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鲁科版2教案:第三章第4节塑料橡胶纤维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塑料橡胶纤维
错误!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化学与生活已是密切相连的了。
而化学与材料科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同时,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新材料的出现不断支持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现在材料科学已渗透到高中化学新教材之中,材料科学成为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我们通过分析化学与材料科学在高中课程中的教学实施过程,就能了解和熟悉目前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及方向.同时,它对我们以后进行教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化学与材料科学在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使学生了解常用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能、应用,在原有的基础(初中知识)上对材料有一个新的认识。
此外,其注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材料制造、应用、开发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其特点和应用上,应侧重于使学生了解常见材料的有关生产原理,以及化学在材料的制造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上述分析的教材中有关材料科学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材料科学在新课程
改革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它让学生明白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也引起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下学到知识。
加深学生对化学在材料科学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课时分配:1课时
错误!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举例说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讨论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学会书写重要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类别及其在生产、生活、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广泛应
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硅酸盐材料、金属材料的学习,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在对塑料的分解、降解探究中,学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以及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于科学的美好情感。
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由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和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及绿色化学思想,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从上述分析的教材中有关材料科学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材料科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它让学生明白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也引起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下学到知识。
(1)总体讲述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2)分别介绍了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的成分、性质、用途。
2.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学习,学生了解了常用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能、应用,但只是一般了解,本节课是在原有的基础(初中知识)上对三大合成材料有一个新的认识.此外,其注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材料制造、应用、开发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其特点和应用上,应侧重于使学生了解常见材料的有关生产原理,以及化学在材料的制造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的加聚反应。
掌握根据物质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
2.难点:了解塑料、橡胶、纤维的组成、结构特点、基本性质、主要用途.
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导入新课,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体现由生活走进化学。
阅读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验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来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编写导学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探究所需仪器与药品。
学生:填写学案的【课前自主学习】部分,提前准备材料:棉花少许、毛线一段、丝绸布料一小块、化纤布料一小块、塑料方便袋一个、废牙刷一个。
板书设计
第4节塑料橡胶纤维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基本性质
二、塑料
1.聚合反应
2.加聚反应
三、橡胶
四、纤维
错误!
情景导入
导入设计一:
问题导入:
【问题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接触过许多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制品。
你能举例说明吗?它们是什么原料制造的?它们具有哪些优于天然材料的性能?
①聚乙烯的组成元素是什么?怎样制得?什么是单体?
②什么是塑料?它和树脂有什么不同?
③塑料分成哪两大类?各有什么性质?
④如何解释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在性质上的差别?
⑤生活中你接触到哪些塑料制品?它们的成分是什么?
【设计思路】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常识激发学生探究有机合成材料的组成、性能的兴趣。
导入设计二:
图片导入:
【图片展示】
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
膜制成的鸟笼
设问学生:你们敢站在火焰上吗?学生会马上摇头,教师说“猫就能”,教师再问学生:你们能在水中和鱼一起生活吗?学生会再次摇头,教师说“鸟就能”.这时学生会情绪高涨,兴趣倍增,此时,用多媒体播放“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成的鸟笼”图片,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
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顺利引出课题。
【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的用品,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设计三: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橡胶制成的汽车轮胎极大改善了车胎的性能;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涂料、隔音和隔热材料以及门窗使得居室更加美观舒适;涤纶、尼龙、腈纶等合成纤维制成的服装改善了人们“穿”的质量。
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什么性质?高分子化合物是怎样合成出来的?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
【多媒体播放】采用动画播放乙烯分子聚合成聚乙烯大分子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明白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教师点拨】不同的塑料就是由不同的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而形成的。
聚乙烯是由许多乙烯分子连在一起聚合成大分子而形成的;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是由四氟乙烯小分子聚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塑料,耐腐蚀、摩擦系数小,涂在不粘锅的表面,清洗起来非常方便。
推进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节塑料橡胶纤维,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塑料部分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教师点拨】三大合成材料指的是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这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聚乙烯的组成元素是:C和H;它是由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制得;单体是能合成聚合物的小分子物质.就如乙烯能够合成聚乙烯,所以乙烯为聚乙烯的单体。
二、塑料
塑料是由树脂及增塑剂、防老化剂等添加剂组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树脂。
因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故塑料和树脂
也常混用。
主要成分:树脂及增塑剂、防老化剂。
塑料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聚合物,往往由小分子的带有不饱和键有机物(单体)聚合而成。
例如:n CH2===CH2错误!CH2—CH2
n CH2===CHCl错误!
n C6H5CH===CH2错误!
n CF2===CF2错误!
