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力理论,企业知识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在进入者 新进入者威胁
行业内竞争者 讨价还价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能力 购买商
讨价还价 供应商Βιβλιοθήκη 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替代产品
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一、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
1.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的概念(“规模”的含义) (2)成本障碍
几种业务的规模匹配 联合成本 纵向联合经营(产业链角度)
2.产品差异
结构一行为一绩效(SCP)范式 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内的竞争状态,并决定了企业的 行为及其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企业的绩效。因此波特 提出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1)产业结构分 析——五力竞争模型,即产业环境中存在着五种基本 的竞争力量,即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替代品的威胁、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行业内 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力量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结 构及其赢利能力。(2)识别、评价和选择适合的竞争 战略: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3)实施选定的战略,取得竞争优势,获得经营业绩。
3.资金要求
4.销售渠道 5.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往往有各种“战”来描述。
1.有众多或势均力敌的竞争者 2.行业增长速度
行业增长速度快——
竞争激烈程度减缓
行业增长速度慢或停滞—— 竞争激烈程度增加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3. 行业具有高的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
知识的胚胎实质是企业获取和识别外部有价值的知识 并吸收的过程,它包括知识的收集和评价两个部分。 知识的孵化是为了使知识价值化,主要是发掘出隐含 的商业价值。孵化的主要方式有独立孵化和合作孵化 两种形式。独立孵化指企业不借助外在帮助,或者合 作在封闭环境即企业内部进行的孵化,采取这种形式 主要是考虑避免知识的外溢;合作孵化指企业与企业、 企业与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联合开发商业化知识, 共担风险共享成果。企业自主投入开发与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之间通过成果转让、购买、委托开发、技术 入股、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使企业更有效地创造、 引进、吸收和推广新的知识和技术,而形成的内部知 识开发创新体系,进而形成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企 业知识创新通常有五种模式,即知识推动的创新,需 求拉动的创新,交叉作用的创新(推拉结合),一体 化的创新,及系统集成和网络式的创新。
购买商讨价还价能力
5、购买商的利润较低。
6、购买商采取纵向一体化
7、购买商对产品质量或服务无关紧要。 8、购买商掌握供应商的充分信息。
五、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的威胁手段
• 降低供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提高供应价格
五、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以下情况供应商讲价还价能力较强
1.供应行业由几家公司控制,其集中程度高于购买商的集中程度。
战略
竞争优势
正确评估 企业在现 第 在和潜在 六 资源和能 步 力基础上 的核心竞 争力
核心竞争力
企业能力
企业资源
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分析
第一层次
开发与获取构成核心能 力的技能与技术之争
第二层次
整合核心能力之争
第三层次
扩大核心产品份额之争
第四层次
扩大最终产品的份额之争
核心能力竞争层次图
应用:战略管理决策
其次,知识能给企业创造竞争活力,企业学习、 创造知识是企业维持持续活力的基础。企业一 方面要对存量技术知识充分利用,对不同时期 的新旧知识进行保持和维护;另一方面企业要 善于学习不断吸纳外部知识,寻求外部知识源 常常成为事关成败的关键。企业内知识的产生 一般要经过三阶段,即知识的胚胎态(知识的 收集与评价)、知识的孵化态(孵化的模式和环 境)、知识的扩散态(知识的运用与管理),如图1 所示:
企业知识理论的精要
首先,企业是知识的大仓库(哈罗德· 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 1998),企业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知识,企业本 质上是一个获取、吸收、利用、共享、保持、转移和创造 知识的学习性系统,是一种使知识一体化的制度。企业的 首要任务是建立将众多个人专业知识一体化的微观机理, 以便知识能在组织成员之间转移、交流与共享。企业内部 的知识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竞争活力的关键。 企业作为学习性系统所拥有的知识存量与知识结构,尤其 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 学识和积累性知识,以及所拥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的、包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隐性知识,是企业绩 效与长期竞争优势最深层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了企业识 别、发现、把握、发挥乃至创造未来机会的能力,决定了 企业利用、配置、整合、优化、开发与保护资源的能力, 从而决定了企业有序、协调、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显性知识只是企业“知识冰山”一角,大部分 知识隐藏于人的实践之中,是隐性知识。 从认知的角度看,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件、形 象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授,但隐性知识 的获得却只能依赖于自身的体验和体悟,靠直 觉力和洞察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可以 相互转化,动态循环。
企业知识理论的演化 :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能力并不等于资源的集合 体,能力也不仅仅是卓有成效的利用资源的功 能,而是与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因 此,企业知识理论特别强调组织资本和社会资 本。 组织资本是指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 资产;而社会资本则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 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像其 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它通过行 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
战略管理理论 经典文献:
1、艾格· 安索夫:《公司战略》(1965)、 《战略管理》(1979)、《推行战略管理》 (1984) 2、迈克尔· 波特:《竞争战略》(1980)、 《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优势》 (1990) 3、W· 钱· 金和勒妮· 莫博涅:《蓝海战略》 (2005)
