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活动——《豆芽生长的奥秘》

合集下载

小豆芽的奥秘

小豆芽的奥秘

小豆芽的奥秘
小豆芽的奥秘
大自然中处处有科学,有的是我已经知道的,有的我还不知道。

但我会把不知道的问题揭开,无论多长时间。

在暑假的时候,几乎每个晚上都有妈妈的拿手菜——炒豆芽。

可是,豆芽是怎么长成的呢?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于是,就问妈妈。

妈妈说:“豆芽是用水泡出来的。

”我得到了妈妈的启发,于是下定决心,要做一次实验,名字叫“泡豆芽”。

有一天上午,我和妈妈在家挑了只上好的豆种,洗了一个杯子,接了一杯干净的水,把豆种们放在里面,希望我的豆种能快快长成豆芽。

过了几天,小豆种们穿上了“航空服”,不过“航空服”好像破了似的。

我看着这一幕可开心啦,因为,豆种们马上就要长出小芽啦!
几天过去了,果然,小豆种们长出了芽,也脱掉了“航空服”。

不过,水却变臭了。

我觉得小豆种们是出了一身“臭汗”,所以就倒掉了“臭水”,然后,又给小豆种们换了新的“洗澡水”。

又过了几天,小豆种们就长成了小豆芽了。

大自然中果然处处有科学,我也揭开了这一道我不会的题。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发豆芽实验报告模板(3篇)

发豆芽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芽是豆类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生长的嫩芽。

在发芽过程中,豆子中的营养成分逐渐转化为易于人体吸收的形式,如维生素C、矿物质等。

三、实验材料1. 种子(如黄豆、绿豆等)2. 容器(如塑料杯、玻璃瓶等)3. 水源4. 棉花或湿纸巾5. 温度计(可选)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种子准备:- 选择新鲜、饱满的豆子。

- 将豆子用清水浸泡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发芽容器准备:- 选择合适的容器,底部铺一层湿棉花或湿纸巾。

- 将浸泡好的豆子均匀地撒在棉花或湿纸巾上。

3. 环境控制:- 将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

- 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观察温度变化,保持室温在18-25℃之间。

4.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豆芽长度、颜色等。

- 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病虫害、腐烂等。

5. 生长周期:- 记录豆芽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成熟时间等。

6. 实验结束:- 豆芽成熟后,将其从容器中取出,洗净。

- 将豆芽进行食用或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记录不同品种豆子的发芽时间,分析其生长速度差异。

2. 生长速度:记录豆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长度变化,分析其生长速度。

3. 生长环境: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4. 营养分析:通过实验前后豆子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豆芽的营养价值。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2.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豆芽的营养价值。

3. 培养了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七、实验心得1. 发豆芽实验简单易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自己生豆芽实验报告(3篇)

自己生豆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

2. 掌握自制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绿豆:500克2. 水盆:1个3. 筛子:1个4. 蒸锅:1个5. 食盐:适量6. 水壶:1个7. 水桶:1个8. 实验记录表:1份三、实验步骤1. 准备绿豆:将绿豆洗净,放入筛子中,用清水冲洗干净。

2. 浸泡绿豆:将洗净的绿豆放入水盆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6-8小时。

3. 捞出绿豆:将浸泡好的绿豆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4. 播种绿豆:将绿豆均匀地撒在蒸锅中,厚度约为2厘米。

5. 湿润播种层:在绿豆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清水,确保绿豆与土壤充分接触。

6. 覆盖种子:用筛子将洗净的土壤均匀地覆盖在绿豆上,厚度约为1厘米。

7. 保持湿度:将蒸锅放在通风处,每天用喷壶喷洒清水,保持土壤湿润。

8. 观察生长: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天数、高度、颜色等。

9. 食盐浸泡:当豆芽长到一定高度时,将豆芽放入食盐水中浸泡10分钟,以去除豆芽上的杂质。

10. 清洗豆芽:将浸泡好的豆芽用清水冲洗干净。

11. 装袋储存:将洗净的豆芽放入保鲜袋中,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观察,豆芽生长到约10厘米的高度,颜色鲜绿,生长旺盛。

2. 分析:绿豆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能够快速生长。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控制水分、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使豆芽生长得更加健康。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自制了豆芽,掌握了自制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我们了解了豆芽的生长条件和生长规律。

六、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豆芽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生长条件,以确保豆芽的健康生长。

