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课教案表格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分享与体验
海伦的一生是一曲命运交响曲,是她和命运的博斗抗争,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加上这节课的交流,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或有什么新的感悟?动笔写一写,然后交流。
五、课堂总结:
1、最后送给同学们几句话: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是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是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决定他人,但是可以把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是可以利用今天;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是可以事事尽心。
(3)做摘录卡
(4)读后感(读书心得)
(5)记读书笔记
(6)做读书小报
……
8、赠言
(1)读书可使女人变美,男人变帅,孩子变聪明,老人变睿智!
(2)书是精神的食品,一日不读,灵魂就会饥 饿,人就会无聊和空虚。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9、祝同学们读书快乐!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师生共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二我们读书不仅要粗略的读还要细细品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两句你认为很有价值的句子并做简要的评点
课 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
2、了解作者特殊的经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精神魅力;
出示海伦的四句名言:(1)只要朝着阳光,就不会看到阴影。(2)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四)小结:在海伦的三天光明中,丝毫没有恐惧、失落、பைடு நூலகம்凉、悲哀,我们看到的是她对光明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对世人的规劝。其实古今中外,像海伦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多媒体依次出现贝多芬、阿炳、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拜伦、罗斯福 并逐一简介)这些人都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1)出示:从第五大道出发,我要环城游览——到公园大道上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我还将参观外国人的居住区,进行一次不出国门的海外旅行。我会尽量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以便能够深人了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P244)
2、师:看完这些之后,你们现在有什么疑问?
学生交流。
三、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制定阅读计划
1、看目录页,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
(1)指名同学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扔东西。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在沙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字,也让她知道了爱,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比如:过圣诞节、拥抱海洋、体会秋季和冬天等等。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在海伦的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功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
过渡:看来这本书已经点燃了同学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2、制定读书计划。
交流,讨论。
四、介绍该书影响力
师:海伦·凯勒作为不向命运低头的典范,自1902年其第一部作品《我的故事》出版后,百年来她的精神就一直在震撼着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无数遇到挫折而几乎绝望的人都由于她的故事而受到激励、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张海迪曾经说,海伦·凯勒是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重、难点
1、引导把握作品的语言的优美和隽永,体会感受海伦·凯勒与生命作斗争的精神。
2、感受写法特点。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语
现在你读完整本书了吗?你一定被海伦·凯勒的故事迷住了吧!那我们就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故事,看看你是不是一个阅读高手!
二、交流人物和情节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你读这本书的时候,读了书的哪些地方?哪些内容?(封面、封底、前言、导读、主要内容等)
3、理解文章所传达给我们的人文精神,并时时提醒我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
能真正用心灵去阅读一个人用心灵写就的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文字背后的美丽,并能为之长久的感动着。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四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你是如何安排及的课余时间的呢?
师:其实闲暇之余读读课外书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因为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吸引着我们,而伴随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们也仿佛进行着一次次的奇妙旅程。
2、摘录好词好句,学会阅读,并能做简单的批注。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难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摘录好词好句,学习做简单的批注。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课题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生命,将人性之爱的火炬照亮整个生命的过程;这样,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面对挫折与磨难,人生需要坚强。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位生命强者的作品,这就是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
(3)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1)海伦·凯勒生于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演说家)一岁半时因患猩红热而盲聋哑
(2)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先后完成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及剑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业,并荣获坦普尔大学及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3)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
1、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319页至第330页,思考:海伦是如何安排这三天的?并完成下表:
海伦是如何安排这三天的?
交流表中内容。
2、有了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梅西太太是为海伦打开外面世界的人,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作者对她充满了感激和尊敬之情。)
(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
(二)我们读书不仅要粗略的读,还要细细品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两句你认为很有价值的句子,并做简要的评点。
引导学生交流:
(三)课前老师搜集了海伦的有关名言,现在我们来一同分享:课件
过渡:这节课我强力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吗?
二、引导看封面,养成读书习惯
1、师:俗话说,一叶知秋,从这本书题目上,你有哪些收获呢?
(1)书名。齐读书名。
(2)人物形象。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3)作者。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2、交流读书心得
3、小结:我也很喜欢看这本书,当我读着读着,常常会忘记她的生理缺陷,她使用“看到、听见”这样的字眼,她对景色的描绘充满了光感、色调感和音韵感。传记中对在海上遇到风暴和在铁路桥上遇到火车的惊险状况的描述之生动,真的很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一个盲聋人之笔!我摘录的这些仅仅是书中的沧海一粟,还有许许多多更为精彩、更为惊人的语言。让我们用眼、用心去读,细细去品位这一世界奇书,认识这位世界奇人。
第七章 创造奇恋的人——海伦笔下影响
她一生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第八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看了目录,你感受到了什么?
