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质量问题的出现原因及调整方法和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质量问题的出现原因及调整方法和预防
一.白、麻斑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哪些环节有关?
建议:白.麻斑产生的主要原因与纤维的形态有关。
a 纤维过细
b 纤维粗细不均
与其有关的环节有:
a 木片的质量(尽量确保削片的质量,木片不宜太碎
b 纤维的制备与干燥
1 根据林片的材质,质量状况合理控制蒸煮时间,如蒸煮时间太长,纤维太细,
白、麻斑无法控制;蒸煮时间太短,木片没煮透,磨出的纤维粗细不均,造成板胚交结力不好,易起麻斑。
2 蒸煮时间的控制:蒸煮时间长,纤维发红发黑,且主电机电流偏低而稳,压出
的板发黑而且味和;蒸煮时间短,纤维粗细不均。
且了白、扎手,压板后锯边处了白扎手。
3 纤维的含水率的高低都会造成斑点,而且高时还会造成虎皮纹。
c 与压机操作工调整习惯有关,因人而异只能取长补短。
建议白斑处理方法:
1 原料配比不当,工艺员要对其调整,原料配比要适当,适合生产要求。
2 纤维粗细不均或太细,工艺员与热磨操作工协调调整。
3 调整蒸煮时间,做到纤维粗细均匀,热磨操作工要定点定时抓料,对其进行观察,根据压后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蒸煮时间及纤维形态。
4压机操作工要对压机入口的风量给予相应调整,建议第一根风管风量不要过大,生产调整要多总结相关经验,以便及时准确的相应调整。
二.纤维的粗细对板子的强度的影响?
建议: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如纤维太粗会使成品板的强度、内结合,密度下降而纤维太细会使成品板的密度增加,强度下降。
三.生产中板子放泡(起层),一般有几种原因?怎样去避免?
板子放泡的原因有:
1 含水率超过最佳控制范围;
2 固化剂施如量过高或流量不稳;
3 胶的质量不好,施胶不均;
4在各工艺参数无变化下,喷水湿度过量,也会造成放泡。
如何避免: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合理控制各项参数。
四板子放泡后的处理方法及预防?
1如含水率过高,立即通知热磨降低。
压机采取降速,降各辊压力,降温处理,停止喷水;
2 固化剂施加量过高,热磨立即通知压机提前预防,压机降速,降压,停止喷水,降温处理;
3 胶的质量不好,施胶不均造成放泡,热磨及工艺员要根据生产情况对其适当的调整,首先要保证热压质量正常后再逐渐按配比要求调整,压机调整同上。
4如喷水造成,可以对温度比例进行调整或及时关掉喷水,通知相关人员对喷水设备检查是否工作正常,正常后重新启用。
五板子出现虎皮纹的几种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1 原料配比不当,杂木较多;
2 纤维过细或不均;
3 含水率偏高,造成压机入口气喷大:
4 纤维蒸煮时间长;
5 析胚预压效果不好;
6 压机入口风量大。
调整:1 调整压机入口风量小些,注意入口质量;
2 压机降速,调整频率(降);
3 调整原料配比,松杂3:7的比例;
4调整纤维形态,粗细均匀,蒸煮时间适当;
5 调整预压口角度,清理预压皮带排气孔(每小时用气管清理预压机皮带内
的粉尘。
1 ,2项首选调整,先保证板面质量。
六如果含水率低,板子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怎样控制板面局部松软?
纤维含水率低,造成提前固化,成品板强度不好,易起斑。
控制局部松软的办法:1 铺装要均匀;
2 纤维不宜太粗,如纤维粗后扫平量不要过大;
3 磨片使用后期,纤维质量差,易造成局部松软。
七板子出现凹坑的原因及调整?
建议:板面出现凹坑的原因有:1 固化剂量大;
2 胶量大而且施胶不均匀;
3 含水率过高;
4 辊温度过高。
当出现凹坑时:
1 首先要降低2#辊、1#辊、4#辊、5#辊温度(5-10℃),同时打电话通知工艺
员核对固化剂、胶的施加量,若含水率高,及时通知热磨降含水率(调整正常后,应该恢复原有参数)。
注:1#温度不要降太大应在5℃以内。
2 如质量不影响,可试着提高压机速度(根据板质量适当提速)。
八不同规格板的温度,压力调整的范围,对其静曲结合有何影响?
