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参考1)花的学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花的学校》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2019秋季2 花的学校【教学目标】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1.读拼音,写词语。
luò xià huānɡ yě kǒu dí tiào wǔ()()()() kuánɡ huān fànɡ jià cāi chū shǒu bì()()()()2.选字组词。
裳棠海()衣()湿碰()撞()润潮()3.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用“”标出。
(1)桃花杜鹃花梅花月季(2)荷花菊花牡丹向日葵(3)桂花牵牛花芙蓉百合(4)腊梅水仙杜鹃马蹄莲4.按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吹着()。
于是,()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上()、()。
参考答案1.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猜出手臂2.棠裳碰湿湿3.(1)梅花(2)菊花(3)牵牛花(4)腊梅4.落下荒野口笛一群一群突然跳舞狂欢2 花的学校【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第1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再如:“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
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力,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
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第3篇】教学反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时,教给学生有效的、可操作的阅读方法。
本教学设计着力引导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同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和朗读课文的方法,走进文本,感悟语言的生动有趣。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花的学校》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三、多音字 地dì(地下)de(高兴地) 假jiǎ(真假)jià(假期) 四、近义词: 轰响——轰鸣 湿润——潮湿 碰触——碰撞 急急忙忙——匆匆忙忙 五、反义词: 湿润——干燥 狂喜——沉痛 急急忙忙——从从容容
六、我会写:
落luò(落下、掉落、落落大方) 荒huāng(荒凉、饥荒、荒野) 笛dí(笛子、长笛、笛声) 舞wǔ(跳舞、舞蹈、歌舞) 狂kuáng(疯狂、狂风、狂喜) 罚fá(罚款、处罚、惩罚) 假jià(假日、暑假、假期) 互hù(互相、互补、互助) 所suǒ(所以、住所、所有) 够gòu(不够、能够、足够) 猜cāi(猜想、猜测、猜中) 扬yáng(飞扬、飘扬、扬起) 臂bì(双臂、臂力、手臂)
1.边读文边思考问题并交流 2.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学生自由谈谈读课文的感受。 4、画一画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花的学校》板书
泰戈尔 落荒 笛 狂舞
互 所够
罚假 猜 扬臂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四)、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指导学生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读了课文,谈谈你读懂了什么?画一画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自主提问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其对诗歌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六、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如果不信,那 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花的学校》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花的特点和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保护花的意识;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学会运用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含义;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选读•《花的学校》2. 节选解读(1)描写花的样貌会营造出丰富而自然的画面。
比如使用词语“缤纷”、“芬芳”等词语描写花的颜色。
(2)揭示花的生命过程在渐渐脆弱中掉落,到落入土壤,最后又重新冒出新芽,伴随人们的生活,五味杂陈却又充满生机。
(3)描写花的特征按照颜色、形态和香味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描写,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花的特征。
3. 教学重点1.立意分析:了解文本的主旨思想,懂得作者运用事例描述花的生命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花是脆弱而有生命力的生命体,激发学生保护花的意识。
2.内容理解:培养学生领悟和厘清文本内容的能力,明确花朵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的生活的交织。
3.词汇掌握:巩固学生新学习的生字词,并在综合活动中巧妙应用。
4. 教学难点1.课文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文本获得更多的文本内涵;2.生字词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迅速将生字词运用起来。
5. 教学方法1.板书记词,讲故事法;2.课内问答;3.图片展示法。
6. 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以枯枝上的鲜花为例,介绍花为什么是生命性的东西;2.分组讨论,为什么有的花很容易凋谢;3.引出今天的课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关于花的诗歌《花的学校》,在文中作家运用生活中的案例展现了花的生命特征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中心教学1.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及其意思,并请学生跟读出来;2.通过板书记词和案例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与其他组合作,完成文本研读的任务: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的生动细节,认识花开花落的过程;4.通过提出问题和提纲契合,让学生在生活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反思《花的学校》部编版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观察活动进行得较为顺利。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观察结果的描述不够准确,可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的自然美景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花儿在大自然中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举例:课文中描述的“阵雨落下,荒野的花儿在跳舞”,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美好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学习生字词,掌握词汇用法。本节课的生字词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花的学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花儿们的变化?”比如,花儿们在雨后是如何跳舞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花儿学校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反思《花的学校》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花的学校》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第18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学习生字词,如“落、荒、笛、舞、狂、罚”等;掌握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如“阵雨落下,荒野的花儿在跳舞”;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进行课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他们发挥想象,体验花儿的学校生活。