企业能力理论
在今天,竞争成功不再被当成是转瞬即 逝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的结果,而被 看成是企业深层次的物质——一种以企 业能力形式存在的、能促进企业生产大 批量消费者难以想像的新产品的智力资 本的结果。 ——尼古莱· 福斯 《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
经典文献:Prahalad,C. K. and Hamel,G.,The
4.行业的产品没有差别
5.行业中的总体生产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 6.退出成本
影响退出成本的因素
资产专业化程度 废除各种交易合同及契约 影响退出成本的因素 战略协同关系破坏 感情障碍 政府的考虑 员工对行业的忠诚 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
三、替代产品的威胁
替代产品的价格如果较低,会导致本行业的产品价 值上限处于较低水平,限制本行业的利润。
二、企业知识理论
知识的定义及种类 一、什么是知识 1、“知识是一种被知道的状态或事实;是被人 类理解、发现或学习的总和;是从经验而来的 加总。” 牛津-韦氏大辞典 2、 “被进一步融入一般性的信息”。他将知识 的含义拓展为“信息、数据、图像、想象、态 度、价值观,以及其他社会象征性产物”。 托夫勒
第 选择一个更好地利用企业核 五 心竞争力、发挥竞争优势、 步 适应外部环境机会的战略
第 正确评估企业在核心能力基 四 础上的独特的可持续性的竞 步 争优势 第 正确评估企业在现在和潜在 三 资源和能力基础上的核心竞 步 争力 认识企业的能力,认识怎样 第 二 做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更具 步 效力。并将各项资源更好地 融入到企业的能力之中 第 识别企业的资源,即发现与竞 一 争对手相比的强项和弱项。发 步 现更佳资源组合的机会
优点
1.以企业所在行业为研究对象 2.以产业盈利潜力作为分析的目标
缺陷
2.没有充分揭示5种力量之间相互作用方式及动态演变关系 3.过分强调了竞争与威胁,未能考虑企业之间合作、联合及发展机遇
对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的评价
4.未能考虑互补品的作用力对行业竞争强度和盈利潜力的影响
5.考虑因素单一 供方和买方仅考虑讨价还价能力对现有企业的影响是不够 的,未能全面考虑供方、买方在其他方面(如技术进步、一 体化、用户消费观念变化等)的影响因素
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 组织资本识别了使企业更有效地分配资源以及 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必需的知识类别,强调 有效协调的重要性。 组织的协调知识主要在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 大部分由企业的规则组成,包括制度、操作规 程、工作说明和章程等,组织资本着力于构建 制式化、格式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和 结构化的体系。
影响行业主要的替代产品
• 替代产品在价格和性能上优于该行业的产品 • 替代产品产自高收益率的行业
四、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以下情况下购买商讲价还价能力较强. 1、购买商们相对集中并且大量购买 2、购买的产品占购买全部的费用或数量中的较大比重 3、从该行业购买的产品属标准化或无差别产品 4、购买商的行业转换成本低
供应商(下游产业)
本行业 (企业) 资源转 换体
购买商(上游产业)
增强本行业竞争力(讨价还价能力)的途径
• 行业集中程度高,由几家大公司控制 • 产品或服务有较大差别,相互之间转换成本高 • 掌握充分的信息,信息对称 • 各自拥有自己的顾客群体(品牌) • 无需与替代产品竞争或优于替代产品
对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的评价
社会资本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 强调社会环境和企业“生态”的重要性。英国 生态学家坦斯勒曾创造性地提出过“生态系统” 的概念,他指出“生态系统是有机体与生存环 境不可分割并密切相连的一个整体”。 为获取丰富的社会资本,需要深入研究企业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最 大程度地为企业服务。获取、维系、强化和放 大社会资本,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3) 68:79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 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 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企业核心能力的判断标准 有价值的 独特的 难以模仿的 不可替代
2.供应商无需与替代产品进行竞争。
3.对供应商来说,所供应的行业无关紧要。(即购买商购买的量较小)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4.对买主来说,供应商的产品是很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
5.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是有差别的,并且使购买者建立起很高 的转换成本。
6.供应商对买主行业来说构成前向一体化的很大威胁。
产业链之间的关系
仅考虑已经结构化产业内企业的竞争,而未能考虑未结构 化产业内的竞争
二、企业知识理论
世界级企业都在关注知识管理 “一个组织机构获取知识以及将知识快速转化 为行动的能力是其最终的竞争优势。” 杰克⋅韦尔奇 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 “在达尔文式的商业社会中,组织的知识管理 质量帮助决定它感知变化和迅速响应的能力, 因此决定了孰死、孰生或孰兴旺。” -Bill Gates
二、知识分为四种: 事实知识(Know-what) 原理知识(Know-why) 技能知识(Know-how) 人际知识(Know-who)。
前两种知识:显性知识 (Codified/ExplicitKnowledge),就是已经过编 码的以一定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可用书面语言、 图表,数字公式等表示的、可以方便进行传播 的知识。 后两种知识: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 就是非系统阐述的知识,非结构化、非编码化 的沉默知识,不可言说,这与罗素所谓的“内 省的知识”比较接近。
组织资本主要对应Know-how方面的知识,而 社会资本主要对应Know-who方面的知识。本 质地讲,这两类隐性知识决定了企业生存能力 和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指一 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 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 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 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加核心竞争力。高科 技企业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知识 密集性,对知识的管理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 要课题。
知识就是力量
1965年彼得.德鲁克提出:“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 力、资本、机器设备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1992年他在《未来管理》一书中进一步指出:“从今 往后的关健是知识。世界不再是劳动密集、原料密集、 能源密集,而是知识密集。” 1995年他在《后资本主义》一书中明确指出“知识工 作者”(Knowledge-worker)将成为社会主流,从 此引起了全球广泛讨论“知识”之重要性。 1991年,IkujiroNonaka教授在《知识创新型企业》 中率先提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概念及“知识螺旋” (spiral of knowledge)理论后,掀起了以“知识 为基础的竞争”时代的序幕。 1995年他出版的《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