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剪纸动画片的造型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剪纸动画片的造型特点
摘要:一直以来,中国动画与民间艺术密不可分。

追根溯源,中国的皮影
戏是动画艺术的先驱。

从丰厚的民间艺术宝藏中汲取养分,是中国动画民族化的
重要途径之一。

文章总结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并分析中国剪纸动画片对
其借鉴的应用案例。

本文通过对剪纸动画片的分析,一方面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
造型特点,另一方面掌握中国民间艺术的思维方式和创作观念,从而创作出符合
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动画作品。

关键词:剪纸动画;民间艺术;造型;观念
一、剪纸动画片的出现与发展
提到剪纸,我们可能完全不会将其与动画片联系起来。

一种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一种是现代的摩登艺术。

而事实上,中国动画与剪纸艺术密不可分。

两万五千年前,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奔跑的野牛”展现了牛的系列图像,
这就是剪纸的起源。

四五千年以前,中国马家窑先民制作了著名的“舞蹈纹彩陶盆”,盆上绘制一组手拉手跳舞的人物,这是我国祖先首次用剪影的图像来表现
连续运动的画面。

时隔两千多年,西汉时期我国发明了“皮影戏”,它是一种在
幕布后操作的影子戏,一般是将人物身体各部位单独雕刻,然后用线连接在一起,根据故事情节由幕后操作者给皮影摆出各种动作,投射到屏幕上。

这是人类首次
将静态的图像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

由此可见,中国的皮影戏是剪纸动画的先驱。

1958年中国制作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就是借鉴了皮影戏的
原理,其中人物的动作和转身效果,和皮影戏如出一辙,都体现出构图与造型上
的扁平化视觉效果。

造成剪纸动画片平面化效果的原因,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制
作材料的局限性等因素分不开。

从此,动画片对皮影技法的借鉴如雨后春笋般层
出不穷。

二、中国剪纸动画片中的造型观念
剪纸艺术扎根在广袤的农村地域,农村文明的发展孕育了剪纸艺术的造型观念,两者相辅相成。

具体来说,造型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对称观念
中国人偏爱对称美,这大概是大自然赋予的力量。

我们的人体、鸟的翅膀、
叶的脉络,无不对称。

虽说美无国界,但中国人格外能领悟对称所带来的美感。

对称美也是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隐含着平衡、中庸、公允、稳健的思想。

对称
观念在剪纸动画片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南郭先生》中所有的场景几乎都是
以对称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地毯、城门、树木等物象重复、均匀的排列,显示
出平衡的美感,形成安定祥和的状态。

这些艺术要素综合在一起,成为一部至今
无人超越的佳作。

(2)祥瑞观念
祥瑞是指美好的事物,比如子孙绵延、五谷丰登、凤凰来仪等,祥瑞观念是
人类面对自然的强大而无能为力的产物,它带有强烈的唯心主义色彩。

不管是宫
廷贵族,还是民间市井,无不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比如中国传统瑞兽麒麟,用来
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凤凰是传说中百鸟之王,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
征兆。

大象也是瑞兽,厚重稳行,能驼宝瓶,故有“太平有象”,寓意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祥瑞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比比皆是,而在剪纸动画片中也屡见不鲜。

比如剪纸动画片《老鼠嫁女》,题材选自民间故事,故事中的老鼠在十二生
肖中排行老大,因为老鼠的繁衍能力强,所以被称为“子神”。

这部动画影片采
用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延续的美好愿望。

剪纸动画片《渔童》中,
莲花中生长出童子,莲花象征纯真与圣洁,暗示了渔童纯洁善良的品质。

(3)和谐观念
混乱、无规律可循、无系统、无秩序的东西,都不是艺术品;有秩序、系统的、整体的、有规律可循的东西,可称得上为艺术。

观察自然中有美感的东西,
比如一棵树、一个贝壳、一片树叶、一把扇子等,它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诗
如画有意境。

越好的设计作品,越应该接近生活,比如现在常说的设计为生活服务。

剪纸艺术将这一原则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剪纸动画片《金色的海螺》中,
人的头发、树木、渔网和珊瑚皆为镂空造型,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营造了诗意
化的感觉,但同时又没有脱离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井然有序,又富于变化,有浓
郁的广东特色和装饰韵味。

秩序美不仅体现在表面,最美的秩序当属精神层面的美。

《金色的海螺》用
诗意的表达方式赞美了年轻人的勇敢和朴实,表达出他们为了美好生活不屈不挠
的斗争意志。

这种精神带给人们一种无形的力场,是最完美的表达形式。

(4)以圆为美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说:“立体中最美者为球,平面中最美者为圆。

”大自
然中的园林、湾水、曲径通幽等阴柔相济,无不带有弧线美之烙印。

圆形象征着
团结凝聚力,比如“圆桌会议”,圆形象征着充实完整,比如“圆满”。

以圆为
美的观念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团花、泥人、花篮等。

中国剪纸动画
片对该观念的借鉴也很多,比如《南郭先生》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都在朱雀
纹的圆形中。

按照透视原理来说,人物为正面视角,那么人物所站立的地毯上的
圆形应是透视视角,为椭圆形,但在此处却为正圆,这正是民间艺术的独特之处,体现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5)以大为美
远古时代的中国人以高大健硕的身材作为审美的标准,而“美”字也由“羊”和“大”上下两部分组成,像一位大人头上戴着类似羊角装饰的东西,可见,中国人很重视人体自身的美。

原始先民以“大”来表现人体之美,到了诸子
百家时代,逐渐转化为以“大”来表现道德之美,“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
无形”。

在民间美术中,重要人物在画面中占得比例稍微多一些,用来表示其地
位之高或者人们对他的仰慕。

比如剪纸动画片《南郭先生》中,皇帝的造型比其
他官吏大很多,显示出了古代帝王的尊贵地位。

《人参娃娃》中,刚出生的人参
就有着和七八岁男孩差不多大的头颅,体现出其主角的地位。

三、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对剪纸动画造型的影响
中国民间造型观念对剪纸动画的影响源远流长,体现在为其提供独特的造型
原则、发散的思维方式以及大众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

1.
造型原则:剪纸动画是一种本土化特征明显的动画片种,其造型规律必然扎
根于丰富的民族文化土壤,所以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语言为动画造型提供了灵感来源。

2.
发散思维: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这需要细致观
察生活,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创作。

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动画片的最大特点,因此,中国民间美术思维方式可以提升动画造型能力。

3.
审美心理: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大都体现出乐观主义、不怕牺牲、勇于和邪恶
势力作斗争的人生观,剪纸动画片正是顺应大众审美心理,创作了许多表现英勇
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影片。

1.
总结
剪纸动画片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也通过动画片得到了广泛
的传播,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作为中国动画设计的一份子,我们要继续将
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在动画片中的应用如
日中天。

剪纸动画如何能突破局限,既保留剪纸动画的朴素美,又满足现代人的
视觉需要,这是我们未来要思考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宇著.中国民间美术与动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1989年12月,女,山东省济南市,汉族,动漫艺术研究,助教,
研究生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