1 注意各辊的安全压力及温度;
2 不同规格板的温度、压力调整时,要根据当时板材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具体范围,在压机的安全范围内即可;
3 2#辊压力高可以适当提高静曲值及密度,2#辊压力低,4#辊、5#辊、6#辊压力高可以适当提高内结合;
4温度偏高,对板材的整体性能有利。
九固化剂打的不均匀对板子的质量有何影响?
建议:如固化剂打的多,板子易起泡,不平(凹坑),板发脆、耐老化不好,导致胶提前固化,影响板子质量。
如固化剂打的少,板强度不好,胶固化不充分,板密度不好,板子易粘料或粘板。
十含水率正常时,压机有粘板现象都有什么原因造成的?
1 胶量太高
2 固化剂加入量太高或固化剂加入量太低
3纤维太粗
4 板强度不好,不能承受牵引力而折断引起粘板
5 只打固化剂不打胶也会造成粘板。
十一厚度偏差都有几方面原因造成/?
1 压机压力不均匀,2铺装效果
3原材料变化包括原硬料,纤维含水率
十二生产线非常平稳条件下,质量均匀达到标准突然板的强度变化大原因
建议:1 备料纤维发生变化:
a含水率偏低;b胶量太少;c 固化剂流量不稳;d朽料太多;e 原材料和
蒸煮时间引起纤维形态变化。
2 热压发生异常:a 某辊压力突然降低或消失;
b 某一辊各辊都发生温度降低;
c 1# 辊炭化层太厚导致导热性能差。
十三板子的强度和密度不好是有什么原因?应该从哪方面调整?
胶固化不充分:a 降速;b 核对胶、固化剂的施加量;c 提升1#辊、2#辊、4#辊、5#辊温度;d 调整含水率;e 注意纤维质量。
十四施蜡会影响板静曲和结合吗?
一般情况下,施蜡会歙使内结合降低,但静曲强度影响不大,施蜡超量非常明显时,内结合低,静曲不变。
十五主真空的吸力大小与白、麻斑有关吗?
主真空吸力大,一定会对吸斑有利,但不宜过大,会降低网带寿命,操作不当会影响铺装质量及强度。
十六为什么在出现白斑的时候,有时非常好调,有时很难调整?
如果在正常波动范围内,或压机与板运机的同步性造成的是非常好调整;若木片质量的波动,造成粉尘量太大,是无法控制的,最好的方法是降速,降速待纤维正常后恢复,如板面左侧居多是因为风管方向是由右向左侧吹,到左侧风速及风量降低的原故。
十七如何判断板胚的好与坏?
建议:1 看板胚交织力(越大越好);
2 看纤维形态,细料量不要太多,纤维不要太粗,均匀最佳;
3 手感(经常注意,细心观察,靠经验判断)。
十八为什么会出现大料,粗纤维,白色纤维团压成板是个坑?
大料:1 热磨操作不当;2 磨片损坏。
粗纤维:1 磨盘间隙过大;2 磨片严重磨损或塞料。
3 下螺旋转数变化时,磨盘间隙没有配合好。
白色纤维团:旋风分离器,螺旋或风选等处挂料所致造成的。
大料:粗纤维压完后反弹偏小,白色纤维团压完后密度偏高,反弹小所以都是坑十九热磨和压机从工艺角度上讲,哪个方面更重要?
建议:热磨更重要
热磨控制:1 纤维形态(引起):a 白斑; b 麻斑; c 气喷; d吹裂。
2 含水率(引起):a 放泡; b 强度低。
3 胶与固化剂的施加量(引起):
a 粘板;
b 固化不好;
c 放泡;
d 强度低。
各种消耗大部分都在热磨控制;
压机只是对供料段发生异常和变化时进行调整与弥补,如果热磨供料非常稳定,压机段本身不会变化,所以生产线才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