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一、早产的定义: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成为早产。

分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两种,自发性早产包括未足月分娩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性早产为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而需要中止妊娠者。

二、早产的诊断及预测1.早产的诊断:(1)早产:妊娠满37周前分娩称为早产;(2)早产临产:妊娠晚期(<37周)出现规律宫缩(每20分钟4次或60分钟8次),同时伴有宫颈的进行性改变(宫颈容受性≥80%,伴宫口扩张2.0cm以上)。

2.早产的预测:当妊娠<37周,孕妇出现宫缩可应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早产临产的预测:(1).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及宫颈内口有无开大:利用宫颈长度预测早产应首选经阴道测量,但在可疑前置胎盘和胎膜早破及生殖道感染时,应选择经会阴测量或经腹测量。

妊娠期宫颈长度的正常值为:经腹测量为3.2~5.3cm;经阴道测量为3.2~4.8cm;经会阴测量为2.9~3.5cm。

对先兆早产孕妇或具有早产高危因素孕妇得早产预测认为:宫颈长度>3.0cm是排除早产发生的较可靠指标。

对有先兆早产症状者应动态监测宫颈长度。

漏斗状宫颈内口可能是暂时的,伴有宫颈长度的缩短才有临床预测意义。

(2).阴道后穹隆分泌物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的测定:fFN为糖蛋白,由羊膜、蜕膜和绒毛膜合成分泌,对胎膜起到黏附作用。

正常妊娠20周前阴道后穹隆分泌物中可以呈阳性改变,但妊娠22~35周间阴道后穹隆分泌物中应为阴性,孕36周后可以为阳性。

孕24~35周有先兆早产症状者如果fFN阳性,预测早产的敏感度50%左右,特异度为80%~90%。

1周内分娩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89%。

孕24~35周有先兆早产症状,但fFN阴性,1周内不分娩的阴性预测值为98%,2周内不分娩为95%。

其重要意义在于它的阴性预测值和近期预测的意义。

(3).宫颈长度的fFN检测联合的应用:有先兆早产症状者,胎膜早破,宫颈长度<3.0cm者可疑进一步检测fFN,如果fFN阳性,则早产风险增加。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Ⅰ级:证据来自至少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

Ⅱ级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级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级3: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

Ⅲ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A 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 级: 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

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24 周。

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000 g 的标准。

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美国的资料表明,约5% 的妊娠在孕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 的早产发生在孕28-31 周,13%在孕32-33 周,70% 在孕34-36 周。

早产临床诊断与疗法指南(2023年度)

早产临床诊断与疗法指南(2023年度)

早产临床诊断与疗法指南(2023年度)
引言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度早产临床诊断与疗法指南,旨在为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提供准确和综合的早产诊断与治疗方案。

早产是指孕妇在妊娠不足37周时分娩的情况,对早产儿的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保障其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将提供关于早产诊断的常规方法和疗法选择的建议,希望能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早产临床诊断
1. 完善的孕产史记录:详细记录孕妇的孕产史信息,包括早产史、多胎妊娠史、妊娠期并发症等,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孕妇。

2. 体征和症状评估:评估孕妇的体温、血压、宫缩情况以及出血等症状,辅助早产的临床诊断。

3. 子宫颈长度测量:通过超声检查测量子宫颈长度,对判断早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 宫颈管内胎儿膜囊腔积液测量:通过超声检查判断子宫颈管内胎儿膜囊腔积液的存在与否,可用于早产诊断的辅助手段。

5. 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如胎儿心率监测、宫颈刺激试验等。

早产治疗
1. 保守治疗:包括安全环境的保持、静躺休息、液体补充、止血剂的使用等。

2. 药物治疗:利用宫缩抑制剂、胎儿肺成熟剂等药物,延缓早产进程,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3. 早产儿护理:早期建立良好的早产儿监护团队,为早产儿提供贴心的护理和治疗。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度的早产临床诊断与疗法指南,希望能
为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提供准确和综合的早产诊断与治疗方案。


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个体化情况,合理应用早产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命和健康质量。

