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林超岱医案点评摘抄——我的腹针学习笔记
211004908_林超岱:中医腹针传承人
48人物故事·People and Their Stories 两年后,在薄智云教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了腹针临床治疗工作。
作为中医世家出身、医学专业毕业生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公务员,林超岱敏锐地发现了腹针疗法简便验廉,不但能治疗常见病症,对疑难杂症疗效也很好,而且完全符合“君臣佐使”的处方规律。
比如说调整脏腑的腹部穴位相当于“君药”,调整经络的腹部穴位相当于“臣药”,而调整局部的腹部穴位相当于“佐使”药。
为此,林超岱从一位“兼职”学员逐渐演变成为名副其实的腹针传承人。
多年来,林超岱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医事业和腹针。
曾多次主持召开学术研讨会,并编写学术研究作品。
2005年8月,林超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首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特别报告;2007年3月,林超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2012年8月,林超岱教授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三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开始《腹针临床效案点评》一书的编写工作,2017年该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8年6月,54岁的林超岱主动放弃了10年副局级职务和32年体制内的生涯,“裸辞”创办北京超岱中医研究院,目的是搭建一个宽松、快乐、有趣、利他的大健康发展平台。
传播中医,光大腹针,是“超岱中医”的初心,助人为乐,坚持义诊是“超岱中医”的使命。
多年如一日,弘扬中医做义诊在《大道至简:有尊严地活过一百岁》一书中,林超岱将关乎健康长寿的“第一责任人”“无疾而终”“超岱长命百岁六原则”“林氏晨操”“疼痛自救点穴”等重要的理念和简便、有效、零费用的方法无私地全盘奉献给社会大众。
身为多家中医药高校的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林超岱经常鼓励学生们要时刻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勤勉治学永不止步,同时灌输给学生们一些新思想,教导他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为了加快推广腹针,林超岱从2018年开始正式收徒。
从2018年5月份至今的4年多时间里,林超岱教授不辞劳苦,几乎每天都是工作在诊疗和教学第一线,已培养了全国及海外317名弟子。
腹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落枕疗效评价
评 定 ,观 察 治 疗 前 及 每 天 治 疗 后 组 均优 于对 照 组 ( 均P < 0 . 0 5 ),治 疗 组有 中 脘 深刺 ,针 尖 至腹 壁 肌 肉层 之 上 ;滑 肉 评分法” 随 时 间 变化 的 趋 势 ( 尸 < 0 . 0 1 ),随 着 治 疗 门 中 刺 ,针 尖 至脂 肪 层 中 ;商 曲 、下 脘 浅 的疼痛程度。每天治疗后疼痛指数 的评定
床 整 体 疗 效 。 结 果 疼 痛 指 数 :每 天 治 疗
后 治 疗组 均低 于对 照 组 ( 均P < 0 . 0 1 ): 两
肉门 ( 患 );辨 证 加 减 :颈 项 双侧 疼 痛 加 天三次 ,饭后 口服 ;②塞来昔布胶囊 ( 西 商曲 ( 双 )、滑 肉 门 ( 双 ),颈 项 后 正 中 乐 葆 胶 囊 ) ( 规 格 :2 0 0 mg X 6 粒 ,辉瑞 制 疼 痛 加 下 脘 、商 曲 ( 双 )。操 作 方 法 :严 药 有 限 公 司 ):每 次 1 片 ,每 天 1 次 ,饭 后
Hale Waihona Puke ( 0 . 2 5 ×4 0 m m,苏州 市 佳 晨 针 灸 器械 有 限 天 。 1 . 3 观 察 指 标 疼 痛 指 数 :采 用 视 觉 模 拟
体疗效 :第1 天 治 疗后 和 第 3 G 治 疗 后 治 疗 公 司 生产 ) 快 速 刺 人 穴 位 内 ,进 针 深 度 :
1资料 与 方 法
对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计 量 资 料 以X 4 - s
常 州 峥 嵘 医疗 器 械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煮沸 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单个重复测量
产生蒸汽后 ,患处正对熏蒸孔 ,皮肤 与熏 因 素 的方 差 分 析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两 独 立 样
林超岱 佛心行医
林超岱佛心行医作者:珍子伍小保来源:《中华儿女》2009年第10期题记: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干部,林超岱在仕途上可谓一帆风顺。
作为公务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他是优秀的,可他常常思考,做一辈子公务员,六十岁之后自己能做什么?医科科班出身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弘扬国术,当一名人民的中医大夫!为了这个梦,他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官员到医生的蝉变,成为腹针疗法的传人,成功实现了官员与医生身份的叠加。
