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大纲(最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炮制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时:68学时
适用专业:中药制药技术
(三)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剂、制剂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用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炮制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在学习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后进行本课程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中药炮制的起源、现状炮制在临床的作用,炮制品的性状、特征;了解中药炮制机械的性能、工作原理及历代医药书籍中有关炮制论述和中药炮制现代化研究等,具有从事中药炮制的教学、科研及开发应用的能力,为培养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和教学见习。
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交代疑点。
并通过CAI 辅助教学、电化教学、示教、参观和实习等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中药炮制的起源、现状炮制在临床的作用,炮制品的性状、特征;了解中药炮制机械的性能、工作原理及历代医药书籍中有关炮制论述和中药炮制现代化研究等,具有从事中药炮制的教学、科研及开发应用的能力,为培养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重点:掌握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的影响以及炮制工艺
本课程难点:中药炮制的原理和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
单元一绪论
(一) 教学内容: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着重讲解中药炮制历史的发展概况以及重要的炮制文献)。
中药炮制的有关的法规。
(二)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熟悉中药炮制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的炮制文献;了解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三)重点、难点:
中药炮制的含义
单元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一)教学内容:
从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讲明中医用药法则,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适应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需要,讲明药物自身属性多偏,通过炮制以调整其性,使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要求;讲明成药和汤剂饮片对炮制要求有所不同,均能影响临床疗效。
(二)目的要求:
掌握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熟悉中药炮制如何影响临床疗效;了解传统的炮制原则。
(三)重点、难点:
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
单元三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
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制剂等方面说明炮制目的,从中药主要成分——生物碱、甙类及挥发油成分等方面,说明炮制对其影响。
(二)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炮制对化学成分影响
单元四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一)教学内容:
讲述雷公炮炙十七法、三类分类法、五类分类法、药典分类法、工艺和辅料相结合分类方法等炮制分类方法。
简单介绍中药炮制常用敷料。
(二)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的各种分类方法;熟悉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三)重点、难点
炮制方法的分类
单元五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
(一)教学内容:
讲述中药炮制品贮藏中变异现象与因素;中药炮制品贮藏保管常用的方法及新技术。
重点讲授炮制品的净度、片型及粉碎粒度、色泽、气味等外观要求,在内在质量上讲授水分、灰分、浸出物等。
(二)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品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因素;熟悉常用的贮藏保管方法,熟悉炮制品的质量要求;了解贮藏保管新技术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炮制品质量要求
单元六净选与加工
(一)教学内容:
讲授净选加工的目的意义,举例说明净选加工的各种操作方法。
(二)目的要求:
掌握各种净选加工的操作方法及有关药物,熟悉净选的目的与意义,了解其他加工方法。
(三)重点、难点:
不同药材的净选方法
单元七饮片切制
(一)教学内容:
讲授饮片的含义及其发展史,重点介绍切制目的、饮片类型、检查方法、影响因素、包装及干燥方法。
(二)目的要求:
掌握饮片切制的目的,切制前药材水处理的原则,药材检查方法、切制、干燥、包装的要点;熟悉饮片类型及其适宜药物。
(三)重点、难点:
饮片的切制方法
单元八炒法
(三)教学内容:
讲授炒黄、炒焦、炒炭、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各种方法的含义、目的要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和炮制作用。
介绍研究概况。
