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 反应热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能量转化形式及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本质。

2.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一焓变反应热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一是物质发生了变化,二是能量发生了变化。

2.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36 kJ,1 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243 kJ,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862 kJ,则H2(g)+Cl2(g)===2HCl(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3 kJ。

3.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或kJ/mol。

(2)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焓变(ΔH)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4.Δ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1)放热反应是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

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ΔH<(填“<”或“>”)0,即ΔH 为-(填“+”或“-”)。

(2)吸热反应是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

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ΔH>(填“<”或“>”)0,即ΔH为+(填“+”或“-”)。

5.有下列反应:①氧化钙与水反应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③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④燃烧煤炭取暖⑤钠与水反应⑥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其中为吸热反应的是②⑥,放热反应的是①③④⑤。

归纳总结
1.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2.焓变与物质化学键断裂与形成的关系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3.焓变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关系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1.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生成2 mol AB(g)吸收b kJ热量
B.反应热ΔH=+(a-b) 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每生成2 mol AB(g)吸收(a-b) kJ热量,A、C项错误;根据反应热等于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可知,该反应热ΔH=+(a-b) kJ·mol-1,B项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 项错误。

2.某些化学键的键能(kJ·mol-1)如下表:
键H—H Br—Br I—I Cl—Cl H—Cl H—I H—Br
键能
436 193 151 247 431 299 366
(1)1 mol H 2在2 mol Cl 2中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kJ 。

(2)在一定条件下,1 mol H 2分别与足量的Cl 2、Br 2、I 2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填字母)。

A.Cl 2>Br 2>I 2
B.I 2>Br 2>Cl 2
答案 (1)179 (2)A
解析 本题涉及键能与吸、放热的关系,考查了键能与反应热的定量关系。

(1)1 mol H 2在2 mol Cl 2中燃烧,参加反应的H 2和Cl 2都是1 mol ,生成2 mol HCl ,则放出热量:436 kJ·mol
-1
×1 mol+247 kJ·mol -1×1 mol-431 kJ·mol -1
×2 mol=-179 kJ 。

(2)反应H 2+X 2===2HX
中,若1 mol H 2和1 mol X 2反应生成2 mol HX ,就有1 mol H —H 键和1 mol X —X 键断裂,2 mol H —X 键形成。

放出的热量Q (HX)=E (H —H)+E (X —X)-2·E (H —X)。

将表中数据代入可算得:Q (HCl)<Q (HBr)<Q (HI),故H 2在Cl 2中燃烧放热最多,在I 2中放热最少,选A 。

二 热化学方程式
1.氢气与碘蒸气化合反应的能量(或热量)变化,可用下式表示:H 2(g)+I 2(g)=====200 ℃101 kPa 2HI(g) ΔH =-14.9 kJ·mol -1
,它与化学方程式H 2+I 2

2HI 相比较而言,其特点为
(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在25 ℃、101 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2)用括号注明了各物质反应时的状态:s(固体)、l(液体)、g(气体)、aq(溶液)。

(3)在方程式的右边注明了ΔH 的数值、正负号及单位。

2.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
(1)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还说明了物质的“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例如:
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表示的意义是在25 ℃、101 kPa 下,1 mol
气态H 2与1
2 mol 气态O 2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 kJ 。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要求
(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

(2)在方程式右端注明热量的变化:吸热反应,ΔH >0;放热反应,ΔH <0。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化学计量数改变,ΔH要相应改变;逆反应的ΔH数值与正反应的相等、符号相反。

归纳总结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普通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
是整数,既表示微粒个数又
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只表示物质
的物质的量
状态不要求注明必须在分子式后注明
ΔH正负号及单位无必须注明
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
变化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遵循规律原子守恒原子守恒和能量守恒
3.下列对H2(g)+Cl2(g)===2HCl(g) ΔH(298 K)=-18
4.6 kJ·mol-1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分子H2和Cl2反应,放出热量184.6 kJ
B.1 mol H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
C.在101 kPa、25 ℃的条件下,1 mol H2(g)和1 mol Cl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
D.在101 kPa、25 ℃的条件下,1 mol H2(g)和1 mol Cl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吸收的热量为184.6 kJ
答案 C
解析反应方程式中ΔH的值与具体化学反应相对应,在反应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再表示粒子数目,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A错误;在描述反应时应说明外界条件,而B 中没有温度和压强,B错误;ΔH<0时,反应放热而非吸热,D错误。

4.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g)与适量H2(g)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

(2)1 mol 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热量。

答案(1)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1
(2)Cu(s)+
1
2
O2(g)===CuO(s) ΔH=-157 kJ·mol-1
解析 此类题的思路:首先根据题意写出物质的变化过程,如(1)中:N 2(g)+3H 2(g)
2NH 3(g),并定N 2前化学计量数为1,此时的ΔH 即为-92.2 kJ·mol -1
,再在前
部分的基础上加上ΔH =-92.2 kJ·mol -1
即可。

