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县实验中学八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课《诗词曲五首》教案讲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第一首是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疑问探究: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朗读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诗词曲的韵律和意境。
梳理结构
引导学生梳理五首诗词曲的结构和脉络,把握每首作品的主 题和情感。
研读赏析
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曲中的优美语言,感受作者运 用语言的精妙之处。
分析意象
分析诗词曲中的意象,探讨这些意象在表达作者 情感方面的作用。
探究主题
深入探究每首诗词曲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 情和创作意图。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第课诗词曲五首》,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 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诗词曲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
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体会作者通过诗词曲所表现 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训练,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语 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拓展性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 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展示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手段,展示与诗词相关的自然风 光、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等,帮 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诗词的背景
和内涵。
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与本课诗词主题相 关的其他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 视野,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材分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读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上一学期,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抱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

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

据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诗。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合作探讨,解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学生根据课下注解,以及手中所掌握的辅助材料,解读诗句。

人教语文八下25《诗词曲五首》教案4

人教语文八下25《诗词曲五首》教案4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情感与价值目标:5、五首诗,或抚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学习重点:记诵古诗中经典名句学习难点:对古诗经典名句进出简单的赏析。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学习过程:一:预习作业:1、课前将课文自由读几遍;2、调动自己的资源,搜集有关作者或诗作的有关资料,以备课堂上介绍之用;二、小组探究:1、初读第一首诗,对照范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小组检查试读,同桌对读,并说说为何这样朗读的理由,并用一句话概括诗的大意。

2、分小组阅读剩下四首诗词曲3、同桌交流:探读诗文,说说你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可以选择全诗,也可以选择某句进理解;4、名句赏析: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5、探究诗歌的内涵:同桌或小组共同探讨在五首诗词曲中的名句及其内涵,并说出现实意义。

三.语文活动全班以积分的形式按小组展开比赛。

赛前确定评委(一)爱国诗歌赛诗会1.读诗每小组推选代表,有感情地朗诵五首诗词曲中的任一首。

2.背诗以抢答形式进行内容为同学课前收集的诗歌。

主持人出诗题,先背出者得分。

3.赏诗在自己所收集的诗中,选择一首群策群力,作出评点。

4、习诗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你肯定更爱我们的祖国,请作诗一首,抒发你内心的爱国情怀。

5、表扬优胜,鼓励失败(二)、诗词接龙:1、将全班按小组比赛,每组同排之间进行诗词接龙比赛;接不上者淘汰出局,直至决出冠军2、妙手丹青绘诗意每组推举一名选手将指定诗句画成一幅画,质优者为胜3、小组各派一名代表从五首诗词曲中抽签决定改写对象,改写时间为8分钟,字数不限,字数多且质量高者为优胜者;四、分级练习:C级:一、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词曲,将其改写成一篇散文,字数400字左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水调歌头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水调歌头教案 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之《水调歌头》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诗词曲五首》中的一词——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苏轼的作品。

也是初中阶段作为精讲课文的第一篇词作。

本词的内容结构是:小序:点明创作的时间,背景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愤世独立、自现孤高下片:用月衬情、旨在怀人、意境豁达、以理遣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落实背诵。

2、能力目标: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3、情感目标: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创意美读品味积累为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意境,提高审美情趣,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分四个步骤完成:唱月——读月——品月——说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唱月(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关于“明月”歌曲。

看你们听后,能不能告诉我歌曲的名称是什么?懂唱的同学也可以跟老师一起唱,好吗?师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生说出歌曲名称:——2、板书课题:水调歌头——苏轼(北宋)3、简单了解作者、作品。

(1)、请学生说说:“我所知道的苏轼”。

(教师简明板出相关信息。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

他的词一洗柔弱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新人耳目,又不拘格律的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

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

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2)、请说说宋词在结构形式上与唐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明确。

)词: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

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椐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优质教案

《诗词曲五首》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整体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今天我们学的这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出示活动任务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三、课堂学习活动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活动一、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2、写作背景这是一首赠答诗。

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

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八下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课时)

八下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课时)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 课课题:诗词曲五首【课标与教材分析】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歌,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赤壁》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 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2.诗词鉴赏:针对五首诗词曲中的任意一首,运用课堂所学的鉴赏方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短文。
目的: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诗词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诗词创作:以《诗词曲五首》为灵感,创作一首诗或词,体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目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文学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总结课堂收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欣赏诗词曲,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诗词背诵:请同学们课后选取《诗词曲五首》中的两首进行熟练背诵,并注意体会诗词的韵律和情感,家长签字确认。
目的:加强学生对诗词的记忆,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4.学会运用诗词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诗词曲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创作意图和表达技巧。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词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诗词曲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诗词曲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词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诗词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目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6.课堂笔记整理:请同学们课后整理本节课的笔记,梳理所学知识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一、课题25《诗词曲五首》编写备课组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三、知识链接: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曲是一种韵文形势,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一种曲可以单唱,几只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

四、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指导:一、基础知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赤壁》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2.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水调歌头》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山坡羊潼关怀古》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二、拓展延伸1、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联系全诗任选下面一句,加以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5《诗词曲五首》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
是传统名篇。

课时
朵瑰丽的奇葩,那就是
(772—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
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此处老师要再给学生补充一点有关杜牧的情况:
⑤如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1.搜集整理爱国主题的诗句。

2.以“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为题,写一段文字,谈谈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
素养的整体提高。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
.读准字音、读出韵律,熟读成诵。

由学生介绍。

老师再作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课题诗词曲五首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 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 体味诗情, 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1. 反复朗读, 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 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 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2. 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方法加强朗读训练, 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 感受其声韵美。

在反复诵读中, 理解诗意, 感悟诗情, 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设计二、检查前置作业三、研习诗歌一、1. 揭示课题: 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 . 研习诗歌, 思考探究:设计相关问题, 指导学生解读诗意。

(多媒体显示)(3)悟诗教师提问:这首散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全诗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无论是兴还是亡, 都给百姓带来沉重苦难的事实,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对不顾1、一、前置作业展示:2、简介作者与背景3、在中国古代文学中, 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 而且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 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

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小令以一支为限, 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 叫做带过曲。

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4、生字词检测1、会读2.会说(体会诗情)3、会品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准备默写2.预习下一首诗歌2、预习下一首诗歌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憎恨。

(4)品诗。

用审美的眼光鉴赏诗歌,选取一个角度作简单评析。

二、延伸拓展反映百姓的苦难, 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 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曲五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曲五首》
三、教学
目标
1、了解五首诗 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难点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二、学情
分析
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过零丁洋》追忆过去丹心垂史
(述怀诗)颈联悲愤忧惧映照千古
感叹眼前
尾联——以死名志——激情慷慨
一、背诵导入
全班齐背已学的前三首古诗。
二、学习·点拨
“怀旧……柯人。”此处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沉舟……木春。”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就不 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表达的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
二、学习《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1、介绍写作背景
2、读课文,注意其节奏,重音。
3、回顾刘禹锡 作品特点:《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秋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见刘禹锡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八年级下语文《诗词曲五首》实用教案

八年级下语文《诗词曲五首》实用教案

八年级下语文《诗词曲五首》实用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本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八年级下语文《诗词曲五首》实用教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下语文《诗词曲五首》实用教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下语文《诗词曲五首》实用教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课时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诗。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诗词曲五首
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

唐敬宗宝历二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作者简
小结: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
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全班齐背已学的前三首古诗。

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如果两三支合为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