掌握药物:槐米、白芥子、苍耳子、山楂、蒲黄、苍术、斑蝥、山药、白术、马钱子、阿胶、水蛭。
熟悉药物:王不留行、牵牛子、莱菔子、栀子、槟榔、荆芥、干姜、僵蚕、穿山甲、龟甲等。
(二)目的要求:
掌握各种炒法的操作方法、目的、注意事项;熟悉清炒法及各种辅料炒的含义。
掌握各种炒法所讲代表药的药物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成品质量;了解其来源和炮制研究。
(三)重点、难点:
不同程度的炒制要求
单元九炙法
(三)教学内容:
讲授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及油炙法的含义、目的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成品质量和炮制作用。
介绍研究概况。
掌握药物有大黄、黄连、当归、延胡索、乳香、柴胡、黄柏、知母、杜仲、甘草、黄芪、麻黄、厚朴、淫羊藿等。
熟悉药物有白芍、蟾酥、车前子、马兜铃、百合、竹茹等。
(二)目的要求:
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目的、注意事项、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熟悉各种炙法的含义。
掌握所讲代表药的药物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成品质量;了解其来源和炮制研究(三)重点、难点:
炙法中液体的作用
单元十煅法
(一)教学内容:
讲授明煅、煅淬及扣锅煅等三种煅法的含义、目的、特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明煅和暗煅的区别,煅淬辅料的选择及用量、成品质量和炮制作用。
介绍研究概况。
掌握药物为明矾、代赭石、自然铜、炉甘石、血余炭。
熟悉药物为棕榈炭、龙骨、牡蛎、干漆等。
(二)目的要求:
掌握各种煅法的操作要点、成品质量及注意事项;熟悉煅制的目的及明煅与扣锅煅的区别、现代研究概况;了解各种煅法的含义、特点。
(三)重点、难点:
煅法的火力控制
单元十一蒸煮燀法
(一)教学内容:
讲授蒸、煮、燀法的含义、目的要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辅料的选择和用量,成品质量和炮制作用;介绍研究概况。
掌握药物为何首乌、黄芩、地黄、川乌、藤黄、苦杏仁等。
熟悉药物为黄精、五味子、远志。
(二)目的要求:
掌握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成品质量和注意事项;熟悉现代研究概况;了解蒸煮燀法的含义及目的。
(三)重点、难点:
蒸、煮、婵的区别
单元十二复制法
(一)教学内容:
讲授复制法的含义、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辅料的选择及用量,成品质量和炮制作用。
(二)目的要求:
掌握复制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熟悉现代研究概况;了解复制法的含义,复制目的。
掌握药物为半夏、天南星(含胆南星)。
(三)重点、难点:
课堂讲授、多媒体结合实验课操作
单元十三发酵、发芽法
(一)教学内容:
讲授发酵、发芽法的含义、目的、辅料的作用及用量。
重点介绍发酵、发芽的条件,成品质量及临床应用。
掌握药物为六神曲、麦芽。
熟悉药物为淡豆豉、大豆黄卷。
掌握制备条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熟悉炮制目的;了解发酵、发芽法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
操作
单元十四制霜法
(一)教学内容:
讲授制霜法的含义、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和炮制作用;介绍研究概况。
重点药物为巴豆、西瓜霜。
熟悉药物为鹿角霜、砒霜。
(二)目的要求:
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成品质量;熟悉制霜目的;了解制霜法的含义、分类。
(三)重点、难点:
制霜的操作
单元十五其他制法
(一)教学内容:
讲授烘、焙、煨、提净、水飞、干馏等其他制法的含义、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和炮制作用。
掌握药物为肉豆蔻、芒硝、硇砂、朱砂、雄黄。
熟悉药物为蜈蚣、木香、竹沥等。
(二)目的要求:
掌握操作方法、操作要点、成品质量及注意事项;熟悉炮制作用与炮制目的及现代研究概况;了解烘、焙、煨、提净、水飞、干馏法等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
烘等几个字的含义
附录:中药炮制研究
(一)教学内容:
讲授中药炮制的文献整理炮制原理探讨、中药饮片现代化研究以及中药炮制的发展动态等。
(二)目的要求:
掌握炮制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
熟悉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研究。
了解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等。
文献搜索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实验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安排的,包括传统实验和现代实验两部分。
通过实验课,一方面使学生继承传统的制药技术,并掌握中药炮制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掌握药物炮制前后变化的一般测定方法,为能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炮制的一般研究打下基础。
因此,要求学生不但要学好中药炮制学基本理论,而且还须复习巩固所学过的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实验安排
四、考核办法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实验操作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实训成绩20%,期末考试50%。
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实训成绩20%+期末考试60%
五、学时分配表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二)推荐参考书
制定:马灵珍审稿:×××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