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9月(下)秦诗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国也具有了相应的开展跨国并购的实力。

而跨国并购在吸引外资、利用并购企业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同时,也对我国企业有着不利影响和摩擦。

在政策引导和扶持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上,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就是从这里出发,去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产生的影响和问题,以及应对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建议
中国加入WTO之后,鼓励外资并购的政策陆续出台,政策性壁垒有降低的趋势,这将促进跨国公司并购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企业往往会在相关的发展过程中,去为自身利益的的最大化需求,十分容易直接的或间接的陷入到规模经济与多元投资的误区当中,甚至会不断的进行盲目扩张,且政府引导的不规范,没有制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这样的各种情况下,最终导致了企业相关的定位不明确,犯下了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为了扩大市场需求等原因需要中国企业并购扩展市场,正是因为有着不同的企业竞争行为,所以企业发展与生产竞争存在着利益和冲突,又者企业的经营方式不同而产生企业的效益不同,从而有破产和兼并等发生,从而就造成了中国企业对外跨国企业并购案件的发生。

一、当今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1.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业分布广泛
从中国现今并购行业来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业分布以一开始的偏向原料型产业的分布开始往新多元化、科技质量化的方向发展了。

而且,我们的许多企业已经不再盲目多元化的偏向,而是已经把横向的并购作为了主要的并购方式,也在同时采取了混合制的并购方法。

但企业的强弱差别作用下,对于较弱的企业采取纵向并购方式在我国还不是十分成熟,较弱的那些企业还是偏向于工业和原料生产的产业。

2.数量显著增加,规模逐步扩大
21世纪下,中国在跨国新能源和新科技的产业十分重视,尤其是汽车,新能源,计算机和化工等行业加大了特殊的差别行业扶持,从而不断走向稳健的增长,资金规模和收购案件不断增加,中国的已经成为世界跨国并购总量中一支具有实力的生力军,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企业的青睐,而同时,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下,也有了收购国外在华投资企业的硬实力,中国的跨国企业市场在世界经济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并购主体逐步多元化,核心技术拥有率不高
中国的跨国并购案例中,我国国有企业有绝对的数量优势,而私有企业因为资金和管理规模等原因的制约下,跨国并购的案例个数与国有企业相比相对较少。

这个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是由于,对于跨国并购而言,对于并购方的产权问题具有明确的、清晰的规定。

而在中国的特色经济体下,我国国有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方式就会被这一产权规则所阻碍,这就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一个
关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建议
收稿日期:2020-07-13巨大障碍。

而反过来看,中国的民营私有企业产权相比国有企业国家控制的股权形式而言就较为清晰了、这使得私有企业具有更加简便的、灵活的经营方式,公私合营并重的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这就造成了,私有企业,尤其是那些对于发展高新产业与技术偏向型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一股重要力量。

二、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金利用率不高,政府的相关引导力度不足
与成熟的发达国家企业比较,我国企业在的生产技术研发、专利项目的保护、管理措施的组织、在国际市场上的处理经验等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我们企业对资金的利用率方面,也与发达国家的成熟企业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就让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的资产是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它常常以并购活动主体的一个代表形式而出现,所以并购中往往造成政府对企业行为经常性的不当干预,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效果。

然而政府职能的长期错位,又导致政府的职能长期缺位,无法给企业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政府不能发挥自身职能为企业提供宽容的经营环境,这就照成了企业的资金缺乏且有效利用率不高时,也难以自身寻求有效方法去改善这种状况。

2.缺乏长远的战略设计,忽视核心能力的培育
在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过程中,往往没有一个能够切中核心,并以此扩展的全部合理的跨国并购战略设计。

我国企业的经营者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往往追求片面利益存在的实效最大化,以追求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扩张企业规模和最快的时间获得投入回报。

但却忽略了培育企业的核心自主研发功效和长远的扩张企业计划。

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缺乏经验和调查研究,导致了整体布局思维不足,以致于在并购的后期出现种种突发问题时候没有合适的应对方法,影响了企业并购的整体进程和最终的整合收益效果。

3.跨国并购的后期整合能力薄弱,缺乏国际型人才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后期,普遍出现整合能力不足的问题。

总的来说,可以总结在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因为跨国并购的学习效应的存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经验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来说案例个数和处理经验都相对较少,导致了我国企业在面对相应问题是难以有着对形式判断出合理、准确的分析。

