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评价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
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及其宝贵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而又与时俱进,完全建立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之上,式这一事件所具有的开创性,丰富性,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等鲜明特性的能力的反映,科学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重大论断,解决了我国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又要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上,明确了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坚持立党之本、
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重大论断,解决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性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问题。

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上,提出了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大论断,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着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认识,反映了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认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脉络
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初发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经过许多环节得以形成和发展,其基本脉络和轨迹反映在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

1、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以往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年间已经逐步确立
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概括为十个“主要点”。

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萌芽。

2、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实际上为这个理论体系设立了核心和主题,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总方向、总目标、总思路。

3、1987年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理论,把以往九年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成果梳理为十二个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表明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十三大还首次提出和完整表述了党在初级阶段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

4、1992年10月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同时对其性质、特点和原则做出明确规定,初步阐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5、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明文载入党章,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从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层面全面阐明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架更为严整,内容更为丰满了。

6、2000年春江泽民首次提出“三个代表”,其后经过2001年的
“5·31”讲话和“七一”讲话的系统阐发,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萌芽到初步构建到基本确立到进一步发展,是在历时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充实和丰富、深化和完善的历史过程。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正是我们党为不断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迎接世界改革新浪潮、推进中国改革开放新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

而改革开放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既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切入点,改革开放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既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切入点。

而且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这“几个结合”,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及重要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

在同一主题下,这些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体现了理论创新发展的普遍性。

在不同时代条件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实践中,这些理论成果在同一主题下又具有各自特殊的价值,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特色,体现了理论创新发展的特殊性。

我们只有既深刻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发展的普遍性,又深刻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发展的特殊性,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

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

主要表现在: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两大论断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理论基础,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这些重大理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要法宝,把人民利益作为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标准;等等。

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

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潮流,适应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发展趋势,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野,引领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在于,它既积极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科学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作出了新的科学揭示;既继承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
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是因为这一理论绝不封闭自己、凝固自己,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开放中不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这样一种切合时代要求、符合实践规律、满足人民需要、不断发展前进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顺应时代,应时而生,因时而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这种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时代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牢牢把握时代性,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

第二、实践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结晶。

从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始终把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到始终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21世纪的新的社会实践,充分反
映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再到始终适应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实践的新发展、新变化,深入探索和科学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规律等等,都无不深刻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实践性。

可以说,实践性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源泉,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

牢牢把握实践性,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

第三、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突出表现在:它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又积极吸纳世界文明成果;既不断总结国内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又积极借鉴当代世界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既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又注重采纳思想理论界的研究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但是这一理论体系没有终结,也不会停滞。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牢牢把握开放性,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提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其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从邓小平
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它们既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价值,又都是同一项历史使命的思想求索,相互之间内在统一且层层递进、一脉相承。

这一理论体系各项重要成果“一脉相承”的“脉”,从理论主题上看,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从理论思维上看,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创新;从理论基点上看,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理论目标上看,是为亿万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而奋斗,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很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十四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五大重申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并首次在党章中把它确立为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地位,自然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指导地位。

正如党的十七大所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要)》,中央文献出版社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