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篇1)从事数学教学已二十多年,在不断的摸索、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逐渐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教学这项工作,不敢说自己在教学上多么的有经验,下面仅谈一些感受。
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深化,也有正误辩论,有积极的合作。
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
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
乐在其中,我努力改变教学方法方式。
很多时候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的教授,习惯现成的接受问题,缺少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自己去解决的,还有很多题目,尤其是那些比较多的,看起来比较负责的,很多学生第一反映就是不会做,不会自己动笔去算,思考,试着去解决问题的。
不太喜欢动脑筋,怕算。
还有就是在做题时,有些同学对于错的题,错了也就错了,并没有在课后去针对错题分析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这也可能会导致他再次出现这个错误,还有老师讲过的题目,没有好好的理解,下次出现相类似的或者是变的稍微复杂了一些,就不会做的。
课后缺少去反思,把里面的原理搞清楚的。
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数学知识点,学了这个知识你有什么用,貌似生活中不怎么用得上的?学生还找不到学习的目标。
从而觉得学习数学没意思,作用不大。
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这个问题,我讲解了很多现实数学作用的例子,慢慢的觉得他们对学习数学比较感兴趣了,也认识到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说小话的情况,这也就会导致对学习内容会学得不彻底,理解不完善。
在上某些貌似简单的内容,就不怎么认真听,感觉会的,其实考试的时候稍微换下题目就不会做了,或者是做错了。
平时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讲考试的试卷,针对他们会出现的问题都经常强调的,慢慢的有点好转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的学校》教学反思引言《花的学校》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讲述了花朵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通过花朵的视角传达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本文的理解和感受有待提高,因此,我在反思中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在下一次教学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1. 文本引入不够生动有趣在上课的前期,我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没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应该在开头阶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测故事的发展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文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计划使用一张插图或者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聆听来猜测花的学校是怎样的地方,从而主动进入文本,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2. 缺乏互动性的课堂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花的情感和经历。
例如,我可以提供几个角色,比如小花、大城市中的花等,让学生分组扮演,亲身体验花在不同场景下的喜怒哀乐。
这种互动性的角色扮演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中花的情感。
3. 缺乏思维导图等视觉工具的应用在教学中,我未能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等视觉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下一次教学中,我计划在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制作思维导图,将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等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涵。
4. 缺少情感与审美的培养《花的学校》这篇课文通过花的视角传达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绝佳素材。
在教学中,我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通过感受花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珍爱生命的观念。
此外,我还应该引导学生欣赏花的美丽和色彩,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欣赏花卉的图片、观察花开花谢的过程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感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花的学校》一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关键点:1.充分研读教材,把握教学重点。
这篇文章有很多值得挖掘的语文要素,但是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必须要有所取舍。
通过研读教材,将想象画面及“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教学重点,然后围绕这两点设计教学,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
2.紧扣语文要素,巧破教学难点。
本单元语文要素为“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对于本课来说,除了让学生发现本篇文章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之外,最难的是能发现修辞上的新鲜,然后还能进行仿写。
因此,在教学时,先是通过各种读,充分挖掘、感受教材中花儿情感的变化,接着再让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最后发现、顿悟这种修辞表达的新鲜感后进行仿写。
这样的分层推进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遵循教学规律,致力学以致用。