2.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耐心和细心,做好实验记录,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积累了宝贵经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生豆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生豆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生豆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五节,内容为《生豆芽》。

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豆芽的各个阶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豆芽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重点: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豆芽的各个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芽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展示、放大镜。

2. 学具:每组一份豆芽种子、容器、水、遮光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豆芽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它是怎么生长的呢?”(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豆芽生长的了解。

2. 例题讲解:(1)讲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豆芽的各个阶段。

(2)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豆芽种植实验,指导幼儿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2)组织幼儿相互交流观察结果,分享种植经验。

(1)回顾豆芽的生长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2)让幼儿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生豆芽》2. 内容:(1)豆芽的生长过程(2)豆芽的各个阶段3. 配图:豆芽生长过程的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2)与家长一起探讨豆芽的生长奥秘。

2. 答案:(1)豆芽生长过程:种子浸泡、发芽、生长、成熟。

(2)豆芽生长奥秘: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对豆芽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2)组织幼儿参观农场,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探究豆芽生长的实践报告

探究豆芽生长的实践报告

探究豆芽生长的实践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了解影响豆芽生长的主要因素。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对生命现象的敏感性。

二、实验材料
1.绿豆若干
2.一次性塑料盒或玻璃瓶数个
3.湿纸巾或棉球
4.温度计
5.记录用具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浸泡绿豆1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在塑料盒或玻璃瓶底部铺上湿纸巾或棉球,将豆子平铺其上。

3.分别设置不同环境条件:常温、低温、高温、遮光等。

4.每天观察并记录豆芽的长度、颜色变化等。

四、观察记录
(此处可插入观察数据表格)
五、实验分析
1.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豆芽生长情况的差异,分析影响因素。

2.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豆芽生长有何影响?
3.你有何有趣的发现和体会?
六、思考延伸
1.除豆芽外,其他种子发芽生长有何特点?
2.了解一些常见蔬菜的生长习性,为日后种植打下基础。

3.种植活动如何更加环保?
七、总结
通过本实践活动,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了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对生命现象的敏感性。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热爱劳动,关注生活,尊重生命,保护环境。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豆芽生长记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豆芽生长记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豆芽生长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了解豆芽生长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为“豆芽生长记”,通过实验来探究豆芽生长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自然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段时间的豆芽生长的照片,让学生了解豆芽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影响豆芽生长的因素。

2. 实验设计:选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的大麦等蔬菜品种进行实验,在同等条件下探究影响豆芽生长的因素:温度、光线和水分。

3. 实验步骤:a. 准备材料:大麦种子、饮料瓶、剪刀、棉花、石膏土或沙子。

b. 实验操作:①将大麦种子泡水半小时,然后将其平均分配在饮料瓶中。

②将饮料瓶底部剪去,放入棉花或石膏土中。

③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瓶口朝下放在暗处静置一段时间,直到种子发芽长出根。

④将瓶口朝上,放在日光照射充足的地方,观察豆芽生长的情况。

⑤在观察过程中,通过调整温度、增加或减少光线和水分等措施,观察对豆芽生长的影响。

4. 实验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光线和水分对豆芽生长的重要影响。

5. 拓展环节:让学生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倡导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实验中学生的表现,评价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和动手能力的情况。

2. 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科学活动的认识及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3. 意见反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反思教学方法及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校也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实验条件,丰富学生的科学实验经验。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豆芽成长记 全国通用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豆芽成长记 全国通用

《豆芽成长记(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外形及内部特点。

2.掌握区分黄豆优劣的方法,学习发黄豆芽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解剖黄豆,认识黄豆,区分黄豆的品质优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动手能力,激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探究、解剖黄豆,认识黄豆,区分黄豆的品质优劣,学习发黄豆芽。

2.培养动手能力,激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1.黄豆、水、矿泉水瓶子、导学案等;2.课前上网查找挑选黄豆的方法;3.课前搜集了解黄豆的内部结构;4.课前搜集了解的历史及营养价值。

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谈话导入: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1.教师向学生展示豆芽实物,指名学生交流,汇报黄豆的历史(师课件展示)2.师简单说说春节吃豆芽的传统,并引导生说说关于豆芽做成的美食。

3.教师归纳学生所说,由生汇报课前搜集关于豆芽的营养价值。

4.质疑:这么美味而又有营养的豆芽,它到底是怎么种植出来的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探究。

