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市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下列总结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先进行验纯D.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
解析:D
A、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C、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先进行验纯,不符合题意;
D、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但是碳酸钠属于盐,符合题意。

故选D。

2.小余取8.0g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敞口的锥形瓶中,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发生潮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为10.0g。

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小余立即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将试剂X逐滴滴入锥形瓶中,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装置前后质量减少了1.1g。

(不考虑滴加液体体积、气体密度变化和结晶水的生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1)试剂 X 可以是硫酸
(2)固体 Y 可以是生石灰
(3)滴加试剂 X 前锥形瓶内水的质量为1.35g
(4)若没有球形干燥管,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偏小
A.(1)(4)
B.(1)(3)(4)
C.(2)(3)
D.(1)(2)(4)B
解析:B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常见的酸都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试剂X可以是稀硫酸,选项正确;
②固体Y的作用是吸收水分,释放二氧化碳,不可以是生石灰(氧化钙),因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会和二氧化碳反应,将二氧化碳吸收,选项错误;
③滴加试剂X前锥形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即为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其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则吸收水的质量为2g-1.1g=0.9g,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还会生成
水,生成水的质量
2232
2NaOH+CO=Na CO+H O
4418
1.1g0.45g
则锥形瓶内水的总质量
0.9g+0.45g=1.35g,选项正确;
④实验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是通过锥形瓶的质量差计算出来的,即反应前后锥形瓶的质量差只来自于二氧化碳,若没有球形干燥管,`锥形瓶内的水分会挥发出来,使锥形瓶的质量差偏大,则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偏小,选项正确。

故选:B。

3.有关“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性溶液
④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转变为单质,不一定要通过分解反应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A
解析:A
①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说法正确;
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说法错误;
④不通过分解反应,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也可以转变为单质,例如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故选:A。

4.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用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②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有白烟雾冒出;③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④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量取的水偏多;⑤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⑥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一种材料。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A
解析:A
①用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正确;
②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氯化氢会挥发出来,与水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故瓶口会有白雾冒出,错误;
③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H2O和NH3质子数相同,不是同种元素,错误;
④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的水偏少,错误;
⑤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氧元素可能只来自于氧气,错误;
⑥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一种天然材料,人工合成的材料有些硬度比金刚石大,错误。

故正确的个数有1个。

故选A。

5.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或反映的现象,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分解H2O2制氧气中MnO2的质量
B.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1:2
C.加热KMnO4制氧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D.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A
解析:A
A、分解H2O2制氧气中,MnO2作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B、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它们的体积比是1:2,此选项错误;
C、加热KMnO4制氧气后剩余固体是锰酸钾、二氧化锰,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最后不能为零,此选项错误;
D、氨分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像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6.探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的是气体、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膨胀的实验组合是
滴管中烧瓶中
组合
A NaOH溶液HCl(气)
B稀盐酸Zn(固)
C H2O CaO
D浓H2SO4H2O(液)
A.A B.B C.C D.D A
解析:A
A、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造成烧瓶内气体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故选项正确。

B、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造成烧瓶内气体体积增加,瓶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气球缩小,故选项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缩小,故选项错误。

D、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缩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试管内壁残留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A.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B.盛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C.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后留下的红色固体D.铜丝灼烧后表面的黑色固体C
解析:C
A、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久盛
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膜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故能用稀盐酸除去,故正确;
B、盛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正确;
C、氢气还原氧化铜后附着的红色物质是铜,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错误;
D、铜丝灼烧后表面的黑色固体是氧化铜,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正确;
故选:C。

8.下列关于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都是酸C.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D.都能解离出H+D
解析:D
A、酸中不一定都含有氧元素,如盐酸中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都是酸,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酸不一定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如硝酸氧化性很强,与金属反应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都能解离出H+,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来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冶炼金属D
解析:D
A、CO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可作燃料,成立;
B、做干燥剂的物质一定具有极易吸水的性质,浓硫酸做干燥剂就是利用了其吸水性的特点,故可用来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成立;
C、活性炭有吸附性,具有脱色、除味等作用,可用作制糖工业的脱色剂,成立;
D、常温下,碳可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的还原性,不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不成立。