新生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新生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新生儿诊疗常规早产儿管理一、早产儿诊断胎龄<37 周的新生儿;体重<1500 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体重<1000 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依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可诊断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二、早产儿常见的临床问题1、保温依据出生体重或生后的日龄选择合适的温箱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见表 1) .表 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2、呼吸管理⑴氧疗:PaO2<50mmHg 或血氧饱和度(<85%)给予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 90%~ 95%.对有呼吸衰竭者的治疗,见我国制订的机械通气常规治疗. 呼吸暂停的处理⑵呼吸暂停的处理去除病因,分析血气,血糖;紧急处理:①保持气道通畅;②刺激呼吸;③药物治疗:氨茶碱氨茶碱:负荷量 4~6mg/kg, 静滴,12 氨茶碱小时后给维持量 2mg/kg, 2-3 次/天,维持血药浓度在 5-15μg/ml.应用中注意血糖,尿量及心率等监测;④频发的呼吸暂停可应用 CPAP 或机械通气治疗.3、早产儿喂养问题⑴生后第一天30Kcal/kg,以后每天增加10Kcal/kg,至100-120Kcal/kg/d.⑵若有下列情况不应经肠道喂养: ①消化道畸形明确诊断前; ②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③肠麻痹(缺血缺氧或动力性等) ; ④休克,严重的酸中毒或缺氧时⑶喂养的途径可经口,鼻胃或口胃管喂养 (表 2) .出生体重(克) 开始量(ml) 间隔时间(h) 备注<750 0.5-1.0 1-2 病情不稳定时应延长或禁食751-1000 0.5-1.0 1-21001-1250 2.0 21251-1500 3.0 31551-1750 5.0 3 一般可经口奶瓶喂养1751-2000 7.0 3>2000 10.0 4⑷每日奶量增加一般为 15-20ml/kg.若有感染,酸中毒,循环功能不良等应调整奶量.⑸肠道外营养:一般可从生后 24 小时开始,氨基酸及脂肪的浓度从0.5-1.0g/kg/d 开始,逐渐增加.脂肪选择中长链为宜,应注意输注的速度,0.08-0.12g/kg/h.⑹功能合理时,每日体重可增加 10~20g.4、保持血糖稳定保持血糖稳定,应于 2.2mmol/L~7.0mmol/L;5、保持液体平衡每天体重变化±5%为宜.维持血压,体温,血气正常, 控制输液或快速输注高渗液体;6、纠正低蛋白血症;7、黄疸的治疗;8、输血指征:⑴Hb<80-90g/L (HCT<25%),有缺氧表现(安静呼吸,心率增快,体重增加缓慢,可输血(RBC),10-15ml/kg;⑵若有感染,或有肺部疾病时,输血指征可放宽,一般 Hb<125g/L(HCT<35%).9、PDA 的治疗⑴限制液体入量 60-80ml/kg,监测体重,尿量,电解质变化;⑵口服消炎痛消炎痛,0.2mg/kg 首剂;0.1mg/kg, 2,3 消炎痛剂间隔12-24 小时.⑶布洛芬:首剂 10mg/kg,2,3 剂每次 5mg/kg,间隔 24 小时.10、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⑴ MRI 检查评价脑发育与损伤;⑵听力及 ROP 监测;⑶每周均应监测血气,血糖,血常规及 CRP;⑷出院后定期随访新生儿窒息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高危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呼吸循环障碍,本质是组织的缺氧与灌注不良.二、诊断要点⑴有影响母体与胎儿气血交换的各种原因;⑵胎儿心率增快>160 次/分,或<100 次/分,持续一分钟以上;或胎心监护表现为晚期减速.羊水混胎便;⑶ Apgar 评分 0-3 分为重度窒息,4-7 分为轻度窒息;⑷器官功能障碍. 注:神经系统发育畸形,有神经肌肉疾病,以及早产儿等,Apgar 评分常不能反映窒息的程度.重要的辅助检查:血气,血糖及电解质分析,心肝肾功能的评价,血常规.窒息的复苏要点:⑴正确复苏;⑵胸部按压的指征与方法见附图 2,3;⑶气管插管的指征: ①羊水胎粪污染,HR<100/min,无自主呼吸; ②气囊—面罩通气后,HR<100/min,发绀不缓解;⑷复苏时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方法:①肾上腺素:指征,胸外按压和辅助通气后,心率< 60 次/min: (注意: 充分的通气建立之前不要用肾上腺素) . 剂量:1/10,000,0.1-0.3ml/kg/次,据情况3-5 分钟可重复,可经气管插管滴入或静脉注射;②扩容指征:给氧后仍苍白,脉搏微弱,低血压/低灌注,对复苏反应不佳.可应用生理盐水,10ml/kg;或白蛋白 1g/kg;或血浆 10ml/kg. 应在充分建立有效的通气基础上, 5%碳酸氢钠 3ml-5ml/kg,③碳酸氢钠, 稀释后静脉注射;或根据血气计算:5%碳酸氢钠 ml=-BE×体重×0.5.④纳络酮,对于分娩前 4 小时内母亲应用过各种麻醉药物所引起的新生儿呼吸抑制,在有效的通气基础上应用.剂量,0.1mg/kg,气管滴入, 或静脉注射,或皮下或肌肉注射. 复苏后新生儿应密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生理生化指标,必要时转入 NICU 进一步治疗.表 3 气管插管的选择气管插管型号体重(kg) 孕周深度(CM)2.5cm <1.0 26-28 73.0cm 1.0-2.0 28-34 83.5cm 2.0-3.0 34-38 93.5-4.5cm >3.0 >38 9-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概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病例的存活者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围生期窒息是HIE最主要的原因,缺氧是脑损害发生的基础。