不到十平方米的客厅内,安静地坐着几位等待就诊的病友,客厅两边的卧室内,分别摆放着三张单人床,每个床上都躺着一位病人,林超岱正在给一位女患者实施腹部针灸治疗。
“别紧张,放松……”林超岱一边和患者聊天,一边用精准的手法施针,十分钟左右,十余枚亮晶晶的医用针插入患者腹部。
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未来得及擦拭,便匆匆赶往下一个病床。
每周有三到四天,林超岱都会选择这样忙碌的方式度过——下班后,简单地吃点便饭,就来到离家很近的工作室,为前来就医的人们实施针灸治疗,每次人数都在二十位左右。
几年间,在这个简陋的工作室内,林超岱先后治愈了三千多名患者,而且,均是免费。
从官员到医生的蝉变林超岱,广西壮族人,出身中医世家。
1986年他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卫生部中医司工作,1986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后,他转到局里一直从事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局科技教育司中医科技处副处长、中药科技处处长,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监督处处长等职务,2008年9月调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
如果单纯看以上简历,林超岱的人生轨迹是标准的中国式官员晋升图谱,是无数公务员成长的标准样板。
但命运的与众不同从他接触腹针开始了。
1996年9月,林超岱从现任山西省中医局局长文渊那里得知,山西省著名中医薄智云发明了一种新的针灸疗法一一腹针疗法,治疗效果非常好。
彼时,林超岱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应用研究处工作,负责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鉴定、推广及奖励工作,因此,很多先进的中医药科研成果与最新发明的信息,由于工作之需,总能及早得知。
腹针配合四花穴埋针治疗失眠临床研究
腹针配合四花穴埋针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腹针联合四花穴埋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0例和西药组20例。
针刺组予腹针联合四花穴埋针治疗,西药组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
两组分别于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评价。
以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调查,对其治疗后各项积分数值对比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5%,西药组有效率为75%,针刺组睡眠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腹针配合四花穴埋针治疗失眠提高睡眠率,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失眠;腹针;埋针;四花穴失眠是指睡眠的发生或维持出现障碍,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频繁觉醒,多梦,早醒等症状[1],在中医属“不寐”、“不得眠”范畴。
中医认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忧思劳累过度损伤心脾,致心失所养;或耗伤心阴,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或饮食过饱,胃中不和,影响心神;或肝阳上亢,扰动心神,而导致失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失眠的困扰。
在我国失眠的发病率为10%~20%[2],笔者采用腹针联合四花穴埋针治疗此类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该针灸方案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笔者自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采腹针配合四花穴埋针治疗失眠20例,并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2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失眠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2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别n男女平均年龄(岁)病程(月)针灸组2081235±1418±9西药组20101038±1217±10注:P>0.05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制定[3]: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易醒、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②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腹针结合背俞穴治疗失眠63例
效2 2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 .%。结论 52 d i 036  ̄i n17 -792 1 . .6 o :1 . 9 .s.6 22 7 . 21 0 0 9 s 0 3 腹针结合背俞穴放血、拔罐 、埋线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在 临床推 广。 文章编号 :17 —7 9( 0 2 1—040 6 22 7 2 1 )一30 8 —2 关键词 :腹针;背俞穴;失眠 ;放血 ;拔罐 ;穴位埋 线
