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 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艺复兴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比较表
(二)《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理论)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
一、欧洲工人的觉醒——英国宪章运动(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工人运动)
内容:英国工人提出《人民宪章》,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时间:1848年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2、主要内容:1)、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4)、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四、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第一次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1、时间:1871年3月18日
2、措施:①废除一切旧的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②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③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
④实行义务教育⑤公社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普通技术工人的工资
3、结束: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即“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失败
(六)拿破仑
1、1799年11月,发动“雾月政变”,夺取国家政权,拿破仑自认第一执政。

2、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3、对内政策:颁布《商法典》、《民法典》和《刑法典》
最主要贡献:《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内容: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基本原则
地位: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影响: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4、对外战争:(1)、打败欧洲反法同盟;(2)、侵略活动;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被打败,从此退出法国政治舞台。

5、评价拿破仑战争:(1)积极: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2)消极:拿破仑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了各国的联合抵抗。

(七)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掠夺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2、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4、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

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欧洲航海和造船技术有了进步;2、欧洲人对地球有所了解,具备了一些地理知识;3、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传到欧洲。

三、重要航海家:
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2、迪亚士:经过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首次实现了环球航行。

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积极影响:1、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2、开阔了眼界;
3、拓展了人类活动空间和范围;
4、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消极影响:开始了欧洲人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

五、殖民扩张活动
(一)、印度的抗争(性质:反对殖民统治的人民大起义)
1、1600年,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殖民头子是克莱武。

2、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1857——1859年):主力:土兵;女英雄:章西女王;结果:失败(二)罪恶的“三角贸易”(16世纪开始)
1、路线:欧洲(廉价工业品)
(金银、原料)美洲非洲(黑奴)
(三)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领导人: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解放者”,玻利维亚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国家。

(八)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主导国:德国)三国协约:俄国、法国、英国(主导国:英国)
2、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3、形成后果: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一战爆发
1、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最残酷的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4、结局: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5、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战争
6一战的灾难性后果:①时间长:历时4年零3个月。

②参战国家33个,卷入战争人口15亿,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③双方军队阵亡840万人,受伤2100万人,双方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九)第14课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即农奴制危机。

2、改革目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3、改革时间:1861年3月3日
4、改革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改革的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
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②农民以赎买的方式获得一份耕地(叫份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
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6、改革的影响(作用、意义)
积极影响:①废除了农奴制②缓和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
③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消极影响:①农民负担沉重②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改变③农民仍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第16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内因(根本原因):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因: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使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2、时间:1868年起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5、内容: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经济上:①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
③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
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6、影响:
积极影响: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摆脱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一个亚洲强国消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