⎭⎪⎬⎪
⎫概念和意义书写和判断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方法
化学反应与能量⎩⎪⎨⎪⎧
反应热和焓变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1.CO(g)与H 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g)和H 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 2(g)和H 2(g)具有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D.1 mol CO 2(g)和1 mol H 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 2O(g)要放出41 kJ 热量 答案 B
解析 由能量变化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并不是不需要加热;当1 mol CO 2(g)和1 mol H 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 2O(g)时,要吸收41 kJ 热量。

2.热化学方程式C(s)+H 2O(g)=== CO(g)+H 2(g) ΔH =+131.3 kJ·mol -1
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 能量
B.1 mol 碳和1 mol 水反应生成1 mol 一氧化碳和1 mol 氢气并吸收131.3 kJ 热量
C.1 mol 固态碳和1 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 氢气,吸收热量131.3 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 答案 C
解析 依据反应热的概念,反应热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 -1
,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 mol 固态碳和1 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 氢气,并吸收131.3 kJ 的热量。

特别要指明各物质的状态。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液态肼(N 2H 4)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642 kJ 热量:N 2H 4(l)+O 2(g)===N 2(g)+2H 2O(g) ΔH =+642 kJ·mol -1
B.12 g 石墨转化为CO 时,放出110.5 kJ 热量:2C(石墨,s)+O 2(g)===2CO(g) ΔH =-110.5 kJ·mol -1
C.已知:H 2(g)+12O 2(g)===H 2O(l) ΔH =-286 kJ·mol -1,则2H 2O(l)===2H 2(g)+O 2(g) ΔH
=+572 kJ·mol -1
D.已知: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1
,则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 N 2(g)和1.5 mol H 2(g)充分反应放出46.2 kJ 的热量 答案 C
解析 A 项,放出热量,ΔH <0,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H 4(l)+O 2(g)===N 2(g)+2H 2O(g) ΔH =-642 kJ·mol -1
;B 项,2C(石墨,s)+O 2(g)===2CO(g)的ΔH 应是2 mol ,即24 g 石墨转化为CO 时的反应热,即ΔH =-221 kJ·mol -1
;C 项,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 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 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据此可判断该项正确;D 项,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 ·mol -1
表示1 mol N 2(g)与3 mol H 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 3(g)时放出92.4 kJ 的热量,但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0.5 mol N 2(g)与1.5 mol H 2(g)充分反应后生成的NH 3(g)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故放出的热量小于46.2 kJ 。

4.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键能(kJ·mol -1
) H —H 436 N —H 391 N≡N
946
(1)通过计算判断合成氨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2)1 mol N 2完全反应生成NH 3的反应热为 ,1 mol H 2完全反应生成NH 3的反应热为 。

答案 (1)放热。

(2)ΔH =-92 kJ·mol -1
ΔH =-30.7 kJ·mol -1
解析 (1)反应N 2(g)+3H 2(g)===2NH 3(g)过程中,共断裂1 mol N≡N 键和3 mol H —H 键,形成6 mol N —H 键,
则断键共吸热为946 kJ·mol -1
×1 mol+436 kJ·mol -1
×3 mol=2 254 kJ ,形成N —H 键共放热为391 kJ·mol -1
×6 mol=2 346 kJ ,由于放出热量>吸收热量,故反应放热。

(2)1 mol N 2完全反应生成NH 3的反应热为ΔH =-(2 346-2 254)kJ·mol -1
=-92 kJ·mol
-1
,而1 mol H 2只与1
3
mol N 2反应,所以1 mol H 2完全反应生成NH 3的反应热为ΔH =-92
kJ·mol -1×13
≈-30.7 kJ·mol -1。

40分钟课时作业 [经典基础题]
题组1 反应热与焓变
1.下列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
C.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D.当ΔH <0时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 C
解析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

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碳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或点燃才能发生,故A 、B 项错误;吸热反应的ΔH >0,D 项错误。

2.反应A +B ―→C(ΔH <0)分两步进行:①A+B ―→X(ΔH >0),②X―→C(ΔH <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由A +B ―→X 为吸热反应,可知X 的能量高于(A +B)的能量,可排除A 项和C 项;而由总反应A +B ―→C 为放热反应,可知C 的能量小于(A +B)的能量,故B 项错误,D 项正确。

题组2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
3.H 2和I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H 2(g)+I 2(g)
2HI(g) ΔH =-a kJ·mol -1。

