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长恨歌》课件(鲁人版必修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马嵬兵变 贵妃缢死 入蜀归途的思念 1.马嵬兵变 贵妃缢死 竟日游宴 仓皇奔逃 兵变身死
• 马嵬兵变
天宝十四年 安禄山起兵范阳 六 郡附之 次年长安失守 玄宗率1300人和24 名宫女出逃 大将陈元礼护驾 西行至马嵬 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 诬说 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 陈又对皇帝说 “既然杨国忠通敌 杨贵妃也不宜留下” 李隆基无可奈何 用白绫让其自缢 时38 岁 已追随皇帝17年
(四)艺术手法 • 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小结:重色 → 长恨 (原因) 入蜀(实) 回宫(实) 仙界(虚)
• 叙事 写景 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
• 语言
比喻 对仗 连环顶针

长恨歌
• • •
山东省庆云第一中学 郭新勇
长恨歌
• 作者生平
白居易
• 创作缘由
• 诗歌分析
• 艺术特色
(一)作者生平
白 居 易 (772-846) 字 乐 天 号 香 山 居士 下邽人 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前期← 44岁(被贬江州)→后期
• 后期
消极感伤 独善其身 “三十气太盛 胸中多是非” “世间尽不关吾事” 不言” “世事从今口
2.入蜀及归途的思念 • 入蜀道上 借景抒情:悲景悲情 乐景悲情 • 归途的思念
(三)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白天的思念 时间 写景抒情 景物 四季的思念 夜晚的思念 物是人非 物非人亦非
(四)方士招魂 仙山寄情(浪漫主义手法)
方士寻觅
寂寞的仙家生活及对玄宗的思念
初见使者
别后生活 寄物表情 寄词盟誓
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 16岁 → 寿王妃 •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 27岁 → 册为贵妃 • 龙池(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沉醉寿王醒
杨家显贵
三姐妹→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京城歌谣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候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
• 思想
儒道释杂糅 主导思想是儒家的“达则兼 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 前期
仕途畅达 十年三迁 志在兼济 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发动 “新乐府运动” 作《秦中吟》《新乐府》 • “始得名于文章,后得罪于文章。”
诗歌成就
• 讽喻诗 • 叙事诗《琵琶行》 《长恨歌》
(二)创作缘由
• 元和元年为周至令 与友人陈鸿 王质夫游 仙游寺 谈及马嵬坡事 王劝曰“试为歌之何如” 白作此诗 陈作《长恨歌传》。 “古今长歌第一”
•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诵琵琶行” • “一篇长恨有风情”
长恨歌的故事条幅
三 诗歌内容
(一)玉环超凡姿色和李对她极度恩宠
入宫
李杨欢爱
杨家显赫
目的
交代长恨之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