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 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在1972年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中, 美国承认了一个中国,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但中美之间的共同点不仅仅只有台湾这一点,故③不 准确;新的开始应该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而不是 建立外交关系,故④错误。故选A。
[备选题] (2011年北京西城区一模)邓小平在谈及处理 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 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 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 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 活动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2.(2011年上海单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 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 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 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C。从材料中“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 对立”、“周恩来”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周恩来在 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C。
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
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
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
材料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①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②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③共同点就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
④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立外交关系
A.①②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 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 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 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 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 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 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 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源自互联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2)仿照示例,列举具体史实说明相关结论。
结论
史实
美国是民国立宪的榜样 美国是蒋家台湾的保护国 美国是20世纪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 美国是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① 1950年第七舰队进驻
台湾 ②
③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中日、中美关系发展走 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 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 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 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 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 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4.(2011年清远一模)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 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 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 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 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解析】A。关键信息是“国家的战略利益”、“不去 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B项是典型地用意识形态 划分敌我,C项不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D项主要解 决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涉及意识形态、国家强弱的 问题。当时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力强大,中国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力量弱小,但在共同的利益面前, 两国可以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是在 这种政策指导下,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故选A。
参考答案:
(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于美 国)。原因:日本战败;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 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
(2)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唯 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日本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 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 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 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 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 “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 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 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 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 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 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 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 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 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 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 互联网《奥巴马执政百日》
材料三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 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本逮捕中 国渔船的船员和船长。中日关系陡然升级。 据10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中关系因为钓 鱼岛问题陷入低谷之后,日本各界急于打开僵局,通 过各种方式向中国示好。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终于利 用亚欧峰会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成就了一 段25分钟的“走廊外交”。10月11日,在越南河内举 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上,我国防长梁光烈与日本防 长北泽俊美又在“电梯”里相遇,又是出现了20多分 钟典型的“走廊外交”。
【解析】A。关键词是“1955年”。1955年万隆国际 会议召开,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消除了许多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减弱了那些怀疑中 国……敌对情绪”,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故选A。B项提出于1953年,C、D的提出是在1949年。
[备选题] (2011年中山模拟)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 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 缔约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 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 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针对训练4:(2011年菏泽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 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 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 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 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 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 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 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针对训练3:(2011年南平质检)下图中中国出现两次建 交高峰年的主要因素是 ( )
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中美关系改善
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④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从图表来看,两次建交高峰年应指1972 年和1992年。结合其时代背景可得出C。
[备选题] (2011年扬州调研)下图是1949~2008年新 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 的主要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美两国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解析】B。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 代主题,为了反对霸权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中国的 外交政策突出表现为不结盟政策。故选B。要注意的是,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 开始,中国一直以观察员国身份参加不结盟运动峰会。
针对训练2:(2011年皖北联考)1972年,周恩来在欢
【解析】D。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 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上,中国支持印度支 那各国争取独立的斗争,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 毛泽东所指的“走出去”就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 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故选D。日内瓦 会议前后,中苏关系十分友好,故A错误;新中国直到 1971年才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中 美间“战略伙伴关系”直到克林顿执政时期才建立, 故C错误。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材料二 美国与中国关系密切而复杂。美国是中国之 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 蒋家台湾的保护国,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 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 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 伴,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课 新中国外交
针对训练1:(2011年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 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 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 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 析】C。 从 图 表看 , 建交 最 高峰 是 在1972年。 1972年,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下,许多国家与中 国建交,形成新中国建交的一个高峰期,也打开了中 国 外 交 的 新 局 面 。 故 选 C 。 A 项 在 1953 年 提 出 , B 在 1955年,D项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的外交政策,均 不符合题目所给的时间。
3.(2011年天津文综)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 排序正确的是( )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解析】C。①在1967年,②在1973年,③在1961年, ④在1972年,故选C。
(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认识:双方关系发 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 系变化的主要要素。
1.(2011年江苏单科)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 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 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 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 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 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 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原因:军队腐败,战斗力弱;清政府避战求和、政 治腐败,寄希望于议和,准备不足。
(2)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共和制,议会制;② 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主要因素: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台湾问题;意识 形态问题等。
[备选题] (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 下列材料:
【解析】B。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A错;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 标志是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的发表,故 C错;《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而 不是建交,故D错。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 标志着中日建交,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