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心得】乾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易经》心得】乾卦
【读《易经》心得】乾卦:天道1
这一贴写得很艰难,经常是想得很好,但是写出来后是一堆胡言乱语。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易经》采用的是形象思维,其特点是并行处理信息,而书面文字是线性的,有先后次序的。
结果就像把一个有图案的皮球,剪碎贴到平面版上,如果不知道原来皮球的图案,你从平面上是很难想象他原来的样子的。
我想这是一切解释或解读《易经》的文献或书本都面临的问题,你不懂,不管你怎么看都不懂,你懂了,一看就明白。
就像一个没吃过糖的人,你就算写一百万字,也还是不能让他明白糖是什么味道,但是如果吃过,一个字足以:甜。
一般我考虑执行问题时用西方的流程结构(金字塔或递阶控制结构),这时可以很清楚的写出框架来,就像我以前在管理帖子中写的那种风格,简单,明了。
但是我寻找创意时往往用意象,例如一条船,一幢楼,或者一座山等等。
当采用这种意象来思考时,往往用的是类比的思维方式,这时由于是并行而非逻辑的思维方式,要想把大脑考虑的东西整理成有结构,有层次的东西,基本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一般到筛选完各种创意后,才能形成单一逻辑的东西,这时才能用文字或语言说清楚我在想什么。
(不知这样说是否清楚?)
所以本来信心满满的我,越写越没信心,尤其是乾坤二卦,是解读《易经》的入门,搞懂了乾坤,也就搞懂了《易经》。
所以想写清楚非常不容易。
现在看来,再怎么努力,也仍然是平面上的皮球拼图,而不是皮球本身。
我个人认为《易经》的思想基础仍然与《黄帝内经》一样是天人合一。
同时采用的是同样的借象比喻,或借象附会法。
而且《易经》里的描述单词是多义的,看不同场合就有不同意思。
这点我在写《黄帝内经》的帖子中已经提到,传统文化中的概念和描述并不一一对应,有时同样的单词描述的是不同对象,有时不同的单词描述的是同一概念。
而其中最为典型,含义最为复杂的莫过于元亨利贞这四个字。
有N种含义和解释。
而这是解释整个《易经》的关键。
不过在乾卦中,我认为元亨利贞描述了天的特性,解释是这样:
元:描述事情产生的根源,根本,例如元气或阳气,因为天的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
也描述一种空灵状态,中国传统是认为万物生于无(所谓无生有,有生万物),而有空才可以有载,有载才可以有物。
元是一切的开始。
这是一种博大的状态,一切皆可以产生。
在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是是指赤字之心:虚静,空灵,宽宏,包容,无情无欲。
只有这种心境的虚空,才能包容万物。
亨:同理,亨的本义是通达,通透。
天能使万物品类流布成形,无不亨通。
所以亨是一种一切无碍,一切畅通。
是一切顺利的开始。
而通达无碍正是天的特征之一。
在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时就是那种轻松,放松的状态:不滞,不执,不臆,不我,无惧,无待。
也是想成大事必须有的状态。
其实我们日常只要心中有滞碍,就会糊涂,身上有滞碍,就会疼痛。
利:利的本义是和,只有物和才会有成。
其实天就是这样,阴阳平衡,四季往复,运行不息,并能使物性和谐,各得其利。
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就是那种平衡、和谐、顾盼自如、神清气爽、自信平和。
贞:贞的本义是正,只有正成方可藏,才能有所得。
天又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
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不偏,不倚,不急,不燥,中和,平实。
(其实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中而不倚)。
其实现实我们都知道投机者可是得逞一时,但是长远来看还是做事踏实稳健的人获得成果的多。
总之,天的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自然世界。
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富利、正固的功德,故元、亨、利、贞被称为乾四德。
按照上述形象来附会:简单来说就是:元是生;亨是长;利是成;贞是藏。
类似的现象就是春生,夏长,秋成,冬藏。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流程:生、长、成、藏。