早产2014指南

早产2014指南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007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 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Ⅰ级:证据来自至少 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

Ⅱ级 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级 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级 3: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

Ⅲ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A 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 级: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 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

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 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 24 周。

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 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000g的标准。

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美国的资料表明,约 5%的妊娠在孕 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的早产发生在孕 28~31 周,13%在孕 32~33 周,70%在孕 34~36 周。

早产儿管理诊疗指南

早产儿管理诊疗指南

早产儿管理诊疗指南早产儿管理诊疗指南概述: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小于1000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在早产儿中,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

出生前和出生时处理:1.了解病史:对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新生儿医师要尽早参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期母亲和胎儿情况,早产的可能原因,有无促胎肺成熟的措施,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出生时的处理准备。

2.积极复苏:产科合并症可能较多,窒息发生率较高,对窒息儿出生时要积极复苏。

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7~28℃。

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在复苏处理后尽快放在预热的暖箱中。

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湿度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对出生体重较大(超过2000克)的早产儿也可以用开放式辐射式保暖床并盖以塑料薄膜进行保暖。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暖箱):出生体重(kg) 35℃暖箱温度 34℃ 10天~初生 10天初生 2天 3周~10天~2天~5周 4周 3周 33℃ 32℃ 1.0~1.5~2.0~初生10天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和湿度:日龄(天) 温度(℃) 湿度(%) 1~10 35 100 11~12 34 90 21~30 33 80 31~40 32 70呼吸管理:1.吸氧:头罩、鼻导管和暖箱吸氧。

吸室内空气时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低于85%~87%并有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

早产儿吸氧必须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根据TcSO2或血气检测调整吸入氧浓度,一般将TcSO2维持在88%~93%左右即可,不宜高于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有呼吸困难的轻度或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湿肺、感染性肺炎及呼吸暂停等病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

最新早产临床防治指南(完整版)

最新早产临床防治指南(完整版)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完整版)摘要早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围产儿及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孕妇增加,妊娠间隔改变,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发生率增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早产率呈上升趋势。

为降低我国早产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减少早产相关严重并发症,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更新了《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本指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本指南更新内容主要包括早产定义的讨论、识别早产高危人群的方法、预防策略、新的循证证据及治疗方法。

适用范围:单胎妊娠、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防治。

本指南标出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采用GRADE分级。

证据质量等级分为:✦高级(Ⅰ):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中级(Ⅱ):对效应估计值有中等度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两者大小不同的可能性;✦低级(Ⅲ):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小不同;✦极低级(Ⅳ):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

推荐强度等级分为3级,强烈推荐(A):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弱推荐(B):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良好实践声明(C):基于非直接证据或专家意见、经验形成的推荐。

01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定义的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受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遗传、医疗保健水平及早产儿救治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的两次Delphi调查结果,本指南早产下限采用妊娠满28周或新生儿出生体重≥1000g的标准;但是,提倡积极救治≥26周胎龄的超早产儿,有条件的地区在产妇及家属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不放弃对24~<26周有生机儿的救治。

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早产可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智力开发
通过亲子互动、游戏等方式, 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
家庭护理指导
01
02
03
04
喂养指导
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和技 巧,如母乳喂养姿势、奶瓶喂
养注意事项等。
日常护理
指导家长如何给宝宝洗澡、换 尿布、穿衣服等日常护理操作

健康监测
教会家长如何观察宝宝的身体 状况,如体温、体重增长等,
以及如何处理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
02
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治疗,如抑
制宫缩的药物、抗炎药物等,以降低早产风险。
改善环境和生活习惯
03
孕妇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等,
以降低早产风险。
孕期保健的重要性
定期产前检查
通过定期产前检查,医生可以及 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和合并
症,降低早产风险。
先兆流产发生在妊娠早期,可能出现 少量阴道出血和腹痛等症状,但通常 不会发生早产。
假性早产
假性早产通常由子宫颈变化引起,而 不是真正的分娩征兆,可以通过药物 治疗缓解。
03 早产的预防
预防策略
建立完善的早产预防体系
通过建立多学科协作的早产预防体系,包括产科、新生儿科、儿 童保健科等,提高早产预防的整体水平。
3
抗生素
早产伴随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手术治疗
宫颈环扎术
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可通过宫 颈环扎术来封闭宫颈口,防止早产。
外阴切开术
对于需要进行外阴切开术的产妇,需 在早产前进行,以避免分娩时造成会 阴撕裂。
其他治疗手段
卧床休息
对于宫缩较弱的孕妇,可采取卧床休息的方式,减少活动量 ,缓解症状。