板书课题:豆芽成长记(一)。

二、探究黄豆(一)认识黄豆的外部结构1.教师课件出示黄豆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谈一谈对黄豆的了解。

2.师生共同总结出黄豆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的特点(黄豆呈圆形,色如其名,味微甜)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谈对黄豆的认识。

3.师:小小的黄豆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成长为豆芽,是不是所有的黄豆都可以呢?4.创设情境:王老师特别喜欢吃豆芽,也觉得豆芽的成长过程特别有趣,想在家发豆芽,可是家里的黄豆是参差不齐、大小不一,且黄豆里藏着一些有虫眼、有破损、颗粒不是很饱满的黄豆,让我很是苦恼,孩子们能否帮帮老师?5.小组合作分黄豆:(1)事先将准备好的两个杯子贴好标签(如“优”、“劣”。

(2)组长分工要明确,要安排专人填写表格、安排专人汇报(3)5分钟内完成6.小组汇报交流7.教师适时小结:有虫眼、有破损、颗粒不是很饱满的黄豆不适合发豆芽。

大班科学说课教案《生豆芽》

大班科学说课教案《生豆芽》

大班科学说课教案《生豆芽》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生豆芽》是大班科学领域的一次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条件和过程,知道豆芽是由豆子发芽而成。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掌握豆芽生长的必要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2、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在观察豆芽生长的过程中,学会记录和总结,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说教法(一)观察法提供豆芽生长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直接观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法组织幼儿亲自参与生豆芽的实验,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

(三)讨论法鼓励幼儿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三、说学法(一)自主探究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豆芽生长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将幼儿分成小组,共同完成生豆芽的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记录总结引导幼儿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或文字记录豆芽生长的过程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通过展示一些豆芽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这些豆芽是怎么来的吗?”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生豆芽。

(二)认识豆芽1、让幼儿观察豆芽的外形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向幼儿介绍豆芽的种类,如绿豆芽、黄豆芽等,并让他们观察不同种类豆芽的差异。

(三)生豆芽的准备1、为幼儿准备绿豆、黄豆、容器、纱布、水等材料。

2、向幼儿讲解生豆芽的步骤:(1)将豆子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让豆子充分吸收水分。

(2)将浸泡好的豆子放入容器中,盖上纱布,保持湿润。

(3)将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等待豆子发芽。

探究豆芽生长的实践报告

探究豆芽生长的实践报告

探究豆芽生长的实践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

2.了解影响豆芽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3.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实验材料
1.绿豆若干
2.透明塑料杯或玻璃杯
3.棉花或湿纸巾
4.温度计
5.记录用具
三、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选取20颗左右大小、形状相近的绿豆。

2.将豆子浸泡12小时,直到豆子吸足水分,体积膨胀一倍。

3.在塑料杯或玻璃杯中铺上湿棉花或湿纸巾,将浸泡好的豆子均匀摆放在上面。

4.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环境温度。

5.将杯子放在阴凉通风处,每天观察并记录豆芽长势,保持棉花或纸巾湿润。

6.连续观察7天,记录豆芽长度、颜色、芽数等变化。

四、实验结果
(按照实际情况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
五、实验讨论
1.分析影响豆芽生长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水分、空气等)及其作用。

2.比较不同豆芽生长速度,探讨可能的原因。

3.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六、实验体会
通过亲自动手,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神奇,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希望通过这次实践,能够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生豆芽的综合实践

生豆芽的综合实践

一、实践背景豆芽,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脆嫩的健康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豆芽作为家庭日常饮食中的一种常见食材,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卫生性和营养价值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豆芽的生产质量,普及豆芽生产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开展了生豆芽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标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掌握生豆芽的基本技术。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实践内容1. 豆芽生长知识学习(1)豆芽的种类及特点豆芽分为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等,其中绿豆芽最为常见。

绿豆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降火的功效。

(2)豆芽生长环境要求豆芽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一般来说,豆芽生长的温度在20℃-25℃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光照强度以散射光为宜。

2. 生豆芽技术操作(1)选种选择优质、饱满、无病虫害的豆子作为种子,以保证豆芽的口感和品质。

(2)浸泡将豆子用清水浸泡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3)发芽将浸泡好的豆子均匀地撒在发芽床上,保持一定的间距,然后用湿布覆盖,保持温度和湿度。

