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景观中的汉字不仅追求形美、音美,更追求意美。

因而,人们利用汉字可改变形态的特点,按照特殊需求而巧意创造出景观汉字——景观中的变形字。

汉字变形表意的现象古已有之,大约肇始于变体字的产生。

变体字是指通过改变某一个字的字形来表意的汉字。

改变字形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减笔画表意。

如表示半木的“片”,取自“木”的篆文字形右半,《说文解字》:“片,判木也。

从半木。

”二是改变字形方向表意。

如古文字表示闭口不作声的“今(吟)”字由“曰”的字形倒写而成,表示不可之义的“叵”的字形是反写的“可”。

这种变体字可以说是后人利用汉字变形来表意的雏形。

之后,随着根据形体结构、笔画形态发掘文字内涵的拆字风气盛行,又出现了一种以文字字形变化融入诗歌的“神智体”诗。

其中,宋代苏轼的《晚眺》最有名。

该诗用变形字以意写诗,整首诗为七绝28字,却仅用12个变形字来表示,其变形方法有增减笔画、颠倒位置、改变常态等。

比如,用写得很长的“亭”字来表示“长亭”义,用写得很矮的“景”字表示“短景”义,等等。

后人常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在景观中增添变形后的汉字,以达到加强汉字艺术表现力和表达某种寓意的目的。

其中,增减或改变汉字的部分笔画来表意,在我国景观文字中最为普遍。

例如,泰山上有一块摩崖刻石,刻着清光绪年间刘廷桂书写的“虫二”二字。

相传,明代才子唐伯虎在岳阳楼上也写过“虫二”,是“风月”二字的变形,“虫”字由“风”字的繁体“風”省去声符“凡”而来,“二”字省掉了“月”字的外边轮廓,寓意“风月无边”。

同样对汉字进行变形处理的还有成都武侯祠二门上的“明良千古”,其中的“明”字左边多了一横,“日”变为“目”。

有人认为,“目”代表一双慧眼,表示内心清明、心眼相通。

可见,民俗从景观变形汉字中感悟出的不仅仅是视觉形象,更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回味和对现实生活愿望的寄托。

汉字的结构由部件组合,横、竖、撇、点、折等笔画构成部件,部件与笔画的变化也会影响字义。

景观汉字中改变部件、笔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只改变笔画的
位置。

例如,在山东曲阜孔庙的“金声玉振”坊石刻中,“玉”字原在下面的一点被移到中间一横处。

在金文和小篆中,“玉”的字形均与“王”相似,隶书以后为了与“王”区分才加了一点或两点,位置通常在下部。

这里把点放在中间,意在突出孔子不上不下的中庸之道。

二是改变汉字的部件。

例如,秦皇岛山海关牌匾上的“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中,“第”字写作“苐”,“苐”在《说文》中被释为“草也”,《集韵》有“一曰卉木初生叶儿”,这里借用“苐”来表达谦逊的态度。

汉字在其初期象形性强,后来虽然成了线条文字,但线条的组合结构仍然可以表现构图美。

景观汉字就常通过改变汉字形态来表达图画式的寓意。

比如,在景观的祥瑞文字中,单字吉语“寿”字的应用颇为广泛。

北宋陈抟在华山写的“寿”字,由草书“寿”变形而来,像猴子之形,意在象征长寿。

早在《抱朴子•内篇》中就有关于猴子长寿的记载:“猕猴寿八百岁变为猨,猨寿五百岁变为玃,玃寿千岁。


在汉字发展演变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见到将汉字和图画紧密结合的景观变形字。

例如,浙江杭州的城市形象标志就是“杭”字的变形。

杭州的城市形象标志将航船、江南建筑的翘屋角、圆拱门等诸多标志性要素,融入书写笔画,突出了江南特色,赋予了“杭”字更为丰富的内涵,彰显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

景观汉字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以汉字变形表意,创造性地在汉字和景观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文化之桥,使景观汉字得以跨越千年历史长河,直至今日仍然熠熠生辉。