2024早产临床防治指南(完整版)

2024早产临床防治指南(完整版)

2024早产临床防治指南(完整版)摘要早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围产儿及5岁以下婴幼丿访E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随若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政策调整后离龄孕妇增加,妊娠间隔改变,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发生率增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早产率呈上升趋势.为降低我国早产率,提离早产儿存活率,减少早产相关严重并发症,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对上一版《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进行了更新。

本次更新基于早产防治证据的研究进展,首先列出相关问题,经过两轮产科学组专家参与的Delphi问卷调查、临床一线工作者的问卷调歪以及会议讨论,录终形成18条推荐慈见,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本指南适用范围单胎妊娠、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防治。

早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围产儿、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1, 2, 3 J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007年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 4 I ,并于2014年更新,正式发布了《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s I ,对规范我国早产商危孕妇的识别、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担升我国早产防治临床工作的同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在国际46个早产指南评价中我国2014版指南受到离度认可I 6 I.但足,随若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7]以及生育政策调整后离龄孕妇的增加,妊娠间隔改变,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的发生率增离等因索的影响,早产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8, 9 l 。

为降低我国早产的发生率,提离早产丿U子活率,降低早产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产科学组决定基于当前早产防治的录佳证据,更新2014版的早产诊断与治疗指南。

此次更新内容主要包括早产定义的讨论、识别早产高危人群的方法、预防策略新的循证证据及治疗方法.按照临床实践指南更新方法和步骤,引入推荐老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和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方法,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考虑我国孕妇的偏好及价值观,平衡干预措施的利与弊,形成了18条推荐慈见,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04
孕期管理与保健工作推进
孕期营养指导及体重控制策略
个性化营养指导
根据孕妇身体状况、孕期阶段和营养 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方案。
体重控制目标设定
设定合理的孕期增重目标,避免孕妇 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
营养补充剂使用建议
在必要时,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以 满足孕妇和胎儿的特殊营养需求。
饮食结构调整
包括营养支持、呼吸管理、感染防控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02 03
小于胎龄儿康复均水平的第10百分位或 以下)的生长迟缓问题,制定包括早期干预、营养促进、运动训练等在 内的康复治疗方案。
其他类型早产儿康复方案
根据不同类型的早产儿(如合并症早产儿、多胎早产儿等)的实际情况 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家属参与和支持
加强孕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 孕期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规律产检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梳理
规律产检重要性强调
强调规律产检的重要性 ,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 康状况得到及时监测和
评估。
产检项目和时间安排
明确产检项目和时间安 排,确保各项检查得到
及时完成。
异常情况处理流程
梳理异常情况处理流程 ,确保在发现异常情况 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
时发现并处理孕期问题。
建立预警机制
02
制定孕期早产预警指标和阈值,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
预警机制并进行干预。
加强孕期健康教育
03
通过孕期课程、健康讲座等形式,提高孕妇对早产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案例分析:成功降低早产风险
案例一
高龄孕妇通过个性化筛查和孕期监测,成功降低早产风险并顺利 分娩。
案例二
多胎妊娠孕妇在产检中发现宫颈缩短,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后成功 避免早产。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最新资料推荐------------------------------------------------------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早产的临床诊断不治疗指南(2019)中华匚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2007 年中华匚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不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不系统的早产诊疗觃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巟作起到了积枀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迚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不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収布的相关指南以及 Cochrane 图书馆、 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匚学证据,幵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与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二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収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Ⅰ级:证据来自至少 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戒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戒基二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迚行的荟萃分枂。

Ⅱ级 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级 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戒病例对照研究;Ⅱ级 3:证据来自丌同时间戒地点,有干预戒无干预的研究,戒没有对照1/ 15的研究。

Ⅲ级:基二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戒与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A 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二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 级: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二有限的、丌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二与家意见戒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丌满 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丌同,不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