(4)管理每天定时喷水,保持豆芽床湿润,适时通风,防止病害发生。

(5)收获当豆芽长到2-3厘米时,即可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3. 豆芽营养分析豆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以下为豆芽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功效:(1)蛋白质:豆芽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易于消化吸收,对人体健康有益。

(2)膳食纤维:豆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3)维生素C:豆芽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4)维生素E:豆芽中的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等作用。

中班科学活动《豆芽生长记》案例

中班科学活动《豆芽生长记》案例

中班科学活动《豆芽生长记》案例《中班科学活动《豆芽生长记》案例》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背景:午餐吃的是炒绿豆芽,在午餐巡视过程中发现餐点盘中有很多被挑出的绿豆芽,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方案,让幼儿通过己亲自种植豆芽,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营养。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营养。

2.学习给两种豆芽进行分类并品尝豆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3.通过幼儿自己亲自种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方法,培养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黄豆芽,绿豆芽若干,小脸盆,每人一个,人手一把小铲子,黄豆种,绿豆种若干。

2.多媒体课件。

3.烧熟的豆芽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导入激趣:演示动画“豆芽宝宝生长”,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了解豆芽的特征。

1、分拣豆子。

请小朋友挑选品质好的豆芽宝宝并给它们洗澡,提醒幼儿一边洗一边仔细观察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把脸盆里的黄豆芽和绿豆芽分在两个点心盆里。

2、观察豆子的外形特征。

提问:“你洗的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讲述,老师出示电脑画面,帮助幼儿了解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特征。

三、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知道豆芽宝宝是怎样长出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演示电脑画面,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四、了解豆芽的作用。

“你们知道豆芽有什么作用?五、播放幼儿挑豆芽的视频。

出示烧好的豆芽,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让幼儿知道豆芽是有营养的,要多吃豆芽。

六、种豆芽。

教师带领幼儿到自然角种下豆芽,并制作豆芽的观察记录表。

中班科学活动《豆芽生长记》案例这篇文章共2066字。

四年级豆芽观察日记七天

四年级豆芽观察日记七天

四年级豆芽观察日记七天四年级的时候,科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别有趣的作业——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

这可把我兴奋坏了,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豆芽观察之旅。

第一天,我精心挑选了一些饱满的绿豆,把它们放进一个透明的塑料碗里,然后倒上适量的水,让水刚好没过豆子。

我满心期待地看着这些绿豆,心里不停地念叨着:“小绿豆呀小绿豆,你们可要快快发芽呀!”这一天,绿豆们安静地躺在水里,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只是表皮变得有点皱巴巴的,就像老奶奶脸上的皱纹。

我有点小失落,不过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它们需要时间。

第二天一大早,我一起床就冲到碗边去看我的绿豆。

哇!我惊喜地发现,有些绿豆已经悄悄地撑开了绿色的外衣,露出了一点点白色的小芽,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宝宝探出了脑袋。

这些小芽又白又嫩,大概有两三毫米长。

我轻轻地用手指碰了碰它们,感觉软软的,滑滑的。

我赶紧给它们换了水,让它们能在干净的环境里继续生长。

第三天,豆芽们的变化更大了。

大部分绿豆都已经脱掉了绿色的外衣,露出了白白胖胖的身子,那小芽也长长了不少,大概有一厘米左右了。

它们挨挨挤挤地在碗里,就像一群胖乎乎的小娃娃在嬉戏玩耍。

有些豆芽的芽尖还微微有点发紫,看起来特别有趣。

我发现豆芽的生长速度不一样,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这让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第四天,豆芽们简直像吃了“快速生长剂”一样,一个个都长得飞快。

最长的豆芽已经有三四厘米了,而且还长出了细细的根须。

那些根须就像豆芽的小脚丫,牢牢地抓住碗底,努力地吸收着水分和营养。

豆芽的豆瓣也分开了,从中间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就像一个个小剪刀。

我凑近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豆腥味。

这时候的豆芽看起来已经很像我们平时在菜市场里看到的豆芽了,不过还不够粗壮。

第五天,豆芽们已经长成了一片“小树林”。

它们的叶子变得更绿了,根须也更长更密了。

我用尺子量了量,最长的豆芽已经超过了六厘米。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捏了捏豆芽的茎,感觉它们很有韧性,不再是之前那种软软的样子。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有趣的豆芽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有趣的豆芽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有趣的豆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命的奥秘》第二节《有趣的豆芽》。