故选D。

10.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如图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C处应填入的物质化学式()
A.NaCl B.NaOH C.HCl D.H2O D
解析:D
从图中可分析出A处为OH-,B处为H+。

C处应该为OH-与H+组成或反应生成的物质。

A、NaCl不是由OH-与H+组成或反应生成的;
B、NaOH不是由OH-与H+组成或反应生成的;
C、HCl不是由OH-与H+组成或反应生成的;
D、H2O是由OH-与H+反应生成的。

故选D。

【点睛】
从图像分析出需要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在恒温的条件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水分
B.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被中加入稀盐酸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
盐酸反应B
解析:B
A、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剩余溶液还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同一物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相等的,故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应该是直线,故A错误;
B、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直至碳酸钠耗尽,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加水时碱性不断变弱,但其始终显碱性,pH始终大于7,故C错误;
D、金属与酸反应是氢气是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两种金属过量,则酸会全部消耗,因为酸量相等,故生成氢气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2.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关于实验及数据:①用pH试纸测得雨水的pH值为5.6 ②电解水得到H2和O2的体积比约为2:1
B.关于化学用语:①O2:表示2个氧原子②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C.关于性质和用途:①氦气密度小且稳定,可填充探空气球②氧气可燃,可用于气割气焊
D.关于安全常识:①冬天用煤炉取暖要保证室内通风②点燃氢气前要验纯D
解析:D
A、①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大约数且为整数,数据错误;故A错;
B、①O2:表示氧气;一个氧分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②Mg2+:表示一个镁离子,故B错。

C、②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C错;
D、①冬天用煤炉取暖要保证室内通风,否则容易一氧化碳中毒;②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否则容易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要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3.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多种,其中推理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
解析:A
A、有机物大多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在点燃时产生二氧化碳,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误,
C、电灯也可以进行发光发热,但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如果含有多种元素,但是也含有氧元素,就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14.下列溶液pH最大的是
A.5%的KOH溶液B.10%的KOH溶液C.5%的HC1溶液D.10%的HC1溶液B 解析:B
A、5% KOH溶液显碱性,故5% KOH 溶液的pH大于7。

B、10% KOH 溶液显碱性,故10% KOH 溶液的pH大于7,并且碱性大于5%KOH溶液;
C、5% HCl溶液显酸性,故10% HCl溶液的pH小于7。

D、10% HCl溶液显酸性,故10% HCl溶液的pH小于7,并且酸性大于5% HCl溶液。

由以上分析可知,10% KOH溶液的碱性最强,pH最大;故选:B。

【点睛】
酸性的溶液的pH小于7,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当溶液显碱性时,碱性越强,pH越大。

15.如图所示实验中,②、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①、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并干燥后的棉球。

下列能说明 NH3密度小于空气且能溶于水的现象是
A.①不变蓝,③变蓝
B.①不变蓝,②变蓝
C.②比④后变蓝,①、③不变蓝
D.④比①先变蓝,②、③不变蓝C
解析:C
②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①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氨气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①③不变色,说明氨气不能与石蕊反应。

②④变红,是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说明氨气与水反应。

④比②先变蓝,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6.化学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物质。

(1)变化角度: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间转化图。

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能量和氧气,人类的呼吸作用又产生CO 2,写出C 6H 12O 6→CO 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越来越多,消毒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84”消毒液常用于公共场所杀菌消毒。

Ⅰ、测得稀释后的消毒液pH=9,实验室测定该数据可选用_____(选填字母)。

A 紫色石蕊 B pH 试纸 C 无色酚酞 D 红色石蕊试纸
Ⅱ、“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NaClO 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

Ⅲ、生活中,严禁将“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含HCl )混用!其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 2O ,产生的有毒气体X 的化学式为_____。