5、目录就有这样的感染力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4段作品中的文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美文赏读
(1)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被人们称为“精神楷模”。
(4)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心看世界》《我生活的故事》,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曾断言,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是1903年文学上最重大的贡献之一。
三、走进海伦·凯勒
(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进美国这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伟大女作家的心灵世界,来领略这位被誉为是美国“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的丰富情感。
(4)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你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6、感受作者的精神力量
(1)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
(2)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7、你准备怎么去读这本书呢?
(1)作记号
(2)眉批、旁注
3、在这三天中,海伦看了很多东西,而从这些东西都可以看出海伦的内心,请大家随意找一两处海伦的“所见”,来透视一下海伦的内心。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1)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善良。
(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她坦诚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介绍海伦·凯勒
1、马克·吐温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但是更让我钦佩的是海伦·凯勒,她的精神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她的名著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已有1个月了,关于海伦·凯勒你了解多少呢?
3、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简介海伦·凯勒:
2、课后希望大家阅读: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张海迪的《天长地久》,
六、 板书设计:
海伦·凯勒(盲人)看三天光明
亲情
善良
坦诚
博爱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把握作品的语言的优美和隽永,体会感受作者与生命作斗争的精神。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总结,把阅读引向课外
鼓励学生课后按照自己的计划阅读这本书。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把握作品的语言的优美和隽永,体会感受作者与生命作斗争的精神。
2、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1、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故事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准备
1、音乐《感恩的心》
2、学生准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来请大家来抢答一个问题:他,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主要著作《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
2、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这本书是2005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这本书是一本奇书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
3、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手捧着书,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4、读书先看的是目录,我们也先看看目录中有什么内容。
第一章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
第二章 希望就躲藏在绝望的背后
第三章 鼓满信心风帆驶向成功彼岸
第四章 知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第五章 拥抱生活亲近自然
第六章 用爱及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
海伦的一生是一曲命运交响曲,是她和命运的博斗抗争,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加上这节课的交流,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或有什么新的感悟?动笔写一写,然后交流。
五、课堂总结:
1、最后送给同学们几句话: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是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是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决定他人,但是可以把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是可以利用今天;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是可以事事尽心。
(3)做摘录卡
(4)读后感(读书心得)
(5)记读书笔记
(6)做读书小报
……
8、赠言
(1)读书可使女人变美,男人变帅,孩子变聪明,老人变睿智!
(2)书是精神的食品,一日不读,灵魂就会饥 饿,人就会无聊和空虚。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9、祝同学们读书快乐!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师生共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二我们读书不仅要粗略的读还要细细品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两句你认为很有价值的句子并做简要的评点
课 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
2、了解作者特殊的经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精神魅力;
出示海伦的四句名言:(1)只要朝着阳光,就不会看到阴影。(2)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四)小结:在海伦的三天光明中,丝毫没有恐惧、失落、பைடு நூலகம்凉、悲哀,我们看到的是她对光明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对世人的规劝。其实古今中外,像海伦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多媒体依次出现贝多芬、阿炳、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拜伦、罗斯福 并逐一简介)这些人都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1)出示:从第五大道出发,我要环城游览——到公园大道上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我还将参观外国人的居住区,进行一次不出国门的海外旅行。我会尽量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以便能够深人了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P244)
2、师:看完这些之后,你们现在有什么疑问?
学生交流。
三、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制定阅读计划
1、看目录页,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
(1)指名同学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扔东西。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在沙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字,也让她知道了爱,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比如:过圣诞节、拥抱海洋、体会秋季和冬天等等。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在海伦的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功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
过渡:看来这本书已经点燃了同学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2、制定读书计划。
交流,讨论。
四、介绍该书影响力
师:海伦·凯勒作为不向命运低头的典范,自1902年其第一部作品《我的故事》出版后,百年来她的精神就一直在震撼着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无数遇到挫折而几乎绝望的人都由于她的故事而受到激励、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张海迪曾经说,海伦·凯勒是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重、难点
1、引导把握作品的语言的优美和隽永,体会感受海伦·凯勒与生命作斗争的精神。
2、感受写法特点。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语
现在你读完整本书了吗?你一定被海伦·凯勒的故事迷住了吧!那我们就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故事,看看你是不是一个阅读高手!