热塑性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特性:受热时软化并可熔化成流动的液体,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熔化,可反复加工,多次使用。
热固性塑料(酚醛塑料)特性:在制造过程中受热时能变软塑成一定的形状,但加工成型后一般不会受热熔化.
【图片展示】相关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图片
热塑性塑料具有长链状的线型结构.受热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弱,易滑动;冷却时,相互引力增强,会重新硬化。
线型结构的物质一般具有热塑性,能溶于有机溶剂等特点。
热固性塑料再次受热时,链与链间会形成共价键,产生一些交联,形成体型网状结构,硬化定型体型结构一般具有热固性,难溶于有机溶剂等特点。
【问题思考】从塑料的结构分析,塑料在一般情况下会导电吗?
【设计思路】指导学生自学,拓宽科学视野。
塑料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塑料不易导电,是良好的电绝缘材料.
【实验探索】
【交流、研讨】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思考:
1.橡胶的特性是什么?由此决定着它有哪些用途?
2.根据来源和组成不同,常用的橡胶有哪几种?
【教师点拨】构成橡胶的高分子链在无外力作用时呈卷曲状,而且有柔性,受外力时可伸直,但取消外力后又可恢复原状,因此橡胶是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
根据来源和组成不同,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往往具有高弹性、绝缘性以及耐油、耐酸碱、耐高温或低温等特性,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点拨】顺丁橡胶是化学家们最早模拟天然橡胶制得的合成橡胶,它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耐寒制品及胶鞋、胶布、海绵胶等。
利用工具栏讲解顺丁橡胶的合成,并以顺丁橡胶的高分子链的卷曲认识橡胶的高弹性。
【联想质疑】为什么实验室的橡胶管在空气中易老化?为什么盛酸的试剂瓶要用玻璃塞?
【研究学习】常用的橡胶除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外还有其他的通用橡胶。
硫化橡胶由线型变成了体型,优点: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良好的弹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问题思考】我新买了一件羊毛衫,你用什么方法帮老师判断一下它是不是纯毛的?
四、合成纤维
燃烧三根不同质地分别是棉、毛、丝的线,可根据教师提示的三方面,观察并叙述现象。
【实验探索】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
景中感受化学,体现由生活走进化学.另外问题型的引入也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更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交流、研讨】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是纤维制品呢?棉花、羊毛、蚕丝与锦纶、涤纶有何区别?纤维是如何分类的?合成纤维具有哪些优良特性?
【分组讨论】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图片展示】纤维分类:1。
天然纤维:棉、麻、丝、毛
2.化学纤维
①人造纤维:人造棉、人造丝
②合成纤维:锦纶、腈纶
【自主学习】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棉花、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在质量、品种和数量上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20世纪50
年代是合成纤维大丰收的时期。
以腈纶为例讲解生产工艺及性能.以教材“身边的化学"介绍琳琅满目的涤纶、锦纶、腈纶、维尼纶等合成纤维的性能和广泛用途.
【归纳总结】除了通用合成纤维外,还有一些特种合成纤维,如芳纶纤维、碳纤维、耐辐射纤维、光导纤维、防火纤维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就塑料、纤维和橡胶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三大合成材料的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生活常识引入课题.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设计思想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为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念。
塑料、纤维是
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和书本中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化学在指导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符合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教学思想。
采用类比的科学方法,在开放的真实情景中,探求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与方法.在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采用了基于主题对话和基于小组活动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将意见整合,达成共识。
重视实验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来解决问题,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分析能力和学生分工合作的培养都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作业
1.在A黏胶纤维、B棉花、C尼龙、D涤纶、E羊毛中:
(1)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____。
(2)属于人造纤维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BE (2)A (3)CD
2.高分子材料与一般金属材料相比,优越性是( )。
A.强度大B.电绝缘性能好C.不耐化学腐蚀D.不耐热
答案:B
3.在相同条件下焚烧下列物质,污染大气最严重的是().
A.聚氯乙烯B.聚乙烯C.聚丙烯D.氢气
答案:A
4.对于某合成材料(如塑料制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废弃物混在垃圾中填埋在土壤中
B.将废弃物焚烧
C.将废弃物用化学方法加工成涂料或汽油
D.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答案:C
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是( )。
A.黏胶纤维B.氯丁橡胶
C.白明胶(动物胶)D.毛发
答案:A
6.科技文献中经常出现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并无联系的是()。
A.赤色海潮B.绿色食品C.白色污染D.棕色烟气
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