失 眠是 以经 常不 能获 得 正常睡 眠 为特 征 的一类 病 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 的不足 。根据 2 0 年全 02 球 失眠调查显示 ,有 4 . 3 %的中国人在过去 1 中曾经 4 年 历过不 同程度 的失眠。失眠越来越 成为困扰人们 生活 的 常见病 之一 。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独特 优势。现将本 院应用腹针结合背俞穴放血、拔罐、埋线治疗失眠的疗 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吕厚 山, . 炎外科 学[ . : 民军医 出版 社,022 1 1 陈坚 关节 M] 北京 人 20: . 6 []郑 筱 萸 . 药 新 药 f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京 : 国 医 药 科 技 出版 社 , 2 中 l 缶床 s. 北 中
2 0 :4 5 . 0 2 3 9 3 3
膝骨性关节炎属祖 国医学 “ 痹病”“ 骨痹”范畴。其 发病 病机 以肝肾不足 ,筋 骨失荣为本;久站 久立久行 。 外力伤 害,或风寒湿邪侵 袭,瘀 血阻塞 经络 为标,两 者 相互 影响,虚实夹杂而 为病 。 济生方 ・ 《 诸痹 门》日: 皆 “ 因体虚,腠理 空疏 ,受风寒湿 气而成痹 也。 ”故治疗当祛
腹针疗法的五大特色与优势——林超岱老师的一篇论文
腹针疗法的五大特色与优势——林超岱老师的一篇论文(2010-12-13 22:30:08)转载标签:腹诊医疗中医林超岱健康腹针疗法之我见[1]林超岱[2][摘要]本文阐述了作者对腹针疗法及其发展的认识,经过临床实践作者认为腹针疗法有几个特色: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患者乐于接受;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等。
认为学习、运用好腹针疗法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要有较为深厚的中医药知识和功底;取穴要按照规范化了的操作规程来做;调针时一定要调到位。
还提出了应当大力推广腹针疗法,应当加大对腹针疗法的科学研究力度的观点。
关键词:腹针疗法特色注意事项1996年9月的某一天,我的好朋友山西省中医局局长文渊先生来京找我,介绍说山西省薄智云教授发明了一种新的针灸疗法–腹针疗法,很神奇。
据他介绍,薄先生在1991年山西省针灸按摩比武大赛中运用腹针治疗疾病荣获一等奖,脱颖而出。
其时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应用研究处项目官员负责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鉴定、奖励和推广工作,欣然前往薄先生在北京市宣武区一家医院内开设的门诊部。
门诊部设有7、8张床,有许多患者排队等候,一一看过薄先生诊治操作,询问患者病情以及治疗前后情况之后,深为腹针疗法立竿见影的疗效动容,叹为观止!其后几年,经常介绍一些领导、同事、朋友请薄先生诊治,均取得很好的疗效。
见其疗效,受其熏陶,我于1998年拜薄教授为师学习,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机会上临床开展腹针治疗疾病,但一直在思考、学习,从2002年开始在薄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开始运用腹针治疗一些疾病,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治疗患者已逾400人,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涉及的病症范围包括: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骶椎关节狭窄、膝踝关节退行性病变、肩周炎、网球肘、失眠、偏头痛、眩晕、耳鸣、胆囊炎、高血压、咳嗽、痛经、感冒、肥胖症等,尤其是关于疼痛病症,每每即刻奏效。
【神经衰弱】林超岱医案点评摘抄——我的腹针学习笔记
【神经衰弱】林超岱医案点评摘抄——我的腹针学习笔记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47案】
赵某,女,37岁,重油公司工人。
因家庭压力大,出现人寐艰难,甚至彻夜难眠,依赖安眠药入睡,患者不愿服药,故求针灸治疗。
查:面色萎黄,言语低微,舌淡胖,脉细弱。
中医辨证:心脾两虚。
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左上风湿点、梁门、大横,气穴(双侧),神阙穴艾架灸。
耳穴:心、脾、神门、内分泌,王不留行耳穴压丸左右交替,2日1次。
治疗5次后,每晚可入睡6小时。
(图47-1)
【黄丽,朱国建,宋文娟. 腹针、耳穴结合治疗神经衰弱60例. 光明中医,2007,22(11): 47. 】
点评:同意本案腹针处方。
(林超岱腹针处方图47-1 )。
腹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魏建 雄 ¨ 6 ] 以腹 针处 方 引 气 归 元 ( 中 脘 、下 脘 、气 海 、 关 元) 、上 风 湿 点 ( 双 ) 为 主 穴 ,治 疗 3例 失 眠 患 者 ,经 3个 疗 程 的 临床 观察 及 随 访 ,疗 效 确 切 稳 定 。 何金彩 等_ 7 ] 将 2 2例 失 眠 患 者 分 为腹 针 组 1 O例 和 药 物 治 疗 组 1 2 例 。腹 针 组 予 腹 针 治 疗 , 主 穴 : 中 脘 ( D) 、下脘 ( D) 、 气海 ( D ) 、关 元 ( D) ;配 穴 双 商 曲 ( s ) 、双滑 肉门 ( M) 、 双
综
CHI NA ’ S NATuRo P ATH
述 中国民间疗法
.