教学生字词时,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各字词的特点,结合已有的知识水平,步步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学习,然后集中力量识记比较难的字词;在引导学生发现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时,也是分解难度,等学生充分掌握方法后,再适时拓展阅读,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夯实了能力训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反思第【2】篇〗《花的学校》这篇课文原是泰戈尔的一首诗,本身是诗,又是外国诗。
我很怕讲诗,诗太抽象,诗里边的诗意,很多时候,我觉得谁也无法去教给谁,这太需要自我的感受了。
诗重在朗读,在朗读中自会有所感悟。
但是若是机械地一遍一遍地去读,难免太过枯燥,让孩子失去了去感受诗意的兴趣。
备这一课的晚上,我刚好听见朋友放了一段有关雷雨的纯音乐,我突然想到:这不就是一段情境导入吗?课堂上,我把课文分成了3部分去进行教学。
前5段,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例如我范读前两段,遇见如“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此类的好句子时,便停下来,让孩子们去反复接读(指名读,齐读),不刻意去讲好句子的“好”,而是给孩子读的时间,他便有了感受的空间。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优秀12篇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优秀12篇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花的学校》1教学目标:1、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花儿朵朵》。
2、能简单地学跳彝族传统舞蹈——摆手舞,并能跟着音乐伴奏有节奏的表演跳。
3、能准确地根据节奏使用打击乐器——手串铃为歌曲进行伴奏。
4、通过创设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的材料,让学生知道彝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1、准确掌握节奏,学生尝试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跟着歌曲伴奏表演彝族摆手舞。
3、并准确的按节奏使用手串铃为歌曲进行伴奏。
课前准备:手串铃若干,ppt,钢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在我国的西南部呀,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彝家山寨去走一走,逛一逛,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出发吧!起立。
1、生随着老师边听音乐边律动师: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来到了彝族的山寨,这个是我们彝族人民住的吊脚楼,彝族的人们身上绣满了花鸟鱼虫,它们代表吉祥,头上和身上呀也带满了漂亮的银饰,姑娘们穿着长长的彩色的摆裙,在舞蹈,她们喜欢演奏乐器,能歌善舞,快看,这个山寨的人们啊,在跳起舞来欢迎我们呢。
2、播放音乐伴奏,师随着音乐舞蹈师:他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加入舞蹈的队伍当中,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起立。
3、学习彝族摆手舞师:刚才大家做的还不错,先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他们最有名的摆手舞,我们先来学脚上的动作,左右左踢,右左右踢,你们真聪明,小手的动作要怎么做呢,刚才老师怎么做的,下上下上,把你的小胯动起来,好我们一起来做做看,真棒,牵起手来,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舞蹈,加入他们的摆手舞当中。
第二遍时将手举到头顶再跳一次。
好的轻轻地坐回座位。
二、游戏接龙学唱歌曲1、按节奏读歌词师:刚才我们舞蹈的时候,听到彝族小朋友唱到什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
(播放花儿朵朵)师:你听到他唱到了什么。
生答师:听听看他们说了什么呢(老师打响板念歌词,出示歌词)。
能不能用接龙的方式,老师来说红色的部分,你们说蓝色的部分,可以吗?我们试试看。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花的学校》教学反思引言《花的学校》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所充满生机与美丽的花的学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以及情感体验。
本文将对《花的学校》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相对较低,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也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阅读来提高语文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3.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1. 导入在导入环节,我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对大自然与花朵的初步感知。
导入问题:大家在家门口或者学校的周围有没有看到过鲜花?鲜花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通过引导学生的自由讨论,激发起他们对花朵的兴趣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2. 阅读课文在阅读环节,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和合作阅读两种方式。
首先,我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扮演一个角色,例如一组扮演花瓶、一组扮演开花的花朵、一组扮演香囊等等。
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然后,我让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朗读一段,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理解和评价。
通过合作阅读,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促进彼此的学习。
3. 感悟与表达在感悟与表达环节,我采用了情景模拟和创作续写方式。
首先,我设置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蜜蜂,飞到《花的学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你在花丛中穿梭飞舞时,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感官感受去理解课文。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创作续写,让他们想象自己是一朵开在《花的学校》中的花朵,记录下自己在那里的一天一晚。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培养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花的学校》教案(附反思)
描写花儿很欢乐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谁
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
然段。)
(2)(课件出示 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
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
新课 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教学
指名读预习任务。
() 分钟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下面我
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
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认真预习了这篇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
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
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
读课文。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诗歌的语言好美,
花儿好可爱!)