当然,景观汉字的变形也应遵循汉字的结构规律和规范标准,避免随意生造出一些既没有特殊文化含义,又难以辨识的变形字。

(摘编自李璐、曹炜《景观汉字的变形表意》)材料二:
文化交融互渗的大数据时代,汉字的设计是从字形、结构、笔画、字义等全方位介入的。

设计师们或是以剪切手段分割文字,使其产生错位感;或是将汉字局部进行主观缩放,改变文字的语义指向;抑或是择取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并以巧妙的手段融入汉字的构造,创作出多种文化意象叠加的艺术符号……由此,汉字设计尝试打破形式的局限,衍生出面貌多元、意涵丰富的新形象。

如果说二维背景下的汉字设计依赖于设计师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创新设计思维,那么由数字技术支撑的三维动态汉字设计,则需要创作者在掌握平面设计要领的基础上,具备对新媒体技术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2022年西安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
作品展主题为“无界西美”,在杨田田创作的展览主视觉设计中,以计算机语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汉字设计的多维表现,在汉字设计方法与交互模式的创新上作出了积极探索。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设计在与新兴科技的碰撞中突破了空间的束缚,从纸媒延伸至屏幕,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从二维拓展到三维,不断变幻面貌,可谓有光、有声、有色、有形。

未来,新技术与新观念的产生必将为汉字设计带来更加丰沛而鲜活的生命力,为汉字之美再添全新维度。

(摘编自刘时燕《汉字设计,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变体字主要通过增减笔画和改变字形方向这两种方法来改变某个字的字形以表意,前者如“可”,后者如“片”。

B.变体字的产生催生了后来汉字变形表意的现象,而根据需要创造出的景观汉字正利用了汉字可以改变形态的特点。

C.景观汉字通过汉字变形表意,创造性地将汉字和景观融为一体,彰显了人们的创造巧思,更展示了中华儿女的智慧。

D.因新兴观念的影响,汉字设计伴随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有光、有声、有色、有形的面貌,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拓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观汉字既要追求形美和音美,还要讲求意美,而今人利用汉字变形表意的这种做法,应该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变形字。

B.苏轼创作以文字字形变化融入诗歌的“神智体”诗《晚眺》,目的是为后人在景观中增添变形汉字的做法提供借鉴。

C.在“无界西美”主题毕业作品展中,杨田田的创作展示出了一名汉字设计者对新媒体技术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D.在文化交融互渗的大数据时代,景观汉字的设计或许可从字形、结构、笔画和字义等方面介入,尝试打破形式的局限。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林则徐因虎门销烟遭革职发派戍守伊犁,内心无奈,途经西安时题写了“西安碑林”,其中“碑”字头上少了一“ノ”,这是对前人书写方法的继承。

B.上海黄浦江畔“裕安大厦”的“裕”字左偏旁缺一点是赵朴初题写时特意为之,因
赵老深感家乡离富裕还差一点,意在激励乡亲努力补上这一“点”。

C.天津独乐寺报恩院的题匾为咸丰帝御笔题写,写到“院”字时特意没有将“完”字笔画写全,意在告诫世人应知恩图报,要知“恩情永远报不完”。

D.杭州西湖“花港观鱼”石碑,“魚”字下面少一点,因其底部的四点由“火”字变来,故将之改为三点,寓意三点水“氵”,鱼得水则活,鱼在水中游。

4.沧浪亭渊潭前的摩崖题有篆书“流玉”二字,下列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本义为水流动,左右两边皆为水,寓示着水流急速。

B.将“玉”字的“点”写成了水湾,仿佛是两挂泉飞流而下。

C.改变“流玉”二字的形态,将汉字和图画结合,神完气足。

D.既写意式描写了渊潭,又营造出了“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5.信息时代,社会对景观汉字的要求越来越高。

某园艺博览会组委会拟为“江苏”设计电子形象海报,有人选择了“蘇(苏)”字作为海报的主体形象,认为其能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请结合文本内容为海报设计者提供几点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雪山大地(节选)
杨志军
年轻藏族人递过来一封信,母亲看了信就有些泪汪汪的,上前摸着小孩的头说:“我知道,才让是个聋哑人。

”母亲牵住他的手,对我说:“不知道你们两个谁大,看上去差不多。

”我凑过去想跟他比个子。

他吃惊地后退着,不知道我要干什么。

就这样,才让成了我家的一员。

他用极快的速度学会并适应着一切,但对才让来说,真正需要适应的还是不停息地看病吃药。

母亲是省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她把才让带到五官科找了几个医生会诊,又带才让去了中医院,去了紧挨西宁的湟中县,那儿有一个传说很厉害的民间中医。