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_____。

(3)应用角度
Ⅰ、可用如图所示方法自制汽水来消暑解热。

制汽水时,NaHCO 3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

Ⅱ、Al-CO 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

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 2的催化下,Al 与CO 2生化合反应生成Al 2(C 2O 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C6H12O6+6O26CO2+6H2OB+1Cl2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压强2Al+6CO2Al2(C2O4)3
解析:C 6H 12O 6+6O 2酶6CO 2+6H 2O B +1 Cl 2 会产生有毒的氯气 压强
2Al +6CO 22O Al 2(C 2O 4)3
(1)C 6H 12O 6是葡萄糖的化学式,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
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6O 2酶6CO 2+6H 2O 。

(2)Ⅰ、测定溶液的 pH 值,使用 pH 试纸,故选B 。

Ⅱ、NaClO 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aClO 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

Ⅲ、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Na 、Cl 、O 、2H 、2Cl ,反应后(X 除外)有Na 、Cl 、2H 、O ,故X 的化学式为Cl 2。

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会产生有毒的氯气。

(3)Ⅰ、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汽水中能溶解度气体减少,所以会有汽水自动喷出来。

Ⅱ、在O 2的催化下,Al 与CO 2生化合反应生成 Al 2(C 2O 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6CO 22O Al 2(C 2O 4)3
17.2019年3月16日,由于连续两次发生严重的空难事故,波音737MAX 系列飞机全球停飞,事故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

(1)飞机材料往往使用大量的铝合金而不使用纯铝,其原因是合金的硬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金属的硬度。

(2)铁是飞机中常用的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铁容易与______(填化学式)生锈,可以用适量稀硫酸即可除去铁锈,其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金属铜在飞机材料中也有应用。

同时铜也容易形成铜锈Cu 2(OH )2CO 3,在加热的条件下,铜锈分解产生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且所有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根据描述,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大于O2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析:大于 O 2、H 2O 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22322Cu OH CO 2()CuO+H O+CO ∆↑
(1)飞机材料往往使用大量的铝合金而不使用纯铝,是因为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常见的硬度大。

(2)在日常生活中,铁容易与氧气、水接触而生锈,其化学式是O 2、H 2O 。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3242423Fe O +3H SO =Fe SO +3H O 。

(3)在加热的条件下,铜锈分解产生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且所有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生成物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
22ΔCu (OH)CO 2CuO+H O+CO ↑
【点睛】 掌握金属锈蚀的条件、合金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某同学向100.00g 水中加入0.56g 氧化钙(见下图A ),并设计后续实验方案:
(1)氧化钙的俗称是___。

(2)在室温下,将B 中白色浑浊液变为C 中无色澄清液的“操作Ⅰ”的名称是_。

(3)测得 C 中液体质量仍为100.00g. 则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保留两位小数)。

(4)如操作II 为通入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如操作II 为加入少量某固体,则该固体可能是__ (填序号)。

①氧化钙 ②冰块 ③氯化钠 ④氢氧化钠 ⑤硝酸铵生石灰过滤018①④ 解析:生石灰 过滤 0.18% ()2322CO + Ca OH = CaCO H O ↓+ ①④ (1)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
(2)过滤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在室温下,将B 中白色浑浊液变为C 中无色澄清液的 “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设与氧化钙的反应的水的质量为x ,则:
()22
CaO +H O 56185.6g x
=Ca OH
56 5.6g =18x
x=0.18g ,测得C 中液体质量仍为100.00g ,即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0.18g ,则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18g 100%0.18%100g
⨯=; (5)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通入二氧化碳后会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 +Ca(OH)2 =CaCO 3↓+ H 2O ;
(6)①氧化钙加入溶液中,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②冰块加入溶液中,冰块熔化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③氯化钠加入溶液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④氢氧化钠加入溶液中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
⑤硝酸铵加入溶液中,由于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操作I 为加入少量某固体后变浑浊,说明加入该固体后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故填:①④。