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板书:跳舞 狂欢 跑出来)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跑出来、跳舞、狂欢”
写出了怎样的花儿们??(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板书:美丽 活泼 可爱 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
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
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
《花的学校》课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花的学校》课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花的学校》课文教学反思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花的学校》课文教学反思1《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
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根据课后要求,我也背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背诵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
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
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花的学校》课文教学反思2《花的学校》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写得一篇散文诗。
它的特点是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是又没有分行和押韵。
然而形式的不同,并不影响诗歌带给我们的视觉和心灵的美的享受。
文中想象丰富而奇特,表达巧妙,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人的行为,运用“走过,吹着,一来”,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和花朵们赶赴宴会的生动。
这样的文字自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学反思《花的学校》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所花的学校的情况。
该课文通过描述学校内各种各样的花卉,让孩子们了解各种花卉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同时也启发了孩子们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讲了一些关于花卉的基本知识,引发了孩子们对花卉的兴趣。
接着,我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每种花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花期、用途等。
在讲解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花卉的形态、颜色、气味等,让孩子们学会用形象的语言表述感受。
在课文的分析和理解方面,我通过问题引导孩子们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对花卉的热爱和敬重,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爱护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同时,我也鼓励孩子们多从生活中的花卉入手,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也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比如通过手工、画画、观察等方式,让孩子们加深对花卉的认识和感受。
特别是在手工制作花朵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细致的操作和耐心的动手学习,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态度。
通过《花的学校》的教学,我认为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们多关注自然,从花卉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好,培养孩子们爱护自然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此外,通过教学《花的学校》,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思考。
首先是课堂教学的时间。
由于《花的学校》是一篇经典的课文,教材中也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扩展阅读,因此时间紧迫,往往难以面面俱到。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和体验。
其次是教学的多样性。
尽管《花的学校》这篇课文非常优秀,应用广泛,但也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深化和扩展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比如,可以通过采摘鲜花、参观花卉展馆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花卉的生长和使用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
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一.教学效果: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
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成功之处: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再如:“想一想,在花的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
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师活动:一、复习导入: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四、学生活动: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分大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花孩子冲出来美丽,活拨,可爱六、教学反思: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因而我将教学重点放到感情朗读课文上。
让学生走进课文,真正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并从中读出滋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的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作者泰戈尔的资料。
学生准备:自己预习课文,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再读课文:四、学写生字:五、课堂小结:你读了《花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六、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第【1】篇〗花的学校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
掌握“假”这个多音字。
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
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裳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一、复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花的学校教学反思第1篇】《花的学校》教学反思《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
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一些效果:1.画出“花的学校”。
这篇课文语句优美,景色很美,画面感很强,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前把“花的学校”根据自己的认知,用画笔画下来。
这样使学生对课文的导读扎实有效。
2.直观教学,扩展想象空间。
这堂课,我利用多媒体,采用看图、看录像、课堂表演等多种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再如,教师预先用手机录制的课间校园小视频,看录像:“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让学生演一演,自己会怎么想。
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通过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
3.放飞想象,说写结合。
教学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
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迎春花、喇叭花……然后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和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走进文本。
在本段中我是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来想象的。
首先确定重点词语是“跳舞、狂欢”,然后我把自己当成那些花——如果让我狂欢,我该怎么做,同学们怎么做?再想想:花在风雨交加的情境中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就会理解花儿的活泼、可爱、向上,体会到童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参考1)花的学校
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读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
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
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