其间才让不断在吃药,有西药也有草药。

后来母亲
又叮嘱我:“你要多跟他说话,不管他听清听不清,这是治疗的一部分。

”我说:“我才不说。

”但其实我没有少说,毕竟都是小孩,彼此的吸引不需要太多的掩饰。

对这里的生活,才让在逐渐适应之后很快就显示了比我更强的能力。

记得,那天姥爷带我们去西宁南山根里挖地软(地皮木耳),路过一片菜地时,一只大狼狗冲我们叫起来,我一害怕撒丫子就跑。

大狼狗追我,才让追大狼狗。

就在大狼狗扑向我时,才让揪住了大狼狗的尾巴。

大狼狗放掉我,回头咬他,却突然又改变主意,尖尖地叫了几声,脱逃而去。

姥爷跑过来说:“才让不光力气大,胆子也大,洋洋你要记住,人家救了你。

”但在我的感觉里,才让除了胆子大,还有一种能让大狼狗害怕的神秘力量。

我钦佩而感激地望着才让。

才让却像什么事也没做,呆呆
几天后才让离家出走了。

姥爷和我到处找,先是在街上,后来去了城外。

当我喊着“才让才让”时,眼泪都出来了。

姥姥看我们没把才让带回来,失望得一拍大腿就往外面走。

她一条街一条街地找,一双小脚几乎走掉。

一场虚惊,天黑以后才让回来了。

他穿着衬衣,提着外衣,外衣里头包着东西,打开一看,全家人都惊叫起来:蕨麻?蕨麻我吃过,甜甜的,好吃极了,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

但那时我还不知道,它不光口感好,营养也好,是藏族人款待贵客的上等食物。

姥姥问:“哪里来的?”姥爷说:“还带着土,肯定是挖的呗,你去哪里挖了?”第二天,才让带着姥爷和我去了南山,路过庙宇时,他进去磕了头。

姥爷和我等在门口,发现门廊的砖地上,晾晒着一席新鲜带泥的蕨麻。

姥爷说:“这娃娃聪明,他昨天肯定是来磕头的,见人家晒蕨麻就知道山上有。

”就这样,我们挖来的蕨麻给每天的拌汤增加了分量也增加了香甜。

姥爷说:“才让多吃些,这娃娃脑子灵光。


就在最后一次挖蕨麻回来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卖牛肉的肉贩子,他把装牛肉的麻袋藏在巷子里,自己走到马路上询问行人要不要。

姥爷问他多少钱一斤,他说不要票子,要金子银子。

姥爷想了想问:“一个银碗能换多少?”“那要看多大。

”第二天上午,姥爷带着我和才让去了街上。

当他从怀里摸出银碗交给那个卖牛肉的人时,才让跳起来一把夺了过去。

他拿着银碗转身就跑。

姥爷和我追着他,刚要进家门,又看他头也不回地跑出去了。

才让又是一天没回家。

姥爷和我又去到处找,心里却没有他第一次失踪时那样忧急。

直到天大黑,过了睡觉时间,才又急得火烧眉毛似的。

我哭起来:“我要才让,我要才让。

”姥姥也开始抹泪:“这娃娃灵性,知道我舍不得银碗,硬是给我抢回来
了,还扯着我,指着衣柜,要我把银碗放回去。

我往里头放着,见他去了厨房,后来就不见了,是不是拿吃的去了?”姥姥说着进了厨房,看了看说:“他什么也没拿,饿了渴了怎么办?”突然又说,“咦?小瓷碗不见了。

”姥爷说:“是不是换牛肉去了?”
测。

姥爷说:“草原上羊多瓷器少,他家里肯定也换过。

”后来我证实了姥爷的猜测,还知道牧人喜欢用描金画龙的瓷碗给雪山大地献净水,认为那有事半功倍的吉祥。

在那个艰难苦涩的岁月里,我家居然有了两只咩咩叫的小绵羊。

姥爷说:“是养大还是宰了吃肉?”姥姥说:“你问才让。

”才让的回答出现在第二天早晨,他摇醒我,让我跟他一起穿衣服,然后从门口牵起两只小羊,出门去了。

长满了草的城墙根里,成了我们的牧场。

这期间,对才让的治疗一直没断。

母亲说:“药吃了不少,怎么好转的动静一点都没有?看来得去一趟兰州。

”有一天,请了假的母亲带着才让出发了。

姥爷和我送他们去了汽车站。

之后便是等待,我每天都会问:“才让怎么还不回来?”姥爷说:“你阿妈走的时候你怎么不问清楚?”又说,“兰州的车一定是早晨发傍晚到。

”于
山,望到天色麻黑。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才让“吃惊地后退”让“我”无法和他比个子,写出他初见“我”时的紧张与无所适从。

