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动手操作教学在视障生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法指导
论数学动手操作教学在视障生中的运用
■王秀珍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
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操作”是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实践操作活动恰恰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多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来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视障生;动手操作;数学教学一、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
它表明认知的螺旋是开放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
它起着承上启下、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
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首先出示:茶叶筒、牙膏盒、魔方块、粉笔盒、三棱柱、接力棒。
让同学们去摸一摸、说一说、模仿折一折。
学生折的方法多样,学习气氛活跃。
学生通过动手折,亲身体会到面在体上,很自然地从立体图形抽象到平面图形,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
之后,我让每个小组(盲生和低视力组合)展示折的平面图形,其余的学生通过摸一摸在原有的知识基础去感受各种物体的特征。
每组(盲生和低视力搭配)研究的图形不同,有不同的体验和见解,并进行了全班交流,体现了生生互动的实质性作用。
在了解了平面图后,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找出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它再现于课堂,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在智慧的发展处,加强动手操作
美国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学习具有意义,就要让整个人投入学习活动,而不能让学习活动成为只是“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尤其对视障生动手操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为此,在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好问题、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外,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使视障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从而促进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倍的认识”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关系。
(1)发到每位小朋友手里4个△和10个☆,请他们摆一摆,要求是☆的个数是△的2倍。
看看谁摆得对,而且方法多,速度又快!学生独立地进行操作,最后讨论汇报所摆的方法。
(2)如果给你们很多很多的△和☆,你们还会摆出
“☆的个数是△的2倍”吗?交流回答。
(3)换一种玩法,盲生和
低视力搭配两人合作摆。
摆出一排的图形是另一排的倍数。
小组合作操作,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交流、发散、归纳……
教学中,我紧抓住“☆的个数是△的2倍”和“一排个数是另一排的倍数”这两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开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充分地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分析、交流,进而概括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这几个环节的操作过程中,我对学生既有独立的操作要求,又有盲生和低视力学生合作的安排;既有基本的操作要求,又有发展性的操作要求。
特别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1倍”这样比较特殊的倍数关系。
操作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了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三、在思维的发散处,抓住操作契机
创新能力来自于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操作活动一定要把握好最佳时机。
动手操作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
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
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有很多。
教育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总之,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尤其对盲生)、严肃的,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有形有色的实践操作时,他们会倍感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的开放性、探索性的操作习题,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左、右脑并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互渗透,协同发展。
并且,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这样的教学既深化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视障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1]王华棕.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思想的教学探讨[J ];考试周刊;2018年06期
[2]王梦晖.论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04期
[3]凌欢利.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32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