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8高二上·伊宁期中)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⑤⑥⑦
C . ③⑤⑥⑦
D . ③④⑤⑥⑦
2. (2分) (2016高二上·亭湖期中) 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2H2(g)+O2(g)═2H2O(l)△H=﹣142.9 kJ•mol﹣1
B . H2(g)+ O2(g)═H2O(l)△H=﹣285.8 kJ•mol﹣1
C . 2H2+O2═2H2O△H=571.6 kJ•mol﹣1
D . H2(g)+ O2(g)═H2O(g)△H=﹣285.8 kJ•mol﹣1
3. (2分)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热
D . 同温同压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4. (2分)(2018·青岛模拟) 同一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常温下,含甲的化合物r
浓度为0.1mol·L-1时溶液pH=13。

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的半径最小。

p和q分别是元素丙和丁的单质,其中p为浅黄色固体。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产物水已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甲>乙>丙>丁
B .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C12+H2O H++Cl-+HClO
C . m、n的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
D . 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以发生反应
5. (2分)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 (2分) (2016高一上·温州期末) 下列变化中,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 H2O→H2
B . FeCl3→FeCl2
C . C→CO2
D . CaO→Ca(OH)2
7. (2分) (2016高三上·河北期中) 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 (g)+2H2O(g)△H1=﹣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2=﹣1160kJ•mol﹣1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1
B . CH4(g)+4NO2(g)=4NO(g)+CO2(g)+2H2O(l)的反应热为△H3 ,则△H3>△H1
C . 若用0.2molCH4还原NO2至N2 ,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一定为173.4kJ
D . 若用标准状况下2.24LCH4还原NO2至N2 ,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1.6mol
8. (2分)(2018·盐城模拟) 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用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示意图和相关热化学反应如下:
2Ni(s)+O2(g)=2NiO(s)△H=-479.8 kJ·mol-1
CH4(g)+NiO(s)=CO(g)+2H2(g)+Ni(s)△H=akJ·mol-1
CH4(g)+2NiO(s)=CO2(g)+2H2(g)+2Ni(S)△H=b kJ·mol-1
CH4(g)+4NiO(s)=CO2(g)+2H2O(g)+4Ni(s)△H=156.9 kJ·mo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CO2(g)+CH4(g)=2CO(g)+2H2(g) △H=(2a-b) kJ·mol-1
B . CH4(g)+2O2(g)=CO2(g)+2H2O(g)△H=-802.7 kJ·mol-1
C . 甲烷在“燃料反应器”中反应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D . 含碳燃料利用“化学链燃烧技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分离与回收
9. (2分) (2016高三上·石家庄期中)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O2(g);△H=+241.8kJ/mol
H2(g)+ O2(g)=H2O(l);△H=﹣285.8kJ/mol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 . 吸热88 kJ
B . 吸热44 kJ
C . 放热44 kJ
D . 吸热2.44 kJ
10. (2分) (2018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金属铝分别和O2、O3发生反应生成Al2O3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l(s)与O3(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l(s)+O3(g)=Al2O3(s) ΔH =-1559.5 kJ·mol-1
B . 等质量的O2比O3的能量低
C . 1 mol O2完全转化为O3 ,需吸收142 kJ的热量
D . 给3O2(g) 2O3(g)的平衡体系加热,有利于O3的生成
11. (2分) (2016高二上·长安期末)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H=﹣47.2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H=+640.5kJ•mol﹣1
则14g CO气体与足量FeO充分反应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的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为()
A . 放出218 KJ
B . 放出109kJ
C . 吸收218 kJ
D . 吸收109 kJ
12. (2分)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H1
2H2(g)+O2(g)═2H2O(g)△H2
C(s)+O2(g)═CO2(g)△H3
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H为()
A . △H1﹣5△H2﹣12△H3
B . 2△H1﹣5△H2﹣12△H3
C . 12△H3﹣5△H2﹣2△H1
D . 12△H3+5△H2﹣2△H1
13. (2分)含NaOH 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28.6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NaOH(aq)+HCl(aq) = NaCl(aq)+H2O(1) △H=+28.6kJ/mol
B . NaOH(aq)+HCL(aq) = NaCl(aq)+H2O(1) △H=-28.6kJ/mol
C . NaOH(aq)+HCl(aq) = NaCl(aq)+H2O(1) △H=+57.2kJ/mol
D . NaOH(aq)+HCl(aq) = NaCl(aq)+H2O(1) △H=-57.2kJ/mol
14. (2分) (2018高二上·兰州期中) 在燃烧2.24L(标准状况)CO与O2的混合气体时,放出11.32kJ的热量,最后产物的密度为原来气体密度的1.25倍,则CO的燃烧热为()
A . 283 kJ·mol-1
B . -283 kJ·mol-1
C . -566 kJ·mol-1
D . 566kJ·mol-1
15. (2分) (2016高二上·西湖期中) 用锌和1mol/L稀硫酸溶液制取氢气,欲提高制取氢气的速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 . 改用98%的浓硫酸
B . 使用更小颗粒的锌粒
C . 滴入少量CuSO4溶液
D . 加热
16. (2分) (2017高二上·岐山期末) 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或升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 SO2(g)+NO2(g)⇌SO3(g)+NO(g)△H<0
B . 4NH3(g)+5O2(g)⇌4NO(g)+6H2O(g)△H<0
C . C(s)+CO2(g)⇌2CO(g)△H>0
D . H2S(g)⇌H2(g)+S(s)△H>0
17. (2分)在一定条件下,测得2CO22CO+O2(反应从CO2开始)平衡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此条件下,CO2的分解率为
A .