主要内容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掌握简单的植物生长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豆芽的各个阶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芽生长过程的观察与理解。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豆芽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芽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豆芽、放大镜、培养皿、水、种子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实物豆芽,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豆芽的生长过程。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家里养豆芽的经验。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讲解豆芽生长的四个阶段:种子、发芽、生长、成熟。

结合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豆芽的生长过程。

3. 动手实践(10分钟)教师分组指导幼儿进行豆芽种植实验,让幼儿亲手操作,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根据实验观察结果,选择正确的豆芽生长阶段。

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豆芽2. 内容:豆芽生长的四个阶段:种子、发芽、生长、成熟关键词:观察、实践、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针对观察、记录等方面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里尝试种植其他植物,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幼儿观察与讨论。

科学小实验豆芽成长的过程作文

科学小实验豆芽成长的过程作文

科学小实验豆芽成长的过程作文最近我心血来潮,做了一个超级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成长过程。

这可不是一般的有趣,简直让我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植物世界大门!我先从厨房里翻出了一把绿豆,这些绿豆小小的、绿绿的,看起来特别可爱。

我把它们放在手心里仔细端详,每一颗都像是一个沉睡的小精灵,等待着我去唤醒它们。

我找了一个大碗,把绿豆们一股脑儿地倒了进去,然后加上清水,水要没过绿豆好多呢。

这时候的绿豆们就像是在泡温泉,舒舒服服地躺在水里。

泡了大概有半天的时间吧,我再去看的时候,发现绿豆们都长胖了不少,有的甚至把自己的绿衣服都撑破了,露出了白白的肚皮,像是在跟我炫耀它们的成长。

我把水倒掉,在碗底铺上一块湿润的纱布,然后把绿豆们均匀地撒在上面,再给它们盖上一层湿润的“小被子”——另一块纱布。

我把碗放在了一个避光又温暖的角落里,心里充满了期待,不知道这些小家伙们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样。

第二天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我的绿豆芽。

哇!它们真的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好多绿豆都长出了白白的、嫩嫩的小芽,就像一个个小逗号,可爱极了。

我轻轻地掀开纱布,发现下面已经有一些细细的根须了,这些根须就像豆芽的小脚,努力地抓住纱布,想要站稳脚跟。

我又给它们洒了点水,让它们保持湿润。

到了第三天,豆芽们长得更快了。

小芽已经有两三厘米长了,而且还变粗了不少。

它们你挤我,我挤你,好像在比赛谁长得更快更高。

有些豆芽的豆瓣已经微微发紫,像是化了一个淡淡的妆。

根须也变得更长更密了,就像老爷爷的胡子。

第四天的时候,豆芽们已经长成了一片小小的“森林”。

每一根豆芽都有四五厘米长,白白胖胖的,特别诱人。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它们,感觉凉凉的、滑滑的,特别舒服。

这时候的豆芽已经可以吃啦,但是我还想再等等,看看它们还能给我带来什么惊喜。

第五天,豆芽们的叶子开始长出来了。

嫩绿嫩绿的叶子,就像两个小翅膀,想要带着豆芽飞起来。

豆瓣也变得有点发黄了,好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要把舞台让给新长出来的叶子和茎。

2024年幼儿园教案生豆芽

2024年幼儿园教案生豆芽

2024年幼儿园教案生豆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一节《生命的奥秘》,详细内容为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特别是豆芽的生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关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芽生长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豆芽生长过程的理解和关爱植物的情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芽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豆芽、放大镜、种植豆芽的容器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水杯、种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豆芽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豆芽生长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3. 动手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种植豆芽的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观察豆芽的生长。

4.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观察到的豆芽生长过程,其他幼儿进行记录。

六、板书设计1. 《生豆芽》2. 内容:豆芽的生长过程观察与记录方法关爱植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进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种植豆芽,持续观察并记录生长过程,培养关爱植物的习惯。

同时,开展相关的科学活动,如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豆芽生长的观察和记录。

2.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种植豆芽的活动。

4. 作业设计: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鼓励幼儿在家中种植豆芽。

一、教学难点的解析1. 提供详细的观察指导,如观察豆芽的颜色、形状、高度等。

2. 设计易于幼儿理解的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用画笔、文字等方式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豆芽长苗记小班科学教案