J u I 201 4
Vo1 .22 No 7
腹 针 治 疗 失 眠 的 临 床 研 究 进 展
宗 懿 指 导 :林 超 岱
( 广 西 中 医药 大 学 ,南 宁 5 3 0 0 0 0 )
失 眠 ,中 医 又 称 “ 不寐” 。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 ( 或) 质 量 不 满 足 ,且 影 响 白天 社 会 功 能 的一 种 主 观 体 验 。腹 针 疗 法是 薄 智 云 教 授 创 立 的 以神 阙调 控 系 统 为核 心 的一 种 新 针 刺 疗 法 。通 过 腹 部 针 刺 调 节 脏 腑 、经 络 治 疗 全 身 疾 病 ,具 有 安 全 、 无 痛 、 高 效 、 快捷 、适 应 证 广 等 优 点 ,在 失 眠 治 疗 方 面 有 独 特 优 势 。现 将 近 年来 单 纯 腹 针 及 结 合 其 他 治 疗 方 法 改 善 睡 眠 质 量
一位腹针前辈的腹针运用心得
一位腹针前辈的腹针运用心得腹针是由针灸名家薄智云教授集自己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不断总结完善而成,腹针疗法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腹部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证广等优点,我自几年始开始接触腹针,共参加腹针培训多次,自腹针培训以来,我在临床治疗中,运用腹针及以腹针为主,结合其它针种而医治各种疾病,疗效独特。
经过不断的深入运用和研究临床实践精炼。
窥及腹针的冰山一角不忍自秘,与同道共飨。
以下谈谈我个人的腹针临床运用心得。
1诊疗思路1.1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故临床上,无论何疾首先诊脉,再结合四诊资料确立疾病的基本病机。
继而,按后天八卦太极数结合患者生日日期获得其后天脏腑缺陷。
综上一系列诊断,尔后按症论治开设处方。
1.2 脾胃失调乃诸病根本从我的实践和学习过的各大医案中发现一规律。
一切疾病,其根本皆因脾胃之土失调不和而致。
治病必求于本,此本实为五脏之首,五行之首。
脾胃之土也。
土生万物,土为五脏之母。
且婴儿脐带剪断时刻起,一切为后天了。
那么从先天而来的肝,脾,肾的能量要在后天以不断的消耗同时得以不断补给。
那唯有补后天之脾胃了。
因此所有有病之人皆可以引气归元来调之,然我在临床中发现一些病人引气归元因肝气郁结、脾胃寒虚中焦堵塞而不能把气机能量一下归元,那么我在中脘上五分以1.5寸的针斜54度向下深刺来加强引气归元。
把中焦之能量归流于下焦丹田处。
此引气归元加强方适用于一切病人。
1.3 左升右降调理阴阳在临床中我们遇到最多的病人为体虚多病之人,如50岁以上之群体:阳虚,阴虚之症皆有之。
但就症状而言,阴虚比阳虚病人症状严重的多。
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阳虚之体,其肾阴还是可以的。
或阴过了点导致病人怕冷,虚弱之状,补阳平阴即可。
但阴虚之症,阴少了,无力不能抱固阳,使得阳气无穷尽的散发、消耗,出现手足心热,面热等热症。
实为虚阳外越之虚热,乃阴虚而阳枯的大疾之兆。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林桂清;池则逢【期刊名称】《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9)12【摘要】目的:探讨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厦门湖里冬日晟达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接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
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睡眠质量、免疫功能。
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中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针可明显改善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调整患者睡眠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的免疫能力有关。
【总页数】4页(P2287-2289)【作者】林桂清;池则逢【作者单位】厦门湖里冬日晟达中医门诊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R574.4【相关文献】1.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2.化肝煎加味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对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3.腹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观察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4.比较右佐匹克隆片与艾司唑仑片治疗戒毒人员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5.摩腹疗法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多导睡眠图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失眠】林超岱医案点评摘抄——我的腹针学习笔记
【失眠】林超岱医案点评摘抄——我的腹针学习笔记《腹针临床效案点评》【41案】杨某,男67岁。
2年前因丧偶导致入睡困难,经多方诊治无效,迁延日久,失眠愈发加重。
现多梦健忘、腰酸、困倦乏力,每晚服用安定5mg仅维持睡眠1~3个小时。
查见形体消瘦,面色黧黑,口干少津,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为失眠症。
辩证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治拟滋肾水、泻心火、宁精府。
腹针取引气归元配商曲、气穴,耳压取心、神门、肾、交感、皮质下、垂前。
治疗3次后,睡眠有改善,嘱其药量减半,1周后停药。
连续治疗2个疗程(10次1疗程),诸症消失,睡眠达6~7个小时。
随访半年未复发。
(图41-1)【沈蓉蓉、腹针结合耳压治疗失眠症32例. 吉林中医药,2005,25(8):37. 】点评:本案腹针处方正确。
建议加双滑肉门中刺。
(林超岱腹针处方图41-1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42案】胡某,女49岁。
夜间睡眠欠佳1年余。
夜间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睡眠质量较差,多梦,醒后仍有疲倦感,伴头晕沉感,时有头痛,呈紧绷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血常规、生化、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均正常。