一、原文简介(主要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卦辞:
乾,元亨利贞。
卦象:乾上乾下,是天。
至阳至刚,崇高无比。
乾卦是取天为象的。
乾坤两卦是六十四卦之首,是六十四卦的根本。
卦辞大意:乾卦象天,其义为刚健,其德性为元、亨、利、贞。
乾天蕴含着充沛刚健的阳气,沿着春夏秋冬四季的规律,循环往复,运行不已,而变化无穷,主宰着整个宇宙,正可体现其创始万物、处事亨通、和谐有利、固守正道的四项美德。
《彖》是解释卦辞的。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大意:浩大的天的元始之气啊,万物依靠它产生,它主宰着宇宙自然。
浮云飘行,云行雨施,万物变化成形。
太阳升降周而复始。
乾卦六爻按照不同的时机形成,就像按时乘着六龙在天上运行。
由于天道的变化,一一赋予万物以各自的本性和生命,而阴阳和合的太和元气得以保全、融合,这样就使得物性和谐,各有其利,万物都能正固持久地成长。
天居于万物之首,犹如国君居于众民之首,使得天下都获得安宁。
乾卦的六爻是取龙为象的,这里的六龙便是指乾卦六爻。
这段话指出人事的发展变化也像天道运行一样有规律,都像太阳的升降一样,有开端,有终局,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乾卦六爻取龙为象,通过龙在六位上的潜、见、惕、跃、飞、亢的六种不同动态,说明人事中的内在规律。
而上面《彖传》的字面解释可以是:君临天下的统治者,也应效
法天道的元、亨、利、贞,以此恩泽天下,才能求得万国咸宁。
我们引申到做事情中,那就是做事情也必须是:元亨利贞。
《象传》是解释卦象、爻象的象征意义。
《象传》有大、小之分,《大象传》每卦只有一条,解释卦象;《小象传》则有六条,分别解释六爻爻象。
《象》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意:乾为天、为健,乾卦上下体皆乾,说明天道的运行,刚健强壮,永不衰歇。
因此君子应当效法天道刚健强壮之德,立身处事应当奋发有为,永不懈息。
这是古人直观自然的心得体会:看到天绕地转,昼夜更迭,四时交替,永无止息,永不懈怠,因而想到君子应该效法天象永不停息地发愤自强。
这是一种进取的观念。
是乾卦的本质。
2、乾卦六爻的爻辞
乾卦六爻取龙为象,借以变化无穷之意。
初九,潜龙勿用。
大意:初九阳刚得正,惟其位卑力微,难有作为,此时当潜藏养晦,进德修业,厚积实力,以待时机,暂不施展才用,犹如巨龙暂时潜藏于渊谷之中,养精蓄锐,以待来日,而蜕变成飞跃上天之飞龙。
周易六十四卦的初爻,都含有资历浅,地位卑,经验不足,能力有限的意象,故应潜藏养晦,进德修业,畜积实力,以为来日发展之准备。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大意:潜伏深渊的巨龙,不宜施展才用,因初九阳气初微,所以潜居于下位。
实际上做任何事情初期阶段,都是在积累力量,等待时机。
但是一个人没有目标,就不可能耐心积累和耐心等待。
等待是一种能力,因为很多人在等待中逐渐失去雄心壮志和能力,一旦机会到来时,也只能叹息而已。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大意:九二阳刚得中,才德俱进,居仁由义,是崭露头角,施展
抱负的时候,犹如巨龙出现在大地上,正待有所作为,故利于有大德的人相助,或居上位者提拔。
周易六十四卦的二爻,居位得中,身衔官职,正是崭露头角,施展才用之时,蕴含有进取而有得的意象,故系辞传有「二多誉」之说。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大意:巨龙出现在大地,乃因九二阳气渐增,其有生养之德,能普施于万物。
一旦准备充分,机会来临,一定不要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该冒险时必须敢于冒险。
传统上对这一爻的解释为:
九二为阳爻,气质刚健,同时又居于本卦下体之中位,是得中,具备刚中之德。
说明有雄心,又能守持中道,已经具备成功条件。
卦有天、地、人三才,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
九二居第二爻,位置是地之上,表示阳刚渐增,纯阳之气已从地下升出地面。
九二已经崭露头角,力量储备合适,人的才干和品德已为大众所看见,机会一来,就应该抓住机会,洒甘霖,施恩德。
但是九二不当位(二是阴位),失正,过于冒进会有失败的后遗症。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无咎。
大意:九三处上下卦之间,正是天人绝续之时,往来之际,变动不定而多所危疑。
故必须有君子刚健谨慎的精神和毅力,终日努力不懈,自强不息,以渡难关。
即使在夜晚时分,也是戒惕慎行,故虽面临危险、困境,也可免遭咎害。