豆芽长苗记小班科学教案

豆芽长苗记小班科学教案豆芽的生长过程是小班科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种植和观察豆芽的生长,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能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生命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一节小班科学课的教案,通过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索豆芽的生长过程,并了解植物的基本生命现象。

教学目标:1.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豆芽的生长过程。

2. 能够观察和比较种子的不同发芽情况。

3. 能够观察和描述豆芽的不同部分。

教学准备:1. 豆芽种子2. 泡纸巾或棉花3. 透明的容器或罐子4. 干净的水5. 小盆或花盆6. 黑色卡纸7. 彩色笔或蜡笔8. 教具:手账或电子白板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在教室中,展示一盆健康的豆芽给幼儿看,并提问幼儿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植物,以及它是如何生长起来的。

2. 介绍实验(10分钟):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小纸杯和一些豆芽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外观,并让他们使用彩色笔或蜡笔记录下不同种子的颜色和形状。

3. 种植实验(30分钟):让幼儿将纸杯放在桌面上,先把一些湿润的纸巾或棉花放入杯底,然后放入豆芽种子,最后再覆盖一层湿润的纸巾或棉花。

帮助幼儿用彩色笔或蜡笔在纸杯上标记种子的位置。

为了确保种子在湿润的环境下发芽,提醒幼儿每天都要给种子喷水。

同时,告诉幼儿,我们将观察种子在一周内的生长情况。

4. 观察实验(20分钟):在种植完毕后的一周内,每天给幼儿观察豆芽的机会。

利用手账或电子白板,绘制豆芽生长的示意图,标注种子的位置、根系的生长和茎叶的发育。

鼓励幼儿观察并描述发生的变化,比较不同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实验(10分钟):在观察了一周后,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一起回顾豆芽的生长过程,回答一些问题:种子是怎样发芽的?豆芽从哪里开始生长?豆芽在一周内有什么变化?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6. 结束(5分钟):在课堂结束之前,告诉幼儿可以把他们种植的豆芽带回家,和家人一起观察和品尝。

科学实践活动——《豆芽生长的奥秘》

科学实践活动——《豆芽生长的奥秘》

科学实践活动——《豆芽生长的奥秘》一、活动主题的提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课室门前玩,忽然,孩子们发现花坛里有一棵冒出了小芽的花生,他们拿着长出小芽的花生互相传看,兴奋地谈论着。

我问孩子们:“对种子发芽感兴趣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感兴趣!”一个女孩子问:“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发芽呢?种子为什么会长大?”种子发芽的过程中蕴含了多少学问呢?我想让学生也来感受生命的神奇,并通过他们自已的观察、实验,去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于是我决定选用豆子做种子让学生进行实验。

二、活动目标设计知识方面:(1)了解和体验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观察、实验、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学习种子发芽的相关知识,体会到种子发芽成长需要的一定的外界条件。

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实验、归纳概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参与劳动技能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1)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勇于在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培养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及集体的关系。

三、活动的实施步骤本主题科学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实践研究阶段;3.归纳整理资料、应用深化活动。

4.交流评价、成果展示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跟踪指导。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豆芽发芽的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印制学生研究观察记录表。

2、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有关豆子发芽的资料,准备实验用品。

3、选择确立主题、制定实验方案,落实研究课题。

①、确立主题(老师播放种子发芽的实景录像)引导讨论:同学们对种子发芽很感兴趣,对种子发芽你们有什么了解呢?在次基础上导入:你们想进一步了解种子发芽的奥秘吗?此次我们科学实践活动的主题就是了解——《豆芽生长的奥秘》。

豆芽生长过程实验报告

豆芽生长过程实验报告

豆芽生长过程实验报告引言:豆芽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品,而豆芽的生长过程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了解豆芽的生长规律,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

实验材料:豆芽种子、水、容器、纸巾、太阳能灯实验步骤:1. 将豆芽种子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为6-8小时。

2. 取出浸泡好的豆芽种子,将其均匀地撒在容器底部。

3. 在豆芽种子上方铺上一层湿纸巾,保持纸巾湿润。

4. 将容器放置在太阳能灯下,每天保持灯光照射6-8小时。

5.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和生长时间。

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第一天:豆芽种子刚刚发芽,高度约为1cm。

第二天:豆芽高度增加至2cm左右。

第三天:豆芽高度增加至3cm左右。

第四天:豆芽高度增加至4cm左右。

第五天:豆芽高度增加至5cm左右。

第六天:豆芽高度增加至6cm左右。

第七天:豆芽高度增加至7cm左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豆芽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

