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波士顿公园体系:波士顿公园体系是以河流等因子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英尺宽的绿地,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景观优美的公园。
又被波士顿人亲昵的称为翡翠项链,它是从波士顿公园到富兰克林公园,延绵约16公里,由相互连接的9个部分组成。
2. 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体系。
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点、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成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系统。
4. 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5. 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6. 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7. 其它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8. 基调树种:指对本地风土及具体立地条件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数量多,对形成城市植物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的树种。
9. 骨干树种:指对突出城市植物景观特色起主要作用的树种。
10. 林荫停车场:所谓的林荫停车站,意思是指停车位大部分都在树荫下,可防止车辆在阳光下被“烤”的情况出现。
林荫停车场必须满足遮荫率的要求。
遮荫率30%的标准确定,参考了目前一些城市多年执行的“株行距在6m×6m以下栽有乔木的停车场,计算为绿化用地面积”的规定,同时兼顾小型车停车场车位和通道的尺寸。
11. 受损弃置地:本术语部分参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中E7弃置地的解释(由于各种原因未使用或尚不能使用的土地,如裸岩、石砾地、陡坡地、塌陷地、盐碱地、沙荒地、沼泽地、废窑坑等),同时强调是因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自然地形和植被受到破坏而弃置,区别于自然形成的砂荒地。
戈壁滩等弃置地。
12. 节约型绿地:节约型绿地的含义解释参照了原建设部(注: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后同)《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建城[2007-1 215号)中对于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阐述。
(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要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
13. 古树名木: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
的树木。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指历史或社会上中的影响的中外历史名人所植,或具有纪念意义的树木。
二、大题: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x8)
(见笔记)
2.城市绿化的功能作用(生态、使用、美化、经济)
(1)生态功能:
①保护城市环境:
A.净化空气(吸收CO2,释放O2;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尘;减少空气含菌量;
增加空气负离子);净化水体;净化土壤
B.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气温;调节湿度;调控气流
C.降低城市噪声
②减灾防灾
A. 避震防火
B. 防风固沙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③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2)使用功能:
①日常休息娱乐活动
②观光旅游
③休养基地
④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3)美化功能:
①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
②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
③美化市容
④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4)经济效益
①直接:物质经济收入,旅游观赏收入
②间接:生态效益,形象效益
3.南北方城市乔灌木比说明的问题(根据甲、乙城市指标分析种植特色)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就地保护:
目前就地保护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在受保护物种分布的地区建设保护区,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保护起来,这样不仅保护受保护物种,同时也保护同域分布的其他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
(2)迁地保护:
城市的科技力量集中,可充分依托动物园、动物展区和植物园,进行迁地保护。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遗传多样性是指统一物种内遗传构成上的差异或变异。
(2)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富集程度。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本身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性。
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和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
三、填空
(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分类标准、评价标准)
1.绿地分类:
(1)公园绿地:综合公园(全市性综合公园,区域性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
公园,其他专类公园);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2)生产绿地
(3)防护绿地
(4)附属绿地:居住绿地;道路绿地;单位绿地
(5)其他绿地
2.指标:
(1)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建城区面积x100% 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包括屋顶绿化、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
(2)城市绿地率=城市内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面积x100%
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纳入绿地率统计的其他绿地应在城市建成区内并与城市建设用地毗邻。
纳入绿地率统计的其他绿地面积不应超过建设用的内各类城市绿地总面积的20%。
(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内公园绿总面积/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统计年鉴)
(4)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居住区)
Ⅰ级≥80% Ⅱ级≥70% Ⅲ级≥60% Ⅳ级≥60%
①建成区内的非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应采用≥5000m2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500m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进行评价。
②建成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应采用≥1000m2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300m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进行评价。
(5)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面积≥10公顷的为综合公园)
Ⅰ级≥0.07 Ⅱ级≥0.06 Ⅲ级≥0.05 Ⅳ级≥0.05
(6)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
Ⅰ级≥2% Ⅱ级≥2% Ⅲ级≥2% Ⅳ级≥2%
在建成区外但在城市规划区内的生产绿地可纳入生产绿地面积
(7)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以现状建成区内的为主)
Ⅰ级≥90% Ⅱ级≥80% Ⅲ级≥70% Ⅳ级≥70%
(8)城市道路绿环普及率(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道路可不计入统计)
Ⅰ级≥95% Ⅱ级≥95% Ⅲ级≥85% Ⅳ级≥85%
(9)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
Ⅰ级≥95% Ⅱ级≥95% Ⅲ级≥80% Ⅳ级≥80%
(10)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
Ⅰ级≥95% Ⅱ级≥95% Ⅲ级≥85% Ⅳ级≥85%
3. 引进外来树种,首先要进行引种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