B .
C .
D .
18.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⑥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A . ①③④⑤
B . ②③⑥
C . ③④⑤⑥
D . ②④⑤
19. (2分)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所以反应速率很高
B . 过程的自发性既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也能用于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
C .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电解质溶液的电解
D . 溶解度较小的BaSO4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溶解度略大的BaCO3
20. (2分)已知:S(g)+O2(g)═SO2(g);△H1
S(s)+O2(g)═SO2(g);△H2
2H2S(g)+O2(g)═2S(s)+2H2O(l);△H3
2H2S(g)+3O2(g)═2SO2(g)+2H2O(l);△H4
SO2(g)+2H2S(g)═3S(s)+2H2O(l);△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H1<△H2
B . △H3<△H4
C . △H5=△H3﹣△H2
D . 2△H5=3△H3﹣△H4
21. (2分) (2017高二上·临川期中)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 . 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D . a>b
22. (2分) (2017高二上·浏阳开学考) 对于可逆反应2A(g)+3B(g) 3C(g),在一定条件下,使一定量A和B气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具有的关系是()
A . 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A):c(B):c(C)=2:3:3
B . 平衡混合物体积是反应开始前的3/5
C . 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 . 单位时间内,若消耗了a mol A物质,则同时也消耗了1.5a mol C物质
23. (2分) (2017高二上·武邑期中) 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H<0.得到如表中的两组数据:
实验编号温度/℃平衡常数
/mol﹣1•L
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
间/min
SO2O2SO2O2
①T1K142x0.86
②T2K2420.4y t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x=1.6,y=0.2,t<6
B . T1、T2的关系:T1>T2
C . K1、K2的关系:K2>K1
D . 实验1在前6 min的反应速率v (SO2)=0.2 mol•L﹣1•min﹣1
24. (2分)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若其它条件都不变,探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可得到如下两种v﹣t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b1>b2 , t1>t2
B . 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一定相等
C . A的平衡转化率(Ⅱ)大于(Ⅰ)中A的转化率
D . 若m+n<p+q,则压强变化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影响程度大
二、填空题 (共4题;共20分)
25. (4分)某学生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他将50mL0.5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由图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________.
(2)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的盐酸跟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
________.
(3)该同学做实验时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 . 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 . 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 . 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 . 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E . 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4)将V1ml 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温度,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通过分析图象可知,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该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________mol/L.
26. (3分) (2016高一下·大庆期中) 常温常压下,断裂1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单位为KJ.mol﹣1)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1)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
C﹣F427C﹣Cl330C﹣I218
H﹣H436S=S255H﹣S339
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规律预测C﹣Br键的键能范围:________<C﹣Br键能<________.
(2)写出H2(g)与S2(g)反应生成H2S(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7. (8分)小明在做“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取了两只试管,均加入4mL 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和2mL 0.1mol/L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凉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1)①需要用________来酸化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A________tB(填“>”、“=”或“<”).
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实验室有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明利用这个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操作为:
①配制250mL溶液:准确称量5.0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mL溶液.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0mol•L﹣1KMnO4溶液装入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在实验中发现,刚滴下少量KMnO4溶液时,溶液迅速变成紫红色.将锥形瓶摇动一时间后,紫红色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色了.请解释原因:________.当________,证明达到滴定终点.
③计算: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则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________mL,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此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
A 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 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
C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28. (5分)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 2CO2(g)+N2(g).
(1)若在一定温度下,将1.0molNO、0.5molCO充入0.5L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达到平衡时NO、CO、CO2、N2物质的量分别为:0.8mol、0.3mol、0.2mol、0.1mol,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3mol,平衡将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2) CO可以合成甲醇.已知:
①2CH3OH(g)+3O2(g)=2CO2(g)+4H2O(l)△H=﹣1529kJ•mol﹣1;
②2CO(g)+O2(g)=2CO2(g)△H=﹣566.0kJ•mol﹣1;
③2H2(g)+O2(g)=2H2O(l)△H=﹣571.6kJ•mol﹣1;
则CO(g)+2H2(g)⇌CH3OH(g)△H=________kJ•mol﹣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20分) 25-1、
25-2、
25-3、
25-4、
26-1、
26-2、
27-1、
27-2、28-1、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