周易六十四卦之三、四爻,上不在天(五、六),下不在地(初、二),均表示其处境之艰难,三居下卦之上,往往受抵,四虽已进上卦,却往往受压,故系辞传有「三多凶、四多惧」之说。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大意:君子刚健谨慎,夙夜匪懈,自强不息,说明九三能永远履行正道,不使行为稍有偏差。
九三是一个极为微妙的阶段,必须戒备谨慎,心怀疑惧,必须更
加小心勤奋。
传统解释:
九三处于下卦之上、上卦之下,事业将成而未成,是不上不下的时候。
是个多凶的危厉之地,很容易动辄得咎。
正如飞机刚刚起飞阶段是最容易出事的。
这是因为任何事情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是螺旋上升的,都有反复。
九三处于乾卦的上下二体之间,正是在或上或下的反复阶段(自上而下为反,自下而上为复),所以这时必须坚持不懈,遵正道而行。
但是九三以阳爻居阳位,刚健得正,只要终日乾乾,夕惕若,能够小心谨慎且勤奋工作,就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是真理。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大意:九四阳气渐进,惟不中不正,居上卦之下,而未敢轻进,有戒慎恐惧,进退未定之象,犹如游龙腾空,欲飞又止,然其并非心存犹疑,乃是审时度势,待机奋进,明识时务之英豪,故免遭咎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大意:巨龙欲飞又止,或腾跃上进,或退处深渊,说明九四能审时度势而进,必无咎害。
传统解释:
九四正处在从下卦入上卦之时,地位未定,进退两难。
且九四以阳爻居阴位,不当位,主凶。
一般说法是三位多凶,四位多惧。
四迫于君位五,是多惧之地,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招受疑忌。
形势可进则进,不可进则安居不动,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则可免咎。
但是也应看到有利的一面,阳主进,阴主退,阳居阴位,能够随时进退,见机而动,故无咎。
所以这时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理。
切不可自以为是,盲目乐观。
一般年轻人经常在这种坐二望一的阶段忘乎所以,结果以悲剧收场。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大意: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君王之位,阳气充盛,有圣人之德,能惠及天下,而为万民所瞻仰,犹如巨龙飞腾于天,云行雨施,泽被万民。
故利于出现大德大才之臣,以辅佐国政,以安定天下。
周易六十四卦之五爻,居上卦之中位,又居天子、国君之尊位,为各卦中最吉祥之爻位,象征事物已发展至最完美的阶段,故系辞传有「五多功」之说。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大意:巨龙奋起,高飞在天,云行雨施,泽被万民,说明九五得大人的辅佐,有所作为而大展雄才。
传统解释:
九五为阳爻,刚健;处于上卦之中位,故居中;五为阳位,阳爻在阳位,故得正。
所以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旧称此爻为君位。
(皇帝通称为“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
乾卦全部由阳爻组成,是纯阳至健之卦,所以乾卦九五不仅刚健中正,而且至刚至阳。
上九,亢龙有悔。
大意:上九居乾卦之终,高而无位,有阳气过盛,知进而不知退之象,犹如刚亢的巨龙,腾空高飞,穷极而忘返,必将遭遇挫折,而有所悔恨。
周易六十四卦之上爻,居无位之地,多寓有事物的发展,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哲理。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大意:巨龙高飞穷极,势必遭受挫折而有所悔恨,说明上九阳气刚亢过盛,知进而不知退,过于自满,盛久必衰。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是《易经》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
朱熹说:“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
”“《易》之大义,大抵于盛满时致戒。
”
盈满易倾,如何能久。
传统解释:
上九,龙已亢,阳已极,处于极盛满盈阶段,必须止进而退了。
中国人经常说急流勇退,实际能够做到的人非常少,退的人都是不得已的失败者。