患者平素性情内向,情绪焦虑,曾先后服用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等药物治疗。
入院服用阿普唑仑0.8g,每晚服药后夜间睡眠时间可延长到6小时左右,但仍不能取得良好的休息效果,遂来我院就诊。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不寐”。
每日运用灵龟八法演算出当时所开的腧穴,如上午10点查表得知开穴为列缺,则取列缺、照海,施平补平泻,有针感后留针30分钟,期间施手法1次;腹针主穴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合双侧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双侧气穴。
引气归元深刺,腹四关中刺,留针30分钟。
经治疗2个疗程(6次1疗程)后,患者睡眠质量较前有所改善,阿普唑仑减为0.4g,每晚入睡较前容易,夜间睡眠时间约6小时,夜梦减少,醒后精神较前明显好转,已无倦怠、头晕头痛感。
腹针体会
【转载】腹针的部分体会【针灸】郎中 2009-02-17 12:03:58 回复转载到在腹针中调节外周的经络系统是形象酷似神龟的全息影像中心部位是神阙穴,头顶部是中脘穴,尾部是关元穴,中心部向左右延伸的边端是大横穴,两上肢以滑肉门为起点(肩部),向外向上5分为上风湿点(肘部),平行向外1寸为上风下点(腕部)。
两下肢以外陵穴为起点(髋部),向外向下5分为下风湿点(膝部),石门穴平行向外3寸为下风下点(踝部)。
商曲穴为颈部,四满(石门旁开五分)穴为骶尾部的始端。
在腹针中调节内脏的经络系统是八廓系统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腹针的八廓系统。
其中中脘为火,为离,主心与小肠;关元为水,为坎,主肾与膀胱;左上风湿点为地,为坤,主脾胃;左大横为泽,为兑,主下焦;左下风湿点为天,为乾,主肺与大肠;右上风湿点为风,为巽,主肝与中焦;右大横为雷,为震,主肝胆;右下风湿点为山,为艮,主上焦(见图2)。
八廓中每一廓的穴位都对所主脏腑有特殊治疗作用并对内脏的平衡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刺至病所腹针在治疗疾病中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它的手法特点相关,即“刺至病所”。
“刺至病所”所引起的感传,多为隐性感传。
在针刺的手法上,与传统的针刺方法不同,不要求患者有酸麻胀感,针刺的部位相对也较浅,患者感传的现象多无明显的向病性或循经性,以无规律的多向性的感传为其特征。
例如:笔者曾治一位腰痛病人,仰卧时双下肢不能伸直,用腹针的针刺方法,取气海、关元、气旁(位于气海穴旁开0.5寸)、天枢、外陵后,患者感觉自神阙穴以下有一股如潺潺流水似的濡润之气,犹如瀑布般的向下肢涌动,此时再让其伸直双下肢,腰痛症状不再发生,针3次后痊愈。
以后在临床上多次遇到这种情况,临床疗效均好。
除此之外,用腹针疗法治疗疾病,能否达到“刺至病所”,还同针刺的深浅有关。
笔者曾治疗一腿痛的病人,按照薄氏取穴方法,取气海、关元及双侧气旁、外陵、大巨。
针后既没有前者的感觉,腿痛也没缓解,病人反而感觉下肢发沉,此时笔者将针向上提起至皮下,重新感悟手下的感觉,针下有抵触即收手,此时再让病人活动下肢,病人感觉疼痛有十分明显的缓解。
最全腹针处方(225个典型病例),拿筷子也可以点穴应急自救
最全腹针处方(225个典型病例),拿筷子也可以点穴应急自救2017-12-27 11:08导读:《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收集了截至2016年1月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中的以腹针疗法为主体的典型病案,共涉及100多个常见疑难病症,225个典型病例,225个腹针处方,系史上最全腹针处方大全。
编者按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和先天经络学说指导下,按照理、法、方、穴组方原则,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来调理人体脏腑经络局部以达到脏腑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林超岱教授于2005年8月提出)腹针疗法以其安全、无痛、速效、便捷的优势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受到广大医者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运用。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收集了截至2016年1月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中的以腹针疗法为主体的典型病案,共涉及100多个常见疑难病症,225个典型病例,225个腹针处方,系史上最全腹针处方大全。
作者林超岱主任医师对于一类病症或单病症点评后均给出自己的腹针处方,并按针刺深浅、取穴单双规范地标示在“林超岱腹针处方图”上,融会贯通,易于掌握,以供读者临床参考。
该书除了点评语言主要从学术角度出发外,亦追求教授大众看懂腹针处方图,并能在家中用筷子进行腹部点穴,以便应急之需和养生保健。
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与实用性。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自2017年10月中旬上市至今首印3000册基本售罄,好评如潮,供不应求,已于近日加印5000册。
编者摘取头痛、耳聋耳鸣、过敏性鼻炎四个典型病案与同道共享,以飨读者。
头痛【1 案】男性患者,67岁。
在我院神经科住院,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编者注)术后出现头痛不适,头痛以前额部为主,性质为胀痛、搏动性头痛,神经科医师以颅痛定等药物常规处理后无效,考虑头痛原因与手术后静滴扩血管药物有关,但因病情需要,不能停止该药物使用,故请我科医师会诊,尝试以针灸处理,会诊以腹针治疗。
处方:引气归元,商曲(双)浅刺。
腹针处方
腹针处方1、耳鸣引气归元、腹四关、大横双2、失眠主穴:引气归元穴(中腕、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
配穴:商曲(双)、滑肉门(双)、下风湿点(双)、气旁(双)。
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带上眼罩,暴露腹部,上述输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避开毛孔及血管,将0(25mmx40mm规格的毫针通过针管迅速进入输穴皮下,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后,留针20分钟。
结论本研究表明腹针治疗妇女失眠症近期疗效较药物满意。