2. 豆芽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生长高度逐渐增加。

3. 豆芽的生长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耐心等待。

4. 豆芽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了解。

总结:本次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豆芽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让我们体验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奥秘。

豆芽生长的奥秘

豆芽生长的奥秘

第三阶段 汇报交流
第四组:大豆在不同环境的生长情况
生长环 境 清水 根的生 长 快 水分 足 营养 不够 结 论 吸收好,开始长得好, 后 来营养跟不上,最终落 后
泥水



吸收好,营养够,开始长得 好,后来营养不如沙子,
开始吸收较好,长得较好, 根长好后,因为营养更 好,变得最好
沙子
松,根长 得较 快
一个微不足道的种子,却蕴藏着惊 人的生命力……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豆芽发芽的 资料、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印制学生研究观 察记录表。 2、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到图书室或上网 查阅有关豆子发芽的资料,准备实验用品。 3、选择确立主题、制定实验方案,落实研究课 题。
第十一天 约10cm
第十三天 约13cm
第十五天 约15cm
光滑平润
光滑平润
约1.8cm
约2.1cm
第三阶段 汇报交流
第二组:水分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水生黄豆芽生长情况日记。

我先准备好透明的玻璃杯、水,还有 纸巾和黄豆种子。然后在杯子下面铺好纸 巾,接着,我在杯子和纸巾的中间放一些 种子。最后,浇了一些水,水浸过了种子, 纸巾也完全湿透。这样种子就种好了。
第三阶段 汇报交流
第二组:水分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水生黄豆芽生长情况日记。
再过了一天,我再次来到窗前台观察种子。通过观察,我发现现在种子 和刚发芽的有很大的变化。发芽时,种子的壳只是破裂了,但现在大部 分已经脱落了。我真想帮它把它的壳全部剥掉。种子里真正的小叶子芽 离开还有一个小芽。我还发现每根芽的叶子 都有两片, 看着毛茸茸的,像一个爱心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实践活动——《豆芽生长的奥秘》
一、研究动机
我想知道不同种子的成长速度和生长过程,希望可以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知道更多有关种子成长的奥秘。

于是我选用了绿豆做种子进行实验。

二、研究目的
1、了解不同的豆子由发芽至长出叶子的生长过程,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

2、了解豆子发芽时,对阳光、空气、水分需要的情況
三、研究准备工作:
1、选好的新鲜饱满的种子各10颗,洒水壶1只、碗碟若干只、尺子。

四、研究过程
实验一:不同水量环境中绿豆发芽情况比较
研究方法:把20颗浸过水的绿豆分成四组,分別放在
(1)、豆子放在碗碟里,不浇水。

(2)、把豆子用打湿的脱脂棉包裹好,放入碗碟中。

每日保持
棉花的湿润。

(3)、用碗碟装少量的水,把豆子泡在浅水中,水量仅覆盖豆
子。

(4)、用碗碟装满水,把豆子泡在水中。

观察记录
(1)、绿豆发芽率如下表:
(2)八天后绿豆茎长度如下表:
研究结果:
1、缺水的种子不会发芽。

水量适中和浅水中的豆子发芽快,在深水中的豆子不但发芽慢,而且生长也缓慢,水变浊后豆芽就烂掉了。

2、水量适中的豆芽,子叶会慢慢变紫,根和茎的长度差不多长。

3、浅水中的豆芽,根茎长度相差很大,它们会长出长长的根。

4、泡在水中的豆子很容量脱皮,根也很容易断,叶子是淡黃色的。

5、豆芽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和水分,但不需要太多的水分。

实验二:在有阳光和没阳光环境中绿豆发芽生长情况比较
研究方法:把15顆浸过水的绿豆分成三组,分別放在
1、阳台阳光较强的地方
2、窗台阳光充足的地方
3、完全见不到光线的阴暗地方
观察记录
绿豆发芽情况如下表:
研究结果:
豆子发芽成长需要阳光,沒有阳光,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豆子便得不到生长所需的养料了,但阳光太利害了就会影响豆子发芽。

收获: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种子从发芽到成为一株植物的过程。

知道了植物生长时,需要适当的阳光、水分、空气。

懂得了生命的宝贵。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的方法。

也培养了我们的爱心和耐心。

图集实验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