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得意志满时摔跟斗的。
一般人在位高权重,功成名就时,是很难清醒的。
而要想居安思危,慎终如始,警惕戒惧,悔而能改,就能够可以善始善终了。
可惜我们看到的都是善始者多,克终者少。
用九,见群龙无首。
吉。
大意:乾卦六爻均为阳爻,是群龙之象,皆有刚健的本质。
惟以刚健而为首,则易为外物所忌,若物极而反,阳极变阴,不强为人之首,则能以柔济刚,而获吉祥。
九为阳爻,其性刚健,可为人群之首,能役使众民而随心所欲,有流于专横之弊。
用九者,即不为九所用,刚极则柔,穷于上则返于下,循环始终,而不至于亢极。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大意:天道循环不已,物极而反,阳极变阴,刚去柔来,则能以柔济刚,用九而不为九所用,不自居万物之首,此天道之美。
一般卦只有六爻,但乾、坤二卦还有用九和用六两条。
这与占占卜方法有关。
乾卦用九,就是六个阳爻全部变为阴爻,则乾变为坤。
坤卦用六,就是六个阴爻全部变为阳爻,则坤变为乾。
用九就是占卜得到六个数都是九,奇数九为阳爻,故所得之卦为乾;而九又为变爻,六个阳爻都要变为阴爻,那么整个乾卦将变而为坤。
所以用九所得之卦既不完全是乾,也不完全是坤。
是乾,却将变为坤;变坤,却又仍然是乾。
处在乾坤转变之中,兼有乾、坤二者的美德: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就是刚而能柔了。
这就是我以前在其他帖子里说的矛盾共同体:剃刀加上锤子。
传统解释:
群龙是指乾卦的六个阳爻,性质刚健,一往无前;当用九之时,全部变为阴爻,除了保持阳刚本性外,同时又兼阴柔,这时的表现形式将是:
越是强大,越有地位,越是谦逊谨慎,越是不为物先;处于首领
地位,却不以首领自居,这就是群龙无首。
这是大吉之兆。
(这是黄寿祺先生在《周易译注》中的解释,鄙人看不懂)
因为:
自为人首者,人不愿以为首;不以人首自居者,却为人首。
这就是《易经》的辩证法。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也是这个道理。
不以首领自居,而得万民拥戴。
这是最理想的境界。
【读《易经》心得】乾卦:天道2
链接出处
【读《易经》心得】乾卦:天道2 [ ★wqnsihs ] 于:2011-01-20 19:05:03 复:3254330
3、乾卦文言
乾坤两卦因为重要,为入易之门,儒家专门有进一步解释阐述其哲学思想的两章,用来文饰乾、坤两卦。
为十翼之一,又称文言传。
孔子云:乾坤其易之门邪,其余诸卦及爻,皆从乾坤而出,义理深奥,故特作文言开释之。
据南怀瑾说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也来自乾坤二卦的文言。
所以《文言》基本包含了儒家最基本的思想。
文言基本是借题发挥,把一本占卜的书变成一本治国安邦的政治大纲。
完全与原来的意思相不同,更多是讨论如何做君子,如何实施仁义,如何修炼道德。
所以《文言》是儒家经典与《易经》原版的捆绑销售。
不过后来儒家成为思想主流,社会也就认可其解释了,甚至成为独家解释。
其实《文言》与《易经》关系不大,但是我想介绍出来,看看儒家是如何借题发挥,把其政治理想和政治原则渗透到其中的。
也可以明白儒家后来的地位绝非侥幸,浪得虚名。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大意:乾的元气,生出,为万物的君长,是众善的源头(解释元)。
乾至阳,阳通,所以万物皆通,则万事莫不顺畅(解释亨)。
乾用九变坤,所以阴阳调和,以义为利,万事和谐平衡(解释利)。
而阴阳各得其正位,则居位公正,智慧超人,可以委以重任,是处理事情的主干(解释正)。
君子能心存仁德,则可以领导众人。
能得天时地利之美,则可以处事合理,行事顺利。
能以义为利,则与人往来,稳当而合宜。
能固守正道,则能广结善缘,办事有成。
此乃君子所应践行的四项美德,故乾卦列此元、亨、利、贞四德。
这一段实际是儒家政治学原则:内圣外王,或者说是只有内圣才能外王,只有崇高的道德,能够长人,才能获得稳固的权位。
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大意:初九曰潜龙勿用。
孔子说:初九有龙的才德,却身当潜藏不露之时,不因世俗混沌而改变志节,也不向往功成名就。
隐遯于乱世,没没无闻而心不烦闷,若因此而不受肯定,亦无所烦忧。
称心之事则随意而行,烦忧之事则不使上身,具备有坚定不拔的信念,此即为初九的潜龙。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大意: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孔子说:九二有龙的才德,又是立身处事能持中不偏的人。
平常与人交往,言而有信,日常的行为举止,谨慎有节。
能自我约束,防止心生邪念,时时心存诚敬。
