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软土路基的加固措施及其沉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软土路基的加固措施及其沉降分析
摘要:因地层含水量高和土石松散等原因形成的软土路基问题是困扰道路工程建设的难题,在遭遇此类问题时一旦处理不当,将可能造成工程项目的重大质量和安全隐患,影响道路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在处理软土路基时,预压加固法是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目前常见有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排水固结、地下水位控制等多种方法,本文以市政配套工程施工项目为例,介绍堆载预压排水法的相关工作内容。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加固措施;沉降
引言
基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实际,科学的施工技术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高效开展具有积极影响。
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特点,科学运用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有效避免道路出现沉降、裂缝的问题,从而极大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因此,落实良好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是市政道路工程进行的重要选择。
基于此,施工单位应深入探讨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为提升道路工程整体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1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简介
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路基是道路基础结构,是道路工程的基础。
在道路施工中,软基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软基是由软土形成的路基,由于市政道路承载较大的交通压力,在车辆等行驶和碾压过程中,会给路基带来较大的负载压力,软土路基的承载性能较差,会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安全和质量问题,对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造成影响。
软基的结构为软土,在分析软基问题时就要从软土的特点出发。
软土区别于正常土层的最大特点,就是软土的土壤较为松散,土层密实程度较低,而且很多软土层含水比例较高,会增加软土层流动性。
在这样的软土层条件下,当市政道路在交通负载时,就容易出现
路基不稳等情况,如市政道路使用时经常发生的沉降、坍塌等,都与软基问题有直接关系。
2市政道路工程沉降及其危害
沉降是市政道路工程中十分常见的问题,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基础结构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对道路工程以及交通安全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如果支撑结构施工不规范、底板施工质量不佳会导致基础结构支撑力不足。
基础压实度不足是导致路堤变形的常见原因,如果压实度没有达到工程标准要求很容易出现基础沉降变形问题,在道路桥梁连接部位尤其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
市政道路需要支持大量的车辆通行,外界荷载也是引发结构沉降开裂的常见原因。
现如今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多,出行频率加大,导致市政道路需要承受更多的荷载,如果道路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会严重损害道路运营情况。
3道路软土路基的加固措施
3.1施工现场的清理和砂垫层材料的使用
当标杆设立完成之后,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最后的清理。
首先是对施工场地内可见的杂物进行清除,例如铲除含有大量植物根系的沙土、裸露在外的砖石、积水区的浮泥等障碍物。
然后是对积水的处理,需要合理地设计排水线路,安装排水管道和开挖沟槽进行排水。
排水完毕后进行一段时间的晾晒。
在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应进行相应的整平工作。
在施工区域铺上大约50cm厚的中粗砂,为了更好地排水,应铺设为中间厚度略高,两边稍低的结构。
平整过后再次进行高程测
量,将原来的标杆数据进行比对,进一步优化和矫正标杆的坐标位置。
砂质量的
要求:在进行平整工作时采用中粗砂,其需要满足砂层渗水系数不得低于1×10-
2cm/s的要求,且含杂质率小于5%,施工使用之前需要提前风干。
运输时不得把
受潮的砂石装入袋中,防止砂石潮解,影响整体的铺设效果。
铺设排水通道的砂
垫层采用两层铺设,第一次铺设10cm,压实后经施工监理检查合格后铺设30cm
的厚砂垫层。
铺设时不得堵塞排水管道和沟槽,厚度差不超过±h/10。
(h为砂
垫层初始设计厚度,此处取20cm。
)
3.2排水固结技术
当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具有含水过多的问题时,通过有效运用排水固结
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施工问题。
排水固结技术的使用原理为在地基中安设
砂井,形成竖向排水体,亦或者直接运用天然地基有效开展加载预压等作业,从
而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夯实度,即便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也不会出现变形问题。
当软土路基存在含水量高的问题,科学使用排水固结技术,能够将内部多余的水
量充分排出去。
而如果地基的含水量相对较少,就可以采用热化处理技术,促使
水得以顺利排出。
但当软土路基含水问题过于严重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搭建相
应的管道,确保水得以顺利地排出来。
3.3软土路基填筑要点分析
(1)填筑方法。
软土路基的填筑与普通路基填筑存在差异。
软土路基填筑
为分层填筑,进行不同层面的填筑需要时间间隔,以保证土体充分排水固结,提
高土体承载性能。
此外,填料不同,在填筑时也要保证分区域进行,最后进行场
地平整。
(2)填土厚度。
影响路基设计标高的因素很多。
各种因素要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一个最符合要求的设计标高。
当路基设计标高较小时,路基产生的沉降
较小,从而承载力也较低,对技术等级要求较高的路段,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而
当路基设计标高较高时,路基产生的沉降数值较大,容易发生不均匀变形,但承
载性能也较高。
在路基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保证路基的设计既满足结
构受力要求,又有足够的经济性。
3.4路基压实
市政道路沉降段特殊性增加了路基压实的难度,对施工技术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
在路基压实阶段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回填土厚度严格控制,综合使用各种类型机械设备和人工结合的方式提高路基压实度。
在回填材料选择时尽可能选择透水性好的材料,明确路基压实工艺流程,有效区别市政道路沉降段和一般路基压实的差异性,合理编制优化压实方案。
在路基压实施工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机械设备操作流程,明确设备操作方法,保证安全施工的同时提高路基压实质量。
具体来讲路基压实阶段重点把控如下技术要点:第一,路基压实顺序为先两边后中间,为提高路面排水能力可以设置一定拱度。
第二,按照从轻到重的方式控制路基压实力度,压力逐渐增加,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土层均匀性和一致性。
第三,按照从慢到快的方式控制压实设备行驶速度,避免速度控制不当对土层、压实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结束语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科学地落实施工技术能够充分提升软土路基的夯实性。
结合当前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实际,在施工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进一步保障了建筑施工的有效性。
因此,施工单位应立足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实际,深入分析施工处理技术以及使用方式,积极推进施工作业,在切实满足市政工程项目要求同时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吕全纲,端木杰超.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与建
设,2021,35(03):517-518.
[2]焦阳.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工程与建
设,2021,35(03):519-520.
[3]彭佳丽.强夯法在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
计,2021,(11):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