B.找“传说很厉害”的民间医生给才让治疗,反映出母亲的仁爱以及病急乱投医的愚昧。

C.才让又一次失踪时,姥爷没有像才让第一次失踪时那样忧急,因为他觉得才让机灵。

D.才让进庙宇磕头和牧人给雪山大地献净水,这两件事都体现了藏地独特的宗教信仰。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才让“呆呆地望着南山腰里的庙宇”,为下文才让进庙宇磕头、出走挖来蕨麻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B.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如才让“跳”起来“夺”银碗的动作细节,表现了不能说话的才让对我们家满满的关心。

C.小说叙事详略得当,详写才让与我们一家人相处的几件事,而对他换羊的情节却一笔带过,做到了适当留白。

D.小说主要运用了叙事、写景、抒情手法,讲述艰难岁月里藏地特殊家庭的故事,通篇饱含着作者深刻的反思。

8.文中画线处关于羊的叙写蕴含不同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9.小说的叙述视角独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黄裳,字文叔,普城人。

少颖异,能属文。

第进士,调阆州新井尉,罹外艰,未
门,潜究经传,出入古今,默而精思,或达旦不寐,人与语,若无闻然。

于是剖微析幽,宏深四达,文誉日甚。

总领赵公公说闻其名,俾诸子从之游。

光宗即位,制帅留公正荐五士,公为之首。

进对,谓“中兴规模与守城不同”,因论大利害,凡数千言,上极异之。

除大学博士,进秘书郎。

迁嘉王府翊善,每劝讲,必援古证今。

尝作八图以献,曰太极图,曰三才正性,曰天文,曰地理,曰王霸学术,曰九流学术,曰帝王绍运,而终之以百官文武。

每曰:“为学之道,当体之于身,本之于心,总宜以心为严师。

于心有一毫不安者,皆所不可为也。


绍熙二年二月,雷雪交作,先生上封事①,语特切深,擢起居舍人。

未几,疮发于背,少瘥,即奏“人君纳谏,不可执以己私,因私心而生胜心,因胜心而生忿心,是以台谏不得其职而去”,上颔之。

先生见王向学日益,因作浑天仪、舆地图,勉以进学如天之运行不息。

居数月,除中书舍人,寻除给事中,进侍讲。

时上以忧疑成疾,不过重华宫,先生苦谏。

及寿皇②不豫,复抗声切谏,随以号
诏,亟入临,疮遂大作。

宁宗即位,不能朝,再除给事中,改礼部尚书兼侍讲。

入谢奏曰:“孔子曰: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所谓
有始有卒者,由其持心之一也。

”反复告诫,一主此意。

先生三岁病疮,以国事积忧,遂至不起,年四十九,赠资政殿学士,谥忠文。

(节选自《宋元学案》)【注】①上封事:古代臣下向皇帝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

②寿皇:指宋孝宗赵昚,光宗之父。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邑子A从受业B先生C语D以经义E又为之讲解F其后G学H益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指封闭、堵塞,与《谏逐客书》中“杜私门”中的“杜”词义相同。

B.进,指上朝、进谒,与《促织》中“以一头进”中的“进”词义不同。

C.疾,指疾病,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中的“疾”词义相同。

D.克,指能够,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词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裳年少时聪颖出众,考中进士后被朝廷选拔到外地任职,因父亲去世而未能赴任。

B.黄裳深受皇帝赏识,多次被提拔任用,每次劝谏皇帝,都能够引述古事来证明今事。

C.黄裳上书言事,用语恳切,主张君王纳谏不能有私心,否则进谏者无法发挥职能。

D.黄裳曾极力劝谏皇帝去重华宫探望,然而及至寿皇生病,他的建议也没有被采纳。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先生疮复作,连章请外,不报,乃移疾关外。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1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黄裳的品质。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寄子由
苏轼
厌暑多应一向慵,银钩秀句益疏通。