3、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取腹穴中脘、下脘、双上风湿点,高热(体温>39?)时加气海、关元针刺,病例均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可采用轻捻转、徐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方法,针毕按进针顺序依次出针,起针过程中不提插不捻转;提示腹针组退热效果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相当。
结论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作用平稳而缓和。
4、慢性荨麻疹取穴:以腹针引气归元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穴: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双侧大横穴)(方法:先测准腹针穴位,以确保疗效,然后常规消毒,用薄氏腹针专用针S4×40(34号)毫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到地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疤痕,然后施术要轻、缓。
如针尖抵达预计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
施术分3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
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
留针30分钟。
其间在神阙加灸架灸。
每曰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4周为1疗程。
结论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与西替利嗪相当,但无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安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5、膝关节术后疼痛薄氏镇痛处方:水分(M)、气旁(M、健侧)、关元(D)、外陵(M、患侧)、下风湿点(S、患侧)。
针刺配合逆腹式呼吸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逆腹式呼吸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观察作者:林艳霞刘田梅来源:《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抗腹式呼吸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和反向腹式呼吸练习,同时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评分,评价疗效,观察组6个月后复发情况。
结果:2种疗法改善睡眠均取得一定疗效,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加逆腹式呼吸能有效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失眠;针刺;腹部八卦穴;逆腹式呼吸;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Obser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bdominal Breathing on Chronic InsomniaLIN Yanxia,LIU Tianmei(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Shekou people′s Hospital,Nanshan District,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bdominal breat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Methods:The 96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and retrograde abdominal breathing exercises,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tazolam Tablets.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was used to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o compare th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and the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after 6months.Results:The two treatments improved sleep,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inverse abdominal breathing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chronic insomnia.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words Chronic insomnia;Acupuncture; Abdominal Bagua points; Inverse abdominal breathing;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中图分类号:R256.23;R246.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4.021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
腹针联合针刺安眠穴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
腹针联合针刺安眠穴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
魏停;马睿杰;季明;蓝丽君;赵雨菲;符文明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6(051)010
【摘要】笔者采用腹针联合针刺安眠穴治疗失眠患者6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在本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部连续收集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其中治疗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0-75岁,平均45.62±3.15岁;平均病程124.35±2.35天;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1-72岁,平均44.86±3.32岁,