已知:
(a 、b 、c 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 mol H —H 键和1 mol I —I 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 —I 键所需能量
C.断开2 mol H —I 键所需能量约为(a +b +c ) 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 2和2 mol I 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答案 B
解析 A 项,反应热ΔH =E (生成物)-E (反应物),该反应放热,ΔH <0,所以E (反应物)>E (生成物),正确;B 项,从键能角度看,ΔH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所以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即断开1 mol H —H 键和1 mol I —I 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 mol H —I 键所需能量,错误;C 项,(b +c ) kJ -生成物总键能=-a kJ ,则生成物总键能=(a +b +c )kJ ,正确;D 项,由热化学方程式知2 mol H 2和2 mol I 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a kJ ,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正确。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SO 2+O 2催化剂
加热2SO 3 ΔH =-196.6 kJ·mol -1
B.H 2(g)+1
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
C.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
D.C(s)+O 2(g)=== CO 2(g) ΔH =+393.5 kJ·mol -1 答案 B
解析 A 项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未标明聚集状态;C 项中ΔH 的单位不正确;D 项中为放热反应,ΔH 符号应为“-”。

5.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 2(g)+12O 2(g)===H 2O(g) ΔH =a kJ·mol -1
H 2(g)+12O 2(g)===H 2O(l) ΔH =b kJ·mol -1
2H 2(g)+O 2(g)===2H 2O(l) ΔH =c kJ·mol -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 、b 和c 均为正值 C.反应热的关系:a =b D.反应热的关系:2b =c
答案 D
解析 A 项,H 2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 项,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C 项,生成1 mol H 2O(g)放出热量比生成1 mol H 2O(l)放出热量少,所以a >b ;D 项,状态相同,由于化学计量数成2倍关系,所以2b =c 。

6.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D.CO(g)+H2O(g)===CO2(g)+H2(g) ΔH>0
答案 A
解析A项,由图像可知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因此由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A项正确;B项,由图像可知白磷具有的能量比红磷的高,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理,B 项错误;C项,由图像知|ΔH1|>|ΔH2|,由于ΔH1、ΔH2均小于零,故ΔH1<ΔH2,C项错误;D项由图像可知反应CO(g)+H2O(g)===CO2(g)+H2(g)为放热反应,ΔH<0,D项错误。

题组3 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7.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I2(g)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151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I原子形成1 mol HI气态分子时释放299 kJ的能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I(g)===H2(g)+I2(g) ΔH=+11 kJ·mol-1
B.H2(g)+I2(g)===2HI(g) ΔH=-22 kJ·mol-1
C.H2(g)+I2(g)===2HI(g) ΔH=+288 kJ·mol-1
D.H2(g)+I2(g)===2HI(g) ΔH=-144 kJ·mol-1
答案 A
解析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故2HI(g)===H2(g)+I2(g)的焓变:ΔH =2×299 kJ·mol-1-(436 kJ·mol-1+151 kJ·mol-1)=+11 kJ·mol-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可知,H2(g)+I2(g)===2HI(g) ΔH=-11 kJ·mol-1。

综上分析,A项正确。

8.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
原子吸收能量 280 kJ ,断裂1 mol F —F 、S —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 、330 kJ 。

则反应S(s)+3F 2(g)===SF 6(g)的反应热ΔH 为( ) A.-1 780 kJ·mol -1
B.-1 220 kJ·mol -1
C.-450 kJ·mol -1
D.+430 kJ·mol -1
答案 B
解析 利用ΔH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进行计算。

ΔH =280 kJ·mol -1
+3×160 kJ·mol -1
-6×330 kJ·mol -1
=-1 220 kJ·mol -1
,可知B 项正确。

9.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 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 —H 、H —O 和O===O 键的键焓ΔH 分别为436 kJ·mol -1
、463 kJ·mol -1
和495 kJ·mol -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 2O(g)===H 2(g)+1
2O 2(g)
ΔH =-485 kJ·mol -1
B.H 2O(g)===H 2(g)+1
2O 2(g)
ΔH =+485 kJ·mol -1 C.2H 2(g)+O 2(g)===2H 2O(g) ΔH =+485 kJ·mol -1 D.2H 2(g)+O 2(g)===2H 2O(g) ΔH =-485 kJ·mol -1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数据,可以计算出2 mol H 2和1 mol O 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 2O(g)产生的焓变是436 kJ·mol -1
×2+495 kJ·mol -1
-463 kJ·mol -1
×4=-485 kJ·mol -1
,所以该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g) ΔH =-485 kJ·mol -1
,D 正确。

10.肼(H 2NNH 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断裂1 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 为942、O===O 为500、N —N 为154,则断裂1 mol N —H 键所需的能量(kJ)是( )
A.194
B.391
C.516
D.658
答案 B
解析 ΔH 1表示1 mol N 2H 4(g)和1 mol O 2(g)完全反应生成1 mol N 2(g)和2 mol H 2O(g)的焓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2表示2 mol N(g)、4 mol H(g)和2 mol O(g)形成1 molNN 和4 mol H —O 键的焓变,该过程放出能量;ΔH 3表示断开4 mol N —H 键、1 mol N —N 键和1 mol O===O 键得到2 mol N(g)、4 mol H(g)和2 mol O(g)的焓变,该过程吸收能量。

