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王玺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2(9)11
【摘要】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和二线抗结核药,坚持早期、联合、全疗程规律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短程疗法和减敏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这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尤其是药物性肝损害.如何避免或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已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抗结核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做一小结.
【总页数】1页(P48)
【作者】王玺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
【相关文献】
1.96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护理
2.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106例临床分析
3.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55例临床分析
4.低蛋白血症对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
5.抗结核药物致老年药物性肝损害74例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