19.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丽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1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小君为表示反应实质绘制图2、图3.请根据下列图示和要求回答问题:
(1)图1中为了验证性质①,小丽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色。

(2)图1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3)图1中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消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该反应的学方程式是_____。

(4)图1中选用合适的物质验证性质⑤,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图中A、B、C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或化学式依次为_______。

(6)镁与稀盐酸反应现象是_______,图3是二者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写微粒符号,下同),产生的新微粒是______。

(7)不同酸具有相似的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却能与其反应,原因是_______。

红碱Fe2O3+6HCl=2FeCl3+
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OH-H+H2O固体物质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放热Mg和H+Mg2+和H2两种酸中的阴离子不
解析:红碱 Fe2O3+6HCl=2FeCl3+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OH-、H+、H2O 固体物质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放热 Mg和H+ Mg2+和H2两种酸中的阴离子不同(或酸根离子不同)
(1)图1中为了验证性质①,小丽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红色,石蕊遇酸变红;
(2)图1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碱;
(3)图1中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消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该反应的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4)图1中选用合适的物质验证性质⑤,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5)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NaOH+HCl=NaCl+H2O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图中A、B、C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或化学式依次为:OH-、H+、H2O;
(6)镁与稀盐酸反应现象是:固体物质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放热,图3是二者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Mg和H+,产生的新微粒是:Mg2+和H2;
(7)不同酸具有相似的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
酸却能与其反应,原因是:两种酸中的阴离子不同(或酸根离子不同)。

20.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说明图示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_____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

(3)若反应中NaOH稍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 ___________ 。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NaOH+HCl═H2O+NaCl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解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NaOH+HCl═H2O+NaCl 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1)根据反应可以知道,中和反应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故填: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HCl═H2O+NaCl;故填:NaOH+HCl═H2O+NaCl。

(3)若反应中NaOH稍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故填: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21.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

(1)实验室采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利用该装置及其原理来测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一瓶氧气纯度,该同学取足量的红磷,他取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在实验时他观察到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加剧烈,说明燃烧得剧烈程度与
_____有关,燃烧时产生大量的_____(现象),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的水量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六分之五,剩余的六分之一气体主要是_____(填化学式),说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够纯净,如果要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可以用_____收集。

(2)①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常出现一层白色不溶物质,该白色不溶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形成它的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_____;如果要洗去该白色不溶物质,可以用(填化学名称)_____洗涤,洗涤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物质都有他的两面性,二氧化碳大气中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用途很多,请写出二氧化碳的用途_____(至少写一个)。

完全消耗瓶内氧气氧气的浓度有关白烟N2排水法CaCO3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稀盐酸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灭火作制冷剂光合作用的原料等【解析】
解析:完全消耗瓶内氧气氧气的浓度有关白烟N2排水法CaCO3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稀盐酸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灭火、作制冷剂、光合作用的原料等
【解析】
(1)某同学利用该装置及其原理来测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一瓶氧气纯度,该同学取足量的红磷,取足量红磷的目的是耗尽瓶内氧气,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加剧烈,说明燃烧得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的水量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六分之五,剩余的六分之一气体主要是N2。

氧气不易溶于水,如果要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可以用排水法。

(2)①澄清石灰水久置于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故该白色不溶物可用稀盐酸轻松洗去,洗涤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作制冷剂、光合作用的原料等。

2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_来止痒.(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该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功能.
(5)醋酸,其化学式CH3COOH,在水中能解离出CH3COO-和H+,现有某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该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_____;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食醋
Al(OH)3+3HCl=AlCl3+3H2OFe2O3+6HCl═2FeCl3+3H2O乳化Na+和CH3CO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解析:食醋 Al(OH)3+3HCl=AlCl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乳化 Na+和CH3CO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

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食醋来止痒(也可以采用其他酸性水果如柠檬、桔子、山楂等擦拭);故填:食醋
(2)胃酸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是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故填:
Al(OH)3+3HCl=AlCl3+3H2O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