能奉献社会而不夸善表功,才德渊博而能教化天下。
周易所谓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说明九二虽无君王之位,而有君王之德。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大意: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孔子说:九三做人处事有君子之风,能增进其美德而修养功业。
谋事尽忠,言语信实,
可以增进美德;外而修教令,内而立诚信,则民莫不敬而从之,正可以修养功业。
知事可为,又能把握机会即知即行,就是洞悉几微的人。
知事不可行,又能毫不犹疑及时终止,就是处事得宜的人。
因此居上位不骄傲,居下位不忧愁。
所以朝夕警惕,时时兢兢业业,谨言慎行,虽有危厉,也可免遭咎害。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大意: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
孔子说:九四居可上可下、能进能退之位,犹如巨龙或跃而飞天,或潜而在渊,皆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无固定之准则。
故进,非心存私欲,有非分之念;而退,亦非特立独行,哗众取宠。
所以君子增进道德,修养功业,意在奉献社会,恩泽惠民,则其上下进退,欲把握时机,审慎抉择,故无所咎害。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流湿,火就燥。
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覩。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大意: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孔子说:同类之动物,则其鸣声能相感应;人情意合,则其形影必常相随。
水往低湿处流,火往乾燥处烧。
龙腾天空则行云聚,虎啸原野则谷风至。
圣人为政则为众人所瞩目。
依存于天者则发展于上,依存于地者则着根于下,故九五之利见大人者,乃同类相从之义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
大意:上九曰亢龙有悔。
孔子说:上九虽居位崇高,身分尊贵,惟已超过九五的天位,不当事任,无位无权,未得百姓拥护,又无利见大人的福分,虽有九三贤人居于下位,惟不相应而不得辅佐,故其动辄得咎,而有所悔恨。
上面孔子对六爻的解释,实际就是他心中认为的最理想的政治家人格的描述,实际与《易经》原来意思相差很远,原来是一种比喻,现在坐实成为君子的对号入座,或者当政者的行动指南。
潜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
在渊,自试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大意:潜龙勿用,说明初九正处于地位卑微之时。
见龙在田,说明九二正当其施展才能之时。
终日乾乾,说明九三正需行其进德修业之时。
或跃在渊,说明九四正当测试自我能力之时。
飞龙在天,说明九五高居君位,正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之时。
亢龙有悔,说明上九已发展至极点,不知变通将有悔恨之灾。
乾元用九,说明能知所变通,刚以化柔,柔以继刚,阴阳调和,则是天下安定之时。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大意:潜龙勿用,说明初九阳气尚潜藏于地下,隐而未发。
见龙在田,说明九二阳气已上达于地面,天下已呈现着文采与光明。
终日乾乾,说明九三能掌握时局之变动,随着时代而进步,永不停息。
或跃在渊,说明九四处乾卦上下体之交,乃天道更革之时,正革除昔日之潜藏,而跃登大人之境地。
飞龙在天,说明九五已跃居于有如天德之位,阳气畅旺,万物繁茂。
亢龙有悔,说明上九阳气盛极转衰,与时运俱终极,万物亦随时节转趋枯萎而消亡。
乾元用九,说明天道循环,阴阳消息,变化有则,乾元之理用九,柔以继刚,则可见大自然之运转,有其准则。
这一段干脆就是儒家政治理想宣言了,与《易经》易经毫不相干。
原来古人也是与今天我们一样的会曲意歪曲,牵强附会的。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大意:乾卦所谓元,在说明乾阳的盛德,其元气能始生万物而使之亨通。
乾卦所谓利、贞,说明乾阳能施惠万物而化成其性,端正万物而纯一其情。
惟有乾阳之功,自始即能以完美有利之事,施惠于天下万民,而自身从不求利,其胸襟何等伟大!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