很多収达国家不地匙采用妊娠满 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 24 周。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相关试题及答案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相关试题及答案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相关试题及答案
1、早产孕妇产前应用()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周围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病率,以及缩短新生儿入住ICU的时间
A、钙通道阻断剂
B、前列腺素抑制剂
C、糖皮质激素
D、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E、缩宫素受体拮抗剂
2、孕中期宫颈长度<()为早产的高危人群
A、20mm
B、25mm
C、30mm
D、35mm
E、40mm
3、对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的无早产症状者,不论宫颈长短,均可推荐使用()
A、17α羟己酸孕酮酯
B、醋酸甲地黄体酮
C、米非司酮
D、黄体酮
E、醋酸甲羟黄体酮
4、对有前次早产史,此次孕24周前宫颈缩短,CL<25mm,可经阴道给予微粒化孕酮胶囊200mg/d或孕酮凝胶90mg/d,至妊娠()
A、34周
B、35周
C、36周
D、37周
E、38周
5、早产的预防中有临床证据支持的是()
A、治疗牙周病
B、子宫收缩的监测
C、宫颈环扎术
D、筛查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
E、筛查宫颈阴道B 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6、宫缩抑制剂不包括()
A、硝苯地平
B、吲哚美辛
C、利托君
D、阿托西班
E、硫酸镁
答案:CBAACE。

2024年《早产临床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4年《早产临床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早产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早产发生原因分析
母体因素
包括年龄、孕产史、疾病史、生活方式等,如高龄产妇、多胎妊娠 、既往早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早产风险。
胎儿因素
胎儿自身的因素也可能导致早产,如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胎膜早破等。
胎盘及羊水因素
胎盘功能不全、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过多或过少等也可能导致 早产。
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估
早期筛查
通过孕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 干预可能增加早产风险的疾病
和不良因素。
高危人群管理
对高龄产妇、多胎妊娠、既往 早产史等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管
理和监护。
孕期监测
加强孕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
早产风险。
预防措施与建议
加强孕期保健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孕 期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完善,易发生颅内出血 ,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
低血糖
早产儿糖原储备不足,易发生低血糖,影响 大脑发育。
预防措施制定和实施
加强孕期保健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孕期并发症 ,降低早产风险。
提高分娩技术
采用先进的分娩技术,减少产伤和窒息 等并发症的发生。
早产儿特殊护理
对早产儿进行特殊护理,包括保暖、喂 养、呼吸支持等。
早产儿危害性及重要性
危害性
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多种并 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感染等。这些 并发症不仅威胁早产儿的生命,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 遗症。
重要性
早产儿是新生儿科和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对于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更加专业和细致的照顾 ,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存活率。同时,对于 早产儿的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因此,加强早产儿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早产临床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4年《早产临床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早产临床防治策略加Βιβλιοθήκη 孕期保健与宣教孕前咨询与教育
针对适龄夫妇开展孕前优生 咨询,普及早产防治知识。
定期产检
加强孕期定期产检,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早产的潜
在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
指导孕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
动、充足睡眠等。
早期识别与干预高风险人群
高危因素筛查
对有早产史、宫颈机能不全、 子宫畸形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
行筛查。
早期干预措施
针对筛查出的高风险人群,采 取宫颈环扎术、孕酮补充等早
期干预措施。
心理关怀与支持
为高风险孕妇提供心理关怀与 支持,减轻其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
优化产程管理与胎儿监护
产程管理
加强产程观察与管理,及时发 现并处理产程中的异常情况。
胎儿监护
采用胎心监护、超声等手段对 胎儿进行持续监护,确保胎儿 安全。
02
危险因素包括孕期高血压、糖尿 病、心脏病等母体疾病,以及不 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滥用 药物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早产儿出生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喂养困难、体温调节不稳定、黄疸等症状。部分早产儿还可能伴 有视网膜病变、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早产儿的出生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头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 断颅内出血等病变。
远期预后评估及干预策略
通过对早产儿的长期随访,评估其远期预后情况,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健康状况等方面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预后评估
干预策略
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和预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如针对生长发育迟缓的早产儿, 加强营养支持和运动锻炼;针对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等。同 时,定期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解读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解读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解读早产是指胎儿在妊娠37周之前出生的状态。

由于早产儿的器官未完全发育,其生存和生长的风险较高,需要及早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早产儿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上发布了相关的指南。

本文将对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解读。

早产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进行判断:孕妇的孕周和孕期正常与否、胎儿的体重和体长、胎儿的脑部发育情况等。