其次,在善于处理国际能力的综合管理人才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了到跨国并购后期的时候,没有能够处理整合能力的人才。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自主创新的能力不足,让我国企业无法在国际企业市场富有竞争能力的创新融合过程机会,难以让双方企业相互融合,将自身优势扩散、转移。

三、促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的应对措施
1.加大国家战略项目投入,充分利用外资
对外开放一直是我国倡导并长期支持的发展战略,而充分利用外资就是我国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体现。

国家政策为企业利用外资的平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发展经
丝路聚焦
47
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9月(下)
丝路聚焦验。

我国近年来的企业跨国并购发展,已经有所改善,我国国有企业组合的改革,私有企业不断发展,在21世纪这个新时代下利用外资,是让我国企业有足够资金收购外国高含量技术,是我国企业跨步性的节约研发成本,以更好起点开展研发生产,扩宽市场规模效应的重要动力。

2.建立和完善有关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近年以来并购失败的各个案例中,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国外企业对于他们跨国企业不论从法律的规范利用还是从国家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上都对自身国家的企业有明显的保护主义作用,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对于自身跨国企业兼并相关的法律规范和对国际组织规则的利用还不够成熟。

在中美的跨国并购案例中,美国就曾多次利用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理由,阻碍了中企业对跨国企业的收购和兼并,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以发达国家的法律规范和并购案例下的改进方式为参考的蓝本,建立一个适合与我国国情相关的一套法律相关体系。

并采取逐步建立加修改完善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完善,填补我国法律空白。

3.培育中介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了我们,告诉的经济运转下,中介顾问服务和组织作用非常显著。

即便如今21世纪的新时代,中介机构也依然可以促进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起
规范的契约关系。

积极培育和奖励外资并购过程中的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他们在并购产生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外资并购的成功率,引导中国企业的发展更加符合发展形势,使外资并购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

总之,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引领,所带动的经济消费与拉动动力,而企业在自身发展,吸收国外先进优秀资源和生产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跨国并购会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和摩擦,只有一个法律规范严谨,政府引导有力,中介发挥优良作用,产业结构分布得当的市场,才是一个利于我国的各个企业融洽发展,有利于国家经济长久繁荣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周虹.跨国公司并购对中国企业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
[2]黄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市场结构及企业行为的影响--以汽车制造业和零售业为例[D].山东大学,2013
[3]程耿.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D].中南财经大学,2013
[4]黄茜.中国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2010
[5]高爽.企业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9
王宗兴(中共鸡西市委党校,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 要: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状况下,也会时常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暴露弊端。

经济增长,首先离不开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消费,消费始终会贯穿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

在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对于我们国民消费冲击很大,而且影响还在进行持续扩散。

那么,如何促进我们消费的良性增长,激发国民经济,就需要我们所有人协调配合。

统筹兼顾,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找到可行性的方案和策略。

关键词: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国民经济;内生动力因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受到不小的影响。

根据当前现状,习近平同志多次讲话指出,要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兼顾,要坚持在稳定中求取进步的工作基调,要切实的做好党中央贯彻落实的工作,要着力提升人们的消费,快速的将被压制或者被冻结的国民消费释放到市场中来,将在疫情管控期间出现的新消费以及升级性消费不断的培养并让其壮大,以此来持续的保持消费趋势持续增长,全面完整激发经济上涨内生的动力。

一、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和重要性
消费是畅通“三大循环”的关键环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收稿日期:2020-07-10
循环。

消费在这“三大循环”中处于枢纽地位,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的起点和终点。

以消费引领供给,以供给引导生产,使社会再生产循环有序、持续不断,实现供需平衡,推动经济发展。

消费旺、循环畅、经济兴。

抓住“循环”这一关键点,着力促消费,带动产业、市场、经济社会“三大循环”畅通,对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良性消费是能够拉动经济上涨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消费也是国民经济上涨最基础以及最重要的内部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带动企业的投资,进口和出口等等,对于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有具体性的影响。

当前,三驾马车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从“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看,发达经济体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0%以上。

2019年全国消费贡献率为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6年保持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凸显。

我市的消费贡献率比全国的低,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278元,具备了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消费增长还有较大空间。

疫情以后,应更好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消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引擎。

当前,在经贸摩擦和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正加快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一方面,扩大消费,能够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还会引导投资结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互促进,良性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