二、交流人物和情节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你读这本书的时候,读了书的哪些地方?哪些内容?(封面、封底、前言、导读、主要内容等)
3、理解文章所传达给我们的人文精神,并时时提醒我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
能真正用心灵去阅读一个人用心灵写就的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文字背后的美丽,并能为之长久的感动着。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四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你是如何安排及的课余时间的呢?
师:其实闲暇之余读读课外书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因为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吸引着我们,而伴随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们也仿佛进行着一次次的奇妙旅程。
2、摘录好词好句,学会阅读,并能做简单的批注。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难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摘录好词好句,学习做简单的批注。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课题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生命,将人性之爱的火炬照亮整个生命的过程;这样,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面对挫折与磨难,人生需要坚强。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位生命强者的作品,这就是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
(3)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1)海伦·凯勒生于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演说家)一岁半时因患猩红热而盲聋哑
(2)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先后完成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及剑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业,并荣获坦普尔大学及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3)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
1、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319页至第330页,思考:海伦是如何安排这三天的?并完成下表:
海伦是如何安排这三天的?
交流表中内容。
2、有了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梅西太太是为海伦打开外面世界的人,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作者对她充满了感激和尊敬之情。)
(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
(二)我们读书不仅要粗略的读,还要细细品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两句你认为很有价值的句子,并做简要的评点。
引导学生交流:
(三)课前老师搜集了海伦的有关名言,现在我们来一同分享:课件
过渡:这节课我强力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吗?
二、引导看封面,养成读书习惯
1、师:俗话说,一叶知秋,从这本书题目上,你有哪些收获呢?
(1)书名。齐读书名。
(2)人物形象。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3)作者。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2、交流读书心得
3、小结:我也很喜欢看这本书,当我读着读着,常常会忘记她的生理缺陷,她使用“看到、听见”这样的字眼,她对景色的描绘充满了光感、色调感和音韵感。传记中对在海上遇到风暴和在铁路桥上遇到火车的惊险状况的描述之生动,真的很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一个盲聋人之笔!我摘录的这些仅仅是书中的沧海一粟,还有许许多多更为精彩、更为惊人的语言。让我们用眼、用心去读,细细去品位这一世界奇书,认识这位世界奇人。
第七章 创造奇恋的人——海伦笔下影响
她一生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第八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看了目录,你感受到了什么?
5、目录就有这样的感染力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4段作品中的文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美文赏读
(1)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被人们称为“精神楷模”。
(4)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心看世界》《我生活的故事》,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曾断言,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是1903年文学上最重大的贡献之一。
三、走进海伦·凯勒
(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进美国这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伟大女作家的心灵世界,来领略这位被誉为是美国“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的丰富情感。
(4)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你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6、感受作者的精神力量
(1)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
(2)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7、你准备怎么去读这本书呢?
(1)作记号
(2)眉批、旁注
3、在这三天中,海伦看了很多东西,而从这些东西都可以看出海伦的内心,请大家随意找一两处海伦的“所见”,来透视一下海伦的内心。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1)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善良。
(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她坦诚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介绍海伦·凯勒
1、马克·吐温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但是更让我钦佩的是海伦·凯勒,她的精神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她的名著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已有1个月了,关于海伦·凯勒你了解多少呢?
3、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简介海伦·凯勒:
2、课后希望大家阅读: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张海迪的《天长地久》,
六、 板书设计:
海伦·凯勒(盲人)看三天光明
亲情
善良
坦诚
博爱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把握作品的语言的优美和隽永,体会感受作者与生命作斗争的精神。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总结,把阅读引向课外
鼓励学生课后按照自己的计划阅读这本书。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把握作品的语言的优美和隽永,体会感受作者与生命作斗争的精神。
2、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1、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故事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准备
1、音乐《感恩的心》
2、学生准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来请大家来抢答一个问题:他,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主要著作《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
2、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这本书是2005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这本书是一本奇书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
3、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手捧着书,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4、读书先看的是目录,我们也先看看目录中有什么内容。
第一章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
第二章 希望就躲藏在绝望的背后
第三章 鼓满信心风帆驶向成功彼岸
第四章 知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第五章 拥抱生活亲近自然
第六章 用爱及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