指南建议,在孕期超过20周时,通过测量宫底高度和监测宫颈长度来判断早产的风险。

宫底高度是通过手探法测量孕妇腹部上下部之间的距离,宫颈长度则是通过超声波技术测量宫颈部分的长度。

指南建议如果宫颈长度小于25mm,孕妇存在早产的风险。

此外,孕妇的子宫收缩和宫口扩张也是判断早产的重要指标。

在早产的治疗方面,指南着重强调了两个方面:保护胎儿的呼吸和营养支持。

保护胎儿呼吸主要通过给予胎儿肺成熟素来促进胎儿的肺部发育。

此外,早产儿也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包括氧气治疗和呼吸机辅助呼吸。

指南建议,在给予早产儿氧气治疗时要根据早产儿的氧饱和度来调整氧气浓度,以防止过度给氧造成氧中毒。

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需要根据早产儿的肺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

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主要通过给予早产儿乳汁喂养和静脉营养来满足早产儿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指南建议早产儿应尽早进行乳汁喂养,因为早期哺乳早产儿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肠道发育,减少感染风险。

如果早产儿无法进食乳汁,静脉营养是必不可少的。

指南建议在给予早产儿静脉营养时,要根据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和肝功能来调整营养配比和输注速度。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指南还对早产儿的其他治疗进行了说明,包括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贫血的纠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等。

总之,早产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

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是确保早产儿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早产儿时应该仔细遵循相关指南,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24早产临床防治指南推荐要点

2024早产临床防治指南推荐要点

2024早产临床防治指南推荐要点早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围产儿及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孕妇增加,妊娠间隔改变,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发生率增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早产率呈上升趋势。

为降低我国早产率,提高早产J府活率,减少早产相关严重并发症,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对上一版《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进行了更新。

【推荐U对有早产或晚期流产史的孕妇,妊娠16~24周使用标准方法经阳道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C1.),当C1.≤25mm可诊断为子宫颈缩短(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IA级I【推荐2】对无早产高危因素者,妊娠中期行腹部超声检查胎儿结构时可初步观察子宫颈形态和长度,对可疑异常者进一步经阳道超声测量C1.(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WC级\【推荐3】妊娠早期标准化测量顶臂长(CR1.),依据CR1.确定胎龄。

同时,妊娠早期超声检直还应排除多胎妊娠,如果是双B台,应确定绒毛膜性,分类管理(见双胎指南);提倡在妊娠11-13+6周测见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有助于了解胎儿非整倍体风险及部分严重畸形(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IA级I【推荐4]第1次产前检查时即应详细了解早产高危因素,以便尽可能针对性预防;宣教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体重管理,使妊娠期体重增加合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IA级)β【推荐5】对有早产或晚期流产史者,推荐妊娠16周开始阴道用微粒化孕酮200mg/d,或阻道用孕酮凝胶90mg/d,至妊娠36周(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me级I【推荐6】对于无早产史,但妊娠24周前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缩短(C1.S25mm)者,推荐阻道用微粒化孕酮200mg/d,或阻道用孕酮凝胶90mg/d,至妊娠36周(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IA级1【推荐7]对晚期流产或早产史>3次者,妊娠早期(颈部透明层厚度检直后)可行预防性子宫颈环扎术(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I11B级).【推荐8】妊娠中期经阴道超声检直发现子宫颈缩短的孕妇,明道用孕酮后子宫颈仍然持续缩短者,或妊娠中期C1.≤10mm者,推荐行子宫颈环扎术(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11IB级).【推荐9】对于无痛性子宫颈扩张、羊膜囊暴露于子宫颈外口、妊娠<28 周的孕妇,初步排除子宫颈环中映禁忌证后,建议考虑行紧急子宫颈环扎术(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IDC级I【推荐10】对于实施紧急子宫颈环扎术的孕妇,推荐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索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阳性细菌及支原体均有效)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密切观察感染临床表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口A级);同时应用宫缩抑制剂、卧床休息(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I11c级).【推荐11】实施子宫颈环扎术前需要排除手术禁忌证,包括绒毛膜羊膜炎、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窘迫、胎儿严重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死胎等(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HA级,【推荐12】在早产高发地区,妊娠12周后可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预防早产(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11B级I【推荐13】对于先兆早产或早产临产,需行促胎肺成熟治疗,需宫内转运至有早产儿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者,或需用硫酸镁保护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者,推荐应用宫缩抑制剂,但疗程不超过48h(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IA级\【推荐14】妊娠34周前早产临产或择期剖宫产术在即(最好在分娩前4h内),推荐应用硫酸镁保护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IA级I使用方法:硫酸镁4g静脉滴注(30~60min滴完),可以1.0g/h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至分娩(不超过12h)或不维持给药(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口B级I【推荐15】对妊娠24-34+6周,估计1周内早产或早产临产者,推荐使用1个疗程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007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Ⅰ级:证据来自至少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

Ⅱ级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级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级3: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

Ⅲ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A 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 级: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