也知堆案文书满,未暇开轩砚墨中。

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摇风。

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抑后扬,诗人夏日的慵懒状态与读完苏辙优美诗句后的疏朗通达形成反差。

B.颔联“未暇”句写诗人沉溺笔墨以致无暇开窗的情形,侧面体现诗人公务的繁忙。

C.尾联诗人从自身情形出发,认为做官并不是值得尊崇的美事,而是前人美化太多。

D.诗人看似“厌暑”实为厌倦官场,言在此而意在彼,类比之中揭示官场沉闷无聊。

16.颈联中“空”字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稳泛沧浪空阔”的“空”在表意上有何不同。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以“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当今朝廷重蹈六国覆辙的忧虑,杜牧《阿房宫赋》中也用“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后人重蹈覆辙的原因。

(2)谦逊是一种传统美德,《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公西华在谈自己的志向之前,先谦虚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常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抒发感怀,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以花喻人”自《诗经》发端,经屈原“香草美人”进一步丰富后,不仅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抒情传统,更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独特审美观。

《红楼梦》中众女儿不仅有着如花的美貌,更有着花的品格。

曹雪芹将植物的自然属性和人物的品格相结合,包含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比德”这一内涵丰富的文学传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也暗藏了花与女子命运之间①____________的联系。

如林黛玉《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写出她凌霜孤傲,特立独行的品格,与菊的品性相互辉映。

曹雪芹善用花的意象诗化人物的生活环境,创造出梦幻的世界。

首先是借助花的意象,把这个“幽微灵秀地”装点得美不胜收,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正如大观园众女儿都有其②____________的风神品貌一样,大观园中的鲜花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也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和韵致。

每种花都以自己各具特色的美,形成了某个环境的典型意境。

如宝黛同捧《西厢》,共坐于桃花下,微风吹过,落英缤纷。

如此唯
美的意境,不仅宣告了宝黛二人
③____________,也勾勒出了两人美好的爱情理想之图。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青春诗社以“比德”为专题举行古典诗词赏读活动,请你参照文中《问菊》诗句,提供一组(两句)相关诗句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那么,甜味剂会导致肥胖吗?大多数甜味剂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数十至数千倍不等,极少的量就能产生适宜的甜度。

甜味剂大多不参与机体代谢,摄入后会原原本本
入。

正因如此,甜味剂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超重肥胖人群和其他需要控制能量摄入的人群使用。

科学界一致认为,甜味剂为需要控制糖摄入的人群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因此,B____________。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的“合理膳食专项行动”特别提出,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C____________。

专家建议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
人。

20.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横线处“科学减糖”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B.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最显著的如屋檐,上层楼外的“平坐”(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栏杆等。

C.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

D.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好说话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力量……新媒体时代,我们更应该好好说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前者如“片”,后者如“可”;B非“催生”,而是“肇始”D为“新兴科技”。

2.答案:B
解析:苏轼《晚眺》无此目的。

3.答案:A
解析:未说明景观汉字的寓意。

4.答案:C
解析:“神完气足”错误。

5.答案:①应遵循汉字的结构规律和规范标准(的原则)。

②汉字和图画结合,将草、鱼、禾等标志性要素融入书写笔画。

③运用新兴科技,进行三维设计(动态设计)。

解析:
6.答案:B
解析:“病急乱投医的愚昧”理解有误。

7.答案:D
解析:没有“抒情”手法,没有“反思”。

8.答案:①对才让痴望无拘无束吃草的羊的描写,蕴含着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②才让凭借智慧换来两只羊的情节,蕴含着他对我们一家人的感恩之情。

③对“我”孤零零地牵着羊等候才让归来的描写,蕴含着“我”与才让之间深厚的友情和难以割舍的亲情。

解析:
9.答案:①第一人称视角:拉近与读者距离,有很强的带入感,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②孩子视角;以“我”这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才让的样貌、性情及所作所为,更能真实呈现藏民原生态的生命形态和生活面貌。

解析:
10.答案:BEF
解析:原句“邑子从受业,先生语以经义,又为之讲解。

其后学益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