗使用盐酸氨溴索鼓室
注射方式。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
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
盐酸氨溴索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而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
Effect of ambroxol hydrochloride 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Wang Yue
(Heilongjiang Daqing Oilfield General Hospital, Heilongjiang
Daqing 163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mbroxol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nd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its impact on patients. Methods: 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1. The
subjects were 84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is period. Throug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4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ratympanic injection of dexamethasone. 42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mbroxol hydrochloride tympanic injection.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ambroxol hydrochloride can be used to interve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reatment effect. Moreover,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is low,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Key words] ambroxol hydrochloride; treatment; Secretory otitis media; Clinical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Incidence; influence
分泌性中耳炎(SOM)属于非化脓性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发病后,患者一般会出现耳痛。
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1]。
现阶段并不清楚SOM的具体致病因,但研究发现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反应、感染等因素有关[2]。
临床中常使用手术方式进行该疾病的治疗。
药物方面则主要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控制,本文则主要针对盐酸氨溴索对SOM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探究[3]。
现将具体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对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分泌
性中耳炎患者,共计84例。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组
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42例患者,治疗使用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方式。
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9.25±6.23)岁。
观察组42例患者,治疗使用盐酸氨溴索鼓室注射方式。
其中,男性22例,女性
20例,年龄36-61岁,平均年龄(49.34±6.18)岁。
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无显著差异,P>0.05。
本次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晓研究
内容,自愿参加且已签署文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鼓室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
患者需先接受外耳道消毒,
将1%丁卡因1-2滴滴入患者耳内进行鼓膜局部麻醉。
患者需患耳向上,保持头侧位。
用5号针头,由鼓膜紧张部前下方或后下方向鼓室内进行适量药物注射。
当
药液与鼓室内分泌物溢出时,拔出针头,清洗外耳道。
如果患者存在鼓室积液情况,需先将积液抽干净再进行药物注射。
对照组使用药物为5mg地塞米松,观察
组使用药物为15mg盐酸氨溴索。
治疗后需避免患者耳部进水,故1周内不可向耳内滴药。
1.3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率。
显效:听力水平改善幅度超过20分贝,耳鸣、耳痛等症状消失;有效:听力水平改善幅度在10-20分贝之间,耳鸣、儿童等症状有所缓解;
无效:听力水平与临床症状均无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
数×100%。
不良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中耳出血/感染、鼓膜穿孔。
1.4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需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示用[n(%)],行
检验。
以P=0.05为标准,若存在P<0.05,则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详细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
组
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
察组 42 17(40.48) 23(54.76)
2(4.76) 40(95.24) 对
照组 42 14(33.33) 20(47.62) 8(19.05) 34(80.95)
- - - - 4.086
P - - - - 0.043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0.05。
详细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
组例恶心中耳鼓膜
发生
别数呕吐出血/感染穿孔率
观察组
4
2
2
(4.76)
1
(2.38)
(0.00)
3
(7.14)
对照组
4
2
5
(11.91)
3
(7.14)
2
(4.76)
10
(23.81)---- 4.459
P----0.035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喉科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疾病,在春季和冬季发病率较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产生影响[4]。
临床中主要采用清除中耳积液、抗感染等方式进行治疗[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观察组患者进行盐酸氨溴索鼓室注射。
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分析原因,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药物,而盐酸氨溴索属于黏液溶解药物,在减少粘液腺分泌、降低黏液浓度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而且,盐酸氨溴索的改善纤毛运动与黏膜黏液毯的清洁能力较为突出,鼓室内注射药物,使得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咽鼓管黏膜、鼓室黏膜等部位,对于炎症、水肿等症状的消失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盐酸氨溴索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而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绪多.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36(06):117-118.
[2]任亮,李莉.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及对IL-2、IL-6、LTD4水平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6):103-105.
[3]范学民. 盐酸氨溴索加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07):869-870.
[4]刘全柱. 糖皮质激素结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1):104-106.
[5]李严.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对患者听力指数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21,27(1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