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24 周。

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000g 的标准。

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美国的资料表明,约5%的妊娠在孕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的早产发生在孕28~31周,13%在孕32~33 周,70%在孕34~36 周。

二、早产高危人群1.有晚期流产及(或)早产史者:有早产史孕妇其早产的再发风险是普通孕妇的2 倍,前次早产孕周越小,再次早产风险越高。

如果早产后有过足月分娩,再次单胎妊娠者不属于高危人群。

对于前次双胎妊娠,在30 周前早产,即使此次是单胎妊娠,也有较高的早产风险(Ⅲ级)。

2.阴道超声检查:孕中期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25 mm 的孕妇(Ⅱ级1)。

3.有子宫颈手术史者:如宫颈锥切术、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治疗后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Ⅱ级2),子宫发育异常者早产风险也会增加。

4 .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孕妇≤17 岁或>35 岁。

5 .妊娠间隔过短的孕妇:两次妊娠间隔如控制在18~23 个月,早产风险相对较低(Ⅲ级)。

6 .过度消瘦的孕妇:体质指数<19 kg/m2,或孕前体质量<50 kg,营养状况差,易发生早产。

7.多胎妊娠者:双胎的早产率近50%,三胎的早产率高达90%。

8.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者: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者其早产发生风险较高。

9.胎儿及羊水量异常者:胎儿结构畸形和(或)染色体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者,早产风险增加。

10.有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者:如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前出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甲状腺疾患、严重心肺疾患、急性传染病等,早产风险增加。

11.异常嗜好者:有烟酒嗜好或吸毒的孕妇,早产风险增加。

三、早产的预测方法目前,有两个早产预测指标被推荐用于确定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特殊类型的孕酮或者宫颈环扎术。

1.前次晚期自然流产或早产史:但不包括治疗性晚期流产或早产。

2.妊娠24 周前阴道超声测量CL<25 mm:强调标准化测量CL 的方法:(1)排空膀胱后经阴道超声检查;(2)探头置于阴道前穹隆,避免过度用力;(3)标准矢状面,将图像放大到全屏的75%以上,测量宫颈内口至外口的直线距离,连续测量3 次后取其最短值。

宫颈漏斗的发现并不能增加预测敏感性(Ⅱ级1)。

鉴于我国国情以及尚不清楚对早产低风险人群常规筛查CL是否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故目前不推荐对早产低风险人群常规筛查CL。

四、早产的预防1 .一般预防:(1)孕前宣教:避免低龄(<17 岁)或高龄(>35 岁)妊娠;提倡合理的妊娠间隔(>6 个月);避免多胎妊娠;提倡平衡营养摄入,避免体质量过低妊娠;戒烟、酒;控制好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红斑狼疮等;停止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对计划妊娠妇女注意其早产的高危因素,对有高危因素者进行针对性处理。

(2)孕期注意事项:早孕期超声检查确定胎龄,排除多胎妊娠,如果是双胎应了解绒毛膜性质,如果有条件应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其可了解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及部分重要器官畸形的风险。

第一次产检时应详细了解早产高危因素,以便尽可能针对性预防;提倡平衡饮食,合理增妊娠期体质量;避免吸烟饮酒。

2 .特殊类型孕酮的应用:目前研究证明,能预防早产的特殊类型孕酮有3 种:微粒化孕酮胶囊、阴道孕酮凝胶、17α羟己酸孕酮酯。

3 种药物各自的适应证略有不同:(1)对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的无早产症状者,不论宫颈长短,均可推荐使用17α羟己酸孕酮酯。

(2)对有前次早产史,此次孕24 周前宫颈缩短,CL<25mm可经阴道给予微粒化孕酮胶囊200 mg/d 或孕酮凝胶90 mg/d,至妊娠34周;能减少孕33 周前早产及围产儿病死率(Ⅱ级)。

(3)对无早产史,但孕24周前阴道超声发现宫颈缩短,CL<20 mm,推荐使用微粒化孕酮胶囊200 mg/d 阴道给药,或阴道孕酮凝胶90 mg/d,至妊娠36 周(Ⅰ级)。

3 .宫颈环扎术:主要有 3 种手术方式:经阴道完成的改良McDonalds 术式和Shirodkar 术式,以及经腹完成的(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宫颈环扎术。

无论哪种手术,均力求环扎部位尽可能高位。

研究表明,3 种手术的效果相当,但改良McDonalds 术式侵入性最小,而经腹宫颈环扎术仅应用于经阴道环扎失败者。

有循证证据支持,通过宫颈环扎术能减少早产发生率的适应证,仅有如下2 种:(1)宫颈机能不全,既往有宫颈机能不全妊娠丢失病史,此次妊娠12~14 周行宫颈环扎术对预防早产有效。