【总页数】1页(P755)
【作者】魏停;马睿杰;季明;蓝丽君;赵雨菲;符文明
【作者单位】浙江省云和县中医医院浙江云和 32360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 310005;浙江省云和县中医医院浙江云和 323600;浙江省云和县中医医院浙江云和 323600;浙江省云和县中医医院浙江云和 32360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针刺"安神点"配合腹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2.孙氏腹针结合针刺四关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3.腹针联合针刺安眠穴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
4.针刺安眠穴联合三阴交温针灸治疗痰湿中阻型失眠的临床效果
5.滞针震颤针刺法刺激安眠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林超岱医案点评摘抄——我的腹针学习笔记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41案】
杨某,男67岁。
2年前因丧偶导致入睡困难,经多方诊治无效,迁延日久,失眠愈发加重。
现多梦健忘、腰酸、困倦乏力,每晚服用安定5mg仅维持睡眠1~3个小时。
查见形体消瘦,面色黧黑,口干少津,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为失眠症。
辩证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治拟滋肾水、泻心火、宁精府。
腹针取引气归元配商曲、气穴,耳压取心、神门、肾、交感、皮质下、垂前。
治疗3次后,睡眠有改善,嘱其药量减半,1周后停药。
连续治疗2个疗程(10次1疗程),诸症消失,睡眠达6~7个小时。
随访半年未复发。
(图41-1)【沈蓉蓉、腹针结合耳压治疗失眠症32例. 吉林中医药,2005,25(8):37. 】点评:本案腹针处方正确。
建议加双滑肉门中刺。
(林超岱腹针处方图41-1 )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42案】
胡某,女49岁。
夜间睡眠欠佳1年余。
夜间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睡眠质量较差,多梦,醒后仍有疲倦感,伴头晕沉感,时有头痛,呈紧绷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血常规、生化、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均正常。
患者平素性情内向,情绪焦虑,曾先后服用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等药物治疗。
入院服用阿普唑仑0.8g,每晚服药后夜间睡眠时间可延长到6小时左右,但仍不能取得良好的休息效果,遂来我院就诊。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不寐”。
每日运用灵龟八法演算出当时所开的腧穴,如上午10点查表得知开穴为列缺,则取列缺、照海,施平补平泻,有针感后留
针30分钟,期间施手法1次;腹针主穴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合双侧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双侧气穴。
引气归元深刺,腹四关中刺,留针30分钟。
经治疗2个疗程(6次1疗程)后,患者睡眠质量较前有所改善,阿普唑仑减为0.4g,每晚入睡较前容易,夜间睡眠时间约6小时,夜梦减少,醒后精神较前明显好转,已无倦怠、头晕头痛感。
再治疗1疗程后患者已不需服用阿普唑仑,仍可保存5~6小时睡眠,入睡较前容易,夜间少梦,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图42-1)
【段权. 腹针结合灵龟八法治疗失眠症10例. 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7: 166. 】
点评:本案腹针处方正确。
(林超岱腹针处方图42-1)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43案】
患者,女,29岁。
2005年10月17日初诊。
患者主诉失眠5年,近1年加重,伴头痛、健忘、神疲乏力、多梦、心烦,腰酸。
长期服用安定,虽有一定疗效,入睡仍困难,夜间睡眠时间仅1~3小时,舌淡红少苔,脉弦细。
证属心肾不交,治以养心安神、交通心肾。
取穴:腹针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气旁(双)、气穴(双);耳针取神门、皮质下、心、肾。
经治1疗程(隔日1次,10次1疗程)后,病情改善,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夜间能睡3~5小时,2疗程后即可入睡近8小时。
后每日1次,经3个疗程
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图43-1)
【郑坛明.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失眠52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114. 】
点评:本案腹针处方正确。
双气旁、双气穴两可之间。
(林超岱腹针处方图43-1 )
作者简介:
林超岱,中医主任医师,师承薄智云教授,是腹针疗法的第一传承人。
1998年拜师学习,2002年开始在薄教授亲自指导下进行临床运用,将薄教授开创性的理论“先天经络学说”完美地应用在为患者治疗上: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骶椎关节狭窄、膝踝关节退行性病变、肩周炎、网球肘、失眠、偏头痛、眩晕、耳鸣、胆囊炎、高血压、咳嗽、痛经、感冒、肥胖症……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林超岱教授治疗患者已逾400人,治疗效果较好达到95%以上,其中疼痛病症更是每次都立刻见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原副社长、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西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桂籍卫生医药界联谊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