因此ΔH 1=ΔH 3-(-ΔH 2),ΔH 3=ΔH 1-ΔH 2=-534 kJ·mol -1
-(-2 752 kJ·mol -1
)=+2 218 kJ·mol -1
,断裂1 mol N —H 键所需的能量=(2 218 kJ -500 kJ -154 kJ)×14=
391 kJ 。

[能力提升题]
11.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化学反应N 2+3H 2===2NH 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填字母)。

A.N 2(g)+3H 2(g)===2NH 3(l) ΔH =2(a -b -c )kJ·mol -1
B.N 2(g)+3H 2(g)===2NH 3(g) ΔH =2(b -a )kJ·mol -1
C.12N 2(g)+3
2H 2(g)===NH 3(l) ΔH =(b +c -a )kJ·mol -1 D.12N 2(g)+3
2H 2(g)===NH 3(g) ΔH =(a +b )kJ·mol -1
(2)如图是N 2和H 2反应生成2 mol NH 3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请计算每生成1 mol NH 3放出的热量为 。

(3)2SO 2(g)+O 2(g)===2SO 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 mol SO 2(g)氧化为1 mol SO 3(g)的ΔH =-99 kJ·mol -1。

①图中A 、C 分别表示 、 ,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

②图中ΔH = kJ·mol -1。

答案 (1)A (2)46.1 kJ (3)①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无影响 ②-198 解析 (1)由图可以看出,12mol N 2(g)和3
2 mol H 2(g)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a kJ ,形成
1 mol NH 3(g)放出的能量为b kJ ,所以12N 2(g)+32H 2(g)===NH 3(g) ΔH =(a -b )kJ·mol -1

而1 mol 的NH 3(g)转化为1 mol 的NH 3(l)放出的热量为c kJ ,所以有:12N 2(g)+3
2H 2(g)===NH 3(l)
ΔH =(a -b -c )kJ·mol -1
,即:N 2(g)+3H 2(g)===2NH 3(l) ΔH =2(a -b -c )kJ·mol -1。

(2)由题图可知生成2 mol NH 3放出热量为427.2 kJ -335 kJ =92.2 kJ ,则生成1 mol NH 3放出热量为46.1 kJ 。

(3)①由图示可知,A 表示反应物总能量,C 表示生成物总能量,E 值不影响A 、C 的能量值。

故能量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

②ΔH 对应2 mol SO 2(g)转化为2 mol SO 3(g)的焓变,其值为2×(-99 kJ·mol -1
)=-198 kJ·mol -1。

12.(1)已知单质硫在通常条件下以S 8(斜方硫)的形式存在,而在蒸气状态时,含有S 2、S 4、S 6及S 8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S 4、S 6和S 8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其结构如图所示:
若已知硫氧键的键能为d kJ·mol -1
,氧氧键的键能为e kJ·mol -1
,S(s)+O 2(g)===SO 2(g) ΔH =-a kJ·mol -1
,则S 8分子硫硫键的键能为 。

(2)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 —P P —O O==O P==O
键能/kJ·mol

1
198
360
498
x
446410x = 。

②0.5 mol 白磷(P 4)与O 2完全反应生成固态P 4O 6,放出的热量为 kJ 。

答案 (1)(2d -a -e ) kJ·mol -1
(2)①585 ②819
解析(1)设硫硫键的键能为x kJ·mol-1,则:-a kJ·mol-1=1
8
×8×x kJ·mol-1+e
kJ·mol-1-2d kJ·mol-1,x=(2d-a-e) kJ·mol-1。

(2)①由题意可知P4+5O2===P4O10ΔH=-2 982 kJ·mol-1。

根据图示知,1 mol P4含有6 mol P—P键,1 mol P4O10含12 mol P—O键和4 mol P===O键,根据键能与反应热关系,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键能与生成物总键能之差,断裂1 mol共价键吸收的能量与生成1 mol该共价键放出的能量数值相等。

有198 kJ·mol-1×6+498 kJ·mol-1×5-360 kJ·mol-1×12-4x=-2 982 kJ·mol-1,x=585 kJ·mol-1。

②P4+3O2===P4O6,1 mol P4O6含有12 mol P—O键,反应热为ΔH=198 kJ·mol-1×6+498 kJ·mol-1×3-360 kJ·mol-1×12=-1 638 kJ·mol-1,0.5 mol白磷(P4)与O2完全反应生成固态P4O6放出的热量为1 638 kJ·mol-1×0.5 mol=819 k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