(2)对有前次早产或晚期流产史、此次为单胎妊娠,妊娠24 周前CL<25 mm,无早产临产症状、也无绒毛膜羊膜炎、持续阴道流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胎儿严重畸形或死胎等宫颈环扎术禁忌证,推荐使用宫颈环扎术。

但对子宫发育异常、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环扎术无预防早产作用;而对双胎妊娠,宫颈环扎术可能增加早产和胎膜早破风险,上述情况均不推荐使用宫颈环扎术。

最近有研究报道,对妊娠18~22 周,CL≤25mm 者,使用特殊的子宫颈托(cervicalpessary)能明显减少孕34周前早产的风险。

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显示,对多胎妊娠孕妇预防性应用宫颈托并不能降低早产,但还需进一步积累证据。

目前尚无证据说明孕酮联合宫颈环扎术能提高疗效。

4 .尚无证据支持的早产预防方法:卧床休息;富含ω3 脂肪酸或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牙周病;子宫收缩的监测;筛查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筛查宫颈阴道B 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五、早产的诊断1.早产临产:凡妊娠满28 周~<37 周,出现规律宫缩(指每20 分钟4 次或每60 分钟内8 次),同时宫颈管进行性缩短(宫颈缩短≥80%),伴有宫口扩张。

2.先兆早产:凡妊娠满28 周~<37 周,孕妇虽有上述规律宫缩,但宫颈尚未扩张,而经阴道超声测量CL ≤20 mm 则诊断为先兆早产。

既往提出的应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试验来甄别早产高风险者的方法(妊娠25 周~<35 周,宫颈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FFN>50 mg/L),因阳性预测值低,且基于此进行的干预研究未能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故在2012 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发表的两个早产相关指南,均不推荐使用该方法预测早产或作为预防早产用药的依据(Ⅰ级)。

六、早产的治疗(一)宫缩抑制剂1.目的:防止即刻早产,为完成促胎肺成熟治疗、以及转运孕妇到有早产儿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赢得时间。

2.适应证:宫缩抑制剂只应用于延长孕周对母儿有益者,故死胎、严重胎儿畸形、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绒毛膜羊膜炎等不使用宫缩抑制剂。

因90%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不会在7 d 内分娩,其中75%的孕妇会足月分娩,因此,在有监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对有规律宫缩的孕妇可根据宫颈长度确定是否应用宫缩抑制剂:阴道超声测量CL<20 mm,用宫缩抑制剂,否则可根据动态监测CL 变化的结果用药(Ⅰ级)。

3.宫缩抑制剂种类:(1)钙通道阻断剂:当前用于抑制宫缩的钙通道阻断剂是硝苯吡啶,其作用机制是抑制钙离子通过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重吸收,从而抑制子宫平滑肌兴奋性收缩。

硝苯吡啶能降低7 d 内发生早产的24%、孕34周前发生早产的17%;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37%、坏死性小肠炎79%、脑室周围出血41%。

荟萃分析显示,硝苯吡啶在延长孕周至37 周后分娩的作用,可能优其他宫缩抑制剂。

用法:口服,但对使用剂量尚无一致看法。

英国皇家妇产科协会(ROCG)指南推荐硝苯吡啶起始剂量为20 mg 口服,然后每次10~20 mg,每天3~4 次,根据宫缩情况调整,可持续48 h。

服药中注意观察血压,防止血压过低。

(2)前列腺素抑制剂:用于抑制宫缩的前列腺素抑制剂是吲哚美辛,其是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减少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从而抑制子宫收缩。

循证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吲哚美辛能明显降低48h 与7 d 内发生的早产(95%CI 为~),也能降低妊娠37 周内的早产(95%CI 为~)。

用法:主要用于妊娠32 周前的早产,吲哚美辛起始剂量为50~100 mg 经阴道或直肠给药,也可口服,然后每6 小时给25 mg,可维持48 h。

副作用:在母体方面主要为恶心、胃酸反流、胃炎等;在胎儿方面,妊娠32 周前使用或使用时间不超过48 h,则副作用较小;否则可引起胎儿动脉导管提前关闭,也可因减少胎儿肾血流量而使羊水量减少,因此,妊娠32 周后用药需要监测羊水量及胎儿动脉导管宽度。

当发现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时立即停药。

禁忌证:孕妇血小板功能不良、出血性疾病、肝功能不良、胃溃疡、有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病史。

(3)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用于抑制宫缩的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主要是利托君,其能与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升高,抑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活化,从而抑制平滑肌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