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考点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考点70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三级考点,一般为多选题)
1.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2.“货币需求”界定为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3.理论界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存在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

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这种视角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在分析市场供求、收入及财富指标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

当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这种视角从社会经济微观个体出发,分析各经济主体(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在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时,需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考点71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名词、多选)
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
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2.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 Fisher,1867-1947年)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3.开创微观货币需求分析先河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和其学生庇古(A.C.Pigou,1877-1959年)。

20世纪20年代,他们创立了“现金余额说”,并用数学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解释,故又被称为“剑桥方程式”。

4.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把利率稳定地、不可动摇地引入了货币需求函数,从而使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从幕后走到台前。

5.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着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而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是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6.凯恩斯认为,交易媒介是货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因此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必然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个持币动机就是交易动机。

7.投机性货币需求(也称资产性货币需求)最主要受利率影响,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8.流动性陷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

9.弗里德曼将总财富作为决定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但这个收入不是统计测算的现期收入,而是长期收入,即“永恒收入”(y)。

所谓永恒收入,是指一个人在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的过去、现在和今后预期会得到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考点72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与影响因素(★★二级考点,一般为多选题)
1.影响因素包括:(一)收入(二)物价水平(三)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利率)(四)其他因素(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考点73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名词、计算)
1.各国法律通常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将其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这一比例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通过发行债券与票据,中央银行回笼了货币,借此实现调控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3.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近些年来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伴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市场中外汇供给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为了减轻或消除这种升值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买进外汇,增加外汇储备,与此同时,购买外汇付出的人民币直接进入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账户,基础货币相应增加。

由此可见,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反之,当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减少。

4.存款派生乘数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5.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影响机理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同,也与存款派生乘数呈反向变动关系。

6.漏出银行体系的现金(也即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被称为现金漏损率,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样,与存款派生乘数呈反方变动,成为影响商业银行派生能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7.加入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的影响,存款派生乘数变为:K=1
r d +e+c 【计算】
8.货币乘数的含义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9.【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

10. Ms=B×m 式中,Ms 为货币供给量;B 为基础货币;m 为货币乘数。

转化:m=M
s B 由货币供给量和基础货币的概念可知,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供给量主要包括现金(用C 表示)和存款货币(用D 表示)两个部分,基础货币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C)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用R 表示)两个部分。

将它们代入公式,可得:m=M s B =C+D C+R
将上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D ,可得: m=C D +1C D +R D
因此,影响货币乘数的两个因素分别是C/D 和R/D 。

C/D 为通货一存款比率,即流通中的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

R/D 为准备一存款比率,即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占全部存款的比重,其实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和。

考点74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及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题)
1.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时,都以货币资产的“流动性”高低作为依据和标准。

2.中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 0=流通中现金
M 